不知不覺中,城區道路變寬了,街道乾淨整潔了,公園、場館增加了,商戶經營秩序規範了,城市「顏值」正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群眾的幸福感也隨之提升……
今年以來,馬鞍山市雨山區緊緊圍繞「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的發展定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強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讓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靚麗。
聚焦責任擔當 撐起人民群眾「保護傘」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家」。一個家庭的幸福感來自於整潔、美麗、文明、有溫度。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也來自於整潔、美麗、文明、有溫度。
今年,面對突發的疫情和汛情,雨山區城管局發揚服從命令履職盡責、不怕困難敢打硬仗的優良傳統,在抗疫、防汛一線各崗位出色完成工作任務,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為這座城市帶來「溫度」。
抗疫期間,雨山區城管局抽調130多名機關和基層中隊城管隊員,連續1個多月參與73處小區24小時封閉管理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堅守在「疫」戰第一線。重點對農貿市場、主次幹道、商業住宅區加強巡查管控,出色化解了農貿市場因錯時開業造成的外圍聚集性流動攤點管理壓力。在主城區和農村,每天對垃圾桶、公交站臺、共享單車、垃圾轉運車開展消毒工作,生活垃圾做到及時清運。在馬鞍山市率先成立廢棄口罩回收隊,統一對使用過後的口罩實行單獨收集,實現廢棄口罩「日產日清」。同時,參與313省道檢測站、4處疫點小區管理,共檢測車輛2969輛、人員6328人,勸返車輛118輛,勸返人數212人。
防汛期間,雨山區城管局先後6次共組織40多名城管隊員參與高速南出入口、佳山鄉、採石等地搶險,抽調局機關50多人,參與佳山鄉超山村、採石河陳家圩防汛點值班,從晚6點至次日清晨6點,連續12小時對兩處防汛點大壩進行拉網式排查,查看有無裂縫和滲水點,做好巡查記錄,記清巡查時間、巡查情況,做到堤基堤身、堤坡堤腳全覆蓋,確保堤壩安全。汛情期間,為了解決一線防汛人員如廁難的問題,該局緊急從南京市某企業籌集了20座移動公廁,根據防汛人員分布情況,分別安放在陳家圩和釆石河大堤上,徹底解決了一線防汛人員如廁難的問題。
聚焦重點難點 打贏違法違建「攻堅戰」
城管部門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今年4-6月份,雨山區響應號召開展拆違攻堅專項整治行動,雨山區城管局牽頭對全區60個單位、4486名工作人員開展了涉違自查自報自拆工作,對違建覆核認定小組上報摸排的五大類違建下達《限期拆除事先告知書》和《限期拆除決定書》4000餘份,不少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深業華府小區是雨山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攻堅行動的「主戰場」,由於樓層較高,部分違建位置高度超過5米以上,居民投訴多、拆除難度大,拆違工作一度停滯不前,工作推進緩慢。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雨山區城管局採取線上線下「雙陣地」宣傳,城管中隊與社區、物業建立控違巡查宣傳微信群,利用中午、晚上、周末時間逐一上門進行宣傳,擺事實、講道理,鼓勵業主籤訂《自拆承諾書》,幫助業主進行自拆、助拆。同時,建立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責任包保機制,成立深業華府小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與公安、消防、住建、應急管理等部門抽調的專人構成工作專班,嚴格對照五大類違建進行拉網式摸排,按照「一戶一檔」要求,細化實施方案和配套工作方案,倒排工期、責任到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成立安全生產專家評估組,做到拆前、拆中、拆後管理到位、安全可控,進一步強化安全保障,確保拆違工作平穩有序推進,最終成功將深業華府小區各類違建全部清除完畢。
侵佔公共綠地也是違建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東湖碧水灣小區由於侵佔公共綠地嚴重,近年來居民投訴不斷,但一直無法得到根本解決。此次拆違專項治理攻堅行動中,雨山區將該處作為重點案例來抓。為把拆違工作做實做細,雨山區城管局抽調局工作人員幫助佳山鄉城管中隊開展兩類執法文書的下達工作,並對五大類違建進行細緻劃分,制定圖冊進度表,把違建現場情況摸實摸透,做到知根知底。
為了減小阻力,城管隊員聯合佳山鄉政府,上門做好違建當事人自拆、助拆動員工作,把法律政策宣傳到位。認真細緻的工作,得到了小區居民特別是黨員幹部的理解和支持,紛紛行動帶頭自拆。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效應加快了東湖碧水灣小區拆違工作的進程,餘下的違法建設也在規定期限內全部拆除完畢,推動拆違工作向前開展,為拆違行動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堅持「拆、建、管、治」並舉,全面提升市容環境和居住品質。截至5月底,全區累計拆除違建2914處,面積43646.3平方米,實現任務件、投訴件提前一天「雙清零」,拆違攻堅行動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
聚焦精細化管理 提升城居品質「高顏值」
城市精細化管理,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通過對城市繡花式的管理,城市面貌朝氣蓬勃、大氣靚麗,處處體現著細節之美,彰顯著良好的人居環境。
12月3日一大早,雨山區城管中隊便在雨山區政法委的牽頭下,和鐵路公安、上海鐵路局蕪湖工務段職工開展鐵路沿線環境整治聯合行動,清理鐵路沿線私搭亂建,保障鐵路安全。雨山城管中隊隊長戴兵帶隊在現場執行公務,親力親為、到邊到角,這是城管隊員的職責所在,也是他們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獨門秘籍」。
補短板,強弱項,抓住環境衛生「髒亂差」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治,提升道路環境顏值,打造高品質、高質量的城市環境一直是雨山區城管局的中心工作。
在主城區,育才路是繁華熱鬧的街巷,也是城市管理的「頑疾」——人車混行、出店經營、亂停亂放、垃圾亂扔一度讓住在這附近的居民直搖頭。2017年起,雨山區城管局對育才路進行整治,先對街道兩邊人行道進行清理,劃定非機動車停車區,2018年對路兩側店面門頭招牌進行統一規劃、整治提升,2019年在此基礎上安裝了休閒座椅和便民服務崗亭,為市民提供方便,2020年又在道路兩側安裝坡道,方便市民停放非機動車時推行便利。
一次次的整治提升讓育才路煥然一新,馬路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幾乎沒有了,育才路也恢復了往日通暢,長效化管理使得這條路變成了具有雨山特色的「精品街區」和「示範道路」。
在城區外圍,雨山區城管局也花大力氣進行整治。在採石河路沿線及周邊,解決了100多處私搭亂建、垃圾雜物成堆的衛生死角問題;在205國道開展店鋪出新、拆除違建、置換破損廣告等一系列整治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硬體環境,為長效常態管理打下紮實的基礎。
針對205國道和馬鋼便道管理難題,雨山區城管局以「門前三包」為工作突破口,逐步建立起「門前三包」的組織架構、管理制度、職責體系。沿路兩側80多家商鋪均籤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實現了經營戶自治,城管、環衛園林、街道社區三方共管的工作格局。通過定期巡查、督促整改,市容環境得到了顯著提升。
「精細化 數位化」,實現問題監測「全覆蓋」。依託智慧城市建設,雨山區整合信息資源,進一步健全數位化平臺相關制度體系,對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問題實現常態化監控,做到人員巡查控「面」和設備監控盯「點」互補。今年1-11月份,全區共受理各類案件15323件,已結案15323件,結案率100%。同時,發揮「無接觸式」執法工作效能,通過安裝在八一大院、軍民路的高清攝像頭,今年兩處夜市集中路段出店佔道經營現象降至為零。
「十三五」期間,雨山區城管局始終堅持以「繡花」精神為引領,為城市管理高效調度、快速處置賦予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和發展空間。正是城管隊員們的苦口婆心和不辭辛勞,制止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行為,讓雨山區背街小巷面貌煥然一新,公共場所秩序井然,讓更多市民自覺融入文明城市的創建中來,讓這座城市「溫暖如初」。(董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