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山水

2021-01-08 黑河市人民政府網
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山水

時間:2019-08-20 09:36:23  來源:黑河日報

——五大連池風景區城市精細化管理紀實

行政商業核心區呈線性分布,街區緊湊縮短步行距離構成「慢格局」;共享交通降低車速,專用慢車道形成「慢交通」;綠地系統慢行道穿行城區,戶外博物館讓行走變成「慢遊賞」。這段內容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鄔東璠和五大連池風景區住建局高級城市規劃師劉洪彬共同撰寫的題為《旅遊鎮慢行系統的規劃設計思考》論文中的節選。文中提及的「慢行系統」是五大連池新鎮設計規劃中「低碳生態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這是城市管理中繡出的「先行針」。「我們的設計區別於其他城市規劃,以自然景觀為主,城市建設上要體現火山風貌特色。」劉洪彬給記者展示了新鎮的規劃圖,4條城市主幹道構成城市空間結構的骨架,每一條道路分別朝向不同的火山,建築高度從中心位置向外圍逐步降低,形成良好的視線通廊,火山景觀盡收眼底。低密度的構建,緊湊的街區,創造了錯落有致、步移景異的城鎮環境。

環繞新鎮的白樺林生態綠環,是「慢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自行車道和步行道蜿蜒設置在這條寬度40米、總長度3790米的綠色景觀帶中。這條生態綠環像極了雅致的「宋繡」—— 繡工精緻,針法細密,圖案嚴謹,色彩秀麗。慢行新鎮,一城綠意半城花。道路兩旁白樺、糖槭、山桃俯仰生姿,玉簪、牽牛、孔雀草色彩絢麗,一幅原生態綠化景觀呈現在人們眼前。52歲的園藝師張言國說起綠環的施工建設頗為感慨:「我們就是在一針一線的繡城啊!」園林養護事務繁雜,新鎮20公頃的綠化面積傾注了張言國和園林處60 名園藝工人的全部心血—早春補植樹木、盛夏修剪草坪、晚秋清運枯枝、隆冬守護綠地。園藝師把雙手變成「尺子」,測量這座城市的長度,檢驗著園林綠化養護的精細化水平。

張言國也是一名植物專家,對風景區內1000多種植物瞭然於胸,根據新鎮和老鎮的不同特點,結合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和季節的變化,自行設計草坪覆蓋、花卉種植和不同品種樹木栽種。「風景區植物群落豐富多彩,我們正嘗試繁育本土獨有的野生花卉品種,要讓更多的人看到火山腳下美麗的花兒。」張言國曬得黝黑的面龐上露出淳樸的笑容。

城市管理,慢工出細活,針針繡出美麗風景。李淑英和愛人朱江都是風景區的環衛工人,兩人清掃地段相同,工作時間不同。李淑英每天早中晚三次管護片區,朱江和她作業時間正好串開,這樣,就能保持兩人分管片區日常16小時清掃無死角。「我們上班時間不同,已經好久沒在一起吃過飯了!」帽子口罩全副武裝的李淑英笑著說。風景區243名環衛工人,根據實際情況每天分管著3500至7000平方米不等的清掃面積。根據環衛設施規劃建設的垃圾壓縮轉運站,把每天12噸的垃圾分區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收運率達到90%。他們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展示著整潔的「城市笑臉」。

記者向城建監察大隊隊員寧博說明採訪來意時,寧博認真地想了想說:「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那我們的工作可是『雙面繡』。」

城建監察大隊18名隊員負責全區市容市貌、環境衛生、資源保護等多項工作。向內「繡」自己,努力建設成為一支業務精、執法嚴、效率高的執法隊伍。向外「繡」群眾,將心比心,柔性執法,與群眾共商管理、共擔責任,隊員認真履職,群眾主動配合工作。持續三年的26家賓館療養院外立面改造,曾經遇到商戶誤解阻抗,隊員一次次上門解釋勸說,用真情實意打動群眾接受改造。每年春季的「春風行動」,對臨街商服亂擺攤點、私搭亂建、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說服教育,換來城市環境整潔、秩序井然。隊員每天五小時的巡護,和群眾打成一片,多宣傳法規,少用行政手段,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漫步在風景區,整潔有序、文明靚麗的城市環境讓人感受到了近年來的巨大變化。風景區正按照「生態、綠色、宜居」的理念,管理觸角精準到「細枝末節」,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創建美麗、整潔、安全、有序的城市環境是我們的目標,讓群眾共享美好生活是我們不竭的動力。我們就是要用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山水。」風景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侯明充滿深情地說。(記者 谷鴻翎)

相關焦點

  • 氈繡布繡合作:繡出自信 繡出幸福
    掙到錢的婦女們身份和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這項傳統的手工藝「繡」出了脫貧致富的新畫卷。12月4日,天空飄著雪花,記者走進紅旗農場氈繡布繡合作社手工車間,社員們忙的熱火朝天,合作社社長庫拉西正在教社員們繡花時針線的走向,社員們一手拿針,一手捧氈,一根根細針、一絲絲彩線在她們手中上下翻飛、自由穿梭。不一會兒,一朵朵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花朵就完成了。
  • 山西古稀「男繡工」繡出脫貧「絕技」(圖)
    山西古稀「男繡工」繡出脫貧「絕技」(圖) 2020-04-10 15:3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曹志紅拿著繡繃
  •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一針一線繡出世間萬物
    「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潮繡針法多樣,有轉針繡、過橋繡、打種籽繡等多達100多種。每一針法均具獨特製作效果,使得繡物惟妙惟肖。」技藝精湛、恢弘大氣,在作品中填充棉花,居然就可繡出了近乎淺浮雕的立體感覺。針法嚴謹,針腳細密,栩栩如生,濃彩重抹皆相宜,那針尖上的潮州風,真是美到令人窒息!
  • 彝繡非遺傳承人沙馬伍呷莫:指導貧困繡娘繡出新生活
    同時也是普雄鎮呷古村彝繡培訓班的指導老師之一。近年來,涼山州的彝族刺繡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越西縣的彝繡產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所在的呷古村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扶貧脫貧號召,成立了彝繡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婦女學習彝繡,成果顯著。我們村已經成為「成昆線上彝繡第一村」。與其它彝族姑娘一樣,我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彝繡。但由於母親的彝繡技藝水平有限,導致我的繡工也並不精湛。
  • 四大名繡
    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繡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鑑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中國名繡名作欣賞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唐·胡令能《詠繡障》寥寥數語,不僅寫出當時女子在古式床上刺繡時的靈動場景,更展現出這門手藝的絕美之處:貪戀花嬌春色的黃鶯鳥兒,都被栩栩如生的刺繡品引得下枝觀賞。刺繡俗稱「繡花」,是以繡針引彩線,在絲帛上繡出所設計的圖樣;繡畫之精彩在於以針、線代筆,幾乎讓人分不清是畫還是繡,甚至比原畫更增一分光澤與質感。
  • ...青繡繡出幸福路——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側記
    繡場上,繡娘們代表全省30萬各族繡娘用七彩絲線繡出美好明天,用一針一線編織美好願景。 「青繡」歷史悠久、手法獨特、品類豐富、絢麗多彩,是漢、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豐富生活、團結合作、守望相助、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是與生活聯繫最密切的一種民間藝術。「指尖上的青繡」已成為青海民族團結進步的亮麗名片,為「大美青海」增光添彩。
  • 四大名繡.
    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繡、紗繡等。
  • 胡令能的詠繡障,此詩借吟詠繡障,歌頌繡工們繡制屏風的高超技藝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 詠繡障【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傍晚時分,堂屋前面的花朵開放得鮮豔美麗,女工們拿著描花的彩筆,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繃著繡布的繡架上。繡成的屏風擺放在春天的花園裡,因繡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作者胡令能,曾隱居圃園(今河南中牟)。手工匠人。其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
  • 中國四大名繡
    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中國以「四大名繡」(蘇繡、粵繡、蜀繡、湘繡)聞名於世。中國「四大名繡」在明清之際開始蜚聲中外。目前四大名繡均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其題材、形式、層次、色彩、空間的表現,乃至針法及裝飾效果均有新的創意。
  • 鹿城守藝丨走進甌越繡鄉 品味悠悠繡卷
    一時間,花鳥走獸、佛像佛經、仕女華蓋、詩詞山水紛紛入繡,不同針法靈活變換,散線、金銀線穿插點綴,溫州刺繡工藝的表現力空前豐富。清鹹豐三年(1853)溫州開始設立專業繡鋪,包繡官衣、錦服、戲裝、蟒袍、繡片等,民間刺繡作坊也紛紛出現。
  • 匠人精神:一針一線繡出蜀繡韶華
    芙蓉蜀繡韶華,安靖絹絲絕美,夕陽西下,嫋嫋餘音終落幕,西大尋繡在安靖!結束了為期四天的成都蜀繡調研,我們來到了享有「蜀繡之鄉」美譽的郫縣,這裡除了全國知名的郫縣豆瓣醬之外,還有著眾多的蜀繡藝術品和蜀繡大師,他們在這裡尋求靈感的迸發,也在這裡一針一線創造出蜀繡的魅力。那麼就請跟隨我們團隊來郫縣安靖鎮,一起感悟這「絹絲上的藝術」吧!
  • 四大名繡,繡出來的中國風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蜀繡蜀繡又名「川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主要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帶的刺繡。
  • 傳統手藝 | 雙面繡
    雙面繡也叫兩面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雙面繡始於宋代,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雙面繡主要體現在中國四大名繡(湘繡、蘇繡、粵繡、蜀繡)的作品中。據專家考察,雙面繡在宋代便已出現,但大多數用於日用品,如帙手帕等。
  • 黨建萍:「情針意線」繡出多彩人生
    來到位於戰旗村的「情針意線」蜀繡工作室,一進門,牆上掛著一幅幅繡品。籬笆前、竹林下,一位繡娘坐在自家院落悠閒地刺繡。這是老一輩蜀地繡娘的生活環境,也是工作室創始人黨建萍夢想中的生活。2015年,黨建萍創辦了成都情針意線蜀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至此開始了她的蜀繡情緣。
  • 【市貼專家風採】豫章繡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餘正連
    餘正連,江西省刺繡協會副會長,江西省手工業協會會長,南昌民間文藝協會副主席,首屆傳統技藝大師,南昌首屆洪城工匠,江西省技術能手,手繡製作工二級技師,「豫章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
  • 四大名繡最著名,代表作都是什麼?
    那麼關於四大名繡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什麼,哪些作品是全國最為聞名的呢?你知道幾個?宋代已頗具規模,在蘇州出現了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豐富多彩。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
  • 中國四大系列——四大名繡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特點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
  • 「繡」出美好生活 貴州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開進杭城
    「繡」出美好生活 貴州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開進杭城發布時間:2020-10-14 08:48:04日前,一場以「黔貨出山 消費扶貧」為主題的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在杭州市臨安區舉辦,讓不少市民及遊客近距離感受苗繡的華彩之美和領略中國優秀苗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與魅力。
  • 山水故事手中「繡」
    湖南日報記者 田超 李婷婷 攝影報導走進鳳凰縣山江苗寨,熱情好客的苗家阿哥、能歌善舞的苗家阿妹,他們的熱情、真摯、爽朗,瞬間讓人融化在這片山水裡。苗繡:像一幅畫、一卷書苗繡像一幅畫、一卷書,一針一線都記載著苗族人的故事。山水就是苗繡最精妙的生命力。77歲的苗家繡娘吳四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