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丨李白《望廬山瀑布》

2021-02-23 古詩詞世界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    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詩詞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像,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鍊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現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後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回復喔)。

-END-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什麼寫的是秀峰瀑布而不是廬山三疊泉?
    廬山風光秀麗,山峻水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騷客前來拜訪,古代人喜歡遊山玩水,吟詩作賦,1200年前李白在廬山想隱居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山水,他曾經5次遊覽廬山,可見李白對廬山有多麼的喜愛啊。李白在廬山遊覽的一段時間裡,寫了很多首詩詞,比如著名的《望廬山瀑布》。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白在廬山留下不僅僅只有這一首。
  • 一天一首古詩詞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1).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2).「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 望廬山瀑布,這次李白真的沒有誇張
    後來聽說比起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廬山瀑布要遜色許多,就漸漸淡忘了。直到這次親眼所見,感覺還是比較震撼的。廬山共計有20餘處瀑布,李白所描寫的瀑布位於廬山南麓秀峰風景區內,通常稱為秀峰瀑布。東晉時期,中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廬山也開始熱門起來。但是相當長一個時期,由於山上交通不便,人員活動還是主要集中在廬山外圍,例如周邊的東林寺、海會寺等。
  • 兩考《望廬山瀑布》,答錯的人不在少數,我們還是太小看李白了
    也許你認為這是個例外,但讀了我們從小背誦的古詩《望廬山瀑布》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這首古詩在詩會上作了兩次測試,結果並不令人滿意《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我們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古詩詞,還可以了解古詩詞的本義。小時候,我們學會了記憶,我們的任務完成了。當然,我們當時並不追求對古詩詞的理解。但事實上,我們對古詩詞的含義和寫作背景了解得越多,記憶得越快,記憶得越久康震先生說:我們小看李白了。
  • 寫瀑布詩很多,為何李白《望廬山瀑布》能入選語文教材?貴在一字
    ,這首詩就是《望廬山瀑布》。據記載的就有4000餘首,但是卻無一首能碾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他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風景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在這首詩中,李白以高超的誇張手法,把廬山的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的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 《望廬山瀑布》古詩朗讀
    望廬山瀑布根據咱們的時間線,盛唐的第三首古詩《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髮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的事情呢,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一、初讀知詩意這首《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在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二、細讀解詩句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遙看:從遠處看。
  • 解鎖廬山瀑布新姿勢,李白被網友承認為現實派詩人竟是因此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聳峙於長江中下遊平原與鄱陽湖畔,瀑布飛瀉。 廬山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群。被譽為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李白是七言絕句的聖手。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得好:"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弦外有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本文從"難"處著眼,特選兩首李白之作,均為體現其藝術風格的代表作。第一首《望廬山瀑布》極富浪漫主義想像,情懷豪邁,詩句奔放,瀑布形象雄奇瑰麗。第二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寫"離別",但詩意卻隨著江水蕩漾,表達的友情既真率又含蓄深厚。
  • 記憶力訓練:古詩望廬山瀑布——我愛家教
    今天咱們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好了,剛才給大家朗讀了一遍望廬山瀑布,接下來進入古詩的解讀還有思維導圖的繪製環節咯,大家準備好導圖繪製的本子,鉛筆,彩筆,橡皮這些工具。
  • 李白《望廬山瀑布》中有個字搞錯了:「掛前川」應為「掛長川」
    關鍵詞:大數據 李白 望廬山瀑布 異文掛前川 掛長川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長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蘇東坡讀完此詩,專門寫詩盛讚:「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 李白誠不欺我!原來廬山瀑布真這麼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受降雨影響廬山瀑布再現「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景觀。網友紛紛感嘆:李白誠不欺我!有網友發現了李白的新身份:不是浪漫,是寫實!還有網友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延伸閱讀:望廬山瀑布二首《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
  • 《望廬山瀑布》| 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讓人感受到煙霧遊動的狀態。
  • 【名作欣賞】望廬山瀑布(組詩)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靜夜思》《明堂賦》《早發白帝城》《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多首。 主要成就: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信    仰:中國道教。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當塗青山西麓。
  • 李白五次遊廬山,除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也是難得的千古佳作
    廬山,是無數文人墨客喜愛的名山之一。東晉時期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曾隱居在廬山腳下,他在《飲酒》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中的南山指的便是廬山。而李白與廬山更是有緣,他曾先後五次遊覽廬山,隨著年齡和閱歷的變化,每一次來到廬山都有不同的心境和感悟。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無不流露了李白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筆下一首關於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經典詩篇。顧名思義,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廬山瀑布之景。對於《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主要便是以高度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奇麗形象和氣勢,勾畫得出神入化。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歷來膾炙人口。
  • 廬山:攜友共望廬山瀑布
    廬山:攜友共望廬山瀑布對於廬山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不陌生的,當然,這功勞估計得要歸功於那首傳世的佳作——《望廬山瀑布》。國慶七天長假的時候我與幾位友人一同來到了廬山,準備在這裡呆上幾天,感受一下廬山的風光秀麗。
  • 廬山瀑布天上來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李白筆下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在眼前了。瀑布集形、色、聲的美為一體,憑藉其飛流直下的磅礴之勢,一直是山地景觀的重頭戲。
  • 蘇東坡和李白去過的廬山,不是今天的廬山,是一座叫「秀峰」的山
    在其中的遊記篇,有這麼一篇文章,就是蘇東坡去廬山遊玩時的記錄。從這篇遊記中可以看到,他去過的廬山並非現在我們去的廬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不是那個廬山,而是距離廬山本山20km處的一座山峰。蘇軾的《記遊廬山》說的是他初來廬山,欣賞到了廬山的秀麗壯美,不想作詩。不料遇到了山中的僧人,(廬山在宋朝已是名山,自然有佛寺道觀)不自覺的作了3首詩。
  • 奇葩家長要求刪除「望廬山瀑布」,只因這句詩變了味,這有理嗎?
    奇葩家長要求刪除「望廬山瀑布」,只因這句詩變了味,這有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保留了許多古人智慧的,其中便包括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詩詞。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作為七言絕句,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其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更是成了不少人平表達語言的借鑑,然而就是這樣經典的記憶,現如今卻被要求從課本中刪除,到底是為何呢?
  •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飛流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瀑布從高高的廬山上落下,猶如萬丈洪泉,遠望長長的半山腰,紫氣瀰漫。飛流而下的瀑布奔騰著流過層層雜樹,飄飄灑灑穿過重重雲煙。紅日映照,恰似彩虹當空;天朗氣清,卻像聽到風雨聲。廬山到處是秀麗景色,水汽與煙雲融為一體,更顯出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