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徐州,古稱彭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九州之一,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
哇,徐州的歷史底蘊真深厚啊!一定有很多珍寶文物吧,真想去看看!
那就讓我們跨越時空
和文物來一次對話
傾聽它們的故事
了解徐州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
漢玉篇
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和現代,從博物館開始。
那你知道,博物館都有哪些鎮館之寶嗎?
那可多啦!不過我們今天主要來看漢玉。我國古代玉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就在漢代,漢玉以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而飲譽於世。
玉龍佩
點擊播放 GIF 0.2M
當年,我是在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的墓道塞石夾縫中,被考古人員發現的。為啥我會在那裡?據說是盜墓賊在揀陪葬品時,不小心把我遺落在夾縫。考古人員為了救我,用特製的鐵鉤才把我鉤上來。
▲ 雙龍玉佩
▲龍紋玉佩
金縷玉衣
玉衣文化是漢代社會喪葬禮儀的產物,反映了漢代的厚葬之風。王侯貴族們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穿上玉衣便可屍身不腐,因此他們死後不僅穿上玉衣,甚至連上下九竅,都配有玉罩或玉塞。
我聽說玉衣分等級,皇帝死後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一般的貴族或大臣須由皇帝特賜才能使用金縷。
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快去聽聽金縷玉衣自己是怎麼說的吧!
點擊播放 GIF 0.3M
楚王去世後便穿上了我,之後我便和楚王一起長眠於徐州獅子山下。我長1.76米,用玉片4248片,金絲1576克連綴而成。我還是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玉衣,為西漢早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通常玉衣大約用2100片左右的玉片,而我用玉超過了4000片。並且玉片的玉質最好,都是質量上乘的新疆和田白玉,晶瑩剔透,溫和潤澤,堪稱絕品。據估算,我需要一個熟練工人花費10多年的時間方能完成。
玉棺
了解完玉衣,我們再去看看玉棺吧。
我聽說徐州博物館裡的鑲玉漆棺,可是被稱為「中國第一棺」,快去聽聽它的故事吧。
點擊播放 GIF 0.2M
我是目前唯一實物復原後形體最大,最為華麗的西漢鑲玉漆棺。我的內部為木質漆棺,共使用玉片2095片,多用新疆青玉琢磨而成。
我由棺體、棺蓋兩部分組成,棺蓋由六塊大玉版成列排行。
我的側面以四組豎菱形玉片分割成三個平面,中間平面以五個飾玉的玉版組成對稱圖案,和東漢畫像石中五星連珠的畫像相似。《後漢書•天文志》有所記載「五星如連珠,日月若合璧」,大概就是這個寓意。
食官監玉枕
當然不是啦,遠古時期的古人類已開始有意識地用石頭、木頭、柴草、獸皮或者用自己的手臂彎曲而墊於首下,作為自己睡覺時的頭枕物。在漢代,玉枕是王侯及高級貴族墓葬中常用的喪葬用玉。
點擊播放 GIF 0.1M
我是在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內的一座陪葬墓中被挖出來時,因該墓出土有一枚方形銅印,印文為「食官監印」,因而我被取名為「食官監」玉枕。「食官監」是管理楚王及屬下餐飲的官吏。我雕琢精細,華貴典雅,長35.5釐米、寬7.8釐米、高9.5釐米,呈板凳狀。我有枕足、枕板、獸頭飾三部分構成。
熊形玉鎮
點擊播放 GIF 0.6M
我是玉熊鎮,大家總把我看成豬,真傷心啊。不信,你們仔細看看我的臉,是熊對吧。我是通過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合的手法雕刻而成的,在古代我是用來壓紙等物品的。我們這些在徐州出土的玉鎮,都為楚王御用。而且我的脖子上戴有項圈,我覺得我當時很可能是楚國王室馴養的寵物呢。
玉卮
這個可不是桶,這個叫玉卮。古人歷來講求「美食美器」,酒器不但具有實用功能,也代表著主人的身份與等級。
那這個酒杯一定有很多故事吧,我們去聽聽吧。
點擊播放 GIF 0.2M
我其實就是古代的酒器,但是我卻承載了千餘年來人民主要飲食生活的歷史,反應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傳統文化,也反映了建立在宗法和禮教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
我被發現時,正躺在墓道西側未被盜擾的耳室內,沒被盜走,真的很幸運。
我身材小巧精緻,長寬比值在黃金比例尺範圍內,容量約合280毫升。由半透明的和田玉琢成,溫潤有光澤。我的腳底有三個獸首形矮足。
下一站我們要去哪裡呀?
等到地方你就知道了,我們快點出發吧!
漢風號融媒中心策劃出品
全媒體記者 徐曉旭
攝影 劉冰 譚歌
編輯/設計 辛安然
校對 珵智
總監 陳強
徐州資訊全覆蓋盡在快哉APP
點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