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念念之中佛都加持,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感應就通了
「佛記彼人」,這個念佛的人,如果他生在大三災這個時代,他遇到大三災,「於臨終時」,他壽命盡了,遇到大三災,「縱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燒,彼人亦能從中超出」,這彼人,這個念佛的人,念佛的人平安無事,他從當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對於往生的人,一點障礙都沒有。火災沒有障礙,我們就曉得水災、風災都不能障礙。他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平平安安到極樂世界。「彼人以持說是經之功德力」,這是自力,他自己受持,依照這部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去修行,這是持;說是為人演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講修行教化的功德力,這是自己的。「及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加持的力,肯定得十方如來威神加被。我們要曉得臨終的時候佛加持,那現在?念念之中佛都加持。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感應就通了。
我們這個心裡頭念念是阿彌陀佛,前面念過,眾生念佛的時候,就是跟佛智慧相通的時候、福德相通的時候,通的,一點障礙都沒有。自己業障習氣再多,要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業障習氣沒有體相,實實在在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真的,不是假的。佛號可是真的,這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是自性的德號,不管你知不知道、你理不理解,遇到困難,這一句佛號真管用。
我當年在舊金山講經,我跟諸位說了一個甘老太太,她有個女兒在美國讀書,畢業了,在學校服務,一生沒有結婚,聽說以後出家了。老夫人大概已經往生了,她出家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她在工作,遇到一樁事情。她租一個房子,在舊金山租個房子,沒有想到房子是鬼屋,每天晚上到十二點鐘,準時,鬼就出現了。她說這鬼是惡鬼,其臭無比,發出了臭味,就一步一步的靠近她。她就是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聲念,鬼就站那裡不動。不念?不念他就進來。念,他就不動。她就知道了,拼命念,念到天亮,鬼走了。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她說過的。我說,你不換個房子算了?沒有關係,這個鬼很好,他幫助我精進,讓我不敢不念。她真有勇氣,真有膽量。她說這個鬼是要她命,總是前世冤親債主,逼著你念佛,修積功德,兩個都得度。
現在我們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念阿彌陀佛就對了,就得彌陀威神加持,就能把災難化解,這是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故於此界,雖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仍能安穩自在,從容往生」,對你念佛往生,絲毫都不產生障礙。「如《普賢行願品》」,這是《華嚴經》末後一品,經上說,「唯此願王,不相舍離」,這是普賢菩薩十願。「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四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44
2.只要你有求,那個求、那個願就是障礙
問:聽說抄寫一遍經文的功德相當於讀誦經文一千遍,是真的嗎?
淨空法師答:我沒有聽說過,我只聽說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但是現在人有人讀書萬遍,意思還是不見。見與不見的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清淨心。念書念千遍,他心定了,定生慧,慧自然就什麼都了解。如果你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就是你有意想求果報,那個意就是障礙。所以曾經有人問我念佛,他說我念佛能不能得一心不亂?我說你這輩子別想,不會得一心不亂。他說為什麼?你那個一心不亂把念佛破壞了,你怎麼會得一心不亂?你把一心不亂忘掉、丟掉,你就會得一心不亂。只要你有求,那個求、那個願就是障礙。這個道理要懂!你真正去念書,不要求開悟,水到渠成,到時候豁然大悟。天天念書,天天想求開悟,念一輩子開不了悟,就是這個妄念在作祟,這個一定要知道。
世間人,我說到這裡,隨便跟大家說說,中國古諺語常講「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是什麼?這是因果,你相不相信?相信因果的人,人就很規矩,就很老實。為什麼?他不妄求,求不到!妄求是什麼?是造罪業,妄求求到了還是你命裡有的。你說求財,用不正當的手段去求財,財得到了,那是命裡有的。我去偷,我今天偷到了,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偷不到,還沒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了,命裡沒有。所以,你偷來的也好,搶來的也好,用什麼手段得來的也好,都是命裡有的,你說你冤不冤枉!你用正當的手段,可能來的比較慢一點,晚幾年;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可能提前,提前得到了,你壽命就短了,祿盡身亡!你想到最後,得不償失,吃虧的還是自己。
而且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是你命裡面的幾分之幾,為什麼?打折扣了。譬如求財,你命裡頭有一百億,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你所得來的可能只有三十億、五十億。自己覺得很了不起,我發大財了,不知道你命裡有一百億,已經虧掉了百分之六、七十。所以人他不曉得三世果報,他要知道的話,怎麼肯這樣幹法?名聞利養、權力威勢都是一樣,你要不爭,源遠流長,會加倍!你要想用不正當手段去拿,全都折了,叫折福,虧折了,這個道理要知道。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 (共一集) 2007/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68-0001
3.為什麼要提倡念佛堂每天至少要聽兩小時的經
問:第九個問題,一位老者修學非常精進,行持萬分刻苦,自願不出門三年,現已兩年多了。以靜坐念佛為主修功課,依一句佛號,誓成佛道。修學期間曾出現離體現象,也曾痛哭流涕三個多月才恢復。現在他感到全身無力,連一碗飯都無法端起,請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答:這是業障,所以勇猛精進會有這些情形出現。像打佛七,普通佛七沒有什麼問題,精進佛七就會出事情,為什麼?你的冤親債主到你功夫不成就的時候,他不來擾亂你,為什麼?將來他報復的時候,他有機會,他可以再等。如果你很用功,他怕你往生,往生之後就沒有辦法再報復,這個時候他就來了。他來,你功夫還不夠,那你就受這個影響。因此,我們現在念佛堂,念佛堂的規矩是不念經的、不聽經的,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頂多堂主講幾句開示的話,開示什麼?大家昏沈的時候要提醒他,掉舉的時候要提醒他;沒有昏沈、沒有掉舉,就不能講話。講話什麼?擾亂他,這念佛堂的規矩。
現在我們很多念佛堂,我為什麼要提倡念佛堂每天至少要聽兩小時的經,最好聽四個小時。為什麼?就是防止這個事情。你對於佛法理論清楚明了,你心是定的,你不會有絲毫的雜念,用功得力。如果你很精進,你對佛法理論上不懂,你的疑根沒有斷掉,還有雜念,就是夾雜,魔得其便,你的冤親債主會找你。這是聽經對你的幫助,這是我跟祖師提倡的不一樣的,道理就在此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念佛堂,真的,比現在殊勝、清淨,領導的人也好,念佛的人道心比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妄想雜念太多,你要不多聽聽經,你怎麼辦?這種事情是很難避免的。所以現在一定要懂得,我們的做法是針對現前大眾的根機所提出來的,能夠說是解行相應,比較安全。到自己信心堅固,功夫有一點得力,再精進念佛求生淨土,未嘗不可。你看,黃忠昌給我們做個試驗,這是去年的事情。但是他每天還是聽經,不礙他往生,這很好的例子。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二) (共一集) 2007/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71-0001
4.淨空法師:發心專修淨土要深深紮根,不要著急
有同修問我,他發心專修淨土,我勸他要深深紮根,不要著急,古人所說的「厚積薄發」,很有道理。何必著急?你現在年齡還不算很大,用十年、二十年功,好!沒有人認識你這最好,古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累積二十年的定慧,那發出來力量大了。不求名聞利養,到時候實至名歸,這名要求它幹什麼?假名、假利,樣樣都是假的。求什麼?求戒定慧,這是真的。所以是非真假,首先要能辨別清楚,功夫才能得力!要用死功夫,現在人所說用硬功夫,那是什麼?背經、背註解。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香港有一個首楞嚴王海仁老和尚,那個時候九十多歲,我跟他見了一次面,我去拜訪他。我到香港也是講《楞嚴經》,碰到首楞嚴王,他告訴我,世尊在楞嚴會上講了些什麼?什麼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兩樁事情,一個是「清淨明誨」,一個是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二十五圓通裡面,觀音、勢至代表,二十五圓通裡頭,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清淨明誨」那是戒律,決定要遠離殺盜淫妄,四重戒!修行人他念頭都不生,能夠用觀世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六根不受外界影響,完全與法相應,說得好。怎麼與法相應?大勢至講得最清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能把這個看清楚、看明白,記在心裡,《楞嚴經》就圓滿了。
我們看底下,底下還有個「調直定」,正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等持等,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都有。什麼叫調直定?「天台譯三昧」,把三昧翻作調直定,什麼叫調?調心不暴,直心不曲,定心不散,我把它這個之字用三個不,大家更清楚。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教慧可調心就是這個方法,慧可大師參禪,心定不下來,不安,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他迴光返照,找心在哪裡找不到:我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接著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就豁然大悟,一句話當中他醒過來,達摩將佛的衣缽傳給他,中國禪宗第二祖。所以翻作調直定。
第一句叫「調心之暴」,這個暴是不安,心裏面有貪瞋痴慢,這是暴的現象;心裏面有懷疑,是委曲的現象;心散亂妄想多、雜念多,這是散。用什麼方法來調心?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方法,無量法門,只要你能把心定下來,都叫做調直定。淨土宗的方法,是讓你的心統統歸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這方法妙極!為什麼?當下得阿彌陀佛加持。跟其他的法門不一樣,其他法門得不到佛加持;我天天念阿彌陀佛、天天想阿彌陀佛,立刻得佛加持,所以修起來比較上容易,心比較上容易定下來。怕的是什麼?對於這個娑婆世界,人天裡面這些法還貪戀放不下,麻煩在這裡。如果真想通了,這世間真是苦,想救度眾生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沒有德行,費盡一切氣力做得不圓滿,做得不好。不如先到極樂世界,成就自己之後,我再回來度化眾生。這就完全正確了,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跟佛所說的相應。佛教菩薩先度自己,後度眾生,「自己未度,而能度眾生者,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佛這句話我們相不相信?我們肯不肯這樣幹?
所以開林法師在這裡,我就勸他,找個地方關起門來認真扎四個根,一定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做出來給人看。經教他喜歡《無量壽經》,我說這本《無量壽經》經文、註解統統要背,你能讀上一千遍就能背。你別的事情不要幹,你就幹這樁幹個十年,十年之後你是人上人。這個十年之內,什麼都不要幹,這就是戒律,你能夠堅持每天讀經、念佛、拜佛,這樣你心就定下來。你得到念佛三昧之後,不定什麼緣分豁然大悟,你就明心見性。這個時候再出來度眾生,沒話說了,你是真正大乘善知識,得幹!現在就搞名聞利養就完了,很多信徒來擁護你、來皈依你、跟你學,你拿什麼教人?自己習氣那麼重。他還不錯,再住了幾天、想了幾天。我不騙他,我為他好。人生在世,得生淨土是我們第一樁大事,生淨土你有能力度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你真有這個能力,跟釋迦、彌陀一樣。現在你是凡夫,你在造業,真正把一切念頭放下,埋頭苦幹個十年、二十年成功了。所以要調心不暴,直心不曲,定心不散。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三集) 2013/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03
5.淨空法師:念佛的人不少,真正能夠體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人不多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名號功德」我們過去在講席當中說得很多。念佛的人雖然不少,但是真正能夠體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人,的確不多。古大德曾經做過比較,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部經第一?第一就是能夠圓圓滿滿包含一切經。古來的大德,無論哪一宗哪一派,幾乎共同承認《華嚴經》第一。所以,尊崇《華嚴經》為根本法輪,一切經是《華嚴》眷屬。古德有個很好的比喻,把它比喻一棵大樹,《華嚴經》好比樹根,樹的本,本就是它的主幹,叫根本。一切經都比作枝葉,都是從根本上生出來的枝葉。枝葉再多不離根本,所以《華嚴經》叫根本法輪。
《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古人就說,《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能高過《華嚴》?《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才圓滿,如果不導歸極樂,《華嚴》不圓滿。《華嚴》最後歸到哪裡?歸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歸宿,這第一的第一。這樣一比較我們才曉得,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所佔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不了解,他不肯死心塌地依照這部經修行,還要搞別的。真搞明白了,心就死了,不再搞別的,就在這一門深入。
這部經有四十八品,哪一品是第一?當然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全經,諸位仔細去看看,字字句句都沒有離開四十八願;換句話說,全部的《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的解釋、說明。四十八願裡面總共有四十八條,哪一條第一?隋唐時代的大德幾乎公認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顯示出「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第一,所以這個名號是第一的第一。我們可以說四十八願是解釋這個名號的,《無量壽經》是解釋四十八願的,《華嚴經》是解釋《無量壽經》的,這一部《大藏經》是解釋《華嚴經》的,你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之後,你才知道古人所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精華,一切法要歸到一句,就是「阿彌陀佛」。你能夠相信四十八願願力不可思議,你才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十三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