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阿彌陀佛的加持確實我們收到了,我們沒有感覺,為什麼?
現在能夠幫助我覺悟的、幫助我回頭的,千經萬論、諸佛菩薩都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有智慧、真有方法來幫助我們,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讓我們到那個環境裡面去學習,一生就成就了。這個機會,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古德講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我們今天居然遇到了,值得慶幸。為什麼?脫離六道輪迴的機會到了,一生究竟成佛的機會到了,應該要死心塌地,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執持名號。你看千經萬論都教我們放下執著、放下分別,只有這個法門不但不教你放下,要執持,堅固的執持。不要執持別的,執持別的就六道去了。執持阿彌陀佛,到哪裡去?極樂世界去。這個法子真妙!佛菩薩知道我們放下執著太難太難,換個東西,換一樣,還是執著,堅固執著,不要執著情執,執著阿彌陀佛。把那些情、把那些愛、把那些怨、把那些恨統統放下,別執持那些,執持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這個法子妙極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妄想分別執著不用斷,自然就沒有了,你說這個東西妙不妙!
為什麼會沒有了?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神通道力的加持。這也是很難以相信。我們信佛,佛不妄語、佛不騙人。現代科學家提出意念能量不可思議,尤其發現別人集中的意念回向給我,等於我自己修行功夫完全相同。這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也不能相信。為什麼?自古以來都說修行,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也不能代替誰,怎麼可以說代替?阿彌陀佛可以代我們修行,阿彌陀佛把他的願行功夫回向給我們,我們就真能得到,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佛三千年前就講了,講了太多,我們半信半疑,甚至於不敢相信。現在理搞清楚,從理上講講得通,為什麼?我們因為是一個自性。那為什麼阿彌陀佛加持給那些人得利益,阿彌陀佛同時要加持我們。佛的心是平等的、是清淨的,從來沒有差別的。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十八願是為遍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而發的,那就是他加持的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平等加持。為什麼我們得不到?他加持確實我們收到了,收到了我們麻木不仁,我們沒有感覺,那是什麼?我們的煩惱太重、業障太重,煩惱跟業障障礙住了。是收到,收到了沒有感應。問題不在對方,在我們自己。老祖宗講的話沒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不知道反求諸己,我們只知道外面我沒收到,對佛菩薩的加持起嚴重的懷疑,問題確實在此地,我們對佛沒有信心。現在問題是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對什麼都沒有信心,這可不得了!性德是所有一切德能的基礎,這個東西沒有了,全部就沒有。中國老祖宗也是這麼說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層大樓,信是第一層,第一層沒有了,全部都沒有了。佛法也如此,世出世間法信是基礎、信是根本。
《華嚴》、《大智度論》都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無上佛道的根源,是所有一切功德之母。那什麼意思?信能生一切功德,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人要沒有信心,功德就沒有了。我們今天對自己不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相不相信?我的罪業深重,我怎麼敢當!很客氣、很謙虛,這過分了。你真的是的,怎麼不敢當?你看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本來成佛,這大乘經上講多少次!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執著,你就是羅漢;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佛陀。我們怎麼不是佛?真是佛,不過什麼?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現成的佛。這是佛法的核心、這是佛法的精髓。我們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無量劫到今天都在迷惑顛倒,問題在此地。不是佛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事情,這就是真相,諸法實相。
佛證得了,怎麼證得?他放下,我們沒放下。他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也放下,跟他一樣。阿彌陀佛慈悲,知道我們這些人放不下,特別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迎接我們到那裡去,大家在一起共修,依眾靠眾,阿彌陀佛領導我們放下,不是別的。我們在此地要真能放下,何必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放不下,所以我們才要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環境,因為那個環境裡頭人人都放下,在那裡不放下不好意思。阿彌陀佛率先帶頭,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發的,不是為自己,他沒有自己。他我執、法執全破了,他發願幹什麼?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就是迷惑顛倒堅固執著死不肯放下的,為這些眾生而發的,為這些眾生建立極樂世界,幫助我們成就的。所以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他沒有念頭,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了度眾生,我們要能體會得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八集) 2011/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98
2.淨空法師:到自己往生真正有把握了,然後來弘法利生,那就正確
在這個世間弘法,大家發心出來學講經弘法,好!好在哪裡?好在你有膽量,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犧牲自己,將來自己要墮三途,為什麼?因為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把握,你就來打閒岔,講經說法打閒岔了。你想想倓虛法師講的這些公案,諦閒老法師一生弘法利生,是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師。你看他那個徒弟,念三年佛站著往生,他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沒有打閒岔!諦閒老法師走的時候還生病,不如他。但是要曉得,像諦老、像倓虛法師確實能往生。自己真有把握,品位低一點不在乎,捨己為人,他是犧牲自己的品位幫助眾生。我們今天連品位都靠不住,幫助別人,自己要墮三途,要搞六道輪迴,這太可怕了。
所以我勸講經說法的這些同學們,你們要認真努力修持,對於自己往生西方淨土決定有把握,然後來弘法利生,對了,那就正確。現在前途渺茫一片黑暗,都不曉得顧自己,這怎麼得了!發這個大願心是正確的,這個階段要清楚,第一個階段要自己認真的修學,學講是附帶的;到自己往生真正有把握,我以弘法利生為第一,自己修持時間少一點沒有關係,決定能走得了!這要知道。所以捨己為人還是有一個限度,最低限度能達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拿不到,那就不得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弘法利生是上報四恩、下濟三苦,決不是為名聞利養。如果為名聞利養來弘法利生,必定墮落。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一六集) 1984/12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16
3.淨空法師: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息一切妄念
演【今以妄息妄,如以毒攻毒,病癒體平,妄窮真露故。】
這幾句是給你說理論。所有妄念當中,我們今天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不是妄念?當然是妄念。但是你要曉得,有些妄念接近正念,有些妄念跟正念是一百八十度相反。一切妄念裡頭,唯獨這一念與那個真最接近。這一念就是念念提醒你,離一切妄念。這一念,如果我們加上「南無」,南無阿彌陀佛,它的意思是皈依無量覺,覺就是正念,不覺就是妄念,所以是念念皈依無量覺。所以,這個妄念是最接近正念,這就是說『以毒攻毒』的方法,『以妄息妄』的方法,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息一切妄念。
剛才我跟諸位說,念佛的時候有妄念起來了,妄念起來的時候不理會,把精神都集中在這一句佛號上,這個念的起滅根本不要理會,就是以一念來對這一切妄念。你的功夫用久了,用個三、五年,你在一支香的時候,就是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你這一句佛號當中就不會起什麼妄念,如果這一句佛號裡面還會起三、五個妄念,你的功夫就相當好了;不會像現在念個一、二分鐘,不曉得多少妄念生起。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是以妄息妄、以毒攻毒的辦法。
『病癒』就是妄念不生了,這個心恢復到清淨。妄念不生是你的功夫成就了,到中品以上的功夫成片就妄念不生了。妄念有沒有斷?沒有斷。因為你功夫用得很得力,所以妄念不生。到妄念不生,跟諸位說,你與佛就起感應道交,換句話說,你跟西方極樂世界就通消息了,你自己就法喜充滿。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有信心了,你就能得到消息,信心增長。
所以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富貴,這些東西拉拉雜雜的,要曉得都是假的,不要把大好光陰去搞這些事情,這些事情搞了總是生死輪迴,總是搞三惡道。所以現在修道,修什麼道?修三惡道。修貪瞋痴不是修三惡道嗎?都是道!他說他修道,沒錯!他是修,他修三惡道。天天修他的貪心,就是修餓鬼道;見到人嫉妒、瞋恨,他修地獄道;邪正是非都搞不清楚,糊裡糊塗的,修畜生道,他修這個道。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集) 1984/12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0
4.淨空法師:用阿彌陀佛來代替七情五欲,這七情五欲慢慢就淡化
「則逼惱是苦」,逼是逼迫,惱是煩惱,這是苦。「苦法遷流待緣而現,故非常」,無常。「見有男女一異諸相,而實無有,違我所見,故曰空」。我們所見的以為有,看錯了,我們所看的不是它的實相,看到它糾纏在一起產生的幻相,一秒鐘裡面有一千六百兆的幻相糾纏在一起,這一秒鐘,每一秒皆如是。所以「既然違我所見,當然非我所主宰也」,我主宰不了,我想擁有它,我想佔有它,佔不住,身都保不住。自身也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萬物也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哪一個生滅相我能夠擁有、我能佔有它?哪一個現象我能夠支配它?沒有一樣,全是假的,全是一場空。我是主宰的意思,無我、非我就是沒有主宰這個意思,主宰這個意思是個妄念,不是真的,沒有主宰。
明白這些道理,這是看破,看破之後要會修行,怎麼入境界?真看破了,入境界,就是不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心清淨了,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做得了主宰,這個主宰什麼?我不受虛幻的影響,它是假的、虛幻的,不受影響,用個俗話來說,絕不把它放在心上。惠能大師開悟用上了,所以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這四個字,用現在的話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想到自性它是不生不滅的。所有現象都是生滅的,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生滅的,生滅是假的,生滅是無常的。假的、無常的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就是煩惱,依照這個造作,再放在心裡,就是罪業。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假的,就像作夢一樣,你永遠在作惡夢,你醒不過來,你多可憐,在夢中受罪。醒過來就沒事了。
要知道,我們現前六道、十法界都在夢中,知道自己在作夢就已經醒悟過來了。為什麼?不把它當真了,你就可以隨緣。隨緣,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隨緣;換句話說,我們過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這種境界,這種生活方式。佛菩薩只有一個目標,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現在是兩個目標同時進行,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也幫助自己境界提升。為什麼?修行要在境界上修,離開境界到哪修?沒地方修。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從前穿衣吃飯講究、執著,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錯了;今天穿衣吃飯隨緣,什麼都好,吃什麼都好,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在磨鍊,這就是在落實。
順境、逆境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都是成就我的,都是幫助眾生的。所以真修行,大修行人是在生活當中修行,這要知道。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生活裡頭磨鍊,煉什麼?煉清淨平等覺。果然清淨心現前,不接受染汙,沒有染汙了,你就證阿羅漢果,完全沒有執著,還有分別,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清淨心現前,所有染汙沒有了,身心染汙都沒有了,再提升菩薩。菩薩要把塵沙煩惱斷掉、無明煩惱斷掉,還是在境界裡頭,還是跟一切境界,不受它幹擾,繼續往深處去觀萬法皆空,無有一法是真實的,無有一法是能得到的,於是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了、沒有妄想了。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
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吃飯沒有起心動念,穿衣沒有起心動念,眼耳鼻舌身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那恭喜你,你成佛了。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這六道凡夫。修什麼?就修這個。用什麼方法修?我們今天用阿彌陀佛,用執持名號這個方法修。怎麼個修法?眼見色、耳聞聲,才動念,「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動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統統歸到阿彌陀佛裡頭去,我們用這個方法,這是淨宗無上的妙法。為什麼?人人能修。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的法門,沒有那個根性你沒法子修;淨宗什麼人都可以修,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古大德所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什麼?是習氣,你要不起念,你不就成佛了?所以念起是自然現象,覺要快,念頭一起,馬上警覺到,「阿彌陀佛」,念頭歸到阿彌陀佛,不要隨著妄念去走。念頭看到順境喜歡,那個喜歡念頭才生起來,第二個念頭接著又喜歡,第三個念頭,歡喜心一直一直起來,這是煩惱。七情五欲裡頭,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不要以為,煩惱是我恨他,那叫煩惱;我喜歡你,喜歡也是煩惱。清淨心裡頭沒有七情五欲,那才叫清淨,七情五欲是染汙。七情染汙你的心,你看看喜、怒、哀、樂、愛這都是染汙心的,後頭那個欲,惡也是的,惡是討厭,那個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那個五欲。七情,最後是五欲,五欲是染身的,前面六個是染心的,你的身心都受了汙染,你居住的地方叫穢土,不乾淨。
修行就要用這個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先怎樣?先要把七情五欲降低,愈少愈好,時間愈短愈好,把念佛的時間愈長愈好,愈久愈好。完全用阿彌陀佛來代替,代替七情五欲,這七情五欲慢慢就淡化,念佛功夫得力了,一切時、一切處,你享受到輕安。從自性裡面,因為自性清淨心慢慢現前,才透了一點點,你感到輕安,人感覺到很輕鬆、很愉快,沒有壓力,像飄飄然似的,輕飄飄。這是什麼?煩惱輕,罪業消掉了。人有煩惱,人有罪業,感到身體很沉重,好像很多東西壓住自己。所以小乘講的苦、空、無常、無我,完全是真話,確實是六道眾生的真相。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叫迷惑。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一六集) 2012/4/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