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佛告訴阿難:極樂國土裡的菩薩,承著阿彌陀佛的大威神力, 「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在吃一頓飯的時間裡去供養十方諸佛。
「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華香」指戒香,「伎樂」指的是定、禪樂,「衣蓋」代表忍,初忍、二忍、三忍,《法華經》裡說「柔和忍辱衣」。
「幢旛」代表智慧,智慧高幢、智慧寶幢。戒、定、忍、慧,這是修行人最主要的四個德。「無數無量供養之具」,指八萬細行、菩薩六度萬行的種種無量功德。
「自然化生」,契合於阿彌陀佛的本然心體自然地化現出來,「應念即至」,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的特質都顯現法身、報身的力量。就像量子物理中量子的特質都是「應念」,量子的運行軌則是根據意念來的,在量子世界人的意識決定物質的形式。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後來往,更相開避。當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
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裡講的屬於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的境界。
實報莊嚴土只有大菩薩才能夠看到、進入,我們眾生怎麼進去?大悲觀世音菩薩來開竅決,然後大勢至菩薩以祂的大威勢力代表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把我們託到這個位置上去。
這一段實際上就是入灌頂位,到了極樂世界,這就是最殊勝的時候。阿彌陀佛為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真理之音不偽不曲,如雷震、如獅子吼。大眾都集在「七寶講堂」,七寶講堂是功德資具具足的處所。
「廣宣道教」,道是本體,教是方便。「演暢妙法」,大家身心沉浸在裡面,「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這樣的無上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這時候心開意解、證得道之後,就起現了報身的境界、受用。
在竅決裡面,觀世音菩薩就是風,觀世音菩薩化現度母,特別綠度母就是標準的風。為了接引眾生,觀音菩薩很多時候以風的方式灌頂,從東南西北四方而起。
「吹七寶樹」,既是給七寶樹沐浴,也是給七寶樹灌頂、充電,七寶樹也比喻我們的生命之樹。
我們都喜歡灌頂、加持,那是報身的境界,在我們凡夫的表面感官裡是沒有的,那要靠什麼?要靠觀世音菩薩給我們打開伏藏門,大勢至菩薩把我們凡夫跟佛聯接起來。所以大勢至腳一踩,三千世界震動,蓮花開放,就是比喻這個。
「出五音聲」,這個五音聲我們可以觀想成阿彌陀佛的心咒——「阿彌德哇舍」。「阿」是東方的,「彌」是南方的,「德」是西方的,「哇」是北方的,「舍」是中央毗盧遮那佛的。阿彌陀佛的心咒也具足五音,具足五方的功德。
「無量妙華,隨風四散」,這時候佛以微妙的、花的形式散在弟子身上,伴隨著美妙的音樂、伴隨著風給我們灌頂,莊嚴眾生的化身、報身、法身,成立眾生的三身,建立眾生的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