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阿彌陀佛親自給我們灌頂——《佛說無量壽經》講記第二十五課

2021-02-22 月明天心文化傳播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佛告訴阿難:極樂國土裡的菩薩,承著阿彌陀佛的大威神力, 「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在吃一頓飯的時間裡去供養十方諸佛。

「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華香」指戒香,「伎樂」指的是定、禪樂,「衣蓋」代表忍,初忍、二忍、三忍,《法華經》裡說「柔和忍辱衣」。

「幢旛」代表智慧,智慧高幢、智慧寶幢。戒、定、忍、慧,這是修行人最主要的四個德。「無數無量供養之具」,指八萬細行、菩薩六度萬行的種種無量功德。

「自然化生」,契合於阿彌陀佛的本然心體自然地化現出來,「應念即至」,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的特質都顯現法身、報身的力量。就像量子物理中量子的特質都是「應念」,量子的運行軌則是根據意念來的,在量子世界人的意識決定物質的形式。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後來往,更相開避。當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


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裡講的屬於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的境界。

實報莊嚴土只有大菩薩才能夠看到、進入,我們眾生怎麼進去?大悲觀世音菩薩來開竅決,然後大勢至菩薩以祂的大威勢力代表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把我們託到這個位置上去。

 

這一段實際上就是入灌頂位,到了極樂世界,這就是最殊勝的時候。阿彌陀佛為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真理之音不偽不曲,如雷震、如獅子吼。大眾都集在「七寶講堂」,七寶講堂是功德資具具足的處所。

「廣宣道教」,道是本體,教是方便。「演暢妙法」,大家身心沉浸在裡面,「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這樣的無上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這時候心開意解、證得道之後,就起現了報身的境界、受用。

在竅決裡面,觀世音菩薩就是風,觀世音菩薩化現度母,特別綠度母就是標準的風。為了接引眾生,觀音菩薩很多時候以風的方式灌頂,從東南西北四方而起。

 

「吹七寶樹」,既是給七寶樹沐浴,也是給七寶樹灌頂、充電,七寶樹也比喻我們的生命之樹。

我們都喜歡灌頂、加持,那是報身的境界,在我們凡夫的表面感官裡是沒有的,那要靠什麼?要靠觀世音菩薩給我們打開伏藏門,大勢至菩薩把我們凡夫跟佛聯接起來。所以大勢至腳一踩,三千世界震動,蓮花開放,就是比喻這個。

「出五音聲」,這個五音聲我們可以觀想成阿彌陀佛的心咒——「阿彌德哇舍」。「阿」是東方的,「彌」是南方的,「德」是西方的,「哇」是北方的,「舍」是中央毗盧遮那佛的。阿彌陀佛的心咒也具足五音,具足五方的功德。

「無量妙華,隨風四散」,這時候佛以微妙的、花的形式散在弟子身上,伴隨著美妙的音樂、伴隨著風給我們灌頂,莊嚴眾生的化身、報身、法身,成立眾生的三身,建立眾生的四土。

相關焦點

  • 極樂世界原來離我們這麼近——《佛說無量壽經》講記第十九課
    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佛說無量壽經》講記視頻,願如母有情於生老病死、飲苦食毒之苦海中生起往生信願,以聲聲佛號化消熱惱,以聲聲佛號回向世界和平!●●●極樂世界原來離我們這麼近——《佛說無量壽經》講記第十九課視頻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旛,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
  • 阿彌陀的心意——《佛說無量壽經》講記第二十二課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和《佛說無量壽經》被奉為淨土三經。其中,《佛說無量壽經》為淨土宗根本經典,佛陀咐囑末法時期令此經最後住世一百年。傳喜法師矢志不忘「教弘天台、行歸淨土」之家風,應時代之機和四眾祈請,2018年法師在大聖五臺山古文殊寺,依康僧鎧譯本一起學習《佛說無量壽經》。
  • 準提鏡壇聚功德,諸佛菩薩親灌頂~十五灌頂開光法會圓滿
    本次鏡壇開光殊勝無比,依據《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經典中,道大師教導在農曆十五子時如理如法的鏡壇開光,也創立了學院的多個第一:一、第一次七師親自在十五子時領眾共修加持開光鏡壇;二、第一次準提師生同時異地接受七師加持鏡壇開光
  • 【華嚴講堂】楞嚴灌頂 無上傳承(下)
    楞嚴灌頂無上傳承(下)——21天楞嚴法會開示之十一
  • 阿彌陀佛親自教我!
  • 聞其名號丨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一呼一吸都是他」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這些也可以展開,比如十二光如來,十二光也是阿彌陀佛的名義,曇鸞大師用很好的偈語來解釋。我們這裡就列了這些,跟前面對照來看。這十點,是根據前面的文句抽列出來的。第二,名即是體。名即是體,這是從「名即法」來的。名和體一般是分離的,可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本身,這叫「名即體」。《觀經疏》說「應聲即現」,你只要念一聲佛,佛當下就在這個聲音當中。昨天看了一句話,覺得很有意義,「一呼一吸都是他」,這七個字很優美。
  • 11 佛一音說法 12 寶積問佛淨土《維摩詰經講記》第01品 佛國
    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聽外面,迴轉來聽自己念佛聲音,一字字把它距離遠一點,自己聽自己念。前一字過去,後一字還沒有來,就空了嘛。有雜念來了你就念一句,沒有雜念了,你也不念。這樣反聞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慢慢迴轉來聽自己的心聲念佛,慢慢、慢慢進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淨。亡所,就把念佛的聲音、雜念都空掉了,淨性現前,亡其所念。
  • 《佛說無量壽經》音頻第13講(大安法師宣講於2020年11月)
    聞經時處第一   ——證信序(通序)聲聞眾等第二   ——證信序(通序)菩薩聖眾第三   ——證信序(
  • 灌頂的意義
    一說到灌頂,很多人就想到密宗。想到持個咒,打個手印。浮想聯翩,甚至崇拜得五體投地。不過呢,灌頂並沒有那麼神秘,也不是某些人、某個教派的專利。我們先說說灌頂的含義。在《佛說灌頂王喻經》中講了這麼一個例子:有三剎帝利王。於三時中。在於某方。受王灌頂。也就是王權更替的時候,行灌頂禮,進行權力的傳遞。從這裡我們知道灌頂,通俗的講就是一種儀式,一種權力,職位交接的儀式。
  • 誰是「阿彌陀佛」?
    在《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裡號無量清淨佛,這尊佛所在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曹魏康僧鎧《佛說無量壽經》裡稱阿彌陀佛︰「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 阿彌陀佛一字心咒
    "ඹ哩",並說據諸師所傳更加"唵 啊彌怛縛"並"莎訶"字亦得,比現在見到的阿彌陀佛心咒又多出了"莎訶"二字,可見該咒在漢譯經典中也有記載,但長期以來學修者稀,傳承幾無。2、阿彌陀佛往生心咒梵文羅馬拼音轉寫Ompadmadhari hūm梵語讀音:哦姆 巴德瑪 塔哩 吽藏語讀音: 嗡 貝瑪 達列 吽含義淺釋:皈依蓮花持(即阿彌陀佛)破諸障難,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注】該咒出自《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在《藏密真言寶典》中記作Ompadmadhari hrīh,稍有差異。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一、二)
    第二道是餓鬼道。餓鬼,梵語稱「薜荔哆」。劫初時候有一鬼的世界,其鬼國國王的名字叫薜荔哆,所以所有的鬼民也都叫薜荔哆。鬼者,畏也,虛怯多畏,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人大多怕鬼,實則鬼更怕人,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人的運氣衰時,會被鬼捉弄——時衰鬼弄人。如果人的道德正氣足,鬼就靠不上。餓鬼的種類有三十六種之多,諸如魑魅魍魎、吸精氣鬼、飛行鬼等。前生業因不同,受報也千差萬別。
  • 今日阿彌陀佛聖誕,值此殊勝時節因緣,一定要讀這3部經書!
    2020年12月31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時近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在圓滿了連續多日的《大佛頂首楞嚴經》、《妙法蓮華經》誦經後,禪寺進入《佛說無量壽經》誦經第一天。《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超越世出世間的相,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證得了這樣的大光明二殊勝 。 實際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如此。從出世間上說,聲聞緣覺雖然出了世間,但還沒有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菩薩雖然發起了菩提心,一分一分分證法身,但顯現也是直到等覺菩薩才 位近極果。 而佛陀才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的。
  • 【歌詞庫】1830《阿彌陀佛我念您》(原曲:說一萬句我愛你)
    在《佛說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第十八願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說法藏比丘「成佛已來,凡歷十劫。」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彌陀慈父的救度,讓一個罪惡生死凡夫去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 益西彭措堪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二十)(33)
    此願成就的證明:《無量壽經》中說,如果眾生得遇阿彌陀佛的光明,就能息滅內心的貪嗔痴,身心柔軟,歡喜踴躍,生起善心;如果在三惡趣極苦之處,遇見佛光,都能止息一切苦惱,壽終之後,獲得解脫。所以,此願成就的利益:能使得佛光照觸的眾生,垢滅善生,身心柔軟,解脫惡趣。
  • 我們此生的歸宿是極樂世界
    一到了極樂世界,水池裡的水都能給你灌頂,不就是淨密不二嗎?一到了極樂世界自心開悟,了認了自心是佛,不就是「禪即淨土,淨土即禪」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塵塵剎剎無邊的法相自然在心中顯現,不是最精確的法相宗嗎?一到了極樂世界,連絲毫的我和我所的心都沒有了,遮止了一切煩惱惡業,這不是真正的持戒嗎?
  • 明明本師是釋迦摩尼佛,為何僧人們都喜歡說「南無阿彌陀佛」?
    而淨土宗卻不然,它對弟子的根器要求非常低,甚至一字不識都沒關係,它的理論基礎主要是《佛說無量壽經》等三部,講究念力和願力的作用,弟子們只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行,只要念得一心不亂,臨終前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受到阿彌陀佛以及左右侍從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接引。
  • 沒有灌頂,就不能傳授也不能修習密法
    這兩位比丘抬眼見到了這位身相莊嚴的年輕人,就很和藹地回答說:「我們現在要前往札加爾洞,是在紅巖鳥巢的地方,那裡整個大地都是由紅色的巖石所成。在那裡有一位密教的大阿闍黎,名叫札巴哈德;而這位大導師,是一位大成就者,我們現在就要去向他求法。」蓮花王聽了十分地歡喜,就向他們兩位請求道:「我是否能夠與你們一同前去參訪札巴哈德大導師?」
  • 聞其名號丨只要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性的圓滿顯現
    就是當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這當念、念念,當下你就是佛。這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就是我們的心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坐在我們心中,所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當我們念佛的時候,當下佛就在我們心中,這叫「念念即佛」。雖然是凡夫之體,但是佛住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