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帝怎樣,兩個大臣依然吵得不可開交,全然不顧皇帝在一邊

2020-12-14 雲清侃文化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皇帝

現在十三歲的孩子還在爸爸媽媽跟前膩歪呢,可是趙禎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貴為皇帝了。

看這神情就不是掃六合的那種

他這個皇帝當得也非常憋屈,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還有個「頂頭上司」,那便是監國的劉太后。劉太后霸道強權,因此趙禎就顯得非常懦弱,就不那麼強勢,都說禍福相因,無形中也成就了他的仁慈。

都說事出有因,本來宋仁宗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李宸妃本是劉太后的侍女,劉太后為宋真宗所寵幸,因此李宸妃臨盆時,真宗皇帝對外宣稱太子是劉氏所生。

其實劉太后還真不像《三俠五義》或者戲劇中所描述得那麼壞,演繹那麼一段狸貓換太子,除了陳琳、郭淮之外,還有一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寇珠寇承御。

劉氏順理成章成為皇后,宋仁宗即位後,劉氏又上了一層樓,那便是皇太后。劉氏還是屬於念舊情的人,他也明白李宸妃的苦衷,便晉封李宸妃為順容,還派人尋找李宸妃的弟弟委以官職;李順容病重的時候,劉氏晉封她為宸妃,派太醫探視,當日病逝。

醋打哪兒酸,鹽打哪兒鹹 兩個大臣在皇帝面前絲毫不顧禮儀

話說宋仁宗為賞賜兩位有功之臣,還舉行了御宴,以示恩寵。哪曉得這兩個不知深淺的傢伙喝了幾杯馬尿,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言不合就在皇帝面前嗆嗆起來了。還越吵聲音越大,根本就忘了皇帝還在他們身邊。

坐在一旁尷尬極了的宋仁宗直皺眉頭,旁邊的官員不幹了,這還了得,成什麼體統,於是向皇帝上疏讓有司治罪。哪裡知道宋仁宗揮了揮手,「讓他們回家睡覺去吧」。

第二天,當這兩個大臣酒醒之後,大驚失色,一路連滾帶爬跑到宋仁宗面前,請求皇帝懲處,宋仁宗微微一笑很傾城「有這事兒嗎?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清發生什麼事兒了」。

兩個大臣面面相覷,磕頭如雞啄碎米般表示,以後一定恪盡職守,勤勉國事。

是皇帝怎樣,擴建皇宮是你的事兒,我們家的祖宅就是不能動

宋仁宗感覺皇宮有些狹窄了,就想大興土木,把皇宮建設得更加敞亮輝煌一些,這樣也顯得巍峨。

擴建皇宮,那就要拆遷周邊的住戶,可是這些住戶和商家就像商量好一樣,就是不拆。具體負責拆遷的官員以為是拆遷補助費不到位,於是表示有什麼事情好商量,只要你們同意挪窩就行。

這些住戶和商戶明確表示,就是給座金山我們也不搬,因為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裡有過我們曾經美好的回憶。皇帝怎麼樣,我們就是不同意。

當官員把情況匯報給宋仁宗時,宋仁宗長嘆一聲,那就算了吧。於是北宋就出現了歷史上最小的皇宮。

宋仁宗的仁德表現在很多方面,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無為,其實大有作為

宋仁宗對朝中大臣仁慈,對貼身侍衛下人也非常關心。宋仁宗在花園漫步時,不由自主地回頭張望,侍衛問皇帝有什麼需要他們這些奴才做的,皇帝卻一語不發,令人納悶。

等到回到皇宮,宋仁宗抓緊讓人給他倒水喝,眾人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吩咐喝水。宋仁宗一邊急不可耐喝水,一邊說他回頭看了很多遍都沒看見負責倒水小吏的影子。生怕自己一問,那小吏會受到懲罰,所以索性就沒在外面說出來。

宋仁宗執政期四十二年之久,對犯錯的官員採取從輕處罰,重新啟用,不搞族誅連坐,因此讓很多人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群星璀璨的仁宗一朝

宋仁宗時北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有宋一代,25個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活躍在他那個時候。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都是星光燦爛;

除此之外,還有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灝五人。周敦頤的《愛蓮說》大家耳熟能詳;邵雍邵康節那更是易學泰鬥,劃時代的人物;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彪炳千古;程頤程顥的理學更是開宗立派,承上啟下。

書法領域的蘇黃米蔡亦是精彩紛呈,黃庭堅不止是書法絕倫,還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至於蔡襄,更是書法家和文學家。

狄青和種世衡是國之幹城,國家依賴的柱石。

其他如晏殊、範仲淹、梅堯臣、蘇舜欽、包拯、文彥博、司馬光、呂夷簡、富弼、韓琦等更是超邁絕倫。

此外的沈括以《夢溪筆談》名世,畢昇以活字印刷術,為傳播文化立下了不世之功。

還有那位凡有井水處,都能聽到其人詞的柳永。正是因為仁宗時期的政策,讓這位出生在齊魯的柳三變,妙筆生花,百轉千回,不知道千種風情,更向何人說?能夠奉旨填詞已足以快慰平生。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宋仁宗駕崩時,京城的很多的商鋪為其停業哀悼,平民百姓都為其痛哭不已,真是天地之間有桿秤;

.宋仁宗去世之後,京城百姓,痛哭數日不絕,連小孩和乞丐也焚燒紙錢,感念宋仁宗;宋仁宗遺詔傳到洛陽,百姓痛哭,燒的紙菸導致天日無光。

有官員去劍州為官,路上竟看到有婦女戴紙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

有一輦官(安排出行車馬的官員)叫畢達,他痛哭:「我服侍陛下40多年,如今到天上服侍,也不悔恨了。」當天畢達死了。

宋朝派使者去遼國,路上看到得到消息的燕境之地的百姓都哭了。使者把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遼道宗耶律洪基握著使者的手痛哭,並建衣冠冢寄託哀思,甚至要遼國以後歷代皇帝都要這麼做。元豐年間,耶律洪基再次對來訪的宋使說,自宋仁宗駕崩以後,他奉宋仁宗的御容如祖宗。

熙寧初,宋仁宗幼女魯國公主下嫁錢景臻,百姓知道是宋仁宗的女兒,跟在車架後面哭了起來。

元豐年間,宋神宗增築景靈宮,內有宋仁宗的畫像,看到的百姓都無不流下眼淚。

邵伯溫和他兒子邵博曾經編輯《邵氏見聞錄》,邵伯溫便是邵雍的兒子。

這些仁宗皇帝駕崩的紀實便是出自這本書。

相關焦點

  • 道光皇帝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一)
    道光皇帝        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以身作則的崇尚節儉,但是大清王朝的財政赤字依然非常嚴重,他在位期間以天朝上國的姿態與英國人周旋許久,但是卻籤署了中英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不住宮中住宮外,一生自由!
    要說為什麼,是因為當時20剛出頭的皇帝朱厚照不顧朝廷中的大臣們反對,執意要率眾人出塞跑一跑。張欽聽說這個消息之後嚇壞了,當時的邊塞正是和蒙古打得不可開交,於是立馬上書給宮中,勸阻皇帝。但是連續上書三次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張欽心想:完了,這個小皇帝一定是要來了。
  • 大臣罰皇子下跪,皇帝勃然大怒,大臣只說9個字,皇帝大喜:重用
    清朝皇帝在挑選太子的時候,並非採用嫡長子繼承制,也就是說,在皇帝臨死之前,不能確定下一位皇帝是誰,每個皇子都有機會。
  • 皇帝為什麼鬥不過大臣?明朝萬曆年間的「爭國本」事件
    崇禎皇帝賜諡為福恭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 萬曆皇帝是怎樣瘋狂斂財的
    萬曆帝  萬曆皇帝在20歲時,曾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來因為和大臣們的矛盾而罷朝,從此把朝政丟給大太監劉瑾,幾十年不上朝,致使很多大臣一輩子也不知道皇帝長的是什麼模樣。  深居宮中的萬曆皇帝既然沒有了上朝的負擔,乾脆自顧自地沉浸在「發財」的白日夢中。
  • 明朝最嚴重朝廷鬥毆事件,大臣當皇帝面打死一人,事後沒有被追究
    關於這事我還寫了另一個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王大奸人實在是禍國殃民,導致皇帝被抓走,現在還沒回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還把國家積累的本錢(主要是三大營)賠光了。王大奸人小人得志,仗著英宗寵信他,把朝中大臣當狗一樣使喚。
  • 大臣問皇帝用什麼國號?皇帝:就用我姓氏,如今已發展成南方大姓
    「皇帝」是朝代的天子,是最高的統治者,開闢新的朝代時,皇帝就會定新的國號,國號即朝代名稱,我國第一個國號是「夏」,是禹的兒子夏啟所定,史上有位開國皇帝,在建立新朝時,大臣問皇帝用什麼國號?皇帝說:就用我姓氏,如今已發展成南方大姓。
  • 皇帝給大臣取綽號,大臣高呼:「謝主隆恩」,真相讓皇帝哭笑不得
    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對乾隆皇帝有所了解,他在位前期也是一代明君,他和康熙、雍正共同打造大清王朝最繁榮的時期即「康乾盛世」。但是到了後期他開始變得懶散,並且生活奢靡,並重用和珅,使得吏治腐敗。和珅關於乾隆皇帝以上的這些,想必各位看官比我還了解,下面我就說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關於乾隆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網友們說他嘴賤的原因。
  • 甄嬛傳:皇帝以為這個大臣忠心於他,其實這是甄嬛特意安排在皇帝身邊的
    而當皇帝也確實沒有那麼幸福,雖說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也不得不在許多情況之下做一些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不但要算計別人,還得提防著別人的算計,當真是累。今天嘰蘿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甄嬛傳當中的一個小細節,大家都知道皇帝每天上朝。手下的大臣們十分的多。但是這些臣子真的都對皇帝忠心耿耿嗎?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不久後,滿清統治階層內部發生一次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因新皇帝年號初定為「祺祥」,故又稱為「祺祥政變」。事情的起因得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說起,當時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以「木蘭秋獮」之名,先是倉皇出逃至圓明園,而後轉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導致了,鹹豐朝兩個政務中心的形成。
  • 皇帝下令處死大臣,大臣不屑地掏出免死金牌,皇帝:你看反面是啥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在很多的宮廷劇中發現相似的情節,在位高權重的大臣被斬首的時候,很多都會戲劇化的拿出一個免死金牌,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叫做金書鐵卷,也有叫丹書鐵券,金卷等,據說只有開國功臣以及對江山社稷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大臣,皇帝才會賜予這種特別獎賞,免死金牌是封建帝國的特有產物,最早的發明人應該是劉邦,為了犒賞大臣
  • 最接近昏君的清朝皇帝 —— 鹹豐皇帝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不是影視劇裡出鏡率極高的三大王牌,而是一位後宮管理高手,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 愛新覺羅 · 奕詝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因圍獵時的一句「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得到帝心,被秘密立為儲君,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駕崩,他也正式地從父親的手上接過了國家的重擔,成為大清國家命運的主宰者。
  • 北齊一皇帝昏庸無道,讓大臣花錢看皇后赤身,之後誕生一個成語
    北齊亡國之君被稱為高緯,而北魏亡國之君則被稱為高緯,但這兩個傢伙確實做了與「緯」不相稱的事情,讓他來治理國家,他做得不好,就交給他的部下去做,也不管好壞,不管忠奸,反正可以做的了。在此之前,高緯還特別擔心會有人搶走他的皇位,像常山王高演殺了皇帝高洋的兒子,高緯殺了高演兒子高百年上位,高洋還特別擔心會有比他賢能的人與大臣勾結,搶走他的皇位。
  • 這皇帝很奇怪,不許大臣跪他,不許叫他皇帝,最後主動讓位大臣!
    靖康之難後,被金國強立為「偽楚」皇帝,當了一個月皇帝。金撤兵後,就主動把位置讓給了當時還是他大臣的趙構。此人就是宋朝的「叛國」皇帝張邦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這張邦昌,進士出身,徽宗、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等職務。北宋自哲宗時期以來,黨爭不斷。張邦昌與童貫均是權臣王黼的黨羽,而王黼又是受蔡京提拔火箭般竄升至相位的。在對金政策上,王黨多為主和派。
  • 盤點雍正皇帝時期的4位議政大臣,其中有三位是雍正皇帝的親信
    當時權力最高的是議政大臣,而且僅有四位,而這四位都是滿人,其中還有兩位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來看看這四人都是誰吧: TOP、4 隆科多 在康熙皇帝晚年時,隆科多被提升為理籓院尚書,仍署理步軍統領。康熙皇帝臨終時,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接受顧命;而隆科多與雍正皇帝關係密切,故而肯定是幫助雍正皇帝奪位了。 雍正皇帝即位之後,因為隆科多擁戴有功,故而命他與大學士馬齊總理事務,並且承襲一等公的爵位,被授為吏部尚書。很快就因為總理事務辦得好,加封為一等阿達哈哈番,並令他的長子嶽興阿承襲。
  • 司馬亮:給皇帝的奏摺大臣能看到嗎?
    內容較為簡單的奏摺(如請安折等)硃批「覽」等寥寥幾字後直接發出,皇帝獨立處理。而內容比較重要的奏摺,皇帝閱覽後並不獨立完成處理過程,而是發交軍機處(乾隆初年則為總理事務處)協助處理。 軍機大臣(乾隆初年為總理事務王大臣)每日接收發下之折,逐折閱看。
  • 奇葩皇帝系列四:宋明帝劉彧——請親信為自己戴綠帽子
    今天說的這位奇葩皇帝也是劉宋一朝的,叫劉彧,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 宋孝武帝劉駿同父異母弟弟,也是上篇我們介紹的宋廢帝劉子業的叔父。其在位期間繼承了劉家「濫殺」和「荒淫」的基因,只不過其做出的事比其他幾位更讓人驚掉下巴。
  • 史上最失敗的案例,皇帝死了,四個輔政大臣殺了小皇帝
    諸葛亮輔佐了蜀漢的兩位皇帝,但蜀漢的統治者劉禪卻什麼都沒做,所以諸葛亮死後,蜀漢沒有能力支撐。蜀漢的命運走到了盡頭。三國時期,有一件很不成功的託付,就是魏明帝曹珪把曹芳託付給曹爽和司馬懿,兩人都有不臣之意。結果曹爽不打司馬懿,曹爽被殺後,司馬懿獨攬大權,最終他的子孫建立了歷史上的晉朝。
  • 乾隆皇帝時期的十位著名大臣!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他是中國封建帝王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時間60年,僅次於祖父康熙皇帝,禪位後仍訓政3年半,是歷史上執掌最高權利最久的皇帝。在位期間,繼承了康熙雍正以來良好發展基礎,出現康乾盛世之象,使清朝國力達到頂峰。
  • 以前當皇帝的人,又怕大臣和兄弟爭搶,那做皇帝怎麼能活得安穩?
    我國的古代史,其實就是一部皇帝輪流做的歷史。所以說,每一個當了皇帝的人,都害怕自己的寶座被別人奪走。粗略地說,古代當皇帝的那些人,為了活得安穩,要麼就是暴力殺伐,以恐怖手段,在全國形成恐怖氣氛,讓人們不敢爭奪皇位。要麼,他們就分封身邊的親屬和大臣,讓他們有虛名無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