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抗戰:石橋見證 一九四四

2021-02-13 掌上雙峰

點擊上方↑↑「掌上雙峰」輕鬆關注


紀念抗戰、緬懷先烈,雙峰網、雙峰縣作家協會、《領秀湘中》編輯部特別聯合舉辦「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

活動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5名,獎金各6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300元;優秀獎30名,獎金各100元。

詳情請看文末徵稿啟事


李石玉:這一仗,打死打傷日本鬼子幾十個,為我們石橋上的人報了仇。

李連生:那次真是打了一場大的,炮子都落到我家屋前的橋邊上來了,都是些機槍子彈。

李前光:我方有機槍、步槍,打了將近兩個小時,打到快要斷黑。日本人死傷了20多個,我方的人都在山上,毫髮無損……

石橋見證 一九四四

龔向陽

1944年10月1日,在雙峰縣沙塘鄉境內的石橋村,國民黨73軍駐湘鄉某連,聯合梓門鄉抗日自衛中隊,伏擊日軍100餘人,共殲敵六人,傷敵17人,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史稱石橋阻擊戰。


「石橋上」遠景

石橋村,人稱「石橋上」,現屬沙塘鄉管轄,是一個寧靜、古樸秀美的小山村,因村中有一座古石拱橋而得名。

自古以來,這裡曾是湘西南通往湘東的必經之道,那時的石橋街上,雖然只有10多戶人家,卻有客棧、飯店、香鋪等店鋪好幾家,遠至城步、武岡,近到永豐,徒步去南嶽晉香的香客,都會在這條小街上落腳歇息。這裡民風淳樸,人們世代在此生息繁衍、安居樂業。

然而,在1944年的初夏,這一切都被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給踏碎了。

1944年初開始,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了大的轉變,英、美加強了在太平洋戰線的對日攻擊;中國抗戰也轉入局部反攻,日寇也加大了攻勢,於4月和5月底相繼發動中原會戰和湘北會戰。

從4月開始,鄭州、洛陽等數十個縣市相繼淪陷,長沙也於6月18日失守,幾天後,湘鄉縣城淪陷。7月2日,日軍黑瀨聯隊從湘鄉中沙南下。7月3日,從蘇家坳進入現雙峰境內,經大石山、石橋、沙田侵入永豐,日軍一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從此,湘鄉全境大部分國土淪喪敵手。

寧靜、古樸、秀美的小山村

石橋村的村民說到日本鬼子,到現在都還咬牙切齒。77歲的彭葵秀老人說:「四四年五月十三(陽曆7月3日),我伯伯正在菜園裡摘黃瓜,日本人來了,他們喊站住,我伯伯沒聽見,日本人就是一槍……」

「我爺(爹)被擄去一個月,李ⅩⅩ是維持會的人,我家請他去給日本人說情,才被放出來。後來,我老兄(哥哥)也被擄走了,就剩下我和我娘在家裡。」


李石玉:這一仗,打死打傷日本鬼子幾十個,為我們石橋上的人報了仇

71歲的李石玉說:「一九四四年八月初四,石橋上來了幾個日本兵,是沿著這條河上來的,在街上,日本人闖進屠夫谷新初的家,扯住他堂客,想強姦。谷新初拿起扁擔去打日本人,日本人端槍搶先一刺刀,刺中了他的胸部,接著又捅了兩刺刀,然後用馬葉子刀(大刀)闢開其腦袋,剁成四塊,還從田裡爬到那邊角上才死。這裡很多人還去看了,死得悽慘!只過了10把天,八月十五那天,就在這裡打了一仗,打死打傷他們幾十個,為我們石橋上的人報了仇!那年子我正在娘肚子裡,這些都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的。」

李石玉說:這一仗,打死打傷日本鬼子幾十個,為我們石橋上的人報了仇。

48歲的彭志紅說:「我的伯伯,還有大外公,都是被日本人打死的。當時群眾都走了,逃到山上躲兵去了,隔壁人家的豬走出來,把我大外公的屍體都吃掉了…現在我的爺(爹)還經常哭,經常祭(伯伯)。」

日軍入侵後,在永豐鎮南四公裡的月龍橋南畝屋場設立「雙峰山大日本皇軍司令部」,並建立多處據點和「維持會」。鬼子經常出動,四處「掃蕩」、「打撈」,殺人放火、姦污婦女、搶雞拖豬,無惡不作。

據史料統計,在犯境(今雙峰境內)的14個月內,日軍共屠殺我無辜民眾7600餘人,燒毀房屋12000多間,殺死耕牛9000多頭,搶走牲豬32000多頭,其殺人手段兇殘至極,慘絕人寰。

面對日軍暴行,境內三個區公所在湘鄉縣國民政府部署下,都相繼成立了區抗日自衛大隊,下轄17個鄉抗日自衛中隊。民間也先後自發組織抗日遊擊隊等20餘支民眾抗日武裝,共600餘人槍,各抗日武裝經常單獨或相互配合,或聯合境內國民黨軍隊,偷襲、阻擊日軍,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為死難的鄉親報仇。

至抗戰勝利,境內共發生大小戰鬥130餘次,共殲敵230餘人,傷敵300餘人,繳獲各類槍枝280餘支(挺)。民眾自發殺敵事例不勝枚舉。

1944年10月1日,恰逢農曆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這天上午,日軍100餘人在漢奸、綽號叫「兵癲子」的維持會長的帶路下,從月龍橋據點出發,經金田、沙田、石橋等地,到15公裡外的沙塘、梓田一帶「打撈」(搶劫),打算晚上過一個豐盛的中國中秋節。


「石橋上」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段老街

得到情報後,參加湘北會戰後撤退至湘鄉的國民黨73軍(大庸部隊)駐湘鄉某連,聯合梓門鄉抗日自衛中隊,於午後分別埋伏在石橋街後的後山和街對面山上的密林中。「石橋上」是日軍返回據點的必經之道。

下午三時許,鬼子們押著被擄來的10多名挑著搶來的大米、牲豬、雞鴨、米酒等物的老百姓,還在邊走邊搶,沿著河邊小路走進了石橋街中。等隊伍走出街口,挑夫走遠後,國軍高連長一聲令下,兩邊山上同時開火,步槍、機槍、手榴彈像雨點一般射向敵群,挑夫們紛紛扔下東西,趁機跑掉。日軍掉頭竄回街中,憑著民房、石橋負隅頑抗,雙方激戰至黃昏,我方借著暮色,主動撤出戰鬥。天黑後,日軍抬著屍體,攙扶傷兵,狠狽逃回據點。

此次戰鬥,我抗日軍民共殲敵六人,傷敵17人,繳獲槍枝10餘支,豬肉、大米等物100餘斤,我方無一傷亡。遺憾的是騎馬走在前面的漢奸「兵癲子」在戰鬥一打響就騎著日本人的一匹小白馬逃走了,揀了一條小命。

李連生說:那次真是打了一場大的,炮子都落到我家屋前的橋邊上來了,都是些機槍子彈。

當時,石橋上的老百姓也都躲到了兩邊山上,很多人目睹了這次戰鬥。講起這場戰鬥,石橋村的老人還記憶猶新。


李連生:那次真是打了一場大的,炮子都落到我家屋前的橋邊上來了,都是些機槍子彈

家住街口橋頭的80歲的李連生老人,當時只有11歲。他說:「日本鬼子100多人,從梓田、沙子塘一路搶來,一直到石橋上。那天天熱,日本兵穿著皮靴,戴著『蒸笨帽』(鋼盔),背著長槍。這群畜牲,連衣服、褲子都沒有穿,每人只有一塊像丁字一樣的白布,兜著下身。國民黨一個連扎在街後面的獅子山大排上,梓門自衛隊埋伏在街對面山上,等著他們進街,一出街口,就開打了。剛開始,有一個挑著沙灌子叫買的人,剛好路過這裡,也被亂槍打死了。那次真是打了一場大的,炮子都落到我家屋門前的橋邊上來了,都是些機槍子彈。」

83歲的李前光說:「要出了街口才好打。剛打幾槍,維持會長(漢奸)騎著白馬一衝就逃走了。一打,日本鬼子就退回街上,躲到橋下、兩邊河坎下,一開始就打他死兩個在橋下。躲到這邊的,那邊(自衛隊)打,躲到那邊的,這邊(國軍)打,兩邊山上都打。國民黨部隊在街後面山下扔了幾個手榴彈,嚇得日本人向前一衝,我方有機槍、步槍,打了將近兩個小時,打到快要斷黑。日本人死傷了20多個,我方的人都在山上,毫髮無損。」


如今,「石橋上」的人們享受著和平的陽光,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

石橋阻擊戰是抗戰期間,發生在雙峰境內幾次著名的戰鬥之一,被老一輩的石橋人銘記在心。在石橋採訪中,我們問了幾個十幾歲的少年,競有人對這場抗擊日寇的戰鬥全然不知,有的雖然聽老人講過,但都很朦朧,不知道具體的時間、經過,其時代背景和意義,就更不用說了。


橋上的石獅,見證著當年的槍聲和硝煙,仿佛要向人們訴說什麼

敵人侵略我們的國土來了,我們的血管裡流淌著本民族的血液!我們不能忘記日本軍國主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不能忘記英雄的中華兒女抗擊日寇的不屈精神。石橋阻擊戰雖然只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汪洋大海中的一道小小波瀾,但也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抵抗侵略的見證。

建議有關部門將「石橋上」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好石橋和尚存的老民居,在橋頭樹立「石橋阻擊戰紀念碑」,昭示後人,牢記歷史。

說明:關於石橋阻擊戰的發生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縣誌上記載的1944年11月10日,二是石橋上的見證老人,他們說,清楚地記得那天正是過中秋節。通過查閱《萬年曆》,1944年的中秋節卻是陽曆的10月1日。此文發表暫以當地老人提供的時間為準。建議有關文史人員作進一步考證。

「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徵稿啟事

2015年9月3日,是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雙峰網、雙峰縣作家協會、《領秀湘中》編輯部特別聯合舉辦「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

本次徵文活動將組成專家評審組,評出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5名,獎金各6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300元;優秀獎30名,獎金各100元。

一、指導思想:

廣泛收集抗戰資料,大力宣傳抗戰事跡,深切緬懷抗戰先烈,努力弘揚抗戰精神。

二、徵文時間:

2015年5月1日起至年7月30日止。

三、徵文內容:

雙峰縣籍官兵(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國軍、遊擊隊)抗日事跡及雙峰縣民眾抗日故事,字數以不超過4000字為宜。

四、作品要求:

觀點正確,史料真實翔實,內容力求新穎,文字規範優美。作品形式以紀實文學、散文、小說、故事為主。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及電話等。

五、活動詳情:

所有來稿將在雙峰網「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專欄發表。優秀作品將結集出版,並在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在芷江日本受降紀念館(暫定)舉行首發式,獲獎作者將邀請參加首發式,所有投稿作者將獲得紀念品一份和《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徵文優秀作品集》一冊。

932067121@qq.com

15197834058@163.com

509616606@qq.com


15080819908(左)18973821018(胡)

13762800123(吳)15197834058(周)


歡迎有關單位或企業為本次徵文活動冠名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或添加微信號sfwangxuan

中共雙峰縣委宣傳部主管,雙峰最具權威的公眾微信平臺:雙峰縣網際網路新聞宣傳管理中心、雙峰網(紅網雙峰站www.ldsf.com.cn)公眾微信號,及時為您提供有關雙峰的時政新聞、社會動態、人文地理、公告公示等權威信息,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雙峰抗戰徵文:村 葬(小說)
    「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徵稿啟事2015年9月3日,是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雙峰網、雙峰縣作家協會、《領秀湘中》編輯部特別聯合舉辦「雙峰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獎徵文」。本次徵文活動將組成專家評審組,評出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5名,獎金各6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300元;優秀獎30名,獎金各100元。
  • 雙峰地名對聯故事
    1951年8月,析出湘鄉縣「中裡」全境(即第三、六、七區)置雙峰縣,因縣城永豐南面有雙峰屏立而得名。雙峰縣歷來是文人名家輩出之地,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對聯故事,筆者特整理地名對聯故事數則,以饗讀者。一從雙峰縣城乘船沿湄水下行約20公裡,就到了有名的風景區測水灣。從明朝起,這裡就有了「洛陽灣」的雅稱。
  • 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原標題: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美麗的湘西,舞水河畔,坐落著一個侗族小城。小城山清水秀,風光優雅,舞水河四季清澈見底,河邊古樸的吊腳樓倒映在水中,時不時有小巧的烏篷船划過,帶起層層波紋。清晨時分,婦人們來到河邊洗汰,傍晚時分,伴著彩霞,漁民們撐船打魚,一派安寧祥和。小城是侗族人民世代居住地,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抗戰歷史名城。
  • 雙峰駱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雙峰駱駝
    雙峰駱駝,拉丁學名為Camelus bactrian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獸亞綱、偶蹄目、胼足亞目的一種動物。駱駝屬哺乳綱駱駝科。在中國,駱駝很早就被馴養成為家畜。漢代時就有「乃非駝難入之漠」的名句,以形容通往西域途中的沙漠及戈壁。
  • 我國落差最大的天然石橋,橫跨高山之巔,這座旅遊石橋你敢走嗎?
    世界之大,沒什麼不可思議的,世界上除了人工橋以外還有很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天然橋,你知道我國最具觀賞性、落差最大的天然石橋在哪裡嗎?跨越著高山的山頂,現在成了國際有名的觀光景點,如果有機會去的話可以上去看看嗎?
  • 馮子振與雙峰散曲|佘國武
    那時一些熱愛文史的老先生們對我說:「元朝文學家馮子振是我們雙峰人,寫過一百首梅花詩。」我說:「網上說他是株洲攸縣人?」「肯定是雙峰人嘛,他的墳墓在梓門橋鈴山。」我還是缺乏自信,因為《元史》記載馮子振是攸縣人。因此當我向外人介紹雙峰人物,講到曾國藩時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眉飛色舞;講到馮子振時則底氣不足,聲音漸低,言語漸稀。但自從2018年之後,事情發生了逆轉。
  • 星光大道冠軍在雙峰:唐媛《月光蝶》|《雙峰好時光》之《歌美雙峰》第24期
    而我們的這期節目就是要給大家推薦一位《星光大道》的冠軍,也是我們雙峰人—唐媛。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她的歌曲《月光蝶》。:12:30-12:40  歌美雙峰21:00-21:10  冒得解的雙峰話星期五:12:30-12:40  我也來試試21:00-21:10  生活大雜燴星期六:12:30-12:40  中裡故事匯21
  • 簡陽濱江路「最後一塊」拼圖招標,從石橋至二橋
    簡陽「一江兩岸」工程然,簡陽的沱江兩岸一直「缺」那麼一塊,那就是石橋古鎮至凱麗濱江這一段。石橋航拍近期,隨著318國道(簡陽至石橋段)改造升級開始推進,這一段的濱江路建設也提上了日程,簡陽也逐步將這個「板塊」補齊。
  • 阿難的石橋
    「你看,」佛祖指著遠方,「在那裡,有一座石橋,那就是阿難,為了見你一面,他甘願化作石橋,而且已經等了四百多年……」       女子含著眼淚,退了下來,從此,立下一個誓言:「今生,找到那座石橋,陪在他身邊!」       十幾年過去了,女子走破了上百雙鞋,終於來到了佛祖指點的地方,看到那座石橋的時候,女子的眼眸亮晶晶的。
  • 上雙峰慚愧祖師慶典
    作者簡介:邱職學,退休教師,雙峰水頭人,是歷時三年編寫、950頁、48萬字的《中華丘氏大宗譜福建南靖分譜》的唯一撰稿人
  • 「赤橋」還是「石橋」?
    百姓感其忠膽義肝之志,將此石橋名為赤橋。「豫讓刺趙」的故事也被當作忠心報恩、捨生取義的佳話代代相傳。明萬曆《太原府志》:「赤橋在(太原)縣西南七裡晉水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讓橋,至宋太祖鑿臥虎山有血流成河,故改今名」。宋毀晉陽城後,改為赤橋。
  • 遂昌雙峰塔的歷史與現在
    據南宋遂昌人張貴謨《雙峰塔記》記載:南宋紹熙三年(1192),為振興地方文風,捍衛遂昌風水,有人提出在縣城的水口山上建七級浮圖塔
  • 《雙峰》背後:大衛·林奇超長訪談
    我們在Idem(巴黎14區的一個藝術印刷廠)與他碰面,這個印刷廠建於19世紀,專注於石版畫印刷,陸續見證了馬蒂斯、畢卡索、夏卡爾、米羅、賈科梅蒂等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的誕生。現在也有不少藝術家如米格爾·巴塞洛,Gérard Fromanger和Xavier Veilhan在這裡工作。而大衛·林奇,我們在畫室的盡頭找到了他,他獨自一人躲在了一面隔板後面。
  • 京畿御道上的三座石橋
    宗大師聽後饒有興趣的對我說:「我建議你應該利用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會,拍攝並研究一下古橋,在京城西南不足百裡的古官道上,有三座價值極高的古代石橋,分別是地處豐臺區的盧溝橋、房山區的琉璃河石橋和涿州市的永濟橋,這三座古代石橋,極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值得研究。」
  • 見證抗戰 洞口縣山門鎮尹氏宗祠躋身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8年秋,黃埔軍校自武漢遷至武岡,在尹氏宗祠設立第14期軍官總隊,歷時7年,為抗戰培育了3000餘名初、中級軍事指揮官,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尹氏宗祠是作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武岡中山堂)的增補點申報成功的,2019年尹氏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證明了尹氏宗祠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尹氏宗祠作為黃埔軍校第二分校十四軍官總隊舊址,承載了抗日最後一戰雪峰山抗戰的歷史,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重要見證場所。
  • 第十七站:石橋 傳承紅色基因的現代魅力新城
    石橋建制久遠,千年歷史積澱,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近代以來,紅色精神照耀石橋,紅三十軍政治部在此建立了列寧主義街,留下了大量紅色標語。近日,聯合採訪組來到石橋。文化遺產與城市建設相遇,這座巴河之畔的傳統農業城鎮在留住歷史、發展未來的路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晉源有座「明代石橋」 你知道在哪裡嗎?
    再細看平面示意圖中,在古城北甕城外東側,紅圈內標有「22」序號(放大下圖可看清)的景點為「明代石橋」。「明代石橋」!之前我雖繞古城轉過幾次,但沒細看示意圖,故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古太原縣城北甕城外還有座「明代石橋」。
  • 石橋賦
    富民永定,南營石橋①。依山而建,伴溪而居②。香火綿綿,傳承世代耕作;沃土深深,蘊育近百人家③。自古南北賈道,如今鄉村名邦④。一席之地,鄉間一隅。冬暖夏涼,春醒秋香。餌塊耐浸,糯米名揚⑤。在富民境內,由北向南,自麻地雞街、者北,經石橋,到富民,再到三村而達普吉進昆明,石橋村剛好處於此條古道的中部。相傳,當時村中還有一條村街子,來往人員較多,食宿較為方便,車水馬龍,熱鬧非常。曾說街上有一食館每日要賣一頭牛的湯肉,生意甚是興隆。昔日繁華景象或是傳說,或是確有其事,均已成為人們美好的回憶。
  • 雙峰才女筆下的永豐勝景
    近日頭條:  外鄉人在雙峰
  • 中國「最長石橋」,距今880年歷史,至今保存完整仍在使用
    這些建築中最實用的就是橋梁,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東西,拉攏了江陽百姓的街道,我們雖然有很多有名的橋,但不知道這座橋中最長的橋最多,安平橋是我們現存最長的石橋,位於福建省,連接了兩個城市,這座橋都是用石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