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ASH 中國之聲|B細胞血液腫瘤CAR-T研究進展

2021-01-13 騰訊網

2020年12月5日-8日,美國血液學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ASH年會將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行。本次ASH年會上,在惡性血液腫瘤領域備受矚目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有諸多研究進展披露。眾所周知,中國在CAR-T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那麼今年ASH年會上,中國學者帶來了哪些相關進展呢?一起來看下吧。

CD19/CD22-CAR-T細胞(CTA101)治療復發/難治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

研究背景

儘管靶向CD19+ B細胞的自體CAR-T治療對惡性血液腫瘤的療效已被證實,但其不可預期的等待時間、製備失敗的可能性及高額的費用等問題亟待解決。此外,抗原缺失/下調也可導致單靶點CAR-T治療失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者開發了一種通過CRISPR/Cas9技術敲除TRAC區域和CD52基因的靶向CD19/CD22的CAR-T細胞療法(CTA101)。臨床前研究證明了CRISPR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和CTA101的抗白血病能力。

研究方法

給予CD19+或CD22+的復發/難治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CTA101單次治療(傳統的3+3劑量遞增方案,劑量水平:1、3和6×106CAR-T細胞/kg)。在CTA101輸注前,給予患者預處理化療方案(包括環磷醯胺、氟達拉濱和alemtuzumab)。主要研究終點是劑量限制毒性(DLT)和不良事件(AE)的發生頻率,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總緩解率(ORR)、總生存期(OS)、細胞藥代動力學等。

研究結果

CTA101的特點:

CTA101是通過電穿孔核糖核蛋白複合體(RNP)製備的,RNP由負載著靶向TRAC和CD52的sgRNA的Cas9組成,隨後用慢病毒轉導CAR基因。製備10-12天後,所有表達都增加了100倍以上(圖1a)。通過FCM染色檢測CAR的表達情況,範圍是40%-80%(圖1b)。使用流式細胞術測定TRAC的編輯頻率均高於85%(範圍:88%-97%),CD52編輯頻率均高於65%(範圍:68%-83%)(圖1c,1d)。並且,CD19/CD22雙靶點通用CAR-T細胞顯示出強效的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毒性,能減弱腫瘤抗原的逃逸能力(圖1e)。隨後,我們開展全基因組測序以評估在編輯過程中在靶和脫靶的情況。結果顯示雖然大多數突變位於靶標上,但存在小部分脫靶突變,需進一步研究(圖2)。

在生產工藝中,同時編輯4個基因座:TRAC和CD52 (TRAC-CD52)時,QPCR試驗未發現可檢測的重排,並對殘留的Cas9蛋白進行定量,結果顯示在最終產品中下降水平為0.195fg/cell(靈敏型ELISA的檢測限度)。

臨床結果:

截至2020年8月5日,我們篩選了8例成人患者,成功入組6例。6例患者均接受一次CTA101輸注(DL1:3例患者;DL2:3例患者),患者入組至CAR-T輸注間隔不超過8天。6例患者中位年齡為49(範圍:26-56)歲,既往治療中位數為5(範圍:2-8),骨髓原始細胞中位百分比為52%(範圍:1-82)。3例患者在入組前出現白細胞增多,難以進行自體T細胞單採,1例患者在自體CD22-CAR-T治療後復發,3例患者有高危基因組病變(表1)。

6例患者均可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迄今為止未發生DLT、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ICANS(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症候群)和死亡。所有患者均發生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3例1級、2例2級、1例3級),3級CRS在給予單次託珠單抗和糖皮質激素後7天內恢復。其他常見AE為長期血細胞減少症(3例3級)、病毒再激活/感染(CMV:1例2級、2例3級;ADV:1例1級)、細菌性肺炎(1例3級)和真菌性膿毒症(1例3級)。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不良事件均已恢復。並且未檢測到具有複製能力的慢病毒(RCL)。

CTA101輸注後第28天,5/6(83.3%)例患者達到完全緩解/伴不完全血液學恢復的完全緩解(CR/CRi),5/5(100%)例患者達到微小殘留病(MRD)陰性。中位隨訪時間為85(範圍:53-202)天,4/5例患者保持MRD陰性,1/5例患者為MRD陽性CR(圖3)。僅1例患者在第60天緩解時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

CAR的拷貝數目在所有患者中均有擴增,並在10-14天時達到峰值(圖4)。目前,無法確定劑量水平、供體差異、腫瘤負荷和擴增程度之間的相關性。中位持續時間為42天。通過qPCR檢測,我們發現在無反應且T淋巴細胞在7天內恢復的患者中,存在最低擴增峰值,而通過FCM方法未檢測到CTA101擴增。

研究結論

CTA101表現了其可控的安全性特徵和較好的深度緩解(伴MRD陰性的CR/CRi率較高),未發生GVHD和與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相關AE。細胞藥代動力學和療效的早期數據表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並不會遏制CAR-T的擴增和抗白血病能力,而長期的基因編輯相關AE的更新數據,將在進一步隨訪後發布。

ASCT後CD19/CD22-CAR-T細胞雞尾酒療法用於復發/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

研究背景

大劑量化療後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DT-ASCT)是R/R 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ASCT前PET陽性的患者生存期較短。此外,挽救治療後疾病進展的患者預後極差。設想在HSCT後,由於清髓性預處理其免疫微環境為抑制狀態,那麼在造血重建期給予CAR-T細胞輸注是否可進一步清除HSCT後殘留病灶,從而降低HSCT後的復發率呢?

研究方法

基於前期研究工作,即靶向CD19和CD22的雙靶點CAR-T細胞雞尾酒療法序貫CAR-T細胞輸注可能有助於克服復發B細胞惡性腫瘤中的抗原逃逸。為此,研究者進行了一項開放標籤、單中心、單臂的初步研究,旨在評價ASCT後連續輸注CD22和CD19 CAR-T細胞治療對R/R 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結果

2016年11月14日-2019年8月15日,共42例患者接受了HDT-ASCT,隨後接受了CD19/CD22-CAR-T細胞輸注。ORR為90.5%(95%CI:77.4%-97.3%)。中位隨訪13.8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OS未達到。12個月PFS率為85.7%(95%CI:70.9%-93.3%)。僅2例(5%)患者發生了3級CRS。21%的患者發生了任何級別的神經毒性,5%為重度3級。所有CRS和神經毒性均可逆。

研究結論

ASCT後CD19/CD22-CAR-T細胞雞尾酒療法緩解持久且毒性較低,表明清髓性預處理和多靶點CAR-T方案對R/R B細胞淋巴瘤具有巨大潛在獲益。

參考來源:

1. Yongxian Hu, Yali Zhou, Mingming Zhang,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CRISPR/Cas9-Engineered Universal CAR-T Cell Product (CTA101)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2020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499.

2. Yang Cao, Yi Xiao, Na Wang, et al. CD19/CD22 CAR-T Cell Cocktail Therapy Following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Lymphomas. 2020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618.

相關焦點

  • Nat Biotechnol:重大進展!相比於CAR-T細胞,CAR-M細胞可能更有效...
    2020年3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嵌合抗原受體(CAR)T(CAR-T)細胞療法已引發血癌治療變革,但在治療實體瘤方面面臨挑戰。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許有一種替代T細胞療法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8期)
    基於此,針對CAR-T 細胞療法取得的最新進展,小編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1.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doi:10.1016/j.cels.2020.08.002; doi:10.1126/science.abc6270尋找既能殺死癌細胞又能讓正常組織不受傷害的藥物是腫瘤學研究的最高目標。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縱觀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歷程,任何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都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AR-T細胞治療技術同樣如此,雖然它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報導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療效,但目前CAR-T細胞療法尚存在體內存續時間短、復發率高、對實體腫瘤療效不佳的缺陷。針對上述問題,本文結合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該領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作一分析與展望。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它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癒癌症,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CAR-T細胞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截至到目前為止,全球範圍內註冊的關於免疫療法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經超過7000例,其中在我國進行的有519例。而CAR-T細胞療法也被作為免疫療法研究中的典型代表,被公認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基於此,針對2020年CAR-T細胞療法取得的最新進展,小編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此前研究結果表明,NKT細胞擁有廣譜的抗腫瘤活性。比如,這些細胞能遷移到腫瘤位點,在那裡殺滅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等,而巨噬細胞是一類能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免疫細胞。此外,NKT細胞的激活還能間接促進NK細胞和T細胞所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6.JCI:重大進展!
  • 國產CAR-T藥物臨床研究有進展 研究稱緩解率達97%
    原標題:國產CAR-T藥物臨床研究有進展,研究稱緩解率達97%   國產CAR-T療法的臨床研究有新的消息。
  • FDA批准第三款CAR-T細胞療法,中國乳腺癌臨床研究10年巨變 | 腫瘤...
    研究截圖基於精準的分型方法,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和王中華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名為「FUTURE」的「傘形」研究,針對那些經過多輪治療後仍然發生進展的「最難治」三陰性乳腺癌,進行分型及基因檢測,指導後續相應的精準治療。研究中納入了69例幾乎再無藥可醫的「最難治」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 趕超CAR-T!新型NK免疫細胞治療在實體腫瘤中大放異彩!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CAR-T療法目前只在血液腫瘤中獲批,並且有嚴重的副作用,對於實體瘤仍在較早期的研究中。近兩年,一種新的癌症細胞療法逐漸受到關注。研究人員說,自然殺傷(NK)細胞作為一種細胞抗癌療法更具潛力,它可能會更安全,更便宜,更快速。
  • 諾獎得主公司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現患者死亡,系今年第6例
    CTX110 是一種針對 CD19+B 細胞惡性腫瘤的同種異體 CAR-T 細胞療法。CARBON I 期試驗是一項開放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評估 CTX110 在復發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患者已接受至少兩次先前的治療。
  • CAR-NK細胞,一種很有前途的腫瘤細胞免疫療法
    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CAR-T)在白血病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為血液腫瘤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但是伴隨著對血液腫瘤顯著療效的同時,CAR-T治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脫靶效應、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CRS)等。自然殺傷(NK)細胞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腫瘤免疫治療中以非特異性的方式殺死腫瘤細胞。
  • 中國CAR-T臨床試驗進展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註冊CAR-T試驗的數量已達到357個。ChiCTR已註冊了多達150個其他CAR-T試驗。本文旨在系統總結中國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實踐。    中國及美國CAR-T臨床數量概況數據截止2020年6月30日    國內臨床概況    —、血液靶點情況    1.CD19
  • 專家:中國血液腫瘤發展已與國際接軌
    10月31日,「第四屆百濟神州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旨在聚焦國內外血液腫瘤領域的治療進展,傳遞學術與臨床研究新聲,助力血液腫瘤領域進一步向「慢病化管理」模式轉化,幫助患者改善預後和生活質量。
  • 王椿教授:造血幹細胞移植、CAR-T制勝血液腫瘤,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血液腫瘤是指起源於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常見的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嚴重威脅著國民健康。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該公司希望通過使用特定組成的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與患者的免疫系統相匹配,來降低同種異體骨髓移植手術(alloBMT)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從而為患有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目前該公司在研針對血液疾病的 T 細胞療法有兩款,OGFT-001 和 TRGFT-201。
  • 楊林:CAR-NK細胞療法,有望開啟下一代腫瘤細胞治療
    這種細胞製備方式主要有三大問題:(1)以患者自身T細胞為原材料,其品質不一,製備時容易有失敗風險;(2)自體CAR-T製備時間較長(含質控約14天左右),某些疾病進展較快的患者無法等待這麼長時間;(3)由於每一份細胞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製備和質控流程,因此價格非常高昂(美國約為40萬美元左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發展同種異體細胞治療產品成為這兩三年內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主要方向之一。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CAR-T,商業化進展順利,市場潛力仍待挖掘
    它把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的T 細胞提取出來,經過體外培養和改造嵌入目標抗原受體,再將經過修飾的T細胞回輸 到患者體內,T細胞通過識別並攻擊特定的癌細胞最終實現腫瘤治療效果。由於其療 效、無耐藥性等優勢,CAR-T技術更是被2013年《科學》雜誌評為全球十大科技創新 之首。
  • 中國成功研發全球首款Claudin18.2 CAR-T療法在美獲批臨床
    這意味著由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針對claudin18.2靶向的CAR-T細胞療法-CT041將正式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中國的CAR-T療法登上世界舞臺! 預計這項試驗將於2020年第三季度在美國啟動多中心,1b期臨床試驗,來評估自體CT041細胞療法在晚期胃癌或胰腺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腫瘤起始細胞通過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促進腫瘤進展
    一小部分具有長期致瘤能力的腫瘤細胞,即腫瘤起始細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在癌症的發展和治療抵抗性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由於缺乏對TIC脆弱性的識別,有效的TIC靶向療法的開發進展受限。
  • 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截止目前,經過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查詢,這是全球首例使用複合雙靶點CAR-T(compound CD19BCMA CAR-T)細胞免疫療法同時臨床治癒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難治性紅斑狼瘡的案例,是深圳在腫瘤臨床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揪心!同時患上兩種難治疾病家住湖北宜昌的王芳芳(化名)40歲出頭,已經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