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時代晶片有多重要,看看臺積電就知道了
臺積電是由臺灣企業家張忠謀創辦的晶片品牌,憑藉著優質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臺積電成功包攬了市場上各種品牌晶片的供應和定製,其中就包括廣為人知的蘋果手機A系列晶片,以及華為手機的麒麟晶片等等。
作為中國在通訊行業中首屈一指的企業,臺積電真正帶領著品牌走向世界、走向國際,目前在世界晶片領域佔有的市場份額高達53%。
為什麼臺積電能夠在晶片市場獨樹一幟,這要從它開設晶片設計模式說起。在最早的時候,很多電子產品科技公司都要依靠自己來設計晶片,包括英特爾、三星公司等等,直到臺積電的出現。
臺積電創辦了首屈一指的晶圓代工模式,而且它是第一個掌握7nm技術的晶片製造商,它用最專業的技術幫助無數網際網路和電子產品公司解決了最難辦的晶片部件問題,降低了產品的設計生產成本,解決了這些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難題,因此迅速佔領市場,打敗了無數競爭者,成為晶片行業首屈一指的王者。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行業逐漸興盛,臺積電憑藉著技術優勢和提前打下的品牌基礎逐漸擴大生產規模,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市場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被美國市場拒絕的關鍵時期,臺積電鄭重表率,不會斷絕與華為的合作關係,也讓華為吃了一顆定心丸。
如今臺積電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其創辦人張仲謀卻從來沒有忘記過在創辦初期那些崢嶸歲月。臺積電創辦於1978年,正是百廢待興,網際網路行業在中國初見端倪的時候,那時候很多網絡信息和通訊公司都是垂直化的產業鏈,從產品到設計,從晶片到各種細節都需要自己加工設計完成,處於一種完全整合的製造狀態。
而臺積電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正式打開了導體代工時代,可以說沒有臺積電,當下很多發展繁榮的產品和通訊公司都不會存活,因為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創辦初期根本沒有經濟實
力,也沒有技術獨自研發製造自己的晶片,必須依賴於外包,所以臺積電的優勢便逐漸顯現了出來。
就在西方國家逐漸霸佔通訊信息行業,已經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時,臺積電的出現給了中國人科技研發的信心,同時也讓世界改變了對華人歧視的目光。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張忠謀在創辦臺積電時已經56歲,在最初開展事業時也接連碰壁,尤其是在建立廠房、拉投資時屢屢不被看好,但是就在這種關鍵時期他偶遇了就職英特爾的朋來友,正是在他的支持鼓勵下才開創了晶圓體的新紀元。
正是因為臺積電為中國通訊智能和網際網路行業開了一個好頭,才讓很多網際網路品牌和電子產品的後起之秀能夠抓住機會,迅速發展自己的市場,開發自己的產品。
同樣臺積電能夠在英特爾這樣強大的對手面前存活下來並且獲得肯定,也足以證明它的存在有絕對的意義,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所以張忠謀才可以驕傲地說:沒有臺積電,就沒有現在如此發達的網絡時代,更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