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臺積電,另一晶片巨頭也做出決定,美國這次可開心了

2020-12-23 科技情報咖

說到晶片工廠,我們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臺積電。作為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手中的訂單數量可謂增長的十分迅速。以蘋果為首,高通、AMD、聯發科等企業都積極尋求與臺積電的合作,大量的訂單自然也讓臺積電賺得盆滿缽滿。

也正是因為如此,臺積電的市場份額也一直居高不下。深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臺積電的技術先進,體量龐大,並且在晶圓體代工領域也是垂直專業,所以大部分企業都願意找臺積電合作。相比之下,韓國三星的處境就並不是很好。

三星處境堪憂,臺積電遙遙領先

雖然三星總體上是排名第二的晶圓體代工企業,但二者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相當之大。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今年高通888如果不是因為臺積電5nm產能被蘋果滿載,並且三星也開出低價訂單吸引合作,否則高通很有可能會找到臺積電合作。從這一點上來說,三星的處境並不樂觀。

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三星依舊還是野心勃勃,之前曾明確立下的flag,要在十年之內對臺積電進行反超。大部分人對於這句話其實並不相信,畢竟在規模和晶圓體工廠的體量上,三星遠不及臺積電,甚至每年ASML的高端光刻機都是優先供應給臺積電的。

不止臺積電,三星也做出決定

而近日根據國外媒體表示,三星電子正在考慮擴大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代工廠規模,並且以此來努力提升自己在晶片代工行業上的地位。而這,也是三星為了超越臺積電邁出的重要一步。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三星的想法其實很簡單,美國雖然晶片技術先進,但是晶片製造卻嚴重依賴亞洲企業,如果自己在美國的分工廠未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那麼對於美國客戶的發展是有著至關重要的發展作用,自己的營收和規模勢必也會有所增加,對超越臺積電有著十足的好處。

而在這之前,臺積電也曾明確表示要在美國建廠發展,所以說這兩家企業的競爭已經到了針鋒相對的時候,晶片大戰也是一觸即發。

晶片大戰一觸即發,美國這次開心了

對於臺積電來說,即便現階段三星的實力遠不如自己,但對於臺積電來說,三星卻是自己最有隱患的對手之一。因為三星在技術發展上十分激進,臺積電在2nm才選擇使用的GAA新技術,三星在3nm時代就開始選擇。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能夠「彎道超車」。同時,隨著矽基晶片逐漸逼近摩爾定律的極限,一旦未來有了新材料和新技術,那麼也會提供給三星超越自己的機會。

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說,三星已經是鐵了心要超越自己,外加上華為的訂單已經丟失,所以說臺積電的日子恐怕要不好過了,晶片行業未來勢必會迎來一次「洗牌」。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臺積電、三星都開始紛紛到美國建廠,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美國的晶片行業將會成為受益者,這次美國可謂是開心了。

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三星正式做出決定,臺積電的日子恐不好過,美國成最大受益者?
    三星正式做出決定對於三星,可能大多數人的了解都僅限於手機業務,但是殊不知,除了電子產品之外,三星的晶片實力同樣非常強悍。目前,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三星排名第二,僅次於臺積電,無論是工藝技術還是份額佔比,都達到了高端水平。
  • 中國屏幕巨頭力挺華為,與臺積電截然不同,不顧美國的態度
    7月16日多方媒體報導,曾被部分消費者視為華為「靠山」的臺積電宣布,該公司自5月15日起就沒有接受華為新訂單,也沒有在9月14日後向華為供貨的計劃。9月15日,是美商務部給華為的最後期限,緩衝期一過華為將處於堪稱孤立無援的境地,按照臺積電的說法,公司最終選擇遵從美國的規定,放棄華為這個大客戶。
  • 華為做出正確選擇,高通求情也於事無補,國內晶片巨頭成最大贏家
    本月早些時候,華為餘承東公開了麒麟晶片即將短缺的消息,讓人既憤慨又無奈!憤慨的是華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難題,就是因為美國的從中作梗,在川普的封鎖下,臺積電無法繼續向華為供貨。無奈的是臺積電沒有選擇,由於它的設備中含有美國的技術,所以它只能斷絕和華為的合作關係,否則就會成為川普的下一個目標。
  • 晶片謠言不攻自破,臺積電穩了,但國際巨頭苦不堪言
    縱觀蘋果、高通、華為以及聯發科等企業,任何一家公司雖然都是晶片設計方面的強者,但在晶片製造環節上卻並不熟悉,如果不是靠著臺積電,恐怕我們也都用不上性能更好的晶片,這些企業自然也沒有辦法實現大量出貨。臺積電公布營收之後,蘋果就要砍單?
  • 晶片行業「風波再起」!軟銀做出決定,川普又多一張「王牌」!
    在晶片製造環節,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佔據了光刻機中高端市場80%的份額,而在EUV領域,ASML更是佔到了100%字面上的絕對壟斷,而ASML的背後,卻是美國大財團,並且還包含著美國技術。而在晶片設計環節,也是被海外企業所壟斷。
  • 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5納米晶片工廠
    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供應商、晶片代工商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為臺積電生產目前最快、最節能的5納米晶片。外媒報導稱,臺積電在本周二的董事會會議上做出了建設該工廠的決定,並可能最早於本周五正式宣布該計劃。
  • 英特爾7nm晶片受挫,臺積電或成超級贏家
    作為美國晶片行業的門面,英特爾一直引領著全球晶片製造的發展。過去數十年,在始終堅持在美運營和自主生產的前提下,英特爾曾創造了一個輝煌的制霸時代。但近年來,伴隨著其相繼關閉智慧型手機晶片等業務,不斷失去一些大客戶訂單,以及下一代晶片生產受阻,屬於英特爾的時代似乎正在走向終結。
  • ...臺積電美國|美國亞利桑那州|臺積電|晶片|鳳凰城|美國_科技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赴美設廠正式啟動,外媒指出,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通過將提供2.05億美元基金,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礎建設,臺積電將在今年年底前選定廠址,與鳳凰城籤訂正式合約;根據協議,這座5奈米廠預計在2024年開始生產。
  • 這次,臺積電「硬氣」了
    但在美國修改規則前夕,臺積電突然宣布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nm的晶片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開工,2024年量產5nm的晶片。但沒有想到的是,在美國建廠這件事上,這次,臺積電「硬氣」了,之所以這麼說,原因有三。
  • 美國這次「卡脖子」無效?全面斷供後,荷蘭晶片巨頭大力聲援我國
    但也是一個機會,中國若是利用好這一機會,實現晶片自給自足,將會讓美國對中國的晶片限制變得毫無作用。華為遭晶片斷供美國從去年開始就在對華為進行限制,直到今年八月份頒布了相關規定,要求臺積電、三星等晶片生產商停止對華為的供貨,可以說華為目前已經失去了晶片來源。全面斷供後,中方沒有自報自曝。
  • 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當臺積電在美國工廠工廠建立的時候,臺灣新竹工廠已經在量產2nm了,2nm與5nm之差可不是一個代級,即使不是最先進的製程,在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也很樂意。筆者一直強調ICT(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產業將會是未來各國經濟的財富之源,而晶片和5G這是其最重要的兩大基礎。
  • 40年成全球「晶片一哥」!市值是英特爾2倍,臺積電靠的是什麼
    在製程工藝上,臺積電也是最領先的,是今年唯一能夠批量生產和供應5nm製程晶片的廠商,進度遠遠領先三星。就連晶片巨頭英特爾也不得不將訂單外包給臺積電——今年7月,英特爾將18萬片6nm訂單交給臺積電。晶片製造工藝日新月異,走錯一代技術路線,就可能落後數年、損失幾百億,如果遇到經濟環境不好,企業還可能陷入危機。但臺積電一直堅持技術突破,並在兩個關鍵節點甩開了對手。1997年前後,IBM擁有0.13微米銅製程技術方案,其想將方案賣給臺積電,但臺積電對此拒絕,這次拒絕拉開了臺積電製程趕超的序幕。
  • 關於臺積電的新消息傳來,美國之後,這次是日本
    但在晶片生產製造方面,美國卻並不先進,英特爾至今還不能量產7nm製程的晶片,這也是美國邀請臺積電建廠的主要原因。 關於臺積電的新消息傳來,美國之後,這次是日本 儘管美國曾邀請臺積電赴美建廠,在當地生產製造先進位程的晶片,但臺積電以美國不符合建廠條件給拒絕了。
  • 晶片代工巨頭的「瑜亮」之爭,臺積電與三星將於2022年量產3nm
    在晶片領域的競爭中,臺積電和三星是行業內的兩大巨頭。但臺積電憑藉51.5%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一,綜合營收是業內最頂尖的存在。面對臺積電的節節高升,三星明顯不安於現狀:三星高管在近日透露,3nm製造工藝的物理設計套件(PDK)的alpha版本(v0.1)可供客戶使用,計劃在2022年投產。
  • 新的晶片「競技場」,晶片封裝技術急需發展,臺積電入局
    這些年,由於華為晶片發展被美國制裁之後,晶片技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有朝一日能夠生產出完全中國自研的頂級晶片成為每一個晶片公司的共同目標。晶片前段的進程十分迅速,從12nm、10nm到現在的7nm、5nm,晶片做的越來越精細。
  • 晶片行業再變!臺積電三星傳來新消息,美國不願見的一幕發生了
    但沒有想到的是,美國修改規則3個月後,晶片行業再起變化,因為臺積電、三星傳來新消息,讓美國不想見的一幕發生了。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在美國,英特爾是晶片製造技術最先進的企業,但由於英特爾選錯了方向,結果導致英特爾至今還沒有掌握7nm晶片的生產技術。
  • 臺積電產能或已到極限 全球面臨晶片嚴重短缺
    全球晶片業正面臨嚴重短缺,汽車、電視、智慧型電話等各種產品生產均受拖累,多間晶片生產商包括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亦被指產能已臨近極限。據路透社12月18日報導,造成晶片短缺的原因眾多,包括遭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華為大量囤貨、日本晶片廠大火、法國罷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等。不過,歸根究底卻是目前8吋晶圓廠的投資不足,當5G產品、手提電腦、汽車等各樣需求急速增長時,晶圓廠擴充產能卻出現困難。
  • 亞洲最大晶片巨頭,尋求和華為合作!
    除了谷歌之外,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等業務也是很依賴中國市場。就拿聯想電腦來說,已經是世界第一的PC巨頭了,但其採用的晶片還是AMD和英特爾的,其使用的系統都是微軟提供的,而晶片和系統提供商並沒有獨立打造電腦的能力!華為著手研發作業系統很顯然,目前全球科技公已經被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確是做到了術業有專攻。
  • 任正非做出決定!華為或轉型IDM模式,國產晶片不再遙遠
    本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中國每年的晶片進口額在不斷的增加。唯一一家崛起的企業華為,在美國修改晶片管理條例之後,晶片面臨無法繼續量產的局面。國內市場嚴峻情況,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同時,也刺激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自研晶片的陣營之中。
  • 臺積電「屈服」了?四大理由告訴你:臺積電在打「假球」
    臺積電「屈服」了?四大理由告訴你:臺積電在打「假球」最近幾天,晶片行業的兩大事件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首先,美國商務部發布了新法規,試圖全面「包圍」華為。第二件事,臺積電突然宣布重大決定,將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5納米晶片。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新修訂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已獲批准,要求世界上任何製造商在向華為提供使用美國技術或設備的半導體晶片時,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這意味著任何與華為有合作關係的上遊或下遊企業都將受到美國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