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看到了我們國家許許多多開始重視中小學生體育的報導,深有感觸,謹撰此文,說說我100%的親身經歷——我的高中學校就是這樣一所不重數理化重體育的學校,33年後,聽聽作為她學生的我,對此事的評價。
關於這件事,也許,沒有比我更真實、更可靠範例了。
我在一所農村中學讀初中,1987年中考後,就直接學木匠去了。因為,這所初中學校幾乎每年都沒有人能考上高中。
然後在「雙搶」的田裡,驚喜地傳來我中考成績超級好、甚至超出全縣最好的高中學校41分的消息。
本以為我整理行裝去讀高中、考大學就妥妥的了,沒想到首先收到的卻是一紙《體育測試通知書》。
於是,又開始擔心體育測試不過關,在山裡田邊拿塊石頭跟在城裡讀過書的哥哥學投鉛球、立定跳遠。
終於等來了正式的《錄取通知書》,高高興興進城讀書了,可第一天就被打了一個下馬威。
第一天報完到的下午,就被同班同學叫去打籃球。他們生龍活虎,我呆若木雞,被人嫌棄。
沒幾天就發現,這學校與眾不同。
學習成績似乎沒有什麼人關心,所有同學最關心的是體育。
從早上六點起床開始,幾乎所有人都跑步,然後早操,第二節課後課間操,晚飯前打球,睡覺前還有不少人跑步。除了上課吃飯,這裡同學的業餘時間幾乎都是體育鍛鍊。
大家為什麼這麼熱衷於鍛鍊呢?因為,這個學校在同學們心目中最大最紅最美的明星,是體育明星。學校經常有迎面接力賽、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等各種體育比賽,拿到冠軍、成績好的少男少女才是同學們的目光焦點、話題熱點,才是情竇初開的同學們心中深藏的夢中情人。
大家羨慕的一般是誰的彈跳好,誰的肌肉多,誰的投籃準,誰的百米快;經常琢磨的是怎樣跑得更快一點,如何跳得更高一點,怎麼投得更遠一點。
每周2節體育課,雷打不動。體育老師教前腳掌著地,教三步上籃、俯臥式跳高、蹲踞式跳遠,教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推鉛球。如果下雨,就在走廊上做早操、課間操,在體育館上體育課、打球,根本就沒有其他老師佔用體育課的可能。
更加厲害的是,每周還有2天的第八節課是體鍛課,每班同學由體育委員自行組織去操場打球,不得缺席。
在這個高中學校裡,我迷失了。
我隨波逐流甚至還想自主撲騰兩下。我早上跑步,下午打球,甚至晚飯前的一小段時間都要擠出來打球,在晚自習下課再狂奔回宿舍洗澡。僅僅是想,雖然我成不了體育明星,但總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隻發出一點點光的體育「螢火蟲」吧。
最終,我毫無起色。籃球沒進過班隊,運動會只能當裁判。直至畢業,所有與體育有關的活動,我都是旁觀者。
不過,我雖然一直用很大的精力在努力體育鍛鍊,但內心深處覺得並不能放棄學習。
1990年高考,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去領高考分數條的那一天,我看到運動場邊,這三年的「體育明星」們,都在哭。那時,我才幡然醒悟:還是成績最重要,這三年,可能我做錯了。
如果故事就在這裡結束了,似乎與大家想像的有太多不同。因此,故事還沒有結束。
1990年的大學生,還是天之嬌子。學校發錢讀書,畢業包分配,大學生十分搶手。因此,進入大學後,我放飛自我了。沒其他事好做,還是搞體育鍛鍊吧。
可能是我的體育天賦開發得比較晚吧,到了大學,我倒成了體育明星了。我籃球、排球全部進系隊,大二才開始踢的足球,也是天賦爆棚,星光燦爛。體育考試立定跳遠、鉛球、引體向上、50米全部拿滿分。
1994年,大學終於畢業了。畢業前,我們搞了一場又一場告別籃壇比賽、告別足壇比賽。那時我們想,工作之後,哪還有機會搞這些!
上班的第一天,在炎熱的夏天,背著簡陋的行李,轉了幾趟公共汽車,汗流浹背地住進了工廠陰暗的單身宿舍裡。肚子餓得呱呱叫,卻人生地不熟,囊中羞澀,不知道何處覓食,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突然,外面響起了籃球聲。喜出望外,跑下去就幹。
幾個小時後,不僅交了一群朋友,還被同事請去家裡飽餐一頓。原來,工作也能打球!
後來,我換了三個單位,無論在哪裡,都是籃球、足球打遍這個城市。因為打球,我找到了漂亮老婆;因為打球,我被總經理高度賞識;因為打球,我無所畏懼,多大的壓力與困難等閒視之;因為打球,我的生活到哪裡都充滿陽光。
而這一切,想來想去,都是因為1987年我考進的那所不重數理化重體育的高中學校。
今年,距我考進那所高中已經過去33年了,我也快50歲了,但我的體育人生根本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現在,我每周兩場籃球,兩場桌球。更加令人充滿信心的是,我們籃球隊,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2名超過65歲的老人,老人們在場上,居然絲毫不比年輕人差。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我還能打很多年的球。
而且,因為愛好各種各樣的體育,這不,在這裡,我還成了體育領域優質創作者,一度排名全國前50名之內。
說到這裡,需要總結幾點。
一是體育課真的很偉大。體育能鍛鍊你的體質,磨礪你的性格,能極大地豐富你的人生,甚至能輕易地改變你的人生。從經濟、社會和人來說:體育最朝陽的產業,體育是最振奮的力量,體育是最健康的愛好。
二是文化課也很重要。我高中時的「體育明星」,後來他們通過復讀,基本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如果他們一直沉浸在體育裡,則都得回家學手藝。
必須肯定的是,我仍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我覺得,把時間和金錢投到體育上,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