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簡稱腰突症,是指因椎間盤變性後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壓迫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引起的症候群,可分為氣滯血瘀型、肝腎虧虛型和風寒溼型,其中氣滯血瘀型最常見。本病是骨科常見病,是引起腰痛的常見原因,其疼痛劇烈、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研究顯示,保守治療能使腰突症患者的臨床症狀緩解,甚至90%以上的患者能夠痊癒。臨床採用中藥熱敷聯合艾灸治療氣滯血瘀型腰突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共治療氣滯血瘀型腰突症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32~68歲;病程2~5年。
治療方法
1.艾灸:將點燃的艾條放於雙孔艾灸盒中,艾條距離隔灰網2~3釐米,患者取俯臥位,暴露腰背部皮膚,將艾灸盒放於腎俞、腰陽關、承山、阿是穴(疼痛)處。施灸過程中注意避免燙傷。
2.中藥熱敷處方:川芎90克,艾葉、桂枝、紅花、赤芍、乳香、沒藥各40克,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路路通10克。
用法:中藥加水1000毫升和3塊毛巾共煮沸30分鐘後取出,將熱毛巾分別敷於腎俞、腰陽關、腰椎夾脊穴、上髎、阿是穴等處,用塑料布覆蓋保溫,每次20分鐘,每天1次,5天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結果
共治療38例,治癒25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
體會
氣滯血瘀型腰突症屬於中醫「腰痛病」「痺症」範疇,本病的記載始於《黃帝內經》:「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諸病源候論》中也有對本病的描述:「勞損於腎,動傷筋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腰突症為本虛標實症,瘀阻是導致腰突症患者腰痛的關鍵環節,腎虛乃其病理基礎。艾灸是以艾絨為施灸材料,通過艾火的溫和熱力以及經絡的傳導滲透,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功效,從而有效緩解腰突症患者下腰痛症狀。熱敷方中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祛風除溼通絡,艾葉止痛散寒,桂枝溫通經絡,川芎、乳香、赤芍、沒藥、紅花活血化瘀止痛,諸藥相伍共奏祛風散寒、益氣活血、溫經通絡之功效。中藥熱敷將熱力和中草藥的藥力相結合,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使藥力迅速達到病所,加快中藥的吸收,還可改善局部神經末梢的壓力,緩解腰背肌痙攣,改善臨床症狀。研究顯示,中藥熱敷聯合艾灸能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型腰突症患者的下腰痛症狀。
來源:醫藥星期三
圖片:網絡
編輯: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的官方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本報全國郵發,郵發代號47-66。
【來源:健康杏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