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天一書店:點亮閱讀之燈,打造文化空間

2020-12-16 記攝人間

近年來,在電商的強烈衝擊下,不少傳統書店經營舉步維艱,面對考驗,天水秦州區各大書店積極謀求轉型,將閱讀與休閒、娛樂融為一體,走複合型道路,其中楊建明的天一書店就成為了實體書店新生代力量的典型代表。

1993年,楊建明從國企下崗,為了生計,經過多次了解考察,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書店——天一書店。從當初的十幾平方米,到目前的2100多平方米,對楊建明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種商機。近年來,隨著網店的崛起和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實體書店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這種環境下,從2017年6月起,天一書店踏上了轉型的經營之路。

「 給本地的文化閱讀打造了一個我們自己非常滿意的陣地,再通過多元文化的場合,聚集和引領了我們閱讀的風氣,一直保持良好健康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閱讀和圖書發布、交流活動,一個星期舉辦一次,每年參加的人數大概在11,000多人。」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現在的天一書店從舉行各類講座和文化活動到增加水吧、文創產品售賣區、飲食飲料區、留言許願區等等,更多的人在這裡不僅享受閱讀的樂趣,也體驗著忙碌之餘的休閒生活。

「如果所有的書店都辦成這樣子,還是很有情趣的。政治方面,文學方面的書籍隨便翻一翻,隨便走一走。進了書店就像見了一個新人,有豐富內涵的人一樣,像喝了一杯清茶一樣,淡淡的,還很有味道。」天一書店讀者說。

記者了解到,一到雙休日,天一書店經常一座難求。當下的運作方式,對讀者比較自由,書店實質上也已經自主承擔起了社會公共圖書館、閱覽室的功能,社會效益明顯。所以楊建明趁勢爭創了五星級青年活動之家,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青年之家就是引領團結帶動廣大青少年讀者在一起進行積極健康的文化交流活動,讓廣大團員青年都知道這個陣地不但存在,而且呈健康良性發展。作為我們書店非常歡迎廣大讀者,有閒時間來走走,來坐坐來看看,不管採取哪種閱讀方式,對紙質圖書和文化的需求,我們永遠是少不了的,缺一不可的。」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同時,天一書店通過多元經營來轉型,增加了咖啡茶葉文創產品,辦公文體器材等。

「因為在當前這種消費形勢和觀念之下,我們必須要走出一條更能夠滿足讀者多元的文化需求,他不僅僅只是過來看看書,有可能還有其他一些需求,比如說文創產品,辦公學生用品,一站式服務一站式採購。好多理念比較新潮一些的讀者,他會坐下來品一杯茶,然後在書上消磨一兩個小時,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實體書店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讀者可以親臨書店,感受書香的氛圍。」天一書店店員李博文說。

面對一次次的考驗,面對實體書店岌岌可危的地位,楊建明更關心的是,能否給讀者一個舒適、安靜的閱讀環境,能否培養起大家的閱讀習慣。「讀者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楊建明給天一書店定下的目標,也自己的追求。

相關焦點

  • 語文書店:打造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南小街51號語文出版社院內的語文書店,在該書店負責人劉海紅的帶領下,深度體驗了這家極具特色的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我們的初心便是為中小學讀者提供一個走進語文世界、交流語文心得的場所。當我們給閱讀以款待,它也會還我們以豐盛。
  • 把書店變成文化社交圈,BFC打造「閱外灘」書店
    ,將是BFC外灘金融中心(以下簡稱「BFC」)打造「城市國際會客廳」的又一傾力之作。全品類,慢生活,書店是BFC的溫度體現「閱外灘」書店坐落在BFC北區文創裡B2層,主營的書目涵蓋職場、財經、藝術、人文、親子,此外,還規劃有文創零售區、親子兒童區、沙龍階梯區等閱讀空間。佔地約1000平方米的開放式空間裡,還擁有一個真草覆蓋的露天庭院,營選自然生態與人文交流和諧共生。
  • 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店之夜」點亮石景山郎園Park
    以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節為契機,實體書店的經營者需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夜間文化消費服務,為首都夜間經濟的發展助一臂之力。第十八屆「北京書店之夜」的勝利舉辦,將切實解決實體書店面臨的實際困難,減輕疫情期間的經營壓力,釋放文化夜經濟的潛能,延續北京國際圖書節的品牌辨識度和活動影響力。
  • 尼山文化空間:不祇是書店
    尼山文化空間以書為媒,閱讀與傳承,遵循開放、共享的理念,致力於人與空間的連結,立足城市文化生活「內容+場景」開展文化品牌孵化,打造城市美學閱讀空間。
  • 恆德書店:打造多功能文化消費中心 做全民閱讀的推廣者
    恆德書店2012年是以租賃的方式入駐錦繡苑商城,為了把恆德書店做成萊州市的一個文化地標,也為了書店能有一個長期發展的基礎,門店於2015年多方籌措資金1500多萬餘元,對書店的經營場地進行購買,產權過戶後,對書店重新裝修,
  • 隱藏在圖書館裡的書店:自貢「館店融合」打造城市閱讀空間
    實體書店和圖書館面對數字閱讀的衝擊,都儘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爭取當前社會的人流量和購買力。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在各謀出路的同時,作為以讀者為目標人群的圖書運營機構,兩者也具有融合發展的共有基礎,這成為開展「館店融合」的前提。而館店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物理空間上的融合。這種模式下,讀者無需往返書店和圖書館,可一站式滿足借書和買書需求。
  • 「時光方舟」黃島傳媒書城 打造文化地標書店
    三層少兒是「生命之板」,四層生活是「文化之板」,五層文學是「時光之板」,六層 是「未來之板」。每一層「甲板」,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人性化的考量,身處其間的您,在探尋文化、歷史的同時,會不斷遇見一個個的小亮點,感受一個個的小驚喜!
  • 慢書房,為城市點亮一盞溫暖的燈
    □記者  倪黎祥  攝一間與古城氣質相融的書店,讓城市人在閱讀中慢下來—— 慢書房,為城市點亮一盞溫暖的燈蘇報訊(記者 朱雪芬)在姑蘇古城,有很多「小而美」的城市書房,讀者來到這裡,只需一杯茶、一本書,就可以坐上一天。開在古城最熱鬧的觀前街附近的慢書房就是其中之一。
  • 深圳:「閱讀之燈」點亮「年輕之城」
    1月3日,一場主題為「閱讀之燈,年輕之城」的閱讀文化沙龍在深圳書城中心城24小時書吧舉行。國務院參事王京生,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兼《深圳晚報》總編輯鄧自強、《晶報》總編輯胡洪俠圍繞主題深入交流「愛閱之城」的讀書文化,通過閱讀致敬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 到網紅書店免費借書看!成都公布第二批「城市閱讀美空間」!
    近年來,成都圖書館不斷升級「閱讀+」創新服務,通過打造「閱讀+旅遊」「閱讀+書店」「閱讀+酒店」「閱讀+高校」等服務,讓公共閱讀服務走出成圖,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市民打造出「身邊的圖書館」,真正提升市民的閱讀獲得感和幸福感。彰顯書香成都文化特色,推動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 2020成都讀書月|@「閱讀之美」攝影大賽參賽者,這些城市閱讀空間超...
    方庭是方所首家社區書店,力圖打造音樂與文學為核心的圈層、社群和垂直領域的主題型社區文化公共空間。,將實體書店融入其中,打破傳統書店的經營理念,把咖啡、飲品和文創用品等融入其中,不斷革新,還專設了「城市閱讀美空間」免費為市民提供溫馨的借閱空間,努力打造舒適的文化場所,為顧客提供全新的閱讀購物體驗。
  • 新華書店眾晟萬達店:全新打造閱讀空間 多元呈現文化體驗
    有人說,書店是城市的靈魂。一個書店,就是一座城市。而看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旅行。找個安靜的角落,陽光透過玻璃窗散射進來,捧著心愛的書蜷縮起來,任時間就這樣慢慢凝固……曾幾何時,給人單調刻板印象的書店,紛紛打破固有格局,融入文創、咖啡吧、閱讀區、朗讀區、讀書會等各種元素,讓「書店+」模式成為城市書屋的最常見表情,也給城市增添了許多時尚的文藝氣息。讀者可以點上一杯果茶或咖啡,靠在沙發上,讓夜晚的靜謐時光在書中安靜流淌。
  • 成都的書店和城市閱讀空間將達4000家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楊晨 柴楓桔在十四五期間,成都市民在文化生活中,能享受到哪些福利,感受到哪些變化?2020年12月29日,成都市首次以中共成都市委名義召開「解讀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
  • 創建「閱讀之城」 打造「文化厚重」的文明普洱
    近年來,普洱市通過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創新文化服務模式,積極推進「閱讀之城」創建,全力打造「文化普洱」,讓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形成了人人愛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實現了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的目標,城市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品位持續提升。
  • 打造「三個空間」 助力全民閱讀——市圖書館建設多功能文化陣地的...
    讀者到新華書店參與「你閱讀我買單」活動挖掘館內空間——打造多功能文化陣地走進保山市圖書館, 書香之氣挾裹著現代科技的氣息撲面而來。在記者的右手邊是一塊數字屏幕,走過感應區,屏幕上的數字便會自動更新,顯示出讀者的出入館時間,是建館以來和當天的第幾個讀者。在它旁邊是一臺數字檢索器,只要輸入書名,立即就會跳出所要找的書的位置。而左手邊的書架上,滿滿地呈列著一排排新書。
  • 順義半年增5家實體書店 提供特色閱讀空間
    在位於順義區後沙峪鎮的「屋裡讀吧」書店,讀者在店內閱讀。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在順義後沙峪鎮,半年時間添了5家實體書店,如今已陸續開門迎客,為周邊居民提供了特色化的閱讀空間。今年6月,順義區發布支持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要求的實體書店給予房租補貼、獎勵等支持,單個項目獎勵金額最高可達500萬元。「向著實體書店轉型,解決了實體店的困境。」後沙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餐廳、茶室等實體小店承受了很大的經營壓力,而居民對於閱讀空間的喜愛一直很旺盛。居民有需求,政策有扶持,店主有想法,轉型向實體書店的想法不謀而合。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
  • 天水文投與天水萬達強強聯手打造岷山購物PARK體驗中心
    3月28日上午,天水文投子公司與天水萬達廣場聯合打造的「岷山購物PARK體驗中心」在岷山生態公園旁天水萬達廣場揭牌運營。副市長張棟梁、市文旅局局長李玉進、市文投公司董事長王尚榮參與揭牌儀式。天水文投公司與天水萬達公司強強聯手,通過跨界合作,創新產業聯合,推出首個公園文化主題商業街區——「岷山購物PARK體驗中心」,此中心主要以休閒購物、文化展示、時尚消費、快樂體驗為主。從4月份開始,天水柒禮文創有限公司將陸續與天水萬達公司合作,在商業街區開設柒禮書店,全力打造城市禮物禮盒、創世小神仙造型電車、城市快閃店等時尚業態。
  • 開直播間 打造閱讀小鎮 設置圖書角 園區閱讀空間新變革引人注目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近日集結專家、媒體記者走進各區,展開「一區一品」全民閱讀調研,在海澱區、東城區、朝陽區,園區裡閱讀空間的新變革引人注目,走到時代前沿,打破閱讀邊界,這些閱讀空間、書店做出了令人尊敬的探索。
  • 打造純公益社區閱讀空間 湖南寧鄉成立利他書院
    利他書院被授予「湖南大學中國全民閱讀研究中心全民閱讀推廣基地」。參加揭牌儀式的領導、嘉賓合影留念。紅網時刻新聞12月19日訊(記者 夏君香)共讀經典,傳承文明;公益服務,分享人生。利他書院的理念是「積善求缺利己達人避風雨,讀書交友知止感恩點心燈」。書院致力於打造純公益社區閱讀空間,推廣正向的家庭養育觀念,在社區播撒閱讀種子,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踐行終身學習觀念。利他書院負責人介紹,書院成立後,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