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4月23日,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出席了2020年貝殼新居住大會線上發布會,並就並就產業網際網路下的投資邏輯發表了重要演講。張磊指出,過去五年,新技術的紅利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蓬勃發展的產業網際網路。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贏家通吃,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技術正在向縱深滲透。而如何把傳統行業、產業的規律結合起來再用科技進行創新和改造成了很多傳統行業贏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應對的問題。且一旦傳統的具有領導地位的企業徹底地去擁抱新變化,就能產生超級物種。
今年4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多次對外發聲,首次提出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並明確了新基建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希望以此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網際網路+」、「數字中國」的持續推進,網際網路的發展,從提升消費需求效率,轉向提升產業供給效率。在「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全新的變化都在發生。產業網際網路正在通過「物」和「服務」的數位化,實現人與物、人與服務連接的迭代升級。經濟的發展,也更多從依賴人口紅利,轉向依靠技術紅利和數位化紅利。
垂直領域的各個行業,都非常複雜、專業,單靠網際網路難以深入其中;而實體產業要有高品質的產出、高效率的提升,產業網際網路是必經之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已經成為了像『水電煤』一樣的新型基礎設施。在攀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的「珠峰」中,沒有哪個企業或者行業,擁有全部的資源、技術和能力,只有產業生態夥伴的共同參與,用「雙打」的方式,才能保障「登頂」。這其中,PE機構在產業生態夥伴融合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高瓴一直強調「啞鈴理論」,即啞鈴兩端連接新經濟和傳統行業,一端是新經濟高速發展,另一端是傳統行業數位化升級。啞鈴理論的本質和精髓就在於資本力量要在科技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啞鈴兩端發揮融合創新的作用。縱觀高瓴近15年投資歷程,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通過助力實體經濟來實現價值創造,並通過資源配置的方式,實現科技企業+實體經濟的連接和布局,在促進實體經濟的數位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實體經濟不興,資本市場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重要的金融媒介之一,已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力工具。而一直秉持「啞鈴理論」的高瓴也相繼打造出了格力、公牛、藍月亮等先進位造的投資典範。
比如,在2019年,高瓴資以約417億元人民幣入股格力就成為業界佳話。外界普遍認為,高瓴資本的加盟,將會在治理結構優化,多元化和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為格力電器帶來多方面的助力。入股格力,或將成為高瓴資本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的標杆事件。
而高瓴為公牛的賦能成績更是明顯,2020年2月6日,「插座一哥」公牛上市。此後一個月,股價暴漲200%,總市值更是飆升超過千億元,並創下連續8個漲停,成為絕對的牛股。而高瓴資本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對公牛在精益管理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其團隊開發出了多種提升效率的數字工具,通過這些秘密武器,使被投公司『大腦』全面升級。賦能的結果就是讓公牛內部降本增效提速,輕裝上陣。
此外,百麗的浴火重生,貝殼從鏈家直營到行業基礎設施的管理搭建,也都是充分體現了高瓴的「啞鈴理論」下,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融合所帶來的爆發式能量。
實體經濟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根本。產業網際網路的出現增強了信息技術的「賦能力」,為實體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重要契機。而傳統企業、投資機構、科技企業合作三方的深入合作,正在為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