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認識馬拉度納,並被他迷住,是在上世紀的1986年。那一年,我高中畢業,有時間,也有精力,有雅興去欣賞那一年的墨西哥世界盃足球賽。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馬拉度納就走進了我的視野之中。
掐指算來,我也可以說是一個資深的老球迷了。從1982年的世界盃開始,我就關注起足球賽事了。當時,我作為一名正在上初中的學生。看電視轉播的機會很少,基本上都是依靠閱讀報刊上的體育新聞去了解體育比賽,足球賽事。
由於我並沒有認真地學習、鑽研過系統的足球專業知識,在評球的專業水平上,還是十分欠缺的,不是一個合格的,專業的球迷。在欣賞過程中,常有一種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似是而非的感覺。足球最讓我著迷之處,就是它所帶來的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觀賞性強,它的激情四射。那是力量與技巧的展示,更是足球藝術之美的傾情演繹、渲染和詮釋。勾魂攝魄,欲罷不能,忘乎所以。
那一年,我剛剛十八歲。馬拉度納是二十六歲。他比我大了整整八歲。那一屆世界盃,是馬拉度納的成名之戰,封王之戰。那是一場饕餮盛宴,也是他最出色的一次表演和亮相,是他成就了那一屆世界盃,為那一屆世界盃增輝添彩,注入了無窮的魅力。那一屆世界盃也造就了他,風雲際會,機緣巧合。夢幻般的綠茵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魅力無窮。身高只有一米六五,體重七十八公斤的馬拉度納猶如神助,就此脫穎而出,一步登天。
我知道,在世界足球的歷史上,被稱為球王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巴西足球運動員貝利。他先後參加了四屆世界盃比賽,三度捧杯。在他參加的1363場足球比賽中,總共攻入了1283個進球(其中正式進球有727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簡直猶如天神一般的存在。作為後來者,還有誰能超越他呢?尤比西奧,普斯卡什,查爾頓,克魯伊夫,貝肯鮑爾,普拉蒂尼,羅納爾多……儘管他們的名氣不小,成就很高,但是在貝利面前,就不免相形見絀,猶如小巫見大巫了。他們如同一顆顆閃亮的流星,匆匆地划過夜空,很快地從貝利面前消失了。根本無法撼動貝利的王者地位,令貝利獨孤求敗,大失所望。
後來居上的馬拉度納,是貝利唯一的挑戰者,是足球世界數一數二的存在。儘管從個人數據上看,馬拉度納也不如貝利那麼高光、亮眼。貝利是無可置疑的王者。美中不足的是,貝利離我們畢竟太過於遙遠。在貝利那個時代,足球比賽的競技水平,對抗性,精彩程度,激烈程度,觀賞性肯定是不如馬拉度納時代的。馬拉度納時代的足球含金量,當然要比貝利時代高多了。作為一代球王,貝利的成就很高,他後來還榮升為巴西的體育部長。
貝利踢球的技術水平很高,甚至是高不可攀。但是他對足球比賽的觀察、預測和判斷能力卻令人不敢恭維。他的預測往往很不靠譜,很雷人,結果總是大相逕庭,出人意料。因此,他常常被球迷們貶斥為最有名的「烏鴉嘴」。
在貝利之後,人們經過左盼右盼,苦苦等待。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等來了馬拉度納的閃亮登場。同樣是來自南美洲,而且是個子比貝利還要矮得多的球星。如果單從身體條件上看,馬拉度納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身體條件是不夠的。也許比登天還要難。但是馬拉度納他成功了,他創造了奇蹟,創造了新的足球世界。他所憑藉的,就是他靈敏的嗅覺,超強的天賦,獨步天下的技術。再挑剔的對手,再挑剔的觀眾,再挑剔的球迷,也不得不服他。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從貝利之後,一個二十世紀的新球王終於誕生了!他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他就是馬拉度納。
馬拉度納於1960年10月30日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0月,馬拉度納完成了在阿根廷足球甲級聯賽的處子秀。1977年9月,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隊奪得了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的冠軍。1978年,他成為了阿根廷足球甲級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射手。1982年7月,馬拉度納轉會西甲球隊巴塞隆納。1984年7月,馬拉度納以創紀錄的750萬美元轉會費加盟義大利那不勒斯俱樂部踢球。
1986年,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足球隊一路高歌猛進,從小組賽到決賽,見誰滅誰,最終奪得了墨西哥世界盃的冠軍。1990年7月,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隊再次向世界冠軍發起了衝擊,雖然一路上磕磕絆絆,但也殺入了最後的決賽,最終在決賽中不敵宿敵西德隊,屈居亞軍。1994年,馬拉度納第三次率領阿根廷隊進軍世界盃。在小組賽裡表現得十分搶眼,看上去氣勢如虹。誰料馬拉多因為服用違禁藥品而被宣布禁賽。突如其來的變故,令阿根廷隊措手不及。阿根廷隊遭此突然打擊後,士氣低落意志崩潰,高開低走一蹶不振,無心戀戰,最終勉強衝出小組賽,敗敗給了羅馬尼亞,止步於16強,早早地就被淘汰了。不得不打道回府。馬拉度納的第三次世界盃之舉,就這樣草草落幕,遺憾收場。夢碎綠茵場。違禁藥物(興奮劑檢測)令他的個人形象盡毀,更令人大跌眼鏡。
1986年的世界盃,也可以說就是是馬拉度納的個人表演賽。他在那一屆世界盃上無可阻擋,大放異彩。他的光芒掩蓋了其他所有的球星,讓其他的球星們黯然失色,自愧不如,汗顏不已。
當時阿根廷隊從小組出線以後,在淘汰賽上,順理成章地淘汰了南美同胞烏拉圭隊,進入了八強。在八分之一的對陣中,阿根廷隊依靠馬拉度納的兩粒金子般的進球,以2:1的比分戰勝了強大的英格蘭隊。在半決賽中,阿根廷又是依靠馬拉度納的兩粒進球,以2:0的比分,乾脆利落地將比利時隊斬落馬下。
在最後的決賽場上,阿根廷和西德隊,是眾望所歸的對決,阿根廷隊是先聲奪人,攻入兩球。頑強的西德隊兩度扳平比分。雙方陷入了膠著的狀態。最後關頭,勝利的天平傾向了阿根廷一邊。接到馬拉度納的傳球,隊友布魯查加迎球怒射,足球應聲入網。阿根廷艱難地以3:2的比分戰勝西德隊。如願奪得冠軍。
回顧那一屆世界盃,綜觀所有的比賽,最經典最精彩最難忘最令人盪氣迴腸的比賽,就是八分之一那一場,阿根廷對陣英格蘭。
上半場比賽,兩隊互有攻守,沒有多少出彩之處。下半場比賽,風雲突變,在第五十一分鐘,英格蘭隊造越位失敗,馬拉度納闖入禁區爭頂頭球,他高高地躍起來,同時他的左手也舉起來了,帶著手球的嫌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球頂進了英格蘭的球門,由於當時裁判的視線受阻,沒有被認定為手球,判決進球有效。這是一個爭議球,引發了一些列的足球討論話題,後來被人們調侃為「上帝之手」。五分鐘後,馬拉度納捲土重來,上演了一個無可挑剔的世紀進球。他在中場拿球,魔幻盤帶,一路狂奔,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沒有人可以阻擋他的腳步。他連續過掉了六名英格蘭的後衛,闖入禁區,晃過門將,將球打進空門。全場目瞪口呆。這一刻,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整個世界都凝固了。
由於馬島爭端,馬島戰爭的敏感話題。在足球場上,阿根廷與英格蘭的對決格外引人矚目,不免會產生一些聯想。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阿根廷是戰敗了。但是在足球場上,他們打贏了,翻盤了,終於找回了一些顏面,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對於那次手球的爭議。賽後,馬拉度納曾經這樣解釋過:你們稱它是上帝之手。胡說,那是迭戈的手。這種感覺棒極了。這是對英國人的扒竊!賽前,我們曾說足球與政治無關。那都是謊言。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馬島戰爭。
如果換一種說法,我們可以說1986年的世界盃就是馬拉度納的世界盃。在世界盃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屆世界盃能夠像1986年的世界盃那樣,被貼上一張極其鮮明的個人標籤。就是那一屆世界盃讓我們認識了一代新球王的誕生:馬拉度納橫空出世,勢不可擋,完美演繹。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推動著一支球隊衝鋒陷陣,攻城拔寨,最終摘冠。很多年以後,當我們再回顧那一屆世界盃時,我們首先會想起誰來呢?仍然是偉大的馬拉度納。
那一屆世界盃,阿根廷一共打入了14個進球,其中馬拉度納就攻入了五個。他助攻五次,一人就主導了10個進球。對陣英格蘭是他最輝煌的巔峰時刻。一個上帝之手,再加上連過六人的鬼神附體,是不可複製,更是難以超越。在與比利時隊的半決賽結束之後,比利時隊的主帥曾無可奈何地告訴記者:沒有馬拉度納,阿根廷就會是另外一支球隊。他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強大。如果把馬拉度納給我,我也能拿世界盃!
馬拉度納的實力究竟有多麼強大呢?他直接地引領了一場綠茵場上的戰術革命。在墨西哥世界盃上,阿根廷隊的主帥比拉爾多專門為阿根廷隊量身定製,設計了一種被之為「球星戰術」新思路。讓馬拉度納來主導比賽。11年後,馬拉度納退役。球星戰術從此落下帷幕,退出了足球的歷史舞臺。整體足球成為了世界的主流。
阿根廷足球可謂成也馬拉度納,敗也馬拉度納。球星戰術成就了馬拉度納,也毀掉了阿根廷足球。馬拉度納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他太孤獨了,眾星捧月,一枝獨秀,四顧茫茫,身邊只有綠葉,缺乏強有力的支撐,獨木難支。能夠與他匹配的,交相輝映的球星幾乎沒有。就靠他一個人在唱獨角戲。球隊過度地依賴於他。一旦他臨場發揮不出來,或者是發揮失常,整支球隊就跨了,就沒有戲了。自從馬拉度納以後,阿根廷再也未能問鼎過世界冠軍了。
就是在阿根廷足球的歷史上,馬拉度納也是一座空前絕後的高峰。在他之前,曾經有一個肯佩斯(他曾經幫助阿根廷隊奪得了1978年的世界盃冠軍),後有一個光芒四射梅西(可惜他有點兒生不逢時)。都是非常出色的球星。但是他們的個人成就都遠遠不如馬拉度納。
馬拉度納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他司職中前場。他不僅擁有南美球員精準的腳法,極其嫻熟的盤帶技術,他的大局觀也非常出色。無論是把他放在哪一支球隊裡,他都是絕對的靈魂,可以將一支球隊盤活。
1997年10月29日,馬納多納正式宣布退役。2008年11月5日,馬拉度納出任阿根廷隊主教練,2010年7月28日卸任。
在球場外面,馬拉度納的私生活很不檢點,十分放縱,非常混亂。舉止出格,行為孟浪,風流成性。還整容,吸毒,打架鬥毆,掌摑記者,槍擊警察。無所不為。話題很多,負面新聞不斷。如同是一個謎。他永遠都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