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出事了,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的運動模型

2020-12-22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人們觀察北極星已有幾個世紀了。這顆明亮的恆星,也被稱為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一個地標。它也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一種直徑和亮度都有規律地跳動的恆星。北極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更暗的姐妹,被稱為北極星B,我們可以從地球上觀察到它的旋轉。

一篇關於北極星的新論文的作者寫道:「然而,隨著我們了解得越來越多,我們對北極星的了解越來越少。」北極星的問題是:沒有人能就它有多大或有多遠達成一致。

天體物理學家有幾種方法來計算類似北極星的質量、年齡和距離。多倫多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森說,一種方法是建立恆星演化模型。研究人員可以研究這顆恆星的亮度、顏色和脈動率,並利用這些數據計算出它有多大、多亮,處於什麼生命階段。尼爾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旦這些細節都弄清楚了,就不難算出這顆恆星離我們有多遠了:一旦你知道恆星到底有多亮,從地球上看它有多暗,就相當簡單了。

這些模型對於造父變星特別精確,因為它們的脈衝率直接與它們的光度或亮度有關。這使得計算到這些恆星的距離變得很容易。天文學家非常確信他們理解這種關係,以至於造父變星已經成為測量整個宇宙距離的關鍵工具。

但研究北極星還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與恆星演化模型不一致。

北極星是我們所說的天體測量雙星,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它的同伴繞著它轉,有點像繞著北極星畫了一個圓。這大約需要26年的時間。

研究人員還沒有對北極星B的完整軌道進行詳細的觀測,但他們近年來對伴星的觀測已經足夠,對軌道的形狀有了相當詳細的了解。有了這些信息,你可以應用牛頓引力定律來測量這兩顆恆星的質量。這些信息,再加上哈勃太空望遠鏡新的「視差」測量——另一種計算到恆星距離的方法——導致了關於北極星質量和距離的非常精確的數字。這些測量表明,它大約是太陽質量的3.45倍。

這比你從恆星演化模型中得到的質量要小得多,恆星演化模型顯示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7倍。

這個恆星系統在其他方面很奇怪。對北極星B的年齡的計算表明,這顆恆星比它的大兄弟要老得多,這對於雙星系統來說是不尋常的。通常,這兩顆恆星的年齡是差不多的。

尼爾森與多倫多大學研究員黑利·布林一起,建立了一套龐大的北極星模型,以考察這些模型是否能與已知的有關該系統的所有數據相符。遺憾的是他們沒法做到。

研究人員寫道,一種可能性是,至少有一種測量方法是錯誤的。尼爾森說,北極星是一顆特別難以研究的恆星。它位於地球北極之上,在大多數望遠鏡的視野之外。擁有精確測量恆星屬性所需設備的望遠鏡,通常被設計成研究更暗淡、更遙遠的恆星。北極星對於那些儀器來說太亮了。但是研究人員確實認為這些數據是可信的,而且沒有明顯的理由去懷疑這些信息。

這些發現讓尼爾森和布林得出了另一個奇怪的解釋:也許北極星系統的主星曾經是兩顆恆星,它們在幾百萬年前撞在了一起。尼爾森說,這樣的二元碰撞可以使恆星重新煥發活力,吸收額外的物質,使恆星看起來像剛剛「穿過了青春之泉」。

雙星碰撞產生的恆星並不完全符合恆星演化模型,而這樣的事件可以解釋與北極星發現的差異。除了北極星仍然是一個永恆的謎團這一事實之外,要得出重要的結論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測量得越多,似乎就越不好理解。

相關焦點

  • 北極星正在發生奇怪的事情
    北極星「出事了」。人們觀看北極星已有數百年歷史了。明亮的恆星,又稱北極星,幾乎是正上方地球的北極,並作為沒有羅盤在天空旅客的一個裡程碑。它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的造父變星,它是一種直徑和亮度有規律地脈動的恆星。
  • 北極星身世之謎使測量難上加難
    北極星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應該如何活動的模型。從一張長曝光圖像中能看出,北極星周圍的恆星都繞著他旋轉,而北極星在天空的位置卻不曾變化。這顆恆星十分獨特。千百年來,人們始終依靠它尋找方位。這顆明亮的恆星被人們稱作北極星,是最靠近北極正上方,也就是北天極的恆星。對於旅行者來說,沒有羅盤的時候,可以藉助北極星來遍認方向。同時,他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造父變星。造父變星是恆星的一種,它的直徑和亮度會因脈動而產生周期性變化。
  • 北極星就是三體?由3顆恆星相互圍繞運行,真正的三位一體
    在天文學領域,三體指的是一個天文力學關係,指的是由三顆質量相似的恆星互相發生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力學關係。這樣的恆星體系在太空中十分稀少,人類在2014年才發現了第一個「三體」恆星系統。但最近,許多人將目光指向了我們熟悉的北極星。因為北極星並不是一顆恆星,而是由三顆恆星相互圍繞運行的恆星系統。它或許正是人類苦苦尋找的三體星系。
  • 北極星是指哪一顆恆星?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以上是古人對於北極星的一些神話色彩,而到了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能夠觀測到北極星的一些神秘面紗,也知道它是位於小熊座方向,距地球約434光年的恆星。質量約是太陽的4倍,可能很多人認為,北極星就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其實上不是這樣。
  • 幾個世紀過去了,科學家突然發現北極星有點問題!
    北極星已經為人們所熟悉。事實上,人們認識北極星已經有幾個世紀了。這顆明亮的恆星很難控制和引導人類,它就是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嚮導」。事實上,它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它的直徑和亮度有規律地跳動。北極星是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北極星不是行星是恆星,而且輪流當值,這個說法靠譜嗎?
    而在夜空中,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有6千餘顆,其中只有5顆行星能夠看到,其餘的都是恆星。恆星是什麼?就是由於質量很大,在巨大引力壓縮下,中心不斷發生著核聚變,由此產生巨大的能量輻射,不斷向太空散發著光和熱的天體。而行星一般比恆星要小很多,質量必須小於太陽的0.8%以上,本身不發光發熱,只有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夠被人類看到。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極星、恆星運動、地球自轉)
    照片中的弧線,為恆星視運動軌跡。讀圖回答1~2題。1、根據上圖判斷,攝影師拍攝的地點位於( )A. 低維地區B. 中緯地區C. 北極附近D.南極附近2、上圖中 a 恆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50°,據此判斷攝影師連續拍攝的時間為( )A. 1個多小時B. 3個多小時C. 5個多小時D. 7個多小時
  • 北極星為什麼如此重要?
    北極星,不會升起,也不會降落夜幕降臨,站在北極(北緯90度)的地方,並向上看,就會發現北極星正好在頭頂上方。從北半球的其他緯度來看,如果在夜間面對正北,並且與緯度在地平線上看成相同的角度,會看到北極星在那閃閃發光。"北極星很引人注目,因為與天空中的所有其他恆星不同,北極星每晚從黃昏到黎明都處於同一位置,根據菲恩伯格學說,既不升起也不會落下。
  • 關於恆星詭異變暗的奇妙新解釋
    也正因為如此,這顆恆星(KIC 8462852)也被非正式地叫做「博亞吉安之星」。圖:塔貝莎·博亞吉安2016年在TED關於KIC8462852的演講這顆恆星距地球約1500光年,除了間歇性的變暗之外,其他方面都像極了一顆普通恆星。
  • 天文學家發現「潛伏」在我們星系邊緣的古老恆星
    跟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一些其他星系相比,我們的星系相對比較「平靜」。它並沒有撞向另一個星系也沒有嚼碎塵埃和氣體,它只是閒逛並做著它自己的事情,至少現在是這樣。然而在過去,研究人員現在有證據表明,銀河系也是有點盛氣凌人的。《Nature》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解釋稱,在我們星系邊緣剛剛發現了一大堆古老的恆星,科學家們相信這是很久很久以前被銀河系撕碎的恆星的殘餘。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2020-07-07 09:25:35虛線為模型預測;紅色符號帶代表紅團簇星的氦核燃燒階段。(研究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常常聽說的北極星,你可知道還有一個南極星嗎?
    「北極星的眼淚,你哭紅了雙眼」,這句歌詞勾勒起了我們那時追劇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北極星在哪嗎?北極星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勾陳一」。經過科學家們的觀察,發現這個小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概是434光年,它是一顆2等的恆星,由於它在天空的位置一直位於北方,所以故稱北極星。所謂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想必也有一個南極星。確實如此,南極星是真的存在,但不要天真的以為在南極上空就是南極星。對此,天文學家是這樣判定的:地球自轉軸的南端指向的恆星即為南極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天文學家關於缺乏金屬的球狀星團理論的再思考
    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貧金屬球狀星團;也就是說,它缺乏恆星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形成的「更重」或更複雜的元素。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並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堅硬的閃閃發光的固體金屬,而是指碳,氮,氧,氖,鐵和鎂這樣的在恆星內部形成的比氫和氦重的元素,而氫和氦一般產生於宇宙大爆炸。這個新發現的貧金屬球狀星團在M31(仙女座星系,銀河系附近的大型漩渦星系)中非常顯眼,由於它的金屬含量太少,使科學家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已經被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論,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球狀星團在何時如何形成的疑問。
  • 小熊星座、大熊星座、北極星、北鬥七星之間神關係?
    天文學家通常會把整個天球劃分成6個天區:北南兩極天區 + 4個赤道天區,這樣就能全天覆蓋了。其實,應該畫成這樣。小熊座主要包括7顆恆星,只要是在北半球,全年都能夠看到。它佔天區大小,約有你伸出去的拳頭👊那麼大。
  • 小熊星座、大熊星座、北極星、北鬥七星,到底啥關係?
    其實,應該畫成這樣。小熊座主要包括7顆恆星,只要是在北半球,全年都能夠看到。它佔天區大小,約有你伸出去的拳頭👊那麼大。最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視星等可以達到2.0(2等星,亮度在全天排名第48位,並不算很亮的星星)。天文學家一般稱它小熊座α(α UMi),中國古代稱它勾陳一。
  • 宇宙最古老恆星長什麼樣?天文學家擬在月球設望遠鏡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儘管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0億年前,但天文學家們仍然希望看到它留下來的痕跡。近期,天文學家提議在月球上放置一個巨大的望遠鏡,以研究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資料圖: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了隱藏在恆星團中的一張極水平分枝星照片。
  • 每秒轉動401次的中子星,距離地球11000光年,它在瘋狂吞噬恆星
    據環球網6月4日的消息,美國天文學會在本周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子星爆發的報告。該報告稱一支由國際工作者組成的天文團隊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該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據了解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之後的天文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 比138億年的宇宙還要古老,「瑪土撒拉」恆星為何困擾天文學家?
    多久第一顆恆星出現,他被命名為「瑪土撒拉」,他困擾了天文學家很久,他們認為這顆恆星可能比宇宙本身還要古老。所以星系中主要是由恆星和星際氣體所組成,其中最老的恆星誕生於一片相對較小的天空之中。這片天空被稱為「哈勃超深空」得名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包含了一萬個以上的星系,一段時間以後,第一顆已知的系外行星終於誕生了。它非常古老同時運行在兩顆恆星的軌道上,距離地球有12500光年之遠而這時候地球還未形成。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黑洞之王 黑洞白洞都是啥?
    我國天文學家利用LAMOST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我國天文學家利用LAMOST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LB-1的藝術想像圖。喻京川/繪(新華社發)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其遺作《十問》中寫道:「事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奇妙,黑洞最能真實地體現這一點,它比科幻作家想像的任何東西都更奇妙。」如今,一個恆星級黑洞被我國天文學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