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警抓捕全靠一輛自行車,到囚車、監控、報警臺等警用裝備從無到有,再到如今大數據指揮中心運籌帷幄,助力公安工作開展……
在連雲港公安隊伍中,有這樣一家人,他們祖孫三代從警,用七十載歲月變換的警察故事,見證了家鄉的歷史變遷。用三代人的青春與熱血,書寫了對連雲港公安事業的熱愛。
今天,讓我們在這段視頻中,一起重拾從警70年的記憶與榮光。
這個「警察世家」的故事,還要從爺爺魏永渤說起。1947年,當時只有17歲的魏永渤在山東加入了公安部隊。1948年11月,連雲港解放後,魏永渤跟隨時任新海連特委書記的谷牧來到連雲港,成為了港城第一代公安民警。
解放初期連雲港民風淳樸,違法犯罪的事情並不多見,主要以調處民事糾紛為主。魏永渤先後在市公安局治安科、市政法委、市港務局工作,1962年時任鹽區分局教導員。那個年代,警用設備十分匱乏,出警只能靠雙腿和自行車,記錄信息只能用紙、筆,辦案也只能憑經驗。作為第一代公安幹警,大家都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摸索前進。然而那些經歷,讓老人至今提起都津津樂道。
1965年,魏永渤到北京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學習,作為學員代表參加了當年的國慶安保,受到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結業時,領導人還專門前來和學員們合影留念。而這張照片,魏老特別珍惜,用相框裱了起來,放在了房間裡最顯眼的位置,對於他來說,沒有比這更光榮的事兒了。
從北京回來以後,魏永渤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港城公安事業,先後任鹽區公安分局局長、連雲公安分局局長以及海州公安分局局長,帶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公安隊伍,獲得了無數的榮譽。而對於自己的子女,魏永渤老人更是嚴格要求,從小教育他們要為人民服務。
時間來到了1988年,在公安戰線上奮鬥41年的魏永渤光榮退休。而魏家警察事業的接力棒早已交到了老人的兒子魏文通手中。
在1981年,懷著一身懲惡揚善的從警抱負,魏文通加入港城公安隊伍,在公安技術裝備股工作。工作初期,作為全市為數不多的熟練掌握無線電技術的人才,魏文通被組織安排參與連雲港市看守所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那個年代,監所基本是由老舊房改造而成,布局不科學、配套設施簡陋,傳遞信息完全依靠大聲呼喊或者面對面交流,監管安全存在極大的隱患。
後來,伴隨著公安信息化的發展,公安監管工作也在歷史的洪流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魏文通35年的從警生涯,見證了港城公安監所領域裡監控、囚車、電網、報警等裝備從無到有、監所安全管理制度逐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過程。
2004年,22歲的魏亮在爺爺魏永渤和父親魏文通耳濡目染的影響下,成為這個大家庭的第三代人民警察,這個家庭流淌在血脈裡的奉獻精神也得以傳承。魏亮工作所在的大數據指揮中心,承擔著處置警情、指揮調度的重要任務。在魏亮心中,110報警電話代表著警察對百姓的守護。電話那頭,是群眾的期待和信任,電話這頭是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如今,這個家庭已經有了第四代,受到家庭影響,孩子們十分有正義感,也很喜歡警察這個職業。他們經常和爸爸說「等我們長大了,也要當警察!」
這就是老魏家的祖孫三代。他們把青春全部獻給了公安事業。身為新中國的第一代警察,魏永渤不但見證了港城公安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還將人民警察愛護百姓、踏實工作、機智勇敢的作風,傳承給了先後加入公安隊伍的兒孫身上。
從戰火硝煙
到和平盛世
港城公安
血脈傳承
警魂延續
忠誠為民的初心
永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