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精髓練習方法 (纏絲)
陳式太極拳所稱的纏絲勁也就是螺旋、弧線運動軌跡,無論是在練拳和推手當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勁(太極拳的掤、捋、擠、按四正勁法之一)基礎之上的運動。練習時要求周身纏絲勁無處不在,無論是手上、腳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無論是大纏、小纏;左纏、右纏;順纏、逆纏,在練拳時無時不在。纏絲勁的實質就是一種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對方的來勁改變方向,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
-
「纏絲」與「抽絲」,不是一回事!
太極拳運動中的「纏絲」與「抽絲」,不是一回事!
-
太極拳第十二講,勁力走螺旋
太極拳不是力的抗衡而是圓的較量。拳論雲:「手足運動,不外一圈,足隨手運,圓轉如神。」太極拳的技擊運動是以圓的滾動和變化為根本,以腰為軸,用圓外邊線接外力變成切線,形成圓轉如意御力於外的特點。太極拳的圓是由不規律的弧線組成的,從肢體上表現在力的走向是由螺旋纏絲來完成的,上肢的纏絲運動是遇到外力或阻力時,肢體進行自轉,旋臂肘轉手腕到指尖,下肢的纏絲運動是配合上肢,旋腳下轉踝膝,身軀上的纏絲運動是旋腰胯轉脊背,要做到纏絲時下旋鑽上轉拔,也就是上拔下轉的對拉螺旋爭勁。這種表現在肢體外形上的螺旋纏絲我稱其為外纏絲勁。
-
無「纏絲」,不成「功」——練太極纏絲功必知12要點!
纏絲功在陳式太極拳習練中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纏絲功。
-
融入太極拳纏絲功法,一套《功力太極棒》,增長內功不用愁
4節課,120分鐘,黃剛老師教你學會一套快速提升太極拳功力的太極棒!它的修練要內勁走螺旋,外勁運纏絲。用擰、絞、卷、捋採、盤手等組合練習方法,結合樁功,能有效地活腰、松胯、鍛鍊下盤功力,更能直接促進太極推手,擒拿中所應用的指力、腕力、臂力、拿法、內勁的功力提升。
-
太極拳,纏法也!細說太極拳纏絲勁的奧秘,不明此即不明拳!
陳氏太極拳大亨陳鑫,在自己的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太極拳,纏法也」,第一次明確了纏絲勁在陳氏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他甚至還補充說道,「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整個陳氏太極拳鍛鍊的核心!每天勤奮練習太極拳的拳友們,是否覺得太極拳的纏絲勁異常難練,又或不明所以,功夫總練不上身呢?今天,我們就來一窺其中奧秘!
-
纏絲勁的五大特效,樣樣精闢,太極拳高手都是「纏」出來的
氣血在人體內走的不是直線,而隨筋脈走曲線。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就是引導內氣在體內循環,促使經絡沿曲線旋轉,引導氣血周流,加速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避免或減少疾病產生,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這就是陳式太極拳中的纏絲勁對身體循環系統的作用。同時陳式太極拳纏繞螺旋運動,又有助於腸胃有序的蠕動。強化消化系統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食慾,促進食物消化和營養的吸取。所以練習纏絲勁是防病、養心、強身的好方法。
-
太極拳的纏法與步法
太極拳的「纏」陳式太極拳老譜第一句就說「太極拳,纏法也」。這是太極拳的特點,合於生理學的在此,合於力學的也在此。纏是螺旋的旋轉。任何一個動作從頭到腳,從肢到指,全用纏法。頂勁從百會穴纏起達到襠部,往左轉則頂勁領著左轉,往右轉則頂勁領著右轉。右轉時則右襠松左襠緊,左轉時則左襠松右襠緊,那邊襠松那個腿走外纏,襠緊的那一方腿走裡纏。
-
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太極拳的纏絲勁就是要具備這種形象。這種形象的運動弧線叫「公轉」,自身旋轉叫「自轉」。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還有自身旋轉一樣。所以,太極拳要求一動全動,周身相隨,以腰為主,節節貫串,周身無處不是圓。二、纏絲勁的運動方式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故在練習時比較強調與重視。
-
修煉骨骼的螺旋結構,讓太極拳擁有巨大的智勁!(八)
陳鑫的說法很清晰,上下相隨是主體螺旋運動的關鍵要求,不是技法,如果是技法,應該左右、前後都涉及,但陳鑫拳論十三條中並沒有提到左右、前後。 陳鑫在書中用圖畫來明確的表達出螺旋(纏絲)的運動走向。楊式學於陳式,繼承了精髓「上下隨合妙無窮」,即上下向螺旋。很多人把楊式發勁特點理解為豎勁,雖片面但亦說出了勁的方向。楊式雖繼承並保留了上下向螺旋為核心的運動方式,但在描述螺旋運動上卻不是很清楚,把螺旋運動說成環。用環是無法涵蓋螺旋運動的全部特點,因此,只好用「亂環」,上下立環+左右橫環+…… 問題是不管上下轉的立環或左右轉的橫環,都是在一個面上平轉,所以就要「手腳齊進橫豎找」。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從以上的拳法理論中不難看出,纏絲勁,在陳式太極拳中的作用之大,而纏絲勁也並非是什麼太過高深的東西。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源於太極陰陽學說,從太極的變化轉動,由陰至陽,再由陰至陽,而在此轉化的過程中,處處都是一種螺旋,也正是這種螺旋的轉動,轉化成為了太極拳的纏絲勁。
-
太極拳的精髓
三、身的多元化旋轉 太極拳運動的本質是螺旋纏絲運動,它要求周身一家, 協調平衡, 一動無有不動, 一靜無有不靜, 也可稱為以腰為軸的周身多元化運動。周身運動的多元化的旋轉規律。換言之,在這種周身多元化旋轉的螺旋纏絲運動中,要有順逆、有開合、收放、有摺疊。
-
武當洪拳纏絲斜行技法
勁力以纏絲螺旋、斜行抖勁為主。纏絲螺旋為陰柔圓活。纏絲劃圓。勁定螺旋。劃解對方的宋勢弄進擊其要害處。斜行抖勁為陽剛脆快。勁走斜角。斜挫其要害。擊敵於剎那。兩者陰陽互換、剛柔弄濟。 奉門拳法內容豐富,拳譜《技擊篇》有十路彈腿、三十六摔、七十二擒拿。均為防身自衛宅實用技法。為了弘揚武當洪拳。本文試舉四例,分析纏絲斜行勁法在擒摔技法中的運用。
-
太極拳「圓」的體悟 通俗易懂 白話版
太極拳是圓形的運動,或圓周運動;要求一投足,一抬手都必須走弧線。無論大小動作快慢都要求做到非圓即弧,處處成圓。 有人說「打太極就是畫圈圈」,這也印證了太極拳萬變不離其圓的哲理,行拳如同飛輪在地上的滾動。
-
馮志強先生精解陳式太極拳"纏絲勁"
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不明此即不明拳纏絲勁是隱於體內、入於骨縫、循經走脈、纏繞運行、流布全身的一種內勁。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勁方法。欲求纏絲勁,須外循螺旋之形,內合纏絲之徑(內氣)。外則通過腰脊的螺旋運轉、胸腹的摺疊轉化來貫串和帶動肩、肘、手、胯、膝、足和頸項的螺旋運動;內則以心神為君,腎間動氣,發於丹田,貫於經絡,行於血脈,入於骨髓,達於四梢,纏繞運行,使之流布周身而復歸丹田,形成一股纏絲內勁。如此,獨特的纏法結合內氣的導引,久久練習必然內外相合,使之周身一家。纏絲勁的運化全在胸腰腹間。
-
雙手纏絲功練習體驗分享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纏絲功的練習體驗吧。昨天講了單手纏絲,今天我們講雙手纏絲。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練拳的方位吧,面南背北。今天雙手纏絲的站位是身體朝向西南方向。我分為7張圖和大家分享我的練功體會。圖片是從陳澤峰老師的演示視頻中截取。 起始動作如圖所示:
-
解密太極拳的發勁,讓你分清什麼是真勁、什麼是假勁
陳式太極拳的特徵是陰陽開合、剛柔並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竄蹦跳躍、連綿不斷、外走螺旋、內走纏絲……文字理論短短幾十字看似很簡單不難理解,但要真正練到身上,用肢體表現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在老師指導下,沒有幾年是練不到身上的,俗話也講「太極十年不出門」。
-
洪均生:練習太極拳如何發勁?
,其實如真看到繅絲的情況,就可知繅絲的飛快,並不是慢的,因為軸子是圓轉的,繭是圓滾的,絲也是環練的,在轉的時候,並不因快而斷,只是一生障礙,絲成直狀,這才會斷。這裡說的曲不是直折,而是螺旋。這兒曲中求直就是螺旋推進,如同鑽頭和槍彈經來福線旋轉發出,方向是「專注一方」,無法抵制。也有人認為,太極拳的勁是彈力,好像彈簧一樣,看到外形「似松非松」似乎相同,實則彈力還是直的,壓住它不松,它的彈力就發不出來,和螺旋推進還不一樣。
-
每次兩分半、陳式洪派太極拳核心九式纏法練起來(九式太極拳)
九式太極拳簡介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太極拳,纏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陳式洪派太極拳宗師洪均生先生也說:「陳太極,理法精,陰陽理,互變中;法萬變,不離宗,唯纏法,基本功;每一動, 螺旋形,其要求,圓而松。如毛巾,反覆擰,練周身,內外同;經絡活,血氣通,祛疾病,保康寧,勿懈怠,持之恆,講技法,變化靈;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這說明纏法在太極拳修習中的重要性,是太極拳的核心技法。
-
太極拳中的力是槓桿力?讀完本文,您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
力矩平衡原理圖關鍵是槓桿中的這兩個力矩都是直來直去的,與太極拳的力學關係不是沒有,而是非常的小。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太極者,纏絲法也......,不名此即不名拳」,洪公均生正是基於此,明確定義纏法為自轉的順纏與逆纏,公轉的正旋和反旋。我在《淺談洪式太極拳的纏法》中,將纏法定為連接太極陰和陽兩個方面的橋梁,通過纏法將太極的陰與陽,剛與柔等對立的一對矛盾體,有機地統一起來,即為剛柔相濟。因而我認為太極拳的核心是纏法,也就是說太極拳的運動形式自轉加公轉的立體螺旋,因而太極的纏絲勁是立體螺旋勁。下圖為陳鑫所做的太極纏絲圖,與槓桿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