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2021-01-07 新民晚報

飛機降落在日喀則和平機場,空曠而寧靜。高原反應還沒來得及體會,熱辣的陽光直刺進眼裡。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

7天在日喀則的採訪可謂日夜兼程。我們走訪了亞東、江孜、拉孜、定日、薩迦全部5個上海對口幫扶縣。除了亞東,其他四縣海拔平均都在4000米以上。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華民族百年夢圓的歷史時刻,見證上海援藏幹部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風採,聆聽他們的甘苦與夢想,意義非常。

圖說:發生在雪山下的脫貧攻堅故事。

醫教援助:兩位小卓瑪的上海緣分

重病治癒了

日喀則的上海援藏幹部,都知道一個叫旦增卓瑪的4歲小女孩。在上海援藏的關心下,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她如今已完全康復,人生從此迥然不同。

一到日喀則,我們迫不及待想去看一看小卓瑪。小卓瑪家的「家庭醫生」、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副領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樂飛陪我們一同前往。

圖說:小卓瑪一家和樂飛(左一)合影。

小卓瑪家是典型的藏族民居,牛糞糊在牆上,雞在院子裡跑。小卓瑪的父母早早等在路邊,見到我們,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

小卓瑪和姐姐都在,兩人就差一歲,一個幼兒園中班,一個大班。小卓瑪似乎還不會說漢語,一直不說話,烏黑的眼睛到處看人。媒體團一位小姐姐給小卓瑪帶了一個會放音樂的跳舞娃娃,小卓瑪躺在媽媽的懷裡撥弄起來。

小卓瑪4個月大的時候就被查出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心間隔中度缺損,醫生建議3歲後再做手術。去年夏天,剛剛到達西藏不到一周的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生趙堅聽說小卓瑪的情況後,立即上門了解病情。在趙堅的安排下,小卓瑪到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針對她的病情,趙醫生精心制定了介入治療方案,並建議去他上海的工作單位——上海市兒童醫院治療。

遺憾的是,趙堅醫生沒能看到完全康復後氣色更加紅潤的小卓瑪,因為突發疾病,趙堅醫生犧牲在了援藏崗位上。

但對小卓瑪的關愛從未間斷。經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聯絡組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聯繫,順利落實了小卓瑪的手術費用。2019年10月13日,小卓瑪到達上海市兒童醫院,醫院為她開闢綠色通道,第二天就安排手術。手術非常成功,10天後小卓瑪就回日喀則了。

樂飛說,小卓瑪恢復得很好,今年1月到上海複查,心臟功能已和同齡兒童無異。他動情地說,雖然趙堅醫生不在了,但他把自己當作趙堅醫生,一定要把小卓瑪一家關心好、照顧好。

少女學編程

在江孜縣,我們還遇到了一位「卓瑪」。如果旦增卓瑪受惠於上海的醫療援藏,那麼米瑪卓瑪則受惠於上海的教育援藏。

我們走進位於江孜縣城的閔行中學時正值暑假,學校正在裝修改造。在學校圖書館,我們見到了家就在附近的米瑪卓瑪。她今年14歲,上初二。能上閔行中學的都是江孜的幸運兒,在連續9批援藏幹部的努力下,1996年建起來的閔行中學,如今在整個日喀則的教學水平名列前茅。

卓瑪說,她喜歡到圖書館來看書,閔行中學的學風很好,可以真正學到知識。她應該算是班上的「學霸」,曾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機器人編程比賽,開了眼界,也培養了對編程的興趣。卓瑪希望將來到沿海城市的西藏班讀高中,大學畢業後,她的職業理想是當一名導遊。

上海援藏幹部、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江孜閔行中學校長李擎昊帶著我們參觀新教室,說將來新教室會配上電子白板,先進程度和上海同步。

一個都不少

首臺複雜開放性骨折手術、首例脊柱微創手術、首例腹腔鏡微創手術……這是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在定日縣人民醫院創下的諸多「第一次」。在薩迦縣衛生服務中心,上海醫生為5歲的白瑪治好了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走路再也不用像小鴨子了。醫生們還發起「格桑花之愛」援藏公益項目。近年來,36位像白瑪一樣有生理缺陷的兒童得到了免費治療。

無論是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定日縣人民醫院,還是閔行中學、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在上海援藏幹部心血澆灌下,都成長為藏族群眾交口稱讚的明星醫院、明星學校。

農牧養殖:汪芳的玫瑰和湯旻的魚

黑木耳·鮭魚

我們到日喀則的第一站是亞東,這是一個特別「不西藏」的地方。從日喀則機場一路往南,經過多情湖、帕裡草原這些典型的高原風光,盤過幾個山口後,突然之間闖入一個像桃花源一樣的綠色峽谷。峽谷兩側鬱鬱蔥蔥,一條條瀑布掛在懸崖峭壁之間,溪水在路邊潺潺流過。這裡就是著名的西藏江南——亞東縣。

圖說:亞東鮭魚。

亞東縣城海拔不到3000米,可以緩衝初到西藏旅客的高原反應。但對低海拔地區的人來說仍然是艱巨的挑戰,睡不好是很正常的事。上海援藏幹部、亞東縣委副書記湯旻樂觀而有活力。他的夢想是把亞東美味的黑木耳、鮭魚賣到成都、上海等大城市去,把產量、產值搞上去。比我們常吃的黑木耳要迷你很多的亞東野生黑木耳,堪稱高原奇珍,市場價可達2800-3000元/斤。因為完全是野生的,所以產量非常低。湯旻希望通過引入人工培植技術,把亞東黑木耳的產量搞上去。

我們在亞東品嘗了一次高原「刺身」,食材就是著名的亞東鮭魚。這種魚在成都的供貨價達到180元/斤。亞東鮭魚只產在亞東河裡,生長十分緩慢,但肉質鮮嫩。在上海援藏幹部和上海海洋大學的聯合攻關下,目前已經實現規模化養殖,受益農戶857戶,其中貧困戶152戶。預計今年亞東鮭魚產量將達20噸,到2025年可達50噸以上。

我們很好奇鮭魚是怎樣養殖的。在下亞東鄉朗瑪布亞東鮭魚生態養殖基地,我們找到了答案。這個建在一條激流邊的養殖場其實可以視作河流的一部分,它的水完全是從河裡引流過來的,所以魚依然是生活在自然的環境當中,只是食物由人工投喂。魚場工作人員德珍今年21歲,是附近切瑪村的村民,職責就是餵魚,工資每個月3000元,值班一天可多得50元。她對現在的工作十分滿意。

青稞玫瑰夢

在日喀則,記者真切感受到援藏幹部為了發展當地農業、文旅產業可謂殫精竭慮。他們既是管理者,也是創業者,既是招商專員,也是營銷專家,很多幹部短短一年被逼著成長為多面手。

圖說:孫橋技術人員(左一)傳授農業技術。

上海援藏幹部、江孜縣委常委、副縣長汪芳已是半個農業專家。他很自豪把農業大縣江孜的青稞包裝成了高附加值的綠色健康食品,向大城市的「三高」人群推廣。日喀則素有「世界青稞之鄉」美稱,江孜縣的青稞尤為出名。紅河谷現代農業技術示範區是他的夢想起航之地。陽光大棚技術來自上海孫橋農業集團,種植技術也由孫橋提供。周邊農戶種植的優質黃瓜、西紅柿等蔬果種苗全由這裡提供。我們參觀時,來自孫橋的技術專家李海寶正在給兩位藏族技術員普次和尼次手把手傳授種植技巧。汪芳現場招待我們吃基地產的小黃瓜,果然甘甜可口。但汪芳對現代化農業的夢想不止於這些家常蔬果,他還想引進大馬士革玫瑰等優良花卉品種,用於生產高原玫瑰精油、高原玫瑰青稞餅等。

在下亞東鄉鮭魚養殖基地,當地幹部說,翻過這座山就是不丹了。在邊境重鎮亞東,你更能體會在日喀則公路兩旁經常可見的「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手工文創:憑一門手藝闖一番天地

做一把扎念

10月17日是國家扶貧日,日喀則的上海援藏幹部紛紛帶了所在縣的土特產和文創產品到上海參展。氆氌、扎念(六弦琴)、藏娃玩偶都安排上了。其中很多是我們在日喀則採訪時看到的產品。

採訪央德扎念民族傳統手工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上海援藏幹部、拉孜縣委副書記譚銘「臨時起意」。他說:「來也來了,就去看一看吧。」這個合作社就在318國道旁,藍色彩鋼板搭起來的幾間房間,是全部的工作場所。第一個房間是展陳室,主要展出六弦琴成品。合作社創始人頓加介紹,他們製作的手工琴,便宜一點的賣幾百元,貴的要賣幾千元,用的木料、蒙皮都是上乘,雕工也很精細。

從展廳往裡走,可看到幾個工人在做琴。有切割琴身的,有雕刻的,有上漆的,儼然流水線操作。

2018年9月開始創業,如今頓加的合作社一年可產400多把琴,銷售額達到80萬元,利潤有30多萬元。去年頓加獲得10萬元上海援藏資金資助,更是如虎添翼,營銷手段也越來越廣闊,目前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的銷售量已達到40%左右。在上海援藏幹部的鼓勵和指導下,電商、物流業在日喀則已越來越成熟。只要你敢下單,就不怕送不到。

圖說:頓加(右)和同事表演「堆諧」。

拗不過我們採訪組的邀請,頓加拿起一把琴試了試音準備給我們彈唱一曲。此時剛才還在切削琴體的一位工人師傅站起身,走過來挑了一把琴隨手調了調,就和頓加輕緩地邊彈邊唱起來。我們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只是覺得歌聲很好聽、舞步很輕盈。陪同人員說,這就是拉孜著名的堆諧文化。

織一條氆氌

在拉孜,我們還參觀了一個上海援建的傳統手藝品製作基地——利民合作社。2樓的一個大「車間」裡,十餘位藏族婦女在編織傳統的毛織品——氆氌。氆氌可以做衣服、床毯,舉行儀禮時也可作為禮物贈人。

圖說:藏族婦女編織氆氌。

十幾位女工在傳統織布機前工作,兩手靈活地飛梭、壓線。但枯燥的工作絲毫不影響她們愉快的心情,車間裡歌聲此起彼伏,眼前的場景會讓人聯想是不是歌劇中的一個場景。

圖說:利民合作社的唐卡繪製。

車間裡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吸引了大家的鏡頭。小男孩叫阿旺嘉措,3歲。母親次仁曲珍34歲,是個單身媽媽。受惠於脫貧攻堅工程,曲珍一家易地搬遷到了明瑪小區。她2019年3月參加工作以來,每月收入達到3000元,從上午9時工作到晚上8時,中午管飯,還可以把車間當「幼兒園」,對曲珍來說簡直就是「夢想職業」。

文化旅遊:七日遊不多十日遊剛夠

環珠峰遊覽

有一首歌叫《回到拉薩》,這是西藏的卡拉OK廳的保留曲目。在很多人眼裡,到了拉薩就是圓夢西藏,如果再去林芝、山南、納木措來個兩日遊,那就圓滿了。當然珠穆朗瑪峰是繞不過的夢想之巔,但綜合考慮路途、高海拔、住宿條件等因素,很多人望而卻步。當然也有人不辭辛苦飛到日喀則,但到過珠峰大本營,呆半小時、一小時就匆匆回程了。

圖說:上海援建的小康村。

第九批上海援藏幹部決心要改變世人心中的西藏遊。打造「環珠峰文化旅遊圈」,是他們的夢想。他們想告訴遊客,日喀則不僅有珠峰,還有很多值得你留戀的地理和人文景點。七日遊不多,十日遊剛夠!

在第一站亞東縣,我們在晚飯後遇到了上海援藏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當晚孟書記要聽取幾位專家對環珠峰旅遊線路的調查匯報,我們媒體團正好可以一起聽。此時已是晚上9時多,援藏幹部們似乎沒有下班的概念。後來才感受到,因為時差關係,這邊的很多會都是晚上9時、10時開。更重要的原因是,援藏幹部總想把一分鐘當兩分鐘用,唯一的辦法是利用一切原本可以休息、娛樂的時間。

第九批援藏幹部到藏不久,就提出「文旅先導、三產融合、鄉村振興、智慧賦能」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環珠峰文化旅遊圈」,即中尼珠峰南北坡大型環線,日喀則市及下轄拉孜、薩迦、定日、亞東、江孜中型環線,以及珠峰徒步觀光體驗小型環線。

明年住民宿

說起日喀則的好,上海的援藏幹部們就滔滔不絕。

比如邊境縣城亞東,旅遊資源在西藏獨一無二;江孜縣有紅河谷景區、宗山古堡遺址;拉孜有堆諧文化;薩迦有在藏傳佛教中地位極高的薩迦古寺;定日更不用說了,珠峰就在那裡。

七八月份是珠峰旅遊旺季,但也是西藏雨季。到珠峰旅遊的人幾乎是懷著豪賭的心態從定日出發去大本營,麵包車單程要開3小時。看到的欣喜若狂,看不到的失望而返。孟文海說,明年開始,如果你打定主意不見珠峰不罷休,定日已經幫你安排好了。你可以在距珠峰越野車車程僅40分鐘的扎西宗鄉住下來,每天去珠峰碰運氣,方便得很。上海援藏幹部、定日縣委副書記李肖輝介紹,扎西宗鄉的11幢房子已經修好,目前正在接洽相關企業開辦酒店和民宿,明年就可以營業。此外,海拔同樣不到3000米、距珠峰車程2小時的絨轄溝,住宿條件也具備了,溝裡的風景堪比著名的吉隆溝。

在日喀則,我們經常「偶遇」孟書記。因為他幾乎不在市區,一有空就往5個縣跑。和西藏或上海有關部門、企業家交流,他總不忘提一提環珠峰大夢想,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這是每一位援藏幹部的「通病」,就是總想把日喀則的大未來說給更多的人聽,希望人們更多了解日喀則,更多人來旅遊,更多人來投資。

新民晚報記者 沈月明 文/圖

記者手記>>

在日喀則採訪,每到一地我們都會見到曬得黝黑的援藏幹部,忙碌在小康村建設現場、養殖基地、蔬果大棚、手工業合作社。經常沒聊幾句手機就響起來,都是工作上的事。和他們在駐地一起吃工作餐,沒有酒、沒有高談闊論,主要談的還是工作,經常有人很晚才加入進來。在日喀則,每一位援藏幹部看上去都平靜而務實。可說起進行中的項目、規劃的目標,他們又突然變得眉飛色舞起來,有無數的美好設想,當然也有無數需要一一落實的細節。雖然已經來了一年,但不少人仍在承受高原反應之苦。不過,他們很少提工作中的辛苦,也不會強調生活中的困難,反而經常會說,比起初期的上海援藏幹部,自己的生活、工作條件已經好了很多。不言而喻,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關鍵之年來到西藏的他們,必定責任更大,任務更重,當然使命也更光榮。

令人振奮的是,在亞東縣、定日縣先後脫貧摘帽的基礎上,江孜、拉孜、薩迦三縣也於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但上海援藏幹部的夢想遠不止於此。脫貧只是第一步,上海援藏幹部還要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農牧、文旅產業,創造更高質量的文教衛生品牌。他們要把日喀則建設成「來了就不想走」的高原天堂、真正的詩與遠方。

很多人到了西藏就完成了夢想,有些人到了西藏才開始構築夢想。

相關焦點

  • 河北援藏幹部韓曉瑞:仁心仁術仁德 真情播撒雪域高原
    記者 張欣 攝  長城網訊(記者 張欣)「與海拔比高度,與草原比遼闊,與風沙比堅韌,與雪山比純潔。」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的河北省援藏幹部駐地,醒目的標語時刻激勵著所有援藏幹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年35歲的援藏女醫生韓曉瑞就是其中之一。
  • ...放飛青春夢想,唱響創業之歌!上海援藏江孜小組編排創業歌曲...
    智慧援藏|放飛青春夢想,唱響創業之歌! 在服務中心的扶持鼓勵下,江孜縣大學生的就創業之路不再孤獨,這群離開了「象牙塔」,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正收穫著屬於自己的希望和光芒。
  • 榆林援藏幹部有這樣一個夢想
    這位來自榆林市畜牧獸醫局的陝北漢子,是以陝西省第五批短期援藏幹部的身份第二次來這裡工作,距他上一次援藏時隔不過半年之久。踏上阿里的土地讓他魂牽夢繞割捨不下的,除了那份高原情,還有他的檸條、梭梭和砂生槐種植項目。自從2017年援藏結束回來,薛久洲的心留在了那裡,已經同檸條、梭梭和砂生槐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 全國「最美志願者」烏蘭圖雅日喀則慰問援藏幹部
    >烏蘭圖雅- 我想去西藏看你04:10來自一點紅娛樂12月16日-18日,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最美志願者」榮譽稱號獲得者烏蘭圖雅跟隨「祖國邊疆行·唱響日喀則」文藝輕騎兵小分隊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在黑龍江援藏公寓
  • 人物 龍華援藏幹部王建文:一次援藏 一生情緣
    近3年來,廣東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幹部王建文,視建設邊疆為崇高使命,深入基層、情系民眾、實績援藏。
  • 深圳援藏幹部人才工作紀實:弘揚深圳精神 建設幸福察隅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要求「全體深圳援藏幹部人才,撲下身子,求真務實,強化為黨為國分憂的特區擔當,落實先富幫後富的特區責任,發揚艱苦奮鬥的特區傳統,把特區幹部的好作風帶到脫貧攻堅一線,勇當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尖兵」。
  • 渭水系獅泉 雪域共秦川 ——陝西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在阿工作紀實
    【解說】2019年7月,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囑託和三秦父老的殷殷關懷下,陝西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肩負著使命,來到了被稱為「生命禁區」的阿里地區噶爾縣,積極對接當地急需援建的行業部門,用實際行動履行著錚錚誓言。【解說】「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鬥志更高」。
  • 金琪:奔波在戰疫一線的援藏幹部
    恰逢湖北召開全省氣象局長會議,他又列席參加了這一會議,和大家交流了援藏工作的體會。   忙完工作的事情,金琪開始準備過年所需的物資採購。這次回武漢,一是休假,二是聯繫接下來援藏的相關事情。西藏幹部職工的休假制度,是中央為了照顧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同志的身體而特意設立的。對於金琪來說,能調整身體,聯繫工作,還能夠與家人團聚,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他還計劃春節期間一家人去廈門旅遊。
  • 林航動態 | 南航總站看望應急部援藏幹部
    近日,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黨委書記楊旭東在西藏自治區調研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期間,代表總站黨委專程看望了應急部選派的援藏幹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周萬書同志
  • 藏區高山上的「攀二代」——仁和區援藏幹部朱永
    目前,我們木裡縣正在著力構建「X形三縱兩橫加水運」交通主骨架,全縣交通工作呈現出工作力度大、投入資金多、完成情況好、質量控制嚴、群眾滿意度高的特點,交通死角基本消除,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這其中也凝聚著援藏幹部朱永的辛勤汗水與睿智的心思
  • 滬藏交流|開啟「科創之旅」,上海援藏亞東小組組織舉辦「2020上海...
    11月11日-18日,上海援藏亞東小組組織亞東中學鍾揚種子實驗室6個課題小組共12名學生遠赴上海,開啟了為期8天的「2020上海科創研學營活動」。「1」即以復旦大學盧寶榮教授為主的種子科教專家志願者團隊,從科創研究的立題、設計與實施、科創論文的基本框架結構、科創論文開題計劃、科創論文科學實驗計劃等方面,層層遞進、深入淺出,給小研究員們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
  • 鍾兆雲:援藏人的心湖
    如果說白、黃、黑三湖,是一顆顆鑲嵌在雪域高原上的明珠,那麼,在你走近並望見援藏幹部的心湖後,亦當為之注目。對口援藏走過24個年頭後,第九批援藏隊從四面八方如期開來「換防」。不到一個月,就傳出有隊員犧牲的不幸消息,還在適應高原反應的福建援藏隊,上自領隊,下到深扎縣裡的隊員,能無心理陰影?沉甸甸的使命卻教他們義無反顧地承前啟後。
  • 【援藏歸來】用忠心守初心 用行動擔使命
    對口支援西藏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幹部人才援藏是中央對口援藏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郵電分營以來,內地省市已經先後選派8批共169名援藏幹部進藏工作,在援藏工作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為西藏郵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吸完氧演出、擦乾淚揮毫,上海文藝家感慨此次西藏行太觸動心靈……
    原創 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綿延的草原廣袤無垠,遠處的雪山重巒疊嶂,明媚的陽光下牛羊成群,西藏的風光美不勝收,而比這更美的是,當地人的淳樸純粹,上海援藏幹部的攀登精神。
  • 成都市青羊區鼓勵幹部人才高標準完成援藏任務
    人民網成都7月21日電 (記者 陳曦)在成都市青羊區第5批援藏幹部赴甘孜州得榮縣兩周年之際,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志率隊赴得榮縣調研指導對口幫扶工作,並看望慰問援藏幹部人才。高志一行先後實地查看得榮縣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得榮縣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區、奔都鄉莫木上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瓦卡鎮舞韻金沙酒廠等青羊區援建項目,組織召開援藏幹部人才工作座談會,並赴駐村幹部在縣城的生活基地與大家交流座談,聽取駐村幹部的意見建議。高志說,援藏幹部人才要堅決站好扶貧攻堅最後一班崗,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奪取援藏任務勝利果實。
  • 不忘初心援藏路 牢記使命踏徵程記米易縣援藏幹部羅歡
    米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羅歡,2018年1月到海拔3000米的木裡縣麥日鄉援藏,掛任麥日鄉黨委副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扶貧第一線的一名援藏幹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援藏誓言。作為一名援藏幹部,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
  • 上海援藏助力日喀則牛羊肉獲準入滬, 百亞成成為西藏首家動物產品...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進藏以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消費扶貧」的重要指示,把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大消費扶貧
  • 愛在遠方——一位上海援藏律師的心之所向
    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律協 ,作者上海律協 上海律協上海市律師協會官方公眾號,發布行業最新動態,提供會員服務。一、時常想起薩迦,我應該是愛上那裡了。我在生命裡寫下薩迦,少年不知緣淺。
  • 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
    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召開座談會7月15日下午,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召開援藏幹部座談會,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援藏幹部發言會上,首先由援藏幹部進行發言,表達了支援西藏總隊建設的信心與決心。而後,劉政委充分肯定了援藏幹部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他們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提高站位,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 李嘯揚 | 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的上海援藏青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委員會團委副書記;兼任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科普和人文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上海市抗癌協會實體瘤聚焦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轉化醫學產業分會生物治療組理事。2019年7月隨上海市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執行為期一年的援藏任務,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