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龍華援藏幹部王建文:一次援藏 一生情緣

2021-02-20 深圳龍華融媒發布


近3年來,廣東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幹部王建文,視建設邊疆為崇高使命,深入基層、情系民眾、實績援藏。他探索「治邊穩藏」新路徑,拓展援藏工作內涵,實現援藏工作的新突破,贏得察隅縣幹部群眾的衷心愛戴。


2014年11月15日,王建文(後排右四)等在目本村席地而坐和村民開會。

察隅地處西藏邊陲,是我國重要的邊境縣之一,位於林芝市東部,南與緬甸和印度接壤。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從1995年開始,廣東對口援建林芝市,深圳則從2010年開始負責對口支援林芝市的察隅縣。

近3年來,廣東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幹部王建文,視建設邊疆為崇高使命,深入基層、情系民眾、實績援藏。他探索「治邊穩藏」新路徑,拓展援藏工作內涵,實現援藏工作的新突破,贏得察隅縣幹部群眾的衷心愛戴。

目本村,藏語裡是「搬來搬去」的意思,這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山村位於怒江邊上,人均0.8畝耕地、年收入2300多元,房子上邊睡人,下邊圈牲畜。這個村地質災害十分嚴重,要想出村,就要沿著怒江邊的懸崖峭壁走上兩天。

「大人可以在這住一輩子,可是孩子呢,上學怎麼辦、工作怎麼辦?」王建文和他的援藏工作隊決定對這個村莊實施整體搬遷。

2014年11月中旬,察隅援藏工作組專程赴察隅縣兩個不通公路、最為偏遠的古拉鄉目本村、格巴村進行前期調研。而這期間,他們在怒江邊上徒步走訪了6天。


這是3月26日拍攝的即將入住的目本新村村貌。

通往目本村的路幾乎就不叫路,一側是怒江,一側鄰近峭壁,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行進中,還不時遇有流沙。越是在這樣的「路」上行進,越堅定了他們對這個村莊實施整體搬遷的決心。

聽說援藏工作組來考察,村民身穿節日盛裝、手捧哈達,在村口處等待。為了順利落實目本村整村搬遷事宜,察隅縣援藏工作組的8名幹部都曾數次徒步進入過目本村。

王建文一行帶著第一手調研材料回到察隅鎮後,深圳市有關部門組成的工作組也隨即抵達察隅,對目本村整體搬遷工程進行可行性專題調研。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目本村整體搬遷方案最終落地。

作為深圳援建察隅的重點項目,由廣東援藏工作組統籌3000多萬元規劃建設的新目本村,位於600裡外的上察隅鎮鞏固村附近,這裡的生活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新村正在緊張施工,每家的主體建築已經成型。每戶有一個院落,佔地約54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87平方米,屋子包括4個臥室和一個客廳,新房內還配備了電視機、熱水器等家電。

目本村的村民不久將搬遷至此。眼下,大家正在為新村莊的名字發愁,因為村民們再也不想用「目本」這個詞了。

站在下察隅鎮體育村如鐵龍家的院子裡,40歲的他對記者說起養豬,笑得合不攏嘴,今年不到4個月的時間,他家已經賣了37頭豬崽,掙了6萬多元。

為了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王建文帶領工作組進村調查,得知村民有養豬的技術家底後,徵得村民同意,按照實際養殖規模為每戶新修了豬圈,改散養為圈養,改善了養豬條件和村內環境。

村民克阿龍說,有了豬圈,養殖規模上去了錢掙得也多了。


王建文(右一)和察隅鎮體育村村民如鐵龍(右二)敘談,幫他出主意、想辦法,鼓勵他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3月26日攝)。

王建文說,援藏工作要雪中送炭,不做錦上添花。如何把援助資金花到實處,讓援建項目更具有針對性,是援藏幹部思考的重點。

工作組成員們在剛剛抵達察隅的半年時間裡,走遍了全縣鄉鎮,對察隅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隨後主要援藏項目被最後敲定,它們遍布全縣各個片區,包括道路修繕、藏雞養殖示範基地、溫室大棚示範基地等民生項目。

在察隅縣城,一條平坦整齊的道路沿山而上,記者清晨走過,不時看到健身的群眾。

沿山路旁有個同慶小區,幾個老人家正在打掃衛生。74歲的阿白說,過去沿山路全是砂石路,居民們出行不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批援藏工作組來後,開工建設沿山路,2015年6月1日建設完成,道路全長3.1公裡,寬約6米,還有景觀、休閒功能。

阿白說,路好了,小區居民自發地進行保潔,周圍鄰裡關係越處越和睦。

針對察隅縣醫療技術專家缺乏的情況,工作組聯繫了深圳有關醫療部門,派出志願者醫療組赴藏開展工作。除免費義診送藥,醫療技術專家們還把理論知識、臨床經驗、手術技巧、工作作風帶到受援地,一批當地醫療技術人員正迅速成長。

林芝市副市長、察隅縣委書記扎西平措說:「察隅雖然條件艱苦,但王建文帶領的工作組調研點多面廣、工作作風紮實,把援藏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統計故事 | 一次援藏行 一生雪域情
    江蘇省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處的盧高水同志作為國家統計局第四批短期援藏幹部,有幸與格桑花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深深感受到它堅韌頑強、毫不畏懼的品質和綻放絢麗的無窮魅力。
  • 全國「最美志願者」烏蘭圖雅日喀則慰問援藏幹部
    >烏蘭圖雅- 我想去西藏看你04:10來自一點紅娛樂12月16日-18日,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最美志願者」榮譽稱號獲得者烏蘭圖雅跟隨「祖國邊疆行·唱響日喀則」文藝輕騎兵小分隊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在黑龍江援藏公寓
  • 成都市青羊區鼓勵幹部人才高標準完成援藏任務
    人民網成都7月21日電 (記者 陳曦)在成都市青羊區第5批援藏幹部赴甘孜州得榮縣兩周年之際,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志率隊赴得榮縣調研指導對口幫扶工作,並看望慰問援藏幹部人才。高志一行先後實地查看得榮縣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得榮縣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區、奔都鄉莫木上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瓦卡鎮舞韻金沙酒廠等青羊區援建項目,組織召開援藏幹部人才工作座談會,並赴駐村幹部在縣城的生活基地與大家交流座談,聽取駐村幹部的意見建議。高志說,援藏幹部人才要堅決站好扶貧攻堅最後一班崗,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奪取援藏任務勝利果實。
  • 【西秦視點】援藏20年寶雞給藏區送去了什麼?
    那麼,援藏20年來,我市給藏區群眾送去了什麼?我市援藏幹部有哪些作為?他們在藏區有怎樣的收穫?近日,記者輾轉多地,採訪了多位援藏者,聆聽他們感人肺腑的故事。在雪域高原,援藏幹部與阿里群眾一道同心攜手,譜寫了一曲曲無私奉獻的時代讚歌:2004年,噶爾縣發生了百年未遇的蝗蟲災害,援藏幹部吃住在一線,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參加滅蝗「戰鬥」;2005年 4月,一場雪災使噶爾縣三個鄉鎮遭災,援藏幹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深入牧民家中,解決實際困難,形成了民族團結的好局面;2006年 3月,張田力同志因連續加班
  • 深圳援藏幹部人才工作紀實:弘揚深圳精神 建設幸福察隅
    選派時,深圳市綜合考慮察隅實際情況和幹部人才需求,按照缺什麼派什麼的原則,增加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方面幹部和人才比例,優化援派幹部人才結構,9名援藏幹部人才全部為大學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2人,有8人擁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既有植物學、畜牧、果樹專業幹部,也有建築、醫學、教育專業人才,是一批年紀輕、學歷高、又能打硬仗的「硬幹部」。
  • 鍾兆雲:援藏人的心湖
    如果說白、黃、黑三湖,是一顆顆鑲嵌在雪域高原上的明珠,那麼,在你走近並望見援藏幹部的心湖後,亦當為之注目。對口援藏走過24個年頭後,第九批援藏隊從四面八方如期開來「換防」。不到一個月,就傳出有隊員犧牲的不幸消息,還在適應高原反應的福建援藏隊,上自領隊,下到深扎縣裡的隊員,能無心理陰影?沉甸甸的使命卻教他們義無反顧地承前啟後。
  • 林航動態 | 南航總站看望應急部援藏幹部
    近日,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黨委書記楊旭東在西藏自治區調研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期間,代表總站黨委專程看望了應急部選派的援藏幹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周萬書同志
  • 金琪:奔波在戰疫一線的援藏幹部
    恰逢湖北召開全省氣象局長會議,他又列席參加了這一會議,和大家交流了援藏工作的體會。   忙完工作的事情,金琪開始準備過年所需的物資採購。這次回武漢,一是休假,二是聯繫接下來援藏的相關事情。西藏幹部職工的休假制度,是中央為了照顧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同志的身體而特意設立的。對於金琪來說,能調整身體,聯繫工作,還能夠與家人團聚,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他還計劃春節期間一家人去廈門旅遊。
  • 不忘初心援藏路 牢記使命踏徵程記米易縣援藏幹部羅歡
    米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羅歡,2018年1月到海拔3000米的木裡縣麥日鄉援藏,掛任麥日鄉黨委副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扶貧第一線的一名援藏幹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援藏誓言。作為一名援藏幹部,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
  • 河北援藏幹部韓曉瑞:仁心仁術仁德 真情播撒雪域高原
    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的河北省援藏幹部駐地,醒目的標語時刻激勵著所有援藏幹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年35歲的援藏女醫生韓曉瑞就是其中之一。  韓曉瑞是邢臺市人民醫院產科的一名主治醫師,2016年7月,她帶著責任與夢想,主動請纓來到阿里,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而她,也是此行援藏幹部中為數不多的兩名女同志之一。
  • 四川紀檢監察幹部 掛職援藏手記
    封面新聞記者曹笑 見習記者 劉柯辰(整理)編者按:2020年5月8日,四川省紀委監委從成都、宜賓、瀘州三市選派的23名紀檢監察幹部前往甘孜州、縣兩級紀委監委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此刻我對自己都產生了深深懷疑懷疑,平時的體魄都哪裡去了,竟是如此的脆弱,再看看援藏隊員交流群裡的種種狀況直播,我對援藏工作的認識又深入了幾分。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華民族百年夢圓的歷史時刻,見證上海援藏幹部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風採,聆聽他們的甘苦與夢想,意義非常。圖說:發生在雪山下的脫貧攻堅故事。醫教援助:兩位小卓瑪的上海緣分重病治癒了日喀則的上海援藏幹部,都知道一個叫旦增卓瑪的4歲小女孩。在上海援藏的關心下,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她如今已完全康復,人生從此迥然不同。
  • 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
    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召開座談會7月15日下午,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召開援藏幹部座談會,熱烈歡送第一批援藏幹部進藏工作。援藏幹部發言會上,首先由援藏幹部進行發言,表達了支援西藏總隊建設的信心與決心。而後,劉政委充分肯定了援藏幹部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他們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提高站位,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 福建省地震局援藏幹部王輝山:在雪域高原揮灑青春熱血
    國家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西藏子項目基本站驗收現場 受訪者供圖東南網1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最近一段時間,福建省地震局援藏幹部王輝山在西藏各地奔波著,對地震臺站進行巡查維修。去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磨鍊今年初,中國地震局下發了一則通知,需要派一批幹部去西藏支援地震工作,福建省地震局也積極動員系統內幹部報名。王輝山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向組織提交了申請書,並獲得了局裡的推薦。「我還年輕,想借援藏的機會鍛鍊一下自己。」
  • 四川對口援藏幹部提前返回藏區:既查體溫 也伸援手
    疫情發生後,紅原縣組建馬隊入戶排查,來自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的援藏幹部分批返回紅原,並帶來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目前,在遼闊的四川藏區,援藏幹部配合當地部署,建立起防控疫情的阻擊陣地。「患者出現胸悶症狀,快!」近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夜晚溫度驟降至零下10℃。
  • 山東援藏紀實丨10年「育林」 20年「種菜」……他們這樣在高原上把...
    1998年,當山東援藏幹部在這裡建起第一座大棚種下第一顆種子時,可能誰也想不到,白朗會成為西藏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這背後,是山東援藏20多年的堅持和一茬又一茬人的努力。海拔4500米上的堅守和一家藏藥企業與山東25年的情緣昂仁縣平均海拔4500多米,是山東省對口支援5個區縣中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縣。全縣17個鄉鎮中,最遠的一個鄉距離縣城350多公裡,路況險峻,交通不便,從縣城到這個鄉去一次至少要一周時間。
  • 榆林援藏幹部有這樣一個夢想
    這位來自榆林市畜牧獸醫局的陝北漢子,是以陝西省第五批短期援藏幹部的身份第二次來這裡工作,距他上一次援藏時隔不過半年之久。踏上阿里的土地讓他魂牽夢繞割捨不下的,除了那份高原情,還有他的檸條、梭梭和砂生槐種植項目。自從2017年援藏結束回來,薛久洲的心留在了那裡,已經同檸條、梭梭和砂生槐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 渭水系獅泉 雪域共秦川 ——陝西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在阿工作紀實
    渭水系獅泉 雪域共秦川——陝西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在阿工作紀實【解說】位於藏西的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1994年起,陝西省對口援建西藏阿里地區的噶爾縣和普蘭縣。25年來,一批又一批技術骨幹,堅決擁護黨中央作出的支援西藏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懷揣黃土的厚實、渭水的赤城和秦嶺的無私,同在藏幹部、各族群眾拼搏在藏西秘境上。
  • 北京援藏指揮部召開年度工作總結會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北京援藏指揮部副指揮毛東軍出席。  在聽取了當雄團隊、教育團隊、醫療團隊等7個北京援藏團隊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後,王強對各團隊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北京援藏全面助力拉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援藏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湧現出一批敢於擔當作為、敢於衝鋒在前的優秀援藏幹部。
  • 藏區高山上的「攀二代」——仁和區援藏幹部朱永
    目前,我們木裡縣正在著力構建「X形三縱兩橫加水運」交通主骨架,全縣交通工作呈現出工作力度大、投入資金多、完成情況好、質量控制嚴、群眾滿意度高的特點,交通死角基本消除,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這其中也凝聚著援藏幹部朱永的辛勤汗水與睿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