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視點】援藏20年寶雞給藏區送去了什麼?

2021-02-13 寶雞日報

點擊上面藍色字即可免費訂閱,寶雞日報每天讓您好看!

從1994年啟動援藏至今,我市有30多名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奔赴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改則縣、普蘭縣,以透支生命、透支健康的代價和勇氣,用全部的身心和精力支援藏區建設——

20年前的1994年7月,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和陝西省委將對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的神聖使命,交給了陳倉兒女。20年來,噶爾縣就像我市的第十三個縣區一樣,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持續關懷。如今,「寶雞元素」已成為阿里地區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精神與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與張宇先進事跡水乳交融,在雪域高原交相輝映,綻放出璀璨的光芒,矗立起不朽的豐碑。那麼,援藏20年來,我市給藏區群眾送去了什麼?我市援藏幹部有哪些作為?他們在藏區有怎樣的收穫?近日,記者輾轉多地,採訪了多位援藏者,聆聽他們感人肺腑的故事。

派「出去」請「進來」 由「輸血」變為「造血」

「 20年來,我市從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全面開展對口援藏工作,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國家統一和西藏社會穩定,加強了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了援藏工作『輸血』與『造血』、『硬體』和『軟體』相結合,增強了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贇說。

2014年 8月 27日,記者在市中醫醫院門診樓見到了援藏醫生孫曉暉。他曾在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援藏 3年,給藏族醫生傳授彩超操作技術。

2007年 6月 12日,孫曉暉加入我省第五批援藏大軍,踏上了雪域高原。頭痛欲裂,難以入睡等高原反應困擾著他,但為藏區服務的意志,使他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崗位上。當時,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雖有彩超,但沒有人會使用,他便建議固定醫生學習,財旺成為他收下的第一位「徒弟」。手把手教,面對面講, 3年下來,財旺成了醫院彩超操作的行家。

位於藏北高原腹地的阿里地區改則縣,平均海拔 4700米。 2011年底,市中心醫院與改則縣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起對口支援關係,計劃用 5年時間專項幫扶。 2012年 7月 30日,我市首批援藏醫療隊趕赴改則縣。

首批醫療隊醫生梁斌和祁軍安,重點教授膽囊腹腔鏡技術,並開展與之相關的臨床診治教學活動。雖然他們暗下決心要盡力幫助藏族患者解決病痛,但惡劣的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離開。怎麼辦?永不服輸的寶雞兒女在困難面前從來不會低頭。他們的承諾不會成為泡影,請「進來」成為一種新的援藏形式。

2004年,首批 4名來自噶爾縣的幹部進入市委辦和市委組織部跟班培訓;10月,第二批 13名阿里地區機關幹部、學校老師來我市學習; 11月, 4名來自阿里地區的醫生進入市中心醫院免費進修培訓;今年 1月,兩名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醫生來我市深造。

掛職幹部、醫生和教師來我市後,市領導十分重視,要求接收部門滿腔熱忱、周到細緻地做好組織和服務工作。眉縣實驗小學專門給白瑪德吉老師騰房間、買床墊、配電腦。從小生長在新疆的副校長李妍玲,每個星期天在家裡給白瑪德吉改善生活。岐山縣實驗小學給掛職的丁立老師騰出宿舍和辦公室,配備電腦和電視,讓他學習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市中心醫院給 4名藏區醫生專門安排資深專家幫教,全程講授。

20年,彈指一揮間。對口援藏,助推「西藏號」這艘航船乘風破浪,也激發起陳倉兒女建設新西藏的強大「正能量」。

刨「窮根」問「窮底」 第二故鄉建設忙

在噶爾縣城通往昆莎機場的 219國道旁,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海拔4782米。援藏幹部面對「生命禁區」,以「海拔雖高,思想境界更高、鬥志更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更高」的「三高」精神,砥礪奮進,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讚譽。

對於初上高原的援藏幹部來說,需要在第一時間補足「功課」。他們深知,藏區要發展,不能照抄照搬,要了解當地老百姓的需求。為此, 230公裡外的門士鄉門士村有了他們的身影,一個個哨所常聽到他們的慰問聲,低矮的牧民房裡有了他們的問候語。「刨『窮根』,問『窮底』」,成為援藏幹部進藏修身第一課。

第四批援藏幹部、噶爾縣原縣委書記張田力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圍繞一個中心,突出城建牧區基建兩個重點,抓好以城帶鄉、科技興縣、人才培養和黨建帶動四項工程」的 3年援藏思路。第六批援藏幹部、噶爾縣原縣委書記張宇,進藏後兩個月時間,白天下鄉,晚上開會,全縣 4鄉 1鎮 12村的溝溝岔岔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行程萬餘公裡。他大膽提出了影響噶爾縣歷史進程的「建設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經濟強縣、邊境模範縣」三大戰略目標。

高山牧場、田間地頭,援藏幹部和當地幹部一起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指數不斷提升……0

「住」下來「富」起來 牧民安居有保障

讓貧困地區群眾富起來,首先得讓他們住下來。住安穩了,致富才有根基。

張宇提出「打造西藏最乾淨城市」的新目標後,硬是爭取百萬元植樹資金,又從我市園林環衛局請去 4名專家,指導噶爾縣綠化工作,我市拿出 150萬元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在幹部群眾的努力下,當年景觀大道種植的近 30萬株苗木成活率達到 90%以上,創造了歷史奇蹟。

噶爾縣扎西崗鄉典角村二組與印度一河之隔,邊境穩定是天大的事。2011年 7月,典角村二組被確定為首個「邊境模範村」開始建設。一年後,藏民免費住上了百餘平方米的二層樓。如今,投資 1270萬元建設的「典角邊境模範村」項目,已成為「西藏一流、阿里第一」的標誌性工程。人工種草項目打破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種植優質牧草的理論禁區,目前牧草種植面積已達 5350畝,極大拓寬了農牧民增收渠道。

20年來,我市先後選派 7批 30多名援藏人員進入阿里地區,積極爭取中省援藏資金,我市對口援藏資金也達到 1500多萬元 ,使一批民生項目落戶噶爾縣,極大地改善了藏區群眾生產生活。 20年間,爭取援藏資金建設了 527套新房,幫助 2000多名農牧民離開帳篷住進新居,圓了「安居夢」。

記囑託、攜起手 抗災救災打頭陣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樸樸實實做兒女,認認真真幹工作」,這是援藏幹部進藏時立下的錚錚誓言,也是他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在雪域高原,援藏幹部與阿里群眾一道同心攜手,譜寫了一曲曲無私奉獻的時代讚歌:

2004年,噶爾縣發生了百年未遇的蝗蟲災害,援藏幹部吃住在一線,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參加滅蝗「戰鬥」;

2005年 4月,一場雪災使噶爾縣三個鄉鎮遭災,援藏幹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深入牧民家中,解決實際困難,形成了民族團結的好局面;

2006年 3月,張田力同志因連續加班,造成心肌缺血、腦供血不足,暈倒在會場,但他短暫休息後馬上投入工作;

2012年 8月 22日,張宇同志因長期超負荷工作,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為援藏事業獻出了自己 44歲的生命……

20年來,從典角邊境模範村到昆莎鄉牧草基地, 1.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掀起一輪輪建設高潮,奏響了藏區穩定發展的時代強音。

獻真情、守邊防寶雞精神耀邊疆

「進藏為什麼?在藏幹什麼?離藏留什麼?」這是每一位援藏幹部進藏時面對的一道考題,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噶爾縣縣委辦主任普布加措對記者說:「援藏幹部的到來,使我們工作有了條理、有了標準,援藏幹部給我們送來了『真經』。」「在阿里工作的 3年裡,藍天白雲、碧水黃沙洗滌了我的心靈,淨化了我的靈魂;民族團結、為國戍邊堅定了我的信念;苦幹實幹、奉獻噶爾,磨鍊了我的意志。特別是我被『老西藏精神』和農牧民的善良所感染,並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第六批援藏幹部、噶爾縣原副縣長、現鳳翔縣常務副縣長趙海斌說。

第三批援藏幹部、現鳳翔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清對三年援藏經歷感慨萬千。他說:「艱苦的生活,惡劣的自然環境,磨鍊了我的意志,它是一筆價值豐厚的財富。一生能為藏民做點事,心裡覺得很踏實。援藏,讓我感受到作為寶雞人的幸福和快樂,生活在寶雞的幹部職工,更應該珍惜時光,為黨和人民勤奮工作!」

20年來,援藏幹部留下的是永恆閃耀的豐碑;帶走的是銘記一生的情誼。

援藏幹部們說,雪域高原是他們的第二故鄉;西藏群眾說,援藏幹部是他們最親的家人。

援藏幹部說,一次援藏,終生難忘;一次援藏,終生援藏。

雪域高原,岡底斯山,獅泉河,阿里紅柳,記住了寶雞援藏者!

相關焦點

  • 四川對口援藏幹部提前返回藏區:既查體溫 也伸援手
    疫情發生後,紅原縣組建馬隊入戶排查,來自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的援藏幹部分批返回紅原,並帶來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目前,在遼闊的四川藏區,援藏幹部配合當地部署,建立起防控疫情的阻擊陣地。「患者出現胸悶症狀,快!」近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夜晚溫度驟降至零下10℃。
  • 藏區高山上的「攀二代」——仁和區援藏幹部朱永
    他說的朱永,是攀枝花市仁和區交通運輸局派出的一名援藏幹部,於2018年10月到達木裡藏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掛職擔任副局長,主要分管縣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公路運輸服務發展中心、航務海事發展中心,聯繫喬瓦片區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規劃、管理、實施、督查等工作。
  • 最近,《球球大作戰》和球寶們給西藏的孩子們送去了「一片海」
    「龍王鯨是什麼樣子?」「藍鯨的下顎骨原來足足有5米長!」「我心目中的海洋是在天上!」2億多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經是一片遼闊大海。如今,對於生活在世界最高的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孩子們來說,海洋卻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 藏區人民的好「門巴」——記空軍特色醫學中心援藏醫療隊
    新華社拉薩12月15日電題:藏區人民的好「門巴」——記空軍特色醫學中心援藏醫療隊高玉嬌、趙建強、張卿晨寬敞明亮的就診區、齊全的診療設備、便捷的醫療服務……西藏昌都市左貢縣人民醫院,這座幾年前還「滿院子跑著老牛、糞便堆積成小山包」的醫院,今年成為左貢縣第一家集預防、醫療、保健和康復於一體的
  • 「萬人援藏幫扶計劃」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
    2018年12月22日 14:57:06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22日電 近日,以「攜手,共築溫暖」為主題的「石榴籽萬人援藏幫扶計劃」啟動儀式在福州市舉行。
  • 記者藏區行⑨|牽掛藏區農牧民健康,他們一直在路上……
    澤仁羅伍在20多歲時患上腿疾,臥床一年後能夠站起來,但從那以後就離不開拐杖了。「這是髖關節內收畸形,很適合髖關節置換,手術後能夠幫助你去掉拐杖自由行走。」經過仔細檢查,楊世勇給出治療建議。來到若爾蓋四年的劉昭越來越感受到當地人民對德陽幫扶的感激和信任,「有個患者有耳疾,之前在幾個醫院都沒治療好,在我們這裡治好後,拉著手一定要和我們合影。回家之後他又告訴朋友德陽來的醫生態度好、技術好,把人介紹過來看病,但不屬我的科室,當時感到很意外,但能理解這是對我的一種信任。」
  • 展現統戰作為 鎮海區網絡企業助力藏區脫貧攻堅
    展現統戰作為 鎮海區網絡企業助力藏區脫貧攻堅 2020-08-20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價值46萬餘元,寶雞這家企業為「逆行者」送去了愛心餐
    價值46萬餘元,寶雞這家企業為「逆行者」送去了愛心餐 2020-02-16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醫療援藏故事】黃智勇:西藏支醫我終生難忘
    【重慶醫療援藏故事】黃智勇:西藏支醫我終生難忘 2019-07-09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援藏紀實丨10年「育林」 20年「種菜」……他們這樣在高原上把...
    你在自豪的同時可能也想探究一下原因:山東在這裡到底做了什麼,能如此贏得他們的認可?山東的好口碑又是如何在高原上叫響的?10年育出的「高原塞罕壩」和20多年種出的白朗菜7月下旬,高原上的油菜花開得正盛。1998年,當山東援藏幹部在這裡建起第一座大棚種下第一顆種子時,可能誰也想不到,白朗會成為西藏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這背後,是山東援藏20多年的堅持和一茬又一茬人的努力。
  • 「石榴籽萬人援藏幫扶計劃」在福州啟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陳強)「石榴籽萬人援藏幫扶計劃」日前在福州啟動。該計劃由90後創業團隊菠蘿創投攜手西藏那曲市比如縣人民政府聯合發起。為了讓藏區牧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決定利用自身的資源,與當地政府合作實施「石榴籽萬人援藏幫扶計劃」。
  • 寶雞市人民醫院兩名援藏醫生凱旋歸來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2020年6月,寶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馮毅凡、急診科主治醫師付亞帥作為陝西省第七批陝西短期援藏醫療組的成員,開展為期180天的援藏任務,於12月6日下午順利返回寶雞。
  • 【援藏感悟】李嘯揚:雪域中的足跡
    > 2019年7月14日,身背著行囊,肩負來自援藏醫者崇高使命的責任,我們踏上了雪域高原。
  • 愛在遠方——一位上海援藏律師的心之所向
    援藏律師是付出、被需要,難以割捨薩迦。2020年7月23日,2019援藏律師歡送會暨2020年度「援藏律師服務團」啟動儀式在拉薩召開,開會時我還在想,薩迦的律師,會來嗎?我沒見到他,德吉說有。我在薩迦縣,經常拼車,最多的一次,是六次拼車一路去崗巴開庭,我沒覺得有什麼,正常欠薪討薪而已,他們卻說我做的很多。從工作變成被需要,縣裡很多人、部門,都打過我電話,一起聊天也一起吃飯,現在我卻走了。從生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會有諮詢,援藏不只是工作。以前不知什麼是成熟?現在明白了,成熟其實是付出,被需要,為他人考慮,有責任擔當。
  • 成都市青羊區鼓勵幹部人才高標準完成援藏任務
    人民網成都7月21日電 (記者 陳曦)在成都市青羊區第5批援藏幹部赴甘孜州得榮縣兩周年之際,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志率隊赴得榮縣調研指導對口幫扶工作,並看望慰問援藏幹部人才。高志一行先後實地查看得榮縣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得榮縣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區、奔都鄉莫木上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瓦卡鎮舞韻金沙酒廠等青羊區援建項目,組織召開援藏幹部人才工作座談會,並赴駐村幹部在縣城的生活基地與大家交流座談,聽取駐村幹部的意見建議。高志說,援藏幹部人才要堅決站好扶貧攻堅最後一班崗,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奪取援藏任務勝利果實。
  • 河北援藏幹部韓曉瑞:仁心仁術仁德 真情播撒雪域高原
    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的河北省援藏幹部駐地,醒目的標語時刻激勵著所有援藏幹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年35歲的援藏女醫生韓曉瑞就是其中之一。  韓曉瑞是邢臺市人民醫院產科的一名主治醫師,2016年7月,她帶著責任與夢想,主動請纓來到阿里,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而她,也是此行援藏幹部中為數不多的兩名女同志之一。
  • 盛夏山南|青稞、耗牛、雪山,還有湖南來的援藏醫生
    山南,是藏民族與藏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西藏歷史上諸多第一,比如第一位藏王、第一座宮殿、第一座佛堂、第一所寺廟、第一個村莊……2017年7月,湖南媒體代表團來到山南,記錄湖南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一年成就。而這一切,這群湖南人功不可沒:2016年7月11日起,湖南省第八批醫療援藏人才陸續來到山南市藏醫院,27名醫務工作者在這片雪域高原為山南人的健康護航。「不能我們走了,科室就垮了」今年6月22日,湖南省第八批醫療援藏隊迎來了一個好消息:經過西藏自治區藏醫藥管理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山南市藏醫院三甲創建預審通過,將於10月進行終審。
  • 李嘯揚 | 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的上海援藏青年
    李嘯揚 | 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的上海援藏青年 2020-05-05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援藏情」「一刀」行自如,廣東醫生高原完成關節置換百例手術
    但因為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因為有「組團式醫療援藏」項目,林人醫和南方醫「心手相連」。2019年6月至今,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張榮凱醫生,作為廣東省第五批援藏醫療隊領隊副隊長來到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開展援藏工作一年了。
  • 不負韶華 勇擔使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
    5年持續幫扶。自2015年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兄弟醫院一起,響應國家號召,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醫療幫扶。5年來,先後5批34名援藏專家,全方位無保留地傳授各個領域的特色先進診療技術,實實在在地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培養、從醫療質量到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幫扶,切實提升了西藏醫療服務能力和各族群眾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