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出現胳膊上舉時肩膀痛是什麼原因?常見是肩峰撞擊症候群

2020-12-16 董福醫生

骨科門診中,經常見到患者主訴上舉胳膊後出現肩膀痛,影響生活與工作;經證實,這種現象多數是由肩峰撞擊症候群引起的。肩峰撞擊症候群是肩膀痛的常見病因,起病緩慢,過程較長,常被群眾及部分醫生誤認為肩周炎或者頸椎病,導致誤診誤治,甚至病情加重,因此有必要對其進一步認識。

01首先來了解一下正常的肩關節

肩由四個關節(盂肱、肩鎖、肩胛胸廓、胸鎖關節)與肩袖組織組成,肩峰是肩胛骨外側的末端,參與組成肩鎖關節。肩袖組織由岡上肌、肩胛下肌、岡下肌和小圓肌組成,負責前屈、外展、內外旋動作。

肩關節比較靈活,能完成360度的動作,容易脫位,為保障肩關節前方的穩定,人體進化出了喙肩弓:由喙肩韌帶與肩峰組成。喙肩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保障肩關節前方的穩定,也能引起肩峰撞擊。

02肩峰撞擊症候群如何產生?

當我們舉胳膊過肩時,肱骨大結節、肩袖就會和喙肩弓發生擠壓;在肩袖與肩峰之間長有滑囊組織,防止過度擠壓,起緩衝作用。長期擠壓後,肩峰下滑囊受到刺激產生炎症,出現肩膀酸痛,有部分人肩峰下會增生形成骨刺,造成機械性撞擊,加重對滑囊、肩袖的損傷,從而引起更加嚴重的症狀與功能障礙,這謂之肩峰撞擊症候群。

03肩峰撞擊症候群有哪些症狀與功能障礙呢?

病變初期,當肩關節前屈、外展時(比如伸手過頭取物、曬衣服等)出現上臂疼痛、疲勞感,疼痛主要位於肩膀前外側,可放射至上臂,不過肘,休息能緩解。當病情進展後還出現靜息痛和夜間痛;患者不能向患側睡臥,睡眠翻身時經常被疼醒。多數患者肩部活動範圍正常,只是上舉到某個角度後出現疼痛;部分患者由於疼痛不能完全上舉,並且有力量減弱,但被動活動尚正常。因疼痛後活動受限導致關節粘連的也不少見。也有患者疼痛不明顯,但抬肩無力明顯,這往往提示肩袖撕裂了。

有些患者旋轉肩膀時,出現摩擦感或者彈撥感,這提示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損傷或肱二頭肌腱的病變,合併有肩關節痛風的患者更加明顯。

04肩峰撞擊症候群有哪些疼痛與活動受限體徵呢?

疼痛弧:患者外展肩關節60度至90度時出現疼痛,超過120度後減輕或消失。

撞擊徵:Neer撞擊徵、Hawkins撞擊徵

③ 肩關節外旋、內旋受限。

④肩峰前外緣與肱骨大結節處壓痛。

05肩峰撞擊症候群需要做哪些檢查?

① 普通X光片(肩關節正位與岡上肌出口位):主要看肩峰下骨刺與肱骨大結節增生程度。

② 核磁共振(MRI):主要看肩袖撕裂程度、肱骨頭囊性變、滑囊病變等。目前最好的檢查方式。

③ B超:可檢查肩袖及滑囊病變。

06哪些人容易出現肩峰撞擊呢?

成年人的肩峰形態分為平坦肩峰、弧形肩峰、鉤狀肩峰。鉤狀肩峰的人群其肩峰撞擊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前兩者。但這不等於平坦肩峰與弧形肩峰就不產生撞擊,隨著年齡的增長,平坦肩峰也會出現肩峰下骨刺、逐漸形成弧形肩峰,弧形肩峰也可進展為鉤狀肩峰。

以下的職業人群容易出現肩峰撞擊:辦公室人群、曾經有過肩部外傷的人群和經常從事手臂上舉過頭的勞作的人群,如網球、棒球、遊泳、體操等項目的運動員或從事油漆及裝飾工作的工人。

07如何治療肩峰撞擊症候群?

保守治療:對於初次得病、沒有形成明顯肩峰下骨刺的、平坦型肩峰、沒有明顯肩袖撕裂的患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原則:應用藥物及物理治療消除肩峰下間隙的炎症、消除疼痛;通過確當的功能鍛鍊恢復關節正常活動範圍及肌肉力量。

保守治療過程中,儘量避免盲目的粗暴的鍛鍊方式,盲目的進行單手過頭主動運動比較容易加重病情(比如不恰當的爬牆、吊環等動作),導致肩袖撕裂。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循序漸進的進行被動訓練與允許的主動訓練。

手術治療:如果經過嚴格的保守治療超過半年以上,症狀不緩解甚至加重,或者初次就診但症狀已明顯,X線及核磁共振顯示肩峰下骨刺明顯、肩袖撕裂者,可採用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微創手術採用肩峰下間隙減壓術,包括前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肩鎖關節骨贅切除。伴有肩袖撕裂的,需同時進行肩袖修補。

肩峰撞擊症候群與真正的肩周炎(也稱為凍結肩)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肩周炎會存在更加嚴重的活動受限(請看前期發表的文章什麼樣的肩膀痛才是真正的肩周炎?真正的肩周炎是什麼樣子?),兩者的治療方案完全不同,許多肩峰撞擊症候群患者被當作肩周炎治療後效果不明顯或者病情反而加重。故肩痛患者需充分認識肩峰撞擊症候群的特點,以獲得正確治療,早日擺脫肩痛的困擾。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肩痛三部曲:肩峰撞擊、肩峰撞擊症候群、肩袖損傷
    肩峰撞擊是指人體在反覆的上舉胳膊當中,肱骨近端(主要是大結節部位)和肩峰、喙肩韌帶組成的喙肩弓結構不斷地發生機械性碰撞,擠壓肩峰下滑囊與肩袖肌腱(主要是岡上肌腱)肩峰撞擊症候群的定義又是什麼?反覆出現胳膊上舉時肩膀痛是什麼原因?
  • 反覆出現肩膀夜間痛及抬胳膊無力是什麼原因?禍根是肩袖損傷
    反覆出現胳膊上舉時肩膀痛是什麼原因?常見是肩峰撞擊症候群 ),喙突撞擊是發生在肩關節前下方的撞擊,可引起肩胛下肌損傷。任何事物都具備兩面性,肩關節由於靈活性的需要,活動範圍接近360°,但也增加了肩袖肌腱與周圍結構撞擊的機會。
  • 一文讀懂肩膀痛的三個常見病因:肩袖損傷、肩峰撞擊徵和肩周炎
    一、肩袖損傷根據文獻報導,肩膀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肩袖損傷,尤其在中老年朋友當中,佔肩膀痛病因中的60%,其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夜間出現明顯的肩膀痛;二、日常生活與活動中存在抬胳膊無力。反覆出現肩膀夜間痛及抬胳膊無力是什麼原因?
  • 肩峰撞擊症候群:為什麼我把手舉過頭頂時,肩膀疼痛?如何改善?
    肩峰撞擊症候群,也是我們很多人常見的疼痛問題。而肩峰撞擊症候群,一旦變得更嚴重,可能會引發肩袖損傷甚至肩周炎,最後不得不動手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影響生活質量!如果我們能在肩峰撞擊症候群發作的初期,就將它處理好,或者提前預防,那就更好了!
  • 「Superman」什麼是肩峰撞擊?
    superman陳晨superman丶晨今天肩關節疼痛,在各種年齡段的各種人群中都很常見,然而肩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很清楚,一言蔽之「肩周炎」,這往往會耽誤治療。其實,造成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肩峰下撞擊症候群。
  • 手舉過頭頂時,肩膀會疼?不能忽視的肩峰撞擊症候群!如何改善
    阿李發現,肩膀疼痛還真的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多人都有!有的朋友,通過保守治療治好了,也有人嚴重些的,做了手術。過程很疼!不過還好結果不錯。肩膀,是我們人體的一個很脆弱的部位。肩峰撞擊症候群,也是我們很多人常見的疼痛問題。
  • 雙手舉過頭頂肩膀會痛?除了冰凍肩,肩峰撞擊也不能忽略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也是最複雜的一個關節,稍不注意,肩膀就容易受傷。而且一般人到中年,許多人的肩膀靈活性就開始下降,會出現雙手舉不到頭頂或者上舉過程中出現疼痛的問題。這種現象一般叫做五十肩或者冰凍肩。不過在許多運動愛好者中,這種情況也許不是那麼常見,但他們往往在將雙手上舉時也會出現肩膀疼痛。
  • 雙手舉過頭頂肩膀會痛?除了冰凍肩,肩峰撞擊也不能忽略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也是最複雜的一個關節,稍不注意,肩膀就容易受傷。而且一般人到中年,許多人的肩膀靈活性就開始下降,會出現雙手舉不到頭頂或者上舉過程中出現疼痛的問題。這種現象一般叫做五十肩或者冰凍肩。不過在許多運動愛好者中,這種情況也許不是那麼常見,但他們往往在將雙手上舉時也會出現肩膀疼痛。雖然肩膀疼痛的原因非常多,但是肩峰撞擊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
  • 肩峰撞擊症候群:拯救肩痛刻不容緩,喜歡球類運動的人要多注意
    肩峰撞擊症候群:拯救肩痛刻不容緩!很多人在出現肩痛時首先會想到肩周炎,但肩周炎的另一個名字叫做五十肩,也就是說,五十歲以上的肩周炎比較常見,那麼,廣大熱愛運動的中青年,沒少活動肩關節,為何又會出現明顯的肩痛呢?
  • 肩膀疼?小心「肩裡藏刀」:肩峰撞擊徵!你的肩膀還好嗎?
    其實引起肩部疼痛最常見的疾病是肩峰撞擊徵,和與之伴隨的肩袖損傷。那麼,肩峰撞擊徵是什麼呢?肩峰撞擊徵是在1972 年由Neer 首先提出,是指肩部前屈、外展時,肱骨大結節與喙肩弓反覆撞擊,導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組織退變甚至是撕裂,而引起的肩部疼痛、活動障礙,是對單獨的或混合多樣因素引起的肩前方或前外上方疼痛的總稱。肩峰撞擊徵則是肩部疼痛最常見的疾病。
  • 反覆出現肩膀酸痛是怎麼回事?
    幾乎每個過了三十歲的人,都差不多有肩膀酸痛的經歷;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明顯的肩部拉傷或者摔傷的病史,但仍然出現了肩痛。對於沒有外傷的肩痛,除了感嘆歲月不饒人以外,更要搞清楚是什麼回事,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去預防肩痛。
  • 為啥許多人肩膀痛反覆治療都不好?原因只有一個,骨科醫生告訴您
    不是所有的肩膀痛都稱為肩周炎,肩膀痛不等於肩周炎肩膀痛是許多中老年朋友到骨科門診就診的常見原因,往往一見到醫生時就說「唉,我的肩周炎又犯了」、「醫生,我肩膀痛,是不是肩周炎」。真正的「肩周炎」會發生肩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充血水腫,形成的無菌性炎症,嚴重時可造成粘連,患者往往自覺關節僵硬,胳膊向後、向外旋轉活動度受限。
  • 反覆見舉臂和搬物時肩膀前方疼是怎麼了?原因是肱二頭肌長頭腱炎
    肱二頭肌長頭腱的作用是參與屈肘,在手臂上舉時發揮懸吊作用,在肩關節極度外展、外旋體位(比如投擲、扣球)時增加對抗肩關節外旋的張力,增強肩關節的前向穩定,當切斷長頭腱之後,會出現上肢力弱。肩峰撞擊:許多肩峰撞擊症候群的患者中(最常見是鉤狀肩峰、其次是弧形肩峰、肱骨大結節肥大),肱二頭肌長頭腱也會容易受到撞擊損害,並且還合併肩袖損傷、肩峰下滑囊炎等病變,所以比較容易混淆。5.
  • 肩部疼痛、無力,活動受限,可能是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在作怪!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在肩痛問題的人群中,有44%~70%最後會被診斷為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它最典型的症狀是:抬起胳膊時會感到肩部疼痛。肩關節撞擊症候群肩關節撞擊症候群狹義上是指肩峰下撞擊症候群,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見疾病之一。
  • 肩膀抬到某個位置就痛?裡面還咔咔響?很多人是肩峰撞擊症
    還有那麼一些人,他其實並沒有到40到60歲之間這個肩痛高發的年齡,也許只有二三十歲,但是也存在著抬肩疼痛或者肩膀彈響的問題,一查X光片或者核磁共振,醫生也告訴她有肩峰撞擊症。這其實除了前面講的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負責相對對抗的不同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肱骨頭, 它是一個圓球,而和它相對應的關節盂呢,是一個很淺的小窩。
  • 肩痛,肩痛,應知肩峰撞擊綜合症
    原創 胡婷婷、夏義玲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肩痛,肩痛,應知肩峰撞擊綜合症肩峰下撞擊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肩關節疾病,以肩部周圍肌群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特徵,患病人群主要為年輕運動員和中老年人群。
  • 肩膀痛是不是肩周炎?用這幾個方法自己就能判斷
    引起肩關節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肩周炎、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症候群等等,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肩周炎了,但是事實上,真正的原發性肩周炎只佔肩關節疾病的3%,而最常見的是肩峰下撞擊症候群、肩袖損傷,這佔到肩關節疾病的60%。
  • 我沒有撞到哪裡,為什麼醫生說我是肩峰撞擊綜合症?
    肩關節疼痛在各種年齡段的各種人群中都很常見,然而肩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很清楚,一言蔽之「肩周炎」,這往往會耽誤治療。其實,造成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肩峰撞擊綜合症。肩峰下撞擊綜合症是肩關節常見疾病,約佔門診以肩關節疼痛為主訴病人的44%一65% 。發病人群十分廣泛,上至九旬老人下至十歲兒童都有可能身患此病。
  • 肩膀痛就是肩周炎?好好看看吧,也可能是這 3 種!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出現肩膀疼痛,疼起來胳膊難以抬高,嚴重時甚至出現影響睡眠的情況。那麼出現肩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呢?肩袖損傷肩袖是由附著在肱骨大結節的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附著在肩胛下肌的腱性組織所構成,包裹於肱骨頭附近。因形狀酷似袖口,故得名。
  • 肩疼抬不起胳膊,未必就是肩周炎!
    肩疼抬不起胳膊,未必就是肩周炎!關節外科專家提醒:九成肩疼不是肩周炎!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受肩痛困擾,隨著早晚溫差拉大,肩膀更是動不動就鬧「脾氣」。肩膀一痛,很多人就會想是不是得了「肩周炎」,結果甩胳膊、拉單槓、針灸、按摩、拔罐「輪番上陣」也不見效,反而肩痛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