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出現肩膀疼痛,疼起來胳膊難以抬高,嚴重時甚至出現影響睡眠的情況。那麼出現肩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呢?
肩袖損傷
肩袖是由附著在肱骨大結節的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附著在肩胛下肌的腱性組織所構成,包裹於肱骨頭附近。因形狀酷似袖口,故得名。肩袖在肩關節運動中起著支撐、穩定、維持肱骨頭與關節盂正常支點的作用。
主要是由於肩關節反覆旋轉或超常範圍的運動,引起肩袖肌腱(最常見的為岡上肌腱)損傷撕裂。暴力外傷等比較明顯的外因可以導致肩袖損傷,但大多數肩袖損傷患者疼痛比較隱匿,呈現進行性的疼痛加重,患者往往無法回憶起與肩部疾患發生有關的外傷史。疼痛常出現在夜間,並放射到三角肌附近區域。
體格檢查時患者面對檢查者,檢查者手提患者腕部將患肢肘關節被動屈曲90°,維持肩關節向前舉20°並接近最大程度外旋位置。
檢查者放鬆患者腕部,要求患者主動維持肩部於外旋位置,同時維持肘關節和上肢位置。出現滯後或呈角度減小為陽性體徵,提示有岡上肌腱或剛下肌腱損傷(外旋滯後徵)。
肩關節核磁共振可以清楚地顯示肩袖損傷的部位,一般治療需要肩關節鏡手術治療。
肩峰下撞擊症候群
肩峰下撞擊症候群是引起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的常見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肩關節前屈、外展時,肩袖、肱二頭肌長頭腱等結構在病理狀態下受到摩擦、擠壓、撞擊,引起炎症、損傷等的一種病理改變,表現為慢性肩關節疼痛和活動障礙。當我們將患肢舉起過頭時,往往會引起疼痛的出現和加重。
有些學者認為,撞擊症候群的發生與肩關節相關結構退行性改變有關。也有學者認為撞擊症候群的發生與做投擲及類似動作過度有關。
體格檢查時,患者坐立,檢查者立於患肢一側。檢查者一手穩住患者肩胛骨的同時,另一隻手將患肢大幅前舉,導致肱骨大結節與肩峰相撞擊,引起疼痛則為陽性體徵,說明患有撞擊症候群的可能性很大(Neer撞擊試驗)。
肩關節核磁共振可以清楚地顯示肌腱的損傷及出現撞擊的部位,可以通過肩關節鏡手術治療。
粘連性關節囊炎
或者成為 「凍結肩」或「肩周炎」,是由於關節囊滑膜下層出現慢性炎性改變和關節腔內關節液減少,是關節囊緊緊包圍著肱骨頭。普通人群中凍結肩發病率約為2%,好發於40-70歲人群,近70%患者為女性。
凍結肩患者中有約20%-30%患者為雙側發病,最先出現的症狀為內旋受限,隨後出現屈曲和外旋受限。
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檢查,也可以行肩關節造影確診。雖然原發性凍結肩為自限性疾病,不處理也會基本自愈,但是往往難以恢復到正常,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會越快越好的恢復。
可以通過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激素、關節腔造影擴張、閉合手法松解以及肩關節鏡松解等方法治療。
頸椎病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出現肩部麻痛可能和頸椎病有關係。由於長時間低頭工作,頸部承受頭部的重量大於常人,頸部肌肉容易勞損,頸椎曲度容易變直或後凸,頸椎間盤退變加速,很容易出現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突出壓迫頸神經根,使(頸5-頸8)神經支配的肩部感覺麻木、疼痛,嚴重時會出現肌肉萎縮。
如果做最大幅度地抬頭、低頭或側偏頭部會引起手部的麻木疼痛增加,則和可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
頸椎病引起的肩膀疼痛往往不隨肩關節活動而加重,也不形成肩關節活動受限,這是與上述肩關節本身病變的區別所在。
這時應當做頸椎核磁予以確認。輕者可以通過多活動頸椎、頸椎牽引、口服藥物緩解症狀。突出且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或出現三角肌萎縮的患者則應該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以上是引起肩膀疼痛比較常見的原因和治療原則。如果您患有肩膀疼痛,千萬別耽誤,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否則可能難以完全恢復肩關節功能,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