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科研工作者承擔「項目焦慮」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別再讓科研工作者承擔「項目焦慮」

2020-12-25 06:18: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赫 責任編輯:李赫

2020年12月25日 06: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

  別再讓科研工作者承擔「項目焦慮」

  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在讀博時期就曾參與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和導師的第一次見面時,我就注意到了他桌上厚重的項目申請文本,此後便加入了項目研究組。科研項目有效支持了我的學術研究進展,在臨近結題前的一段時間裡,我更是挑燈夜戰,核對報告,最終發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此外,我也參與了科研項目的設備管理、財務報銷、結題答辯等環節,初步體會到在項目研究之外,仍有頗多需要操心的事務性工作。

  博士畢業後,我進入高校工作,科研項目在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佔據了更重要的地位,這不僅關乎學者的學術研究,也與職稱評定、薪酬職位等現實問題息息相關。此時,由於研究方向的調整,我希望在一個較新的領域嘗試交叉性研究,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在項目申請上缺乏積累和經驗,好在經過一些努力,這個工作也算有效完成了。回顧自己這段成功取得科研項目的經歷,有不少心得想分享:

  首先,在那些項目評審機制中,有一些顯性或隱性的職稱門檻,申報書中的「既往研究基礎」一欄就讓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缺乏研究成果積累的我十分為難。看到前輩學者的論文成果多到需要縮小字號、跨頁填寫,我卻連已有的空行都填不滿,以至於對項目能夠評審成功心懷忐忑。這其實也是許多年輕科研工作者面對的尷尬,沒名氣沒頭銜,很容易被擋在項目申報的門外。

  其次,項目申報程序較多、手續複雜,如何運籌、規劃好「申報體」文字,就是一門大學問。項目申請表中大都要詳細填寫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和預期結果,我在填表時,便頗費了一番功夫。

  在連續幾個月的準備和等待後,我終於成功申上了項目,開始進入研究進程。在項目實施中,我也花了不少功夫來配合項目的實施。比如,與項目相關的評估、檢查和審計,均有大量的材料、文書需要花費精力撰寫;項目經費的報銷手續仍比較繁瑣,所需的設備、耗材超過一定數額,需要走招標流程。對於青年學者而言,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人近中年的生活負擔,還有揮之不去的考核壓力,都考驗他們的耐力和毅力。而現行的項目報銷制度,對科研工作者也有不小的現實壓力。

  因此,作為置身其中的科研工作者,我十分感謝項目提供的資源和經費,為自己首次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幫助,但我也同時期待科研項目申請工作中能少一些不必要的瑣碎流程。在項目申報和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注重研究質量和創新性的評審導向,突出同行專家學術評價,尤其是對首次申請同類課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可否放寬既往研究成果要求,適當擴大「青年項目」在項目總數中的比例。與此同時,應該在制度上鼓勵結合自身學科基礎和研究興趣,探索創新性研究領域,鼓勵學科交叉,鼓勵符合條件的青年學者擔任首創性課題的負責人,釋放科研潛力。

  與此同時,可否減少非必要的申報材料板塊,推進線上申報、線上審批,加強各主要科研基金管理單位的申報系統兼容和科研基礎數據共享,使得基本信息填報儘可能實現「一鍵導入」,避免反覆填報和複雜的紙質表格製作。在申報系統的設置上,應該注重體現不同學科大類的差異性。對於具有「填白性」的研究,提供具有靈活性的專項評審設計方案。

  另外,在科研項目的評估和經費使用上,應當尊重研究規律,合理設置評價程序,避免科研時間碎片化。我建議,高校可以適當增加項目負責人的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加快推進財務助理、學術助理在科研過程中的常態化設置。

  當前,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對於建設科技強國、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論述讓我備受鼓舞。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科研工作者在職業生涯初期,在經過調整、精進的科研項目制度的支持下,能夠更專注、從容地開展研究工作,紮根腳下的土地,做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興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泰安:青年科研工作者嶽彥博 科研路上敢打敢拼啃下「硬骨頭」
    今年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正在德國進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嶽彥博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一個出入校園的工科大學生,到翻山越嶺去解決問題的科研新人,再到科技標兵、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嶽彥博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帶著「一條路走到底」的信念和攻克每個技術難題的信念,不斷鑽研、挑戰。
  • 青年科研工作者談基礎研究:耐得住寂寞才有更多「嫦娥」奔月
    各種高價值、高社會關注度的技術應用轉化成果,反過來也有助於鼓勵社會各界加大科研投入,從而反哺基礎科研。儘管在科研領域的「小江湖」中,部分基礎科研工作者和技術應用工作者之間確實存在某種「門戶之見」,有時還會為此展開辯論。但在我的接觸範圍內,越是研究能力強、項目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看法便越是中道平衡。對我國科技事業而言,基礎科研與技術應用,無疑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
  • 科研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 在研項目可延期結題
    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為進一步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科技局對疫情防控期間市級科研項目管理服務作出調整,部分在研項目可以延期結題。據介紹,兩種情況的科研項目可延期結題:一是科研人員因直接或者間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導致在研項目不能按期結題的,可以延期到疫情結束後結題;二是受疫情影響,因材料採購、檢驗檢測等受限而無法正常開展的在研項目均可以延期結題。基於以上兩種情況延期結題的科研項目,不納入延期受限管理。
  • 科技引領 | 國機承擔的多個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通過驗收!
    科技引領 | 國機承擔的多個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通過驗收!近日,國機集團牽頭承擔的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專項等項目陸續通過驗收鑑定,為行業發展提供新動能。核電複雜關鍵構件全流程綠色製造工藝創新及應用國機集團二重(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重裝備」)牽頭承擔的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核電複雜關鍵構件全流程綠色製造工藝創新及應用」項目,全面完成並順利通過驗收。
  • 科研工作者對時間的苛刻追求
    又想想我認識的那些科研工作者,他們在過去的一年裡面,才是真的沒有白活。因為,他們付出了比我多得多的勞動和辛勞。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雖然在某些領域還與國外有一些差距,可是這種差距在減少。我認識一個在大亞灣反應堆工作的朋友,他是具體研究中微子的,剛剛參加了中微子裝置的退役儀式。
  • 成都1個科研團隊 8位科技工作者上榜
    以後每年的5月30日,都將是我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的節日。為鼓勵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我國還首設「全國創新爭先獎」。今年的首次評獎,經網上預審、初評、複評,從217個渠道推薦的1343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227個科研團隊中,共評選產生了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4名獎狀獲獎人選。
  • 「這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建功立業的黃金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
    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41歲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志冬感慨道:「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曹志冬告訴記者,一方面,國家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傾力支持,科研工作條件變得越來越好;另一方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未來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 山東: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年度科研經費1億元以上設置科研助理崗位不低於3個《措施》規定,支持項目承擔單位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承擔單位一般應設置科研助理崗位,根據自身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分類挖掘、統籌設置。科研項目經費中「勞務費」科目及結餘資金均可按照有關規定用於科研助理的勞務性報酬及社會保險補助等支出。新立項項目,應結合科研助理的聘用情況認真測算經費需求,據實列支;在研項目,在不改變研究目標和經費預算的前提下,採用自主調整項目經費支出結構的辦法,統籌安排聘用科研助理崗位需支出的勞務費和社會保險費補助。鼓勵項目承擔單位統籌現有經費渠道,配套專門資金為科研助理崗位提供長期穩定支持。
  • 通知| 2020中醫藥科研項目申報與論文撰寫培訓班
    通知 | 2020中醫藥科研項目申報與論文撰寫培訓班 2020-12-14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存高遠 醉心科研——記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白銀山
    40歲不到即數次獲得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研究創新獎項、以突出成就榮獲「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的白銀山,現任汕尾市現代畜牧產業研究院院長。從本科到博士後,這位年僅38歲的優秀科技人才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的科研路上,孜孜不倦,以市場需求為研發方向,在建立細胞系和生殖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性成果。
  • 35歲,多少人的科研生涯「被結束」了
    ▎科研:一步慢步步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申請者年齡設限,本意是考慮到把青年科研人員和學術大牛放在一起基金評審不公平,對青年科研人員的「照顧」卻反過來強化了年齡限制,給青年科研人員帶來巨大壓力。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經歷,已成為高校評選副高級職稱的基本條件。
  • 加強科研項目的社會影響力研究
    然而,與學術影響力相比,對科研成果社會影響力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關注科研成果學術影響力的主流資料庫還未納入任何科研成果社會影響力評價機制。 評估科研項目社會影響力奧利弗對記者表示,學界有必要向人們表明,基於科學研究成果的實踐行動對社會具有積極作用,如有助於消除貧困、減少失業、緩解社會矛盾、保護地球等。
  • ...當年,在科研工作者和員工精心管護下,海水稻試驗田迎來豐收...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一片300畝的海水稻田。3年前,袁隆平團隊在新疆、黑龍江等試驗基地開展海水稻試種試驗,新疆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就選在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裡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也是pH酸鹼度7.8的重度鹽鹼土地。
  • 大立科技承擔高解析度探測器項目
    打開APP 大立科技承擔高解析度探測器項目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5:12:36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立科技」或「公司」)收到由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正式發布的《關於發布電子元器件和測試儀器領域第二批工程研製指南評審結果的公告》,公司通過本次項目評審,獨立承擔項目課題。
  • 2020年內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
    她先後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自治區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主持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發表SCI論文6篇。  王文義,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多年來,他一直從事基層畜牧獸醫科技服務、研究和推廣,積極開展巴美肉羊選育工作,推廣「巴彥淖爾地區肉羊三元雜交繁育技術」「河套灌區優質飼草生產與綠色肉羊健康養殖綜合利用技術」等。
  • 4位年輕學者,10天內接連離世,科研也成了高危職業?
    眼下,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5歲,直奔80而去,為什麼這麼多的科研工作者卻英年早逝?答案是:壓力太大了。壓力來自於哪裡呢?三個方面:職稱晉升、經費獲取、日夜操勞。近幾十年我們的科研進步很快,但也客觀上存在科研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人才晉升非常困難。有了一定地位的人才勞勞碌碌,還想著更上一層樓的人才則焦慮不已。②經費獲取沒有科研經費,崗位津貼和績效工資從哪兒來?沒有科研經費,科研成果從哪兒來?
  • 普通人的科研路
    反映在博士生身上的就是高水平論文的產出(or科研項目的完成),如果做不到,輕則遭謾罵,重則炒魷魚。如果有選擇,選對學生好的導師。如果沒選擇,就不要抱怨導師。27-35歲,(師資)博士後or高校講師(月薪 5k-10k,淘汰率50%)。博士學位+3篇一作論文,無論國內國外,很難謀求教職(獨立承擔科研項目)。
  • [快訊]大立科技:新承擔「電子元器件領域工程研製」項目
    [快訊]大立科技:新承擔「電子元器件領域工程研製」項目 時間:2020年12月13日 16:55:50&nbsp中財網   CFi.CN訊: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近日收到由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正式發布的《關於發布電子元器件和測試儀器領域第二批工程研製指南評審結果的公告》,公司通過本次項目評審,獨立承擔項目課題。
  • 廣東:科研嚴重失信,可終身限制失信人申報科技計劃項目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營造求真務實的科研創新環境。《規定》》明確,監督部門對於遵守項目合同、任務書或者協議約定義務的單位所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執行期內現場監督原則上不得超過1次,並應當在項目立項滿1年後進行;對於違反項目合同、任務書或者協議約定義務的單位所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可以增加現場監督頻次。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和實施周期3年以下的科技計劃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
  • 永州市中醫院陳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赴京接受表彰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卞紅)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表彰在各行各業中愛崗敬業、勇於創新、品格高尚、業績突出的先進模範人物,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最高獎項之一!  表彰大會共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