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用來單挑熊的熊矛
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十分熱衷於「獵熊」,有一次和熊單挑時差點喪身,腦補一下,用的就是下面這種短矛,確定面對的不是馬來熊。我個人很喜愛這個器 形,根據1687年的沙皇藏品清冊記錄,這件熊矛原本飾有4枚紅玉髓,它可能是17世紀最重的俄羅斯熊矛之一,雖然沒有刀劍斧華麗的鑲嵌,但別致的線條與 紋飾體現了俄式冷兵器獨有的凝重之美。
吃貨必備帶鞘獵刀(附刀叉)
奇葩的來了,重點不僅在於它的創新設計理念:當獵刀入鞘後,它看上去就像一把獵劍,但一旦出鞘,它又成了沒有十字型護手的獵刀……而是你們看啊,刀鞘口還有兩個小鞘,供華麗麗的刀叉於此安插,這是殺了獵物直接吃刺身的節奏啊……
主要是鞘的帶鞘匕首
用 這個匕首進行刺殺成功率一定很低,因為實在太閃瞎眼太容易暴露了:鍍金握柄與匕鞘的表面凸印葉飾,密密麻麻綴滿了花朵型圖案的紅寶石、珍珠、綠松石。其實 到了18世紀,俄國的冷兵器數量已經十分可觀,特別是當時盛行的西歐長劍闊劍,以及匕首,寶石的鑲嵌工藝也到了繁縟華麗的程度。
最具收藏價值的帶鞘馬刀
這柄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盛裝馬刀在軍械珍藏中佔有極高的地位,它誕生於伊斯坦堡宮廷作坊,由典型的大馬士革鋼製成,這種在近刃尖處增寬的傳統雙刃式馬刀被稱為「耶爾曼」,可惜19世紀的拋光處理磨滅了金屬表面原先的紋理。
而這些穆罕默德紋在伊斯蘭地區非常具有代表性(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它屬於花紋鋼中的鑄造型花紋鋼,區別於摺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比如包括中國劍、馬來刀,也區別於淬火型花紋鋼,比如日本刀。不過我想我們一部分注意力還是會被玉柄與寶石所吸引,估計這時候有些婦女已經十分想拿來當傘柄了。
美麗的馬攀胸,為什麼我是人不是馬?
這的的確確不是給我們婦女戴的項鍊。籠頭與馬攀胸是成套馬挽具的組成部分,馬攀胸一般由柔軟寬闊的皮帶串聯成,有時還會通過金線與彩色絲織帶相縫合,時常鑲嵌紅寶石、祖母綠、綠松石、軟玉、金銀……反正馬也不嫌重,戴在我們人類婦女胸前那肯定是吃不消的。
馬鼻羈,卡地亞什麼的弱爆了
這是戴在馬前額戴一種閃亮飾物,也是一種小型馬籠頭,凸形紋飾上嵌綴著方形的切割寶石,紅綠彼此間隔,圍繞著中央一顆碩大的綠寶石,該風格有明顯的伊斯坦堡馬鞍的影子。
所以,沙皇和女皇不是你想當就可以當的,要hold住這些亮瞎眼的華服和兵器,不但要有血性、野心、鈔票,關鍵還有要一副雄偉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