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湊齊8萬元彩禮,安徽小夥鋌而走險,乘車千裡來到啟東販賣毒品被抓;同樣是為了8萬元彩禮,海原縣一村民借貸娶妻,因婚致貧;今年4月我省銅鼓縣青年劉某因付不起彩禮,在家中吸毒解悶被行政拘留;而在北京務工的韓某因拿不出18萬元的天價彩禮,為見女友「被迫」綁架女友同事……彩禮到底緣何由來,隨著時代演變又發生了哪些變化,甚至異化,本期《解密南昌》帶你走近彩禮,了解彩禮在婚姻民俗中的獨特地位。
結婚陪嫁物品
追溯
「彩禮」起源於西周「六禮」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南昌市民俗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梅聯華介紹,「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有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的『納徵』就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指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
梅聯華表示,兩個陌生的家庭通過家庭成員的婚姻聯結在一起,男方先天性就強勢,女方嫁過來之後,為男方養育後代,操持家務,相當於從原有家庭結構當中剝離出來,開始獨立組成新的家庭生活。女方只有在婚前的選擇權上,佔有先手。而選擇什麼樣的人家,對女方來說非常重要。「在舊社會就有『外婆為尊,舅舅為大』的說法,現在這個遺風還有。當時的女子大多不能掌握自己的婚姻命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彩禮就成為一種象徵男方實力的重要標誌物,甚至作為女子『身價』的一種標準。」
舊社會的三種婚姻
舊社會的婚姻狀態主要有三種,都帶有強制性,一種是童養媳,往往是限於男方家庭無力娶妻,女方家庭無力撫養的情況,女方一發育,15歲左右就被強制結婚,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彩禮情況;另一種是父母包辦的指腹為婚,定娃娃親,女方要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都無婚姻自由可言,彩禮以雙方家庭條件為準;此外,還有一種買辦婚姻,這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與彩禮有本質上的區別,屬於違法行為。
梅聯華表示,這三種婚姻狀態都有明顯的強制色彩,尤其是第三種買辦婚姻,女人完全被當成一種「商品」。「上世紀70年代時,四川很多窮人家有很多個女兒,而江西餘干這個地方非常窮,因為彩禮,村裡男人娶不到老婆,甚至連媒婆都請不起。有一個人自以為發現了商機,他從四川把人家女兒騙到餘干,兩頭通吃,一單下來掙一萬元,結果後來被槍斃了。這種就是買辦婚姻,違反國家法律。」
發展
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
彩禮觀念淡化 以物為主
上世紀50年代,經濟落後,物質匱乏。梅聯華介紹,「當時的彩禮和陪嫁物很模糊,家裡拿現金都很難,蹄花、賢雞(被閹割的公雞)、鯉魚因為象徵吉祥,也作為彩禮的一部分,男方送一份,女方回一份;而一定數量的被面成為彩禮的『大頭』,一般以6、8這樣的數字為主,剩餘的還有一些鍋碗瓢盆,都得蒙上紅。當然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也有祖傳的一些『金元寶』之類的珍貴物品,如果有給彩禮錢的情況,120元的價位在當時來說都是家庭條件非常好的情況。」
東湖區大士院的60歲的劉奶奶笑著回憶:「當時家裡條件差,有五六個孩子,飯都吃不飽,還講什麼彩禮錢哦,我家老頭子的父母提了些肉,跑來我家,父母就把我的婚事給定了,我當時也想著能過日子就好。」
上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
「四大件」不斷翻新 彩禮多樣化
改革開放以後,婚姻作為中國人的頭等大事,「結婚彩禮錢」逐漸被中國老百姓重視,受西方婚姻文化的影響,結婚彩禮錢」由新郎單人承擔逐漸改變為新郎和新娘共同承擔。
梅聯華表示:「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件』表達了當時『結婚彩禮錢』的內涵,在上世紀70年代是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錶,當時也叫『蹬蹬、轉轉、聽聽、看看』;在上世紀80年代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和電風扇;在上世紀90年代有所調整,為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而到了2000年到2009年,『四大件』的說法開始出現爭議,也有『房子、車子、票子、保險』這樣的說法。從這個時候開始,結婚彩禮就已經呈現多樣化了。」
韓女士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最近正準備請假結婚。問及彩禮情況,韓女士表示,男方買了房子,房產證的名字是女方;而女方送了2014款的豐田卡羅拉,車主名字登記是男方;男方還買了『三金』(金戒指、金項鍊、金耳環)給女方,彩禮錢則免了。「送彩禮其實蠻正常的,女方父母把女兒養這麼大,結婚後就到了男方家裡,為男方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充當『洗衣機』、『保姆』的角色,要一些彩禮也是正常的。」韓女士笑著說。
特點
江西婚俗獨具特色
在南昌市民俗博物館,記者見到了不少其中珍藏的婚俗彩禮當中的陪嫁物品。梅聯華表示:「江西有很多有意思的婚俗,結婚的道具就顯得很獨特。例如『筷子意為『快生貴子』,筷子被放到廚房的地上,新娘子必須一根一根地撿起來,邊撿邊說「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還有「麻袋」意為「傳宗接代」,麻,指孝順,新娘從女方家裡接到男方家裡,下地的時候,步入洞房的時候,穿的新鞋不能直接著地,也不能去背,也不能踩紅地毯,這個時候就必須鋪麻袋。兩個人拿著麻袋鋪在地下,鋪一片女方走過來,鋪麻袋的人還要邊鋪邊說『傳袋傳袋,一代傳一代,一代勝一代』。
分析
高價彩禮如何而來
記者隨即採訪了多位已婚人士,發現南昌的結婚彩禮錢從6萬元、8萬元,到18萬元不等,據相關調查,高價彩禮在農村尤其普遍。男方有房成為必備條件,女方陪裝修、陪家電比較普遍。在此基礎上,普通家庭彩禮錢3~5萬元不等,也有少部分無需再額外付彩禮錢。
針對高價彩禮現象,梅聯華表示,高價彩禮的出現,一方面是很多舊社會的落後思想在作祟,比如面子思想。彩禮本應該量力而行,但是鄰裡之間互相攀比的風氣導致了彩禮價格不斷上升,「便宜嫁女」就會讓女方父母產生吃虧的心理;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高價彩禮;此外,逐年攀高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導致了彩禮費用的居高不下。
梅聯華直言高價彩禮有害無益:「彩禮是我國特有的民俗傳統,男女雙方談婚論嫁的時候,彰顯的是雙方家庭在人情上對男女雙方的認可度。高價彩禮對男女雙方的婚姻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兩人相愛才是婚姻的牢固基礎。如果男方條件有限,卻被彩禮逼到絕路,那男女雙方只能落得分手的結局;而就算沒有逼到絕路,通過借貸的方式湊足了彩禮,也必將給男女雙方未來的生活埋下禍根。彩禮不能成為枷鎖,從社會層面來說,很容易產生不安定因素,男方甚至被逼鋌而走險,偷、搶,甚至打砸、販毒,這是彩禮本質的異化,甚至是婚姻觀念的扭曲。」
■信息日報記者葉景順、實習生張瑞平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