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湖,就有恩怨。
近年來隨著車款的更迭,兩廂車的「戰鬥」也日益明朗。其中,以高爾夫為首的德系陣營與以思域為首的日系陣營戰況「膠著」,簡單來說就是誰也不服誰。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高爾夫和思域一直是「死對頭」,無論是產品陣容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有互掰手腕的實力。在國內市場,高爾夫和思域雖然同為緊湊型轎車,而在思域HATCHBACK引進之前,定位為兩廂車的高爾夫和定位為三廂車的思域只能算是同級產品,並沒有太直接的競爭關係。
但如今,思域HATCHBACK已經上市,一汽-大眾也已於近日推出了全新數字高爾夫。這意味著兩者的市場戰爭已正式打響。(以下文中簡稱八代高爾夫和兩廂思域。)
配置之爭:
科技賦能,小鋼炮更「潮」
相比前幾代國產版高爾夫主打情懷和品牌不同,這次的全新高爾夫在宣傳語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前綴——數字,即「全新數字高爾夫」。
顧名思義,這代全新高爾夫被一汽-大眾賦予了更多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元素。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就在於它的內飾打破了大眾家族一貫的「套娃」風格。
10.25英寸的液晶儀表+10英寸的中控觸屏,以雙聯屏的樣式銜接在一起,與貫穿式出風口共同營造出橫向延伸的環抱感,並且大幅度取消物理按鍵,就連空調控制都被極具壓縮,緊貼在觸屏下方以觸控方式調節。
此外,包括保時捷911同款的「黑曜石」電子換擋、集成多種駕駛信息的wHUD系統、全系標配的數位化液晶儀表,以及全新的革命性交互界面設計CNS 3.0等配置或功能的加入,都讓八代高爾夫的座艙氛圍煥然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全球首款採用MQB Evo平臺的車型,率先採用車載乙太網技術,同時全面升級CAN總線為CANFD,總線帶寬由500K變為2M,核心功能模塊傳輸效率達到100M/s,帶來更為迅捷的交互響應速度。
做好車內數位化之後,八代高爾夫還開始著手車外的數位化,對新車駕駛輔助系統進行全面升級。
基礎硬體方面,配備3個毫米波雷達和10個超聲波雷達,並在後視鏡位置添加一枚單眼攝像頭,幫助車輛能更好「觀察」實時路面交通路況。使得高爾夫能實現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車道偏離預警、自動剎車等功能。
同時,通過創新技術驅動,八代高爾夫的IQ.DRIVE技術還為消費者創造出了智能化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據介紹,IQ.DRIVE技術包含所有與安全、駕駛、泊車相關的駕駛輔助服務技術,將相互獨立的駕駛輔助功能進行整合。通過Travel Assist一鍵式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可實現0-160km/h範圍內的全速域、全旅程覆蓋,配合Front Assist預碰撞安全系統(含CEB城市緊急制動)、Lane Assist車道保持等輔助系統,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輔助。
而反觀兩廂思域的內飾,依舊主打「保守」牌,基本上是沿用了三廂車型的布局,只是頂配車型加多了金屬運動踏板和運動儀錶盤,手動擋車型擋杆的材質有所提升,然後便再無驚喜。
此外,在科技配置方面,兩廂思域相較全新高爾夫也略遜一籌,不僅全液晶儀錶盤缺失,7英寸的中控屏尺寸和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的交互性、流暢度也不突出,只能說保留了日系車在車機系統上一貫的「優秀傳統」。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汽車新四化浪潮來襲,中控大屏早已成為市場「主流」,智能化操控亦是Z時代消費者的「心頭好」。因此,走在科技前沿的八代高爾夫顯然更具「性價比」。
外貌優勢:
高爾夫帶R,思域的TYPE-R去哪了?
「不怕奔馳和路虎,就怕大眾帶字母」。
在外觀上,八代高爾夫依舊延續了大眾「歐式簡約風」,此次迭代,亮點主要體現在大燈——雙U型設計,加之貫穿於兩側車燈和車標之間的那一條細長的LED燈,及車前身部分扁平化處理,科技感強烈。
車身側面還是兩廂車的經典造型,燻黑的外後視鏡加上重新設計的「R」標更加運動化。除此之外,車尾部GOLF字母標識遷移到了車標正下方位置,其設計在視覺上也算是一種「清新,脫俗」。
而兩廂思域也不甘示弱,整體外觀加入了許多運動套件,如全車誇張的運動包圍、中置雙出的排氣以及亮黑色的尾翼,都讓這臺車看上不是那麼低調,甚至有「TYPE R」內味。
因此,有部分消費者會選擇將LOGO噴塗成紅色,並加入了R標,進一步拉近它與TYPE R的距離。不過,多多少少有種「高仿」的錯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著無限接近TYPE R的外觀,但從正前方看去,與第十代本田思域普通版幾乎沒有任何不同也是不爭的事實,保守再次限制了「想像」。
動力pk:
秒天秒地的思域栽了?
不過,外在比拼向來「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在小鋼炮的賽場中,性能才是「得分關鍵」。
這一次,八代高爾夫繼續搭載1.2TSI和1.4TSI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15馬力(85千瓦)和150馬力(110千瓦),峰值扭矩分別為200牛·米和250牛·米,匹配7速DSG雙離合變速箱。
兩廂思域則搭載了與三廂版車型相同的1.5T地球夢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7馬力,最大扭矩為220牛·米,匹配的是CVT變速箱。
單從數據而言,兩廂思域的動力看起來要比八代高爾夫強那麼一丟丟,但現實中卻沒那麼「客觀」。首先,兩廂思域受限於CVT變速箱的輸出特性,百公裡加速僅為9.6s,而匹配雙離合變速箱的八代高爾夫,百公裡加速卻擁有8.4s。
此外,油耗方面,傳動效率更高的八代高爾夫綜合油耗僅為5.5L,略好於兩廂思域的5.9L。由此可見「小鋼炮」之王花落誰家,或許一目了然。
其實,從受眾群體上講,高爾夫的覆蓋面一直是比思域要廣,高爾夫屬於老少通吃、人皆可開的車型,思域則更多針對的是年輕化的消費者。而如今,在科技化浪潮的加持下,主打數位化的高爾夫,無疑將觸角伸向了更年輕的舞臺,在智能和動力的雙重賦能下,全新數位化高爾夫將走得更遠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