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曾經寫到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引言
從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感覺得到,周圍一些長得比較好看的人生活總是會幸運很多,在這個看臉的社會,如果能夠擁有一張好看的臉真的會很吃香,但是,就是有一些很優秀的人,他們不僅有好看的臉蛋兒,而且才華也是十分的出眾,就是這樣顏值和才華兼具的他們,成為了大家眼中羨慕的對象。按理說如果有一個十分俊秀的長相的話,生活過起來肯定會很容易。但是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這個人反而覺得,比起他這張臉,他更希望別人能夠注重他的才華。
1937年,王德民在唐山出生了,家裡的條件比較優越,是個書香門第。自己是個混血兒,父親是中國的,母親是瑞士的,父親母親之所以能夠在一起,是因為當時王德民父親王世貴在前往美國留學的時候認識了同在美國留學的母親。兩人相談甚歡,互通心意,很快便走到了一起。為了更好追隨丈夫的生活,這個瑞士姑娘就和王世貴一起來到了中國,並在中央外貿學院當起了一名老師。王德民就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從小就受到了比較充分的文化教育。
因為王德明在一開始的時候最先接觸的是英語,所以能夠說出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但是在學習中文方面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王德民一直在想辦法克服,到了上學年齡他處於一個中文環境之後,慢慢就適應了這種語言。他本來就很聰明,自己又刻苦認真,再加上周圍的環境薰陶很快就有學會了另一種語言。王德民在克服了學習中文的困難之後,在班級裡的成績也是一直都沒有下來過,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羨慕的對象,在日常生活中,王德民沒有多少娛樂活動,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了學習上,所以在同學眼中他也是「學神」一般的存在。
就這樣,成績一直都很優秀的王德民,在1955年的時候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高考,高考中,王德明沒有超常發揮,也沒有過度緊張,很自然地結束了這場考試。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平時成績優異的王德民高考成績也是十分的出色,在他的成績單中,數理化每科都逼近滿分,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站在最頂端的考生。以他的成績,當時中國國內頂尖的大學可以任意選擇了,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在志願上寫下了兩個中國國最高學府——清華北大。
在當時那個社會時期,有一項特殊的要求阻擋不了王德民上清華北大的腳步,有的學校規定了要想來他們的學校上學,父母必須都是中國人才行,這項規則雖然帶點政治色彩,但也是王德民無法改變的事情。所以作為混血兒的王德民雖然成績優異,但還是沒有被清華北大錄取。最終中國石油大學錄取了王德民,雖然沒能去了中國最高的學府有點兒失望,但是他還是堅信自己這裡也能夠幹出一番豐功偉業來。
在大學期間,王德民的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在班中擔任班長的他在畢業時學校有意想將他留下。但是當時年輕的王德民覺得自己有更大的事情要去完成,所以放棄了留在學校的機會,1960年自告奮勇地去大慶油田工作。那裡的條件顯然比在學校裡待著艱苦得多,但是王德民並不怕吃苦,他覺得在這片艱苦的地方才更能夠展現出自己過人的才華。
在大慶油田進行工作的時候,王德民和自己的腿戰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他從這些困難中吸取經驗總結方法,一個一個的克服,不驕不躁,最終將中國的石油業發展到強大的地步。當時國際中都通用的「赫諾法」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困難,為了減少時間誤差,王德民自學了俄語,並研讀其相關文獻,總結出一套屬於中國自己的方法,就這樣一直高強度工作了100個日夜,終於推導出了能夠解決他們問題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1970年,又針對油田的地層、含水量、原油產量等諸多問題研製出中國特有的偏心配水器。
小結
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認識王德民的時候,都是因為他的長相才關注他的,對於這一點,王德民曾經也做過回應,他說,其實年輕的時候最苦惱的就是自己的長相了。因為自己的長相比較混血,所以周圍的人對待自己都不是很友好,在這方面兒吃了挺大的虧的。而現在的一些年輕人都誇耀他年輕時候長得帥,他也並沒有覺得很開心,沒比起他的長相,他更想讓大家的關注點放在自己的科研成果上。他的這番言論,讓大家對他更加愛戴,回首他這一生中國所做出的貢獻,真真的是應了「明明能靠臉,偏偏卻要靠才華」這句話。
引用資料:《石油知識》《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