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一直想寫點什麼,因為這部電影的主人公金智英,我覺得她就是我本人。看電影時,我從頭哭到尾,看著女主時時壓抑自己,處處討好他人,結果卻苦了自己。
一位網友留言,我實在不明白這部電影在講些什麼,女主的老公很疼她,兩家的老人也都健在而且還很閒,完全可以讓老人幫她帶孩子,不明白她痛苦個啥,實在太矯情,還把自己搞成精神分裂,真是無語了。
我想說,老人不看孩子是有很多現實的不能在現實的原因,女人所承受的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問題,不是一個好丈夫就能幫她全部解決的。
女主金智英自從生了女兒就當起了全職太太,兩年來每天掃地做飯收拾玩具一刻不得閒,由於積年累月的繁重家務,讓她的手腕經常疼痛不得不去就醫。結果醫生卻說,飯是電飯煲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不明白你的手腕怎麼會疼?
當金智英帶著女兒外出散步時,就有不少好事的男男女女對她指指點點說:「我也想喝著丈夫掙的錢買的咖啡,到處閒逛。」
我突然明白,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有些事你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壓倒駱駝的除了最後一根稻草,還包括所有的稻草。
我想,如果不是女主得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的老公還有兩家老人,可能從沒覺得對她有什麼愧疚,也從沒想過是不是一直忽略她了,更沒反思過是不是對她關心不夠。
有些傷害像冷暴力,壓抑痛苦,又無從訴說。這種傷害不像暴力,傷擺在那裡,你可以哭你可以鬧,全天下的人都會理解你,站在你這邊,這種痛苦在哭鬧中得到宣洩,得到理解,你又可以從新開始。
面對社會對全職媽媽的偏見,金智英是痛苦的是焦灼,甚至連她自己也認為,全職媽媽是社會的寄生蟲。
所以,金智恩想過到蛋糕店裡做兼職,但是丈夫不同意。她又決定去找老東家,想從新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但是保姆卻遲遲找不到,當丈夫提出替換妻子辭職回家帶一段孩子時,婆婆又打來電話斥責媳婦毀了她兒子的前程。
為什麼讓男人在家照顧孩子就是毀前程,而讓女人在家就是理所當然。金智恩最後還是妥協了,她嘴上說的理由是工作後的收入沒有丈夫多,無法負擔起家裡的開支,其實還是不想忤逆婆婆,不想為難老公。
可能有人會說,當全職太太怎麼了,只要自己的老公理解,管別人怎麼說,但是她的性格就已經決定了,她會很在意。
金智恩就像大多數女孩一樣,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裡。奶奶和爸爸重男輕女的觀念最重。奶奶認為女孩子總有一天要嫁人,能夠依靠的還是兒子,所以逼著金智恩的媽媽一定要生出兒子。
金智恩的爸爸全部的注意力都關注在兒子身上,對女兒不是忽視就是苛責。金智恩小時候,
一次坐公交車,遭遇色狼尾隨。結果爸爸知道後,不但不安慰驚慌失措的智恩,反而指責女兒穿得不端莊,裙子太短。在爸爸的傳統觀念中,被色狼尾隨,不是色狼的錯,而是女兒的不端莊造成的。
金智恩的媽媽也是重男輕女家庭的受害者,原本她學習很好,卻不得不退學,掙錢供哥哥弟弟們讀書,她對女兒們也充滿了期待。
所以,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金智恩從小懂事、孝順、又好強。金智恩學習勤奮,成績優異,上的是名牌大學,工作之後,也非常出色。
其實金智恩的好強,源自自卑,她需要別人的認同。同時,她的傳統思想,讓她對婆婆處處討好,不想違背老人的意願。
所以,過年時就算丈夫提出不回家過年,金智恩仍然決定回婆家,而且在婆家也是努力扮演好媳婦的角色,甚至把自己壓抑到精神分裂症復發。
金智恩一直默默地承受著,她想做一個孝順的女兒,賢惠的妻子,還有好兒媳婦,好媽媽。
她一直在逼自己,這樣的智恩,讓人看得心疼。
看著智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我也是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內心自卑又好強。
雖然心中對父母的不公平感到不滿,但他們辛苦把我養大,還支持我考上研究生,我覺得我不應該怨恨父母。
但是,我的性格敏感又好強,我想要處處都做得好,就像金智恩一樣,結果只能是苦了自己。
這種痛苦,這種傷害好像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它就像冷暴力,不知該從何說起。
不過,追根溯源,這一切還是由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造成的,原生家庭也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所以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期望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全職媽媽的價值,對女性有更多的理解;做父母的能夠更加平等的愛護女兒。
電影的最後,金智恩接受了心理治療,她開始勇敢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還開始寫作療愈,文章還得到發表,她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我很喜歡這個結局,讓我們都從勇敢的做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