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女性,在不用考慮養老問題的情況下,你願意生孩子嗎?
在決定生孩子之前,你會有什麼方面的擔憂呢?
這幾年,我國的生育率一直降低,除了因為很多人不願結婚,還有一個原因是女性對生孩子的恐慌。
生一個孩子,除了要面對經濟的壓力,還要對女性的健康和事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如果丈夫不能給妻子安全感,那女性還要在婚姻中患得患失,更加不願意輕易生孩子了。
這幾天讀了《82年生的金智英》,這是以韓國平凡女性的經歷為背景寫的書,可是這個主人公金智英的經歷在我們國家女性的身上也有太多共鳴。
我們的社會雖然不像以前一樣「重男輕女」,但是在孩子成年以後,父母首先要考慮的一般是幫兒子買房子,而女孩不是必須要的。
當女孩們找工作的時候,很多用人單位都會考慮這個女性是否生育了的問題。畢竟如果工作後生孩子,休產假對用人單位來說是一種損失。
在生孩子以後,有的女性甚至要放棄工作,沒有了經濟收入,如果丈夫還不能做到尊重,那對於女性來說既委屈,又沒有價值感。哪怕丈夫能夠尊重妻子,也沒有丈夫能夠感同身受妻子的艱辛。
其實一個女性從小到大,哪怕看起來很幸福也要經歷種種不公。比起「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的衝擊,更讓女性感到害怕的,是生孩子要面臨的種種挑戰。
01 事業和孩子的平衡,是每個職場媽媽面臨的難題
金智英在去找工作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哪怕女性表現的很好,用人單位也不太想考慮女性。
畢竟相比於女性要結婚生子,男性可以在工作中發揮更大的穩定性。
哪怕有些女性表現的比男性更優秀,獲得了工作機會,在工作中也比男性要面臨的困難多得多。比如男性可以做更多體力工作,可以熬夜加班應酬,可以隨時出差,家裡的事有妻子去操心就行。
而妻子呢?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就要開始學著平衡事業和孩子。
我們可能會因此失去晉升機會,可能沒法勝任現在的工作而失去現在的崗位。
在生了孩子以後,很少有母親能夠像以前一樣全力投入工作。有的人選擇在產假之後回到公司,但是以前的崗位已經被人取代了,有的人可能會選擇留在家裡照顧孩子。
金智英也選擇了留在家裡,這讓她感覺失去了價值感。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她希望孩子在上學習班的幾個小時,自己可以找一份臨時工作。
可金智英發現,雖然自己上過大學,但是那時候自己能做的只有超市的收銀員、小時工等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
經常看到知乎上有人問:「女性該怎麼平衡孩子和事業?」
這個問題似乎是每個女性心裡的疑問,也是很多女性不敢生孩子的原因。因為怕自己做不到平衡,因為害怕失去工作以後沒有了價值感。
02 丈夫的態度,關係著女性的生育安全感
在生孩子的問題上,丈夫的態度也很重要。
金智英是幸運的,她有一位體貼的丈夫,可是這依然沒能減少金智英生孩子後的壓力。
因為在很多男性根深蒂固的觀念裡,照顧孩子主要是妻子的責任,自己照顧孩子是幫妻子的忙。
這樣的態度,會讓很多女性感到無助,包括金智英。她的丈夫曾經為了減輕她的壓力,跟她說自己會早點回家,幫忙帶孩子。
可是這樣的態度,絕不是女性想要的。我們希望的是丈夫把這件事也當成一份自己的責任,能表現出自己的責任感,而不是讓妻子孤軍奮戰。
更讓女性沒有安全感的,是害怕自己因為懷孕變醜之後,被丈夫嫌棄。
畢竟有過太多的新聞,丈夫在妻子懷孕後出軌的事情。
所以,如果丈夫不能讓妻子安心,女性也就對生孩子這件事有些牴觸。
03 價值感的缺失,讓女性感到恐慌
現代社會,金錢是一個女人的底氣,也是別人評價一個人的依據。
金智英在生孩子以後,因為不再工作,所以失去了自己的經濟來源。
有一天她帶著孩子出門散步,因為買了一杯咖啡喝,被旁邊的男性說成是花著丈夫的錢,只需要帶個孩子享受生活的「媽蟲」。
這樣的態度刺痛了金智英,也讓很多女性感到不安。因為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認為帶孩子、做家務的全職媽媽是很輕鬆的,只是女性找了個看孩子的理由享受生活。
他們不知道的是,全職媽媽的工作比絕大多數工作都要辛苦。從孩子出生以後,在前兩年的時間裡,媽媽一般很難睡一個完整的覺。
媽媽們從什麼都不懂,到聽到孩子的哭聲就能判斷出來他們需要什麼,中間經歷了太多的驚慌失措。
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母親看到、想到、學到。母親是一份24小時隨時待命,在崗的每一分鐘都要拿出自己全部力量來的工作。
可是,養孩子這麼辛苦,卻要遭受社會上的不解的時候,不免讓女性感到委屈。
畢竟如果繼續工作,她們可以達到社會價值感,但是為孩子做出的種種犧牲,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沒有價值的。
除了擔心無法平衡事業和孩子,擔心丈夫的態度,不願意面臨價值感的缺失,還有很多原因讓女性不願生孩子。
說白了,還是女性安全感的缺失問題,如果社會能對女性生育問題多一些包容,丈夫能夠轉變思想,感恩妻子在生孩子中的付出,也許她們的恐慌就會少一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避免社會歧視生育女性最好的辦法,不是增加對生育女性的扶持政策,而是應該讓丈夫享受同樣的待遇。如果丈夫也要休產假,那用人單位對女性的「歧視」就會少一些。
筆者認為這是一條不錯的建議,你認為呢?關愛生育女性,減少生孩子的不安全感,你認為還可以怎麼做呢?身為女性,你對生育恐慌過嗎?
歡迎留言區留言討論,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