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醜狂歡的背後,是被迷住了眼的未成年人

2020-12-02 立智英語

立智英語,關注未成年人教育成長。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譁眾取寵終究會被撤下虛假的外衣,瘋狂消費過後,卻是被迷住了眼的未成年人。

馬保國是什麼人?

作為「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兼「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的創始人,馬保國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一位傳統武術大師。

半年前的一次切磋,是馬保國的成名戰。

作為傳統武學大師的馬保國,在微博上接受了不知名、業餘的搏擊愛好者王慶民的切磋邀請,打算用一手「接化發」吊打當代搏擊。

比賽當天,馬老師不負眾望,堅持了30秒被ko倒地,再起不能。

被打倒後,馬老師趕緊拍了一段視頻發出來表示: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勸你好(耗)自(子)為(尾)之(之)。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勝利的人默默無聞,輸了的騙子卻名揚天下。一個被打假的騙子,變得越來越火。

憑藉著醜態百出的視頻,「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我大意了啊,沒有閃!」的語句火遍全網。

儘管大多數人是抱著調侃的心態進行二次創作,但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創作,也讓馬保國徹底的火遍全網。

但是,眾人的狂歡,眾人只是收穫了一時的快感,而韭菜也在被悄悄的割走。不要說開武館收到了多少的利益,馬保國也打算開始收自己流量的錢。

11月15日,馬保國本人發微博:網絡世界太煩擾,我決定退出江湖。緊接著16日,就宣布復出參加電影《少年功夫王》。11月18日,他又立刻開通了「真愛粉」功能,100人/年,當天就有200多號人交了錢,2w到帳!

然而,收錢就算了。網絡上開始了對這位騙子的同情引導。

從「馬保國做錯了什麼,他只是一個想要發揚傳統武術奧義的69歲老人罷了,為什麼全網都要黑他?」到「一位69歲的老人被打了還站起來,是個勵志故事。」

從「為了兒子的中國好父親」,到「一心熱愛傳統武術卻被全網消費的可憐老人。」

大眾的言論就這樣被帶跑了,一位打著傳統武術招搖撞騙的騙子,馬上就要搖身一變洗白白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

更令我擔心的,是缺乏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達到93.1%,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達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網手機的為63.6%。

隔著網際網路,我們不會知道每一個帳號背後到底是什麼人。為馬保國跟風洗白的人群中,有多少是被誤導的未成年人呢?

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本身還未發展健全,而在網際網路這個大雜燴中。就算是成年人都很容易被帶節奏,更何況是他們呢?

老師家長苦口婆心的教育,往往網絡上隨隨便便就被打破了。我們教導孩子要追求真善美,要好好學習,不能浮躁。但是,網際網路上馬保國這樣的醜劇都能橫行,他們看到我們又能作何解釋?

曾經,李小龍憑藉一己之力,將中國功夫展現在了世界面前,極大地改變了當時人們對中國的偏見。他用精湛的武藝,在海外維護了中國人的形象,有力的衝擊了以前西方人醜化中國人的負面形象。

但是,李小龍所做的一切,可能很快就被這幫「騙子」抵消掉了。一個個「傳武大師」的出現,刺激著大眾的神經。如果在谷歌搜索「fake kungfu」(假功夫)關鍵詞,竟然有高達1000多萬個詞條。點進相關連結,你會發現大部分都與徐曉東、雷公太極、馬保國等內容相關。

曾經的中國功夫,是令我們驕傲的存在。現如今,多少人已經認為傳統武術是最不能打的垃圾?在不斷的調侃中,有多少人對傳統武術越來越不屑一顧?我們的未成年人看到了這樣的信息,還會相信我們的傳統武術嗎?

《人民日報》的一篇名為《人民銳評》,將馬保國的鬧劇中止。但是,一場鬧劇的中止,下一場鬧劇的到來又能相隔多久呢?

相關焦點

  • 畸形的網絡審醜:土味奇景化狂歡
    作者:陳安慶土味農家樂審醜狂歡,敗壞的時代症候最近一篇網文流行,文章談到一個觀點——在這個低美感社會,許多中國人患上了審美匱乏症。更是審醜狂歡的時代!醜形象 ,醜,是敗壞的象徵和症候。這種審醜,是日常的、低等的、平庸的、猥褻的、噁心的!審醜文化、沙雕文化、屌絲文化的走紅,其實很多網際網路網民是始作俑者,也是推波助瀾者。沒文化真可怕,譁眾取寵、製造噱頭、不知廉恥!
  • 前有竊格瓦拉、後有馬保國:審醜狂歡背後的推手
    而作為旁觀者,我們看到的是無數個「五連鞭」的鬼畜視頻以及它們背後洶湧的流量和資本。面對這股「審醜狂歡」,難怪人民日報發出了一記當頭喝棒:鬧劇應該立刻收場了,「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B站的馬大師鬼畜內容只是無心之舉,但為何這種「審醜」逐漸演變成了一場全網的狂歡?審醜和流量生意經馬保國在網上的突然的走紅,其實是源自網民對其譏諷、嘲笑的浪潮,而對於身處輿論漩渦中心的馬保國而言,他似乎有些飄了……。
  • 人民日報評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
    最近有消息稱馬保國參加商業演出,還準備拍勵志電影,眼看著這個靠譁眾取寵、招搖撞騙出名的騙子就要「大紅大紫」了,今天,人民日報給了他當頭一棒,人民日報發文評論了馬寶國鬧劇,說鬧劇應該立刻收場了,「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
  • 馬保國,一場審醜狂歡的工具人
    馬保國的生意從來不在比賽場上就像以往的古早網紅芙蓉姐姐、鳳姐之流,馬保國的走紅,不過是輿論的又一次審醜狂歡。不管是流傳甚廣的「閃電五連鞭」視頻,還是在「英國開館授洋徒」的光榮事跡,以及30秒被KO3次,打著大師之名卻讓傳統武術聲譽受損的馬保國,自然有他的不堪。
  • 馬保國,一場審醜狂歡的工具人|沸騰
    馬保國的生意從來不在比賽場上就像以往的古早網紅芙蓉姐姐、鳳姐之流,馬保國的走紅,不過是輿論的又一次審醜狂歡。在《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之處》伯明罕學派迪克·赫伯迪格這樣寫道,網絡惡搞所代表的只不過是一種狂歡式的儀式,它既可能消失在主導意識的規範下,也可能埋沒在商業的收編中……於是我們看到「耗子尾汁」被搶註成了商標和公司;各種帶有「馬保國」名字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註冊,其本人形象和語錄也被製作成T恤、手機殼等周邊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開賣。
  • 「素媛案」原型罪犯出獄引狂歡?逐臭審醜的「網紅病」得治!
    如今原型罪犯出獄,附近居民的憤怒與焦慮可想而知,但網紅博主們卻一哄而上,在其家門口各種凹造型狂拍,「追星」般的狂歡令人大跌眼鏡。究其本質,與其說是「呼籲正義」,其實是販賣憤怒,是如蠅逐臭般無底線蹭熱度。且不說會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構成幹擾侵犯,更關鍵的是,喧囂浮誇的「捆綁營銷」,不僅會衝散「保護未成年人」的嚴肅主題,更會消解人們對「如何避免類似悲劇發生」的深刻反思。
  • 人民日報評馬保國鬧劇: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
    如果就是自己特立獨行表演,誰也沒必要特意關注,然而當其成為一種「現象」,而且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那就有必要審視一下這種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 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馬保國鬧劇當立刻收場?
    如果就是自己特立獨行表演,誰也沒必要特意關注,然而當其成為一種"現象",而且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那就有必要審視一下這種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明眼人都清楚,無非就是商業利益。推波助瀾、炒作放大馬保國的一些網際網路平臺為什麼?無非是流量至上,背後還是利益。然而,無論平臺還是資本,蹭熱點、找賣點的前提,都是遵循公序良俗,是正確的價值觀,否則就會淪為淺薄而拙劣的商業遊戲。
  • 當馬保國們的審醜狂歡刷屏,我們的審美該如何安放?
    2020-12-08 15:25:06 來源:每日經濟網 時代喧囂的舞臺,從來不缺少博人一笑的故事和演員,他們急切切的上場,誓要掀起一場狂歡,哪怕是審醜狂歡。
  • 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被人民日報點名,馬保國「耗子尾汁」!
    如果就是自己特立獨行表演,誰也沒必要特意關注,然而當其成為一種「現象」,而且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那就有必要審視一下這種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 直播啃腳、打嗝、說髒話,網紅郭老師走紅,審醜文化在狂歡
    但若深挖郭老師你會發現,熱搜的背後,一切都有跡可循。郭老師是誰?截止到目前,網絡上流傳關於其真名的消息就有三個版本,郭靜、郭鳳琴、郭蓓蓓。雖然在直播中曬出過身份證,但由於其故作神秘,因此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名,粉絲還是習慣性的叫她郭老師。
  • 土味網紅郭老師霸屏熱搜,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但若深挖郭老師你會發現,熱搜的背後,一切都有跡可循。郭老師是誰?截止到目前,網絡上流傳關於其真名的消息就有三個版本,郭靜、郭鳳琴、郭蓓蓓。雖然在直播中曬出過身份證,但由於其故作神秘,因此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名,粉絲還是習慣性的叫她郭老師。
  • 「馬保國們」被KO,審醜狂歡就能落幕?
    如此看來,持續發酵了數月的畸形狂歡似乎終於迎來了尾聲。 故事的開始,要從一場淪為全網笑柄的比武大會說起。 人民日報的評論裡一針見血的指出:「馬保國如果真講武德,就該從鬧劇中抽身而退」,這背後是官方輿論帶頭進行的撥亂反正,旨在對榮恥不分的扭曲價值導向進行抨擊。 官媒本次重拳出擊並非偶然,縱觀歷史,「馬保國們」的問題一直在時代發展的角落裡如影隨形。
  • 韓國網紅借直播「素媛案」罪犯斂財,逐臭審醜只求流量,該封殺就封殺!
    延伸閱讀「素媛案」原型罪犯出獄引狂歡?逐臭審醜的「網紅病」得治!「素媛案」原型罪犯趙鬥淳出獄後,韓國民眾怒了,網紅卻high了。先有服裝設計師大張旗鼓推出印有其頭像的連帽衫,緊接著一眾視頻博主湧到其家門口「現場直播」,或瘋狂鳴笛、播放國歌,或半夜按喇叭、大喊「出來道歉」……據統計,類似視頻在YouTube上一度飆升至40多個。
  • 直播啃腳、打嗝、說髒話,土味網紅郭老師走紅,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但若深挖郭老師你會發現,熱搜的背後,一切都有跡可循。 郭老師是誰? 截止到目前,網絡上流傳關於其真名的消息就有三個版本,郭靜、郭鳳琴、郭蓓蓓。雖然在直播中曬出過身份證,但由於其故作神秘,因此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名,粉絲還是習慣性的叫她郭老師。
  • 人民日報批馬保國鬧劇:放任「審醜」,該立刻收場了
    如果就是自己特立獨行表演,誰也沒必要特意關注,然而當其成為一種「現象」,而且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那就有必要審視一下這種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 審醜再流行,這個農村「喬碧蘿」憑啥一夜火翻全網?
    背後喊人家綠茶,還呼籲粉絲去網暴。原話是「給我撕了這個老娘們兒,卸妝就一三十多女的」。 但這位女主播卻一直客客氣氣,說知道郭老師愛開玩笑。事後郭老師沒有向對方道歉,並且還在開直播的時候說網友對她網絡暴力,把怒火轉到網友身上對著網友就是一頓噴。
  • 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
    導讀: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網絡發達帶火了網絡直播這個行業,而直播的興起帶火了一幫草根網紅,曾經的殺馬特歲月,被演繹成了如今人人「真香」的土味文化。土味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在「審美」的時代裡,「審醜」偏偏橫空出世,土味網紅靠著獵奇,讓土味文化開始在網絡中生根發芽。早期出名的土味藝人例如雄鷹高飛「大師」,愣是靠著自己魔性的發音和土到極致的視頻成為了那幾年最炙手可熱的網紅。
  • 評論:假惡醜越罵越紅 「耗子尾汁」折射資本助推審醜異化
    來源:南方日報原標題:「耗子尾汁」折射資本助推審醜異化 ■楊 悅「耗子尾汁」商標一下子就註冊了,公司也成立了,很快啊!在網友的審醜狂歡和資本吹捧下,他們可以一躍成為人生贏家。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暗示:出醜、賣醜是草根翻身的捷徑。當醜成為攫取注意力的工具和手段,消解了傳統意義的道德評判和價值取向,不以醜為醜,甚至以醜為樂時,審醜的異化也就此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表演者的獻醜者、作為助推器的資本賣醜者、作為圍觀者的網友嗜醜者,都是審醜異化的共謀。
  • 鬼畜,畸形審醜,馬保國們,奉勸各位「耗子尾汁」
    但隨著人民日報的點名批評,這場網絡審醜也終於落下了帷幕。各大視頻平臺已經搜索不到有關馬保國的惡搞視頻,取而代之的是對這種畸形審醜的批判。這種毫無底線的審醜,不再僅僅是一種娛樂,而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踏。不論是官媒及時發文批判,還是各大平臺積極響應,都是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我舉雙手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