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遠比書中描寫的八十一難更艱險

2020-12-23 俠女禪心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有一個不討喜的主角——唐僧,小時候我很是厭惡,覺得他沒什麼本事,只會喊「徒兒,快來救我」。

本領小,可是唐僧的脾氣倒是挺大的,自己肉眼凡胎不識妖怪,每次卻都要冤枉悟空,動不動就趕悟空走,可到最後把他救回來的卻還是孫悟空。

唐僧菩薩心腸,對壞人和妖怪都會動惻隱之心,可是他卻能狠下心腸對悟空念緊箍咒,每次看到悟空疼得在地上打滾,年少無知的我就會覺得唐僧實在面目可憎、恩將仇報,還不如索性就讓妖怪把他抓走,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可以到達西天,順便把經取回來,何必受唐僧的連累和窩囊氣?

《西遊記》中的唐僧離開大唐前去西天取經,可謂是無限風光和尊崇,唐太宗李世民封他為「御弟」,贈通關文牒,並親率文武百官為其送行。唐僧取經歸來,唐太宗又是親自出城迎接。

我們知道《西遊記》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是虛構出來的角色。不過,他們的師父唐僧卻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時期的高僧玄奘法師,不過,玄奘法師前往天竺(今古印度)取經,可沒有《西遊記》中唐僧這般風光,唐太宗根本就不同意他前往天竺,玄奘法師是自己偷偷溜走的。

玄奘法師帶著經文回到大唐,更沒有唐太宗的親自出城迎接,玄奘法師還要上書皇帝赦免自己偷渡之罪,後面更是多次被唐太宗和唐高宗要求丟下翻譯經文的工作來朝中做官,只是被玄奘法師堅決拒絕。

玄奘法師,俗家名陳禕(yī),洛州緱氏縣(河南洛陽偃師市東南)人。

玄奘法師的出生並沒有《西遊記》描述的那般玄幻。玄奘法師乃名門之後,祖上也多為官宦,他的父親陳惠在隋朝時曾為江陵縣令,隋亡後,隱居鄉間,遠離仕途。

陳惠亡故後,玄奘法師跟隨哥哥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玄奘法師遊歷各地,尋訪名師,刻苦鑽研佛經。當時佛教各派之間理論上多有爭議,玄奘法師便決定親自到佛教發源地天竺求經。

627年,玄奘法師開始了漫漫西行路,其艱險遠超書中的八十一難。沒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迎來接往,相反他的第一難卻是唐太宗所賜。

唐朝時,去天竺要通關文書,玄奘法師幾次上書向皇帝索要,都被唐太宗拒絕。無奈之下,玄奘法師只得混在難民中出城西行。

玄奘法師到達涼州的時候,通緝他的文書已經下達,私自出關被抓獲輕則要被捕入獄,重則格殺勿論。幸好守城和追捕的士兵篤信佛法,又敬佩玄奘法師的義舉,私自為他開了綠燈,再加上在當地很有名望的慧威法師暗中相助,玄奘法師這才順利出了涼州城。

獨自一人的玄奘法師,沒有神通廣大的徒弟孫悟空相助,所有艱難困苦只能一個人去面對,他越五峰,渡流沙,翻雪山,一人一馬走過多少地區和國家,備受艱辛,許多次險些喪命。

玄奘法師西出玉門關後,來到赤日炎炎,幾乎寸草不生的「莫賀延磧」(今稱哈順戈壁),玄奘法師後來這樣形容這個地方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

不幸的是玄奘法師在這缺少水源的地方,又失手打翻隨身帶來的飲水,沒有書中描寫的孫悟空踏著筋鬥云為他化齋,玄奘法師遵循自己立下的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他忍著饑渴在這茫茫沙漠之中行走幾天,終因滴水未進,體力不支暈倒過去。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上蒼庇佑,玄奘法師從昏迷中甦醒過來後,跟著馬兒繼續往前走,居然神奇的找到了水源,走出了這片荒涼的死亡之地。

《西遊記》中有女兒國王深情強留唐僧,玄奘法師卻是遇到熱情的高昌國王麴文泰。麴文泰篤信佛法,堅決不放玄奘法師西行。

玄奘法師無奈,只得以絕食來明志。玄奘法師三天水米不進,第四天已是奄奄一息。玄奘法師的決心令麴文泰十分震驚和感動,他懇求法師進食,答應放玄奘西行。

二人結為兄弟,並提供了大量西行的隨從和物資,麴文泰還給沿途路過的國家寫下文書,拜託他們對玄奘法師多加照顧。

正是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心,玄奘法師歷經磨難,終於到達心中的聖地天竺。他遍尋天竺名寺,研究學習佛法,並在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研習佛法五年之久。

十多年後,玄奘法師帶著657部經書回到大唐。因為是私自西行,玄奘法師在西域上書皇帝,請求赦免自己偷渡玉門關的行為。

唐太宗赦免他的過錯,並傳旨讓他進京面聖。唐太宗要求玄奘法師還俗入朝為官,翻譯經文的工作轉交別的僧人,玄奘法師斷然拒絕。

唐太宗並不死心,此後又多次要求玄奘法師還俗。唐太宗駕崩後,繼位的李治也屢次提起,玄奘法師全都婉拒,專註譯經的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大唐西域記》由玄奘法師口述,弟子記錄成書。「印度」之名便是由玄奘法師所譯,沿用至今。

玄奘法師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雖沒有歷經《西遊記》中的八十一難,卻是孤身涉險,沒有三個徒弟的神通相助,幾經艱險磨難,險些命喪途中,實在是比書中的八十一難還要艱險。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的「八十一難」來源於哪裡?在傳統文化中就能找到
    「八十一難」故事並非孤峰橫絕、自鑄偉詞,而是源於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取經故事,從歷代史書、傳記中均可見相關記載,可以說是「八十一難」故事之本源,其中對《西遊記》「八十一難」影響最大者當屬《舊唐書》、《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幾部著作。
  • 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目的竟是……
    在玄奘西遊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小說《西遊記》還是《大唐西域記》都把西遊記描寫得極其坎坷艱辛。玄奘和苦行僧一樣,只有一個人或幾個追隨者。但事實上,玄奘不僅有四個弟子,還有二十多個追隨者。有足夠的銀子和錢再花20年。發生什麼事?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子,和《西遊記》小說中有哪些不同
    雖然祖輩的官職越做越小,但真實的玄奘,家世遠比小說中要高得多。其次是玄奘出家的原因。小說中玄奘出家的原因是生活所迫。歷史上的玄奘出家,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二哥的影響。玄奘的二哥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玄奘投奔二哥,但並沒有立刻成為正式的僧人,直到十三歲那年,隋煬帝派了一個叫鄭善果的人到洛陽去梯度僧人。
  • 唐玄奘擁有怎樣的現實身世和命運?孫悟空是否真實存在?
    儘管如此,史學界卻從書中的蛛絲馬跡中找到了諸多歷史事實,認為《西遊記》是依據唐代僧人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故事改編而來。許多人讀過原著之後,都會好奇它描寫的故事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所熟知的文學作品《西遊記》和歷史上玄奘法師的西遊記之間到底怎樣的一種關係?現在我們就帶領大家在真正的西遊記和虛構的《西遊記》之間做一次穿越之旅!
  • 揭密真實的玄奘:與膽小怕事的唐僧判若兩人
    在小說中是這麼說的:觀音菩薩在唐僧舉辦水陸法會時,問他是否會談大乘法。唐僧正苦於在國內學不到大乘,就很虛心地向菩薩請教,菩薩趁機指點他到西天取大乘經普度眾生。於是玄奘主動向唐太宗請纓,踏上了漫漫西行道路。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歷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經,這些事跡讓玄奘心生嚮往。其中東晉僧人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國記》,更直接激發了玄奘求取佛教經典的決心。
  • 唐僧西天取經時,為什麼不直接走中南半島,而要向西繞遠路?
    電影《大唐玄奘》截圖玄奘的取經之路:西域大繞道不似《西遊記》中對於玄奘西行的戲劇化描寫,歷史上玄奘法師西行前,既不是什麼「御弟」,更沒有唐太宗授予的通關文牒,甚至嚴格意義上講,玄奘還是個突破國境封鎖的偷渡客。貞觀初年時,唐太宗李世民籌謀對東突厥進行反擊,正積蓄力量準備作戰,邊境戒嚴、大加封鎖。
  • 探秘絲路行:那爛陀 玄奘西行之千年菩提路
    那爛陀,最早的佛教大學●那爛陀,由梵文音譯而來。這裡不是古代西域國名而是一個寺院的名稱。隋唐時佛教盛行,但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不一,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於是早已皈依佛門的年輕玄奘決定去遙遠的天竺求佛。唐貞觀628年,從長安出發,經新疆翻越蔥嶺往中亞。由於古代地理知識有限以為中亞就是西方世界。於是再次翻越蔥嶺南下,經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達印度。一路風餐露宿,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前後歷時17年,經過138個國家,行程13800多裡。其精神委實可歌可泣,是徒步行程最遠的旅行家。
  • 玄奘西行經過多少個國家?玄奘西行路線圖
    玄奘西行經過多少國家?  玄奘大師西行經過110個國家,前後往返共歷十七年。
  • 我在西安等你 | 西行精神的先驅—玄奘大師
    我在西安等你 | 西行精神的先驅—玄奘大師 2020-03-12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夢幻西行記】朝聖雷音寺 小隊遇考驗
    這個擁有悠久璀璨文化的古城,記錄著隋唐佛教鼎盛時期的輝煌歲月,更是玄奘取經返回長安時的途經之地,在《夢幻西遊2》玩家心中佔據著極其特殊的位置。  而這一次,西行五人組也在歷經一千多年的歲月後,重新踏上這一佛教聖地,朝聖雷音寺,感受遊戲之外的西遊情懷。
  • 玄奘法師——「絲綢之路」的偉大拓荒者
    艱難西行 載譽歸來 玄奘法師在西行求法17載的漫漫路途中,跨越荒漠與險峻,經歷了動蕩、戰亂和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闖過道道關口,多次絕處逢生,只因心中始終堅守著求取真經的虔誠信念。 小說《西遊記》中,描述唐僧西天取經返回大唐時,所遭遇的第八十一難是佛經落入水中,其實這一情節的編排正是取材於真實的故事。《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在過印度河時,水面忽然波浪驟起,船隻傾斜,看守經書的人掉進水裡,大家奮力解救才得以上船,但五十本經書和奇花異果的種子則掉進了水中。
  • 高昌:玄奘西行講經處
    玄奘也曾走過這條路,看到過這座山。不同的是,玄奘是在一個匆忙的深夜踏入這座城的,而我選擇在清晨抵達。層層疊疊的巨型臺基、殘壁、鑲嵌在殘壁上的房間,更像羅馬人的廢墟。中土的傳統建築以木為主,哪怕是宮殿,都很難留存下來被人看到,但高昌的夯土建築卻能留下一個隱約的輪廓,看起來分外雄壯與複雜。
  • 高昌古城,重走玄奘西行故道
    高昌作為絲路重鎮,是古代中西方物貿和文化交流的一大驛站,當年西行的玄奘,正是在這裡,與高昌王結下了一段深厚的兄弟情緣。                   高昌,位於今日的新疆吐魯番地區,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這個狹窄的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後出現四個獨立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 「帝國反擊戰」背景下的玄奘西行||唐僧西天取經大探秘(上)
    標題中的「帝國反擊戰」不是說唐僧西行跟星球大戰有關,帝國另有所指,下文將會揭曉。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唐僧是後世人對他的俗稱,他於公元602年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因此也被稱為唐三藏。中國人對玄奘法師的了解,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明代吳承恩所寫的魔幻小說《西遊記》。
  • 法顯、玄奘與丘處機:三個人四本書的故事,讓中國看到了世界
    這部書也成為今天學者研究今天中國西北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重要史料。在法顯之後,湧現出一大批不畏艱險去往印度求學佛法的中國僧人,如唐代高僧玄奘。中國人對玄奘可謂耳熟能詳,不但因為他是《西遊記》唐僧的原型,更是《大唐西域記》的作者(由唐代玄奘口述、辯機所撰)。
  • 西行路線圖和《西遊記》圖文對照
    途經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偷渡玉門關,歷5天4夜滴水不進、艱難地通過了800裡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達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後又沿天山南麓繼續西行,經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祿迦國(今新疆阿克蘇),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爾嶺),沿大清池(今古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來到素葉城(即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西南
  • 【回到漢唐】重走玄奘法師西行之路(第一季):長安 - 高昌丨AC知旅
    玄奘懷著堅定的信念,九死一生,終於在公元631年抵達心中的聖地那爛陀。玄奘在此遍學大小乘各種學說,遊學數年,最後攜帶沿途收藏的數百部佛學經典與聖物,於公元645年重返長安。玄奘法師西行十九年,途徑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裡行程。《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各國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
  • 「唐僧取經路線圖」唐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唐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唐僧從西安出發,一共走了十萬八千裡,換算一下就是五萬四千公裡。大家都知道,繞赤道一圈,才四萬公裡,套用某奶茶廣告語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亞洲,沒那麼遠吧,完全暈菜。看了唐僧的取經線路圖,你就知道唐僧這路繞的啊,不會是故意湊夠十萬八千裡圖個好聽吧?
  • 親子朗讀|今天是中國旅遊日,昕弘教育絲路遊,重走玄奘西行路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從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元代,經千年營造,這裡一度成為茫茫沙漠中沉睡的明珠。千年千窟,這一「沙漠中的大畫廊」承載著豐厚的歷史記憶和太多的旅者悲歡。今天是中國旅遊日,讓我們沿著玄奘的足跡,追隨張騫的駝隊,嚮往壁畫的飛天,一起重溫敦煌壁畫裡那些行走千年的人們。
  • 還原歷史上的唐玄奘:與小說裡的相差甚遠
    說起唐僧這個人物,想必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可以說我們對唐僧的印象都是因為《西遊記》的描述,而歷史上就有著唐僧的原型唐玄奘,歷史上的他可以說與小說裡的唐僧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