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歷史是無情的,它只會客觀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情,用冰冷的文字敘說給世人看。可它又是有情的,正因為有了歷史的記載,眾人才能從其中知道曾經為中國奮鬥的革命先輩們的事跡受到了怎樣的迫害。更甚者,這些文字也在時時刻刻折磨著那些與事有關的還活著的人們,好比日本士兵鈴木健三。
鈴木健三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他的受教育程度不低,也因此那些年他親手做下的惡,令他一直陷在自責中。尤其是對知名抗日英雄趙一曼的逮捕,使她被俘,也令她年紀輕輕就死在日本人的子彈下。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斷折磨他的心,因此二十世紀末,他不遠萬裡來拜訪趙一曼的孫女,只為了博得原諒。可是犯過的錯真的能被原諒嗎?
民族之花
趙一曼,21歲加入共產黨,同年考入武漢黃埔軍校。22歲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隨後不久便結婚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在把兒子寄養在親戚家不久,被調到東北任職。期間在瀋陽領導過工人鬥爭,做過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之後任職東北革命軍政治委員。1935年末,她為掩護部隊,在與日軍作戰中負傷被俘。不到一年,被迫害致死。
當她離開人世時,僅31歲,兒子還沒長大成人。她一定是遺憾的,因此她留下了給兒子的遺書,只望兒子不要忘記她為國家的犧牲。她也僅留了這張遺書,在她經受酷刑,飽受磨難也沒開口透露任何信息之時,我想她一定想到了她所剩時日無多,可趙一曼心甘情願走到日本人的槍下,只為民族大義。
每每想到那些革命先烈所付出的努力,總讓人哽咽不已。不是誰都會如此慷慨赴死,只為心中的大義。也有人因膽小而保持沉默,也有人因怕死而做了漢奸,比起那些民族的背叛者們,趙一曼比誰都更應該活下去。她若活下來,可以看到新中國的今日,可以照顧兒子長大成人。她若活下來該多好啊!只是那個世道沒有給她機會。
這朵民族之花最終還是凋謝了,可這朵花也早已印在許多人的心中,永不凋零。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趙一曼,她重過絕大多數人。她的愛國身影亦永遠留存在歷史上,被眾人所仰望。
英雄的後代
趙一曼只有一子,她的丈夫後來再婚了。她的兒子長大後拒絕領母親的撫恤金。後來,趙一曼又有了兩個孫女,如今她們低調的生活著。如果沒有鈴木健三專門來中國拜訪,只怕許多人都不會認識趙一曼的孫女陳虹。
按理說大多數人不會去拒絕一個老人的卑微請求,可是如若這個請求不合常理,強人所難呢?我們當然有理由去拒絕。當鈴木健三跪在陳虹面前正式道歉,陳虹當眾拒絕了鈴木健三的懇求,陳虹表示她無法代表自己的先輩,也做不了奶奶的主。而她作為革命先烈的後代,忘不了先輩遭受的一切。
《論語》中有句話,總是被人斷章取義,只看前半句,令眾人誤解。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許多人樂意寬容傷害自己的人,可是如果這樣做,又怎麼面對那些對自己有恩的人呢?那還不如有恩報恩,有德報德,而對於傷害自己的人,要用公正合理的方法回擊才可。
事實上,我們只看到趙一曼在被俘不到一年去世,我們只知道她經受酷刑而沒說出任何信息。可是我們卻無法感受她曾受到的痛苦。從查詢近代史中,我們能得知所謂的酷刑是什麼。趙一曼是被日本士兵施以老虎凳,灌辣椒水,電擊等酷刑,光想像就令人觸目驚心。而這一切都沒讓她吐出任何關於共產黨的信息。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本兵綁起來遊街示眾。在臨終前除了遞給日本士兵給兒子的遺書外,她一直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時至今日,革命先輩們的事跡依然歷歷在目,她們的犧牲是無價之寶。這樣珍貴的寶物,又豈是一句道歉,一次下跪可以被踐踏的呢。
總結:
我們的這一生,有的人活得短暫卻耀眼,無人遮擋其光芒。而有的人活得長,可心中時時刻刻面臨良心的拷問,面臨手上曾沾染的鮮血,以至終其一生都活在人間地獄中。趙一曼若泉下有知,會高興嗎?會的,她會高興,高興於新中國的建立,欣慰於中國的日益強大。至於鈴木健三,那是誰啊?她不認識。
這一生,我們會犯無數的錯誤。可犯過的錯誤,若是小錯我們自己就能及時改正,可如果是大錯比如危害生命,那是無法被原諒的。就好比鈴木健三,大概從中國回到日本後,他的內心還要受到比從前更為嚴峻的拷問譴責,畢竟沒人會去原諒一個犯下不可挽回之錯的人。
如鈴木健三這樣的人還有些許。有一位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為了贖罪,91歲的他在盧溝橋下跪下,只為懺悔,希望自己活得不那麼罪惡。甚至還有日本人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立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加入的日本人共千餘人。顯而易見,良知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有人正視它,還有人許久後才正視它,有人漠視它。
所以,我們定要從中吸取教訓。或許我們做不了像前輩們那樣捨生取義的人,但我們能夠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國家。或許我們礙於時事,說不出內心的想法,反抗不了他人的做法,可我們能夠吾日三省吾身,時刻提醒自己,令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以此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