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梁
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柳灘村被譽為「玫瑰之鄉」、 「阿膠之鄉」;這裡因生產玫瑰、阿膠而聞名中外。
村子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距離著名的東嶽泰山五十五公裡,距離孔子故鄉曲阜九十公裡,更是距離水滸故地梁山不到70公裡,村北有距此4公裡的歷史文化名人左丘明的故鄉衡魚村。村南有距此七公裡的歷史文化名人柳下惠的故鄉展窪村。全村有近2000人,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明末清初建成,青磚、青瓦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色古香的董氏祠堂(也稱家廟),因處泰山泰山之西,俗稱泰西董氏祠堂。裡面供奉著董氏祖先及董氏名人。齊魯自古出英雄、出名人,董氏也是名人輩出,萬古流芳。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
2020年10月14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目錄製組11人輾轉來到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柳灘村董氏祠堂,對當年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的董憲勳,以及參與營救的董元策、董傳史、董廣政的後人進行尋訪,尋找烈士們成長的足跡,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在日寇白色恐怖統治下,冒著殺頭滅族的危險,全然不顧有此壯舉。
此時,我作為一名正在服役的空軍軍官,正在休探親假,回老家看望在此居住的伯伯和大娘,也有幸趕上了這一尋訪活動,也由此使我了解到,我在上小學時,在看到六年級上冊同步語文練習裡的一篇《趙一曼》的短文,文中提到的偽警察董憲勳和護士韓勇義,被趙一曼的英勇行為所感動,聽了她宣傳的抗日救國道理後,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因為都姓董,當時還對董憲勳的英勇行為很佩服,問過大人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英雄就在身邊,沒想到董憲勳還是我老家泰西董氏家族很近的本家爺爺,他當年因討生活,闖關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勇救趙一曼而犧牲的壯舉。
趙一曼烈士是東北抗聯的民族女英雄,她的英雄事跡婦孺皆知。而為營救趙一曼烈士而壯烈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卻少有耳聞。
據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目錄製組的人員介紹,1934年,趙一曼擔任珠河(現尚志市)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遊擊戰。1935年她又兼任東北人民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十一團政委。11月,趙一曼在珠河與敵人作戰中左腿負傷,不幸被捕。11月27日被押解到哈爾濱,拘禁在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地下室拘留所(現哈爾濱民益街南崗少年宮址)。
敵人並不知道被捕的女戰士就是「紅槍白馬」神槍手趙一曼。但狡猾的敵人從她一身傲骨且懂俄語分析,她絕非是等閒之輩人,於是,決定先保住她性命日後再審。12月13日晚,敵人將趙一曼押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病房(現哈醫大感染科門診),邊治療邊審訊。為防備趙一曼逃走,偽哈爾濱警察廳派警士董憲勳等3人輪流監視治療,除醫護人員外,不準任何人靠近。
時年當偽警察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27歲,因家庭生活貧困,1935年從老家闖關東來到哈爾濱,投奔遠房叔叔董傳史(也是我的本家太爺爺)謀求生路,為餬口經人介紹不得已幹上偽警察差事。本家太爺爺董傳史家住在太平橋西馬路的貧民區(現哈工大院內)。
董憲勳開始並不了解趙一曼,經一段時間接觸,他覺得趙一曼並不像上司說的那麼可怕,雖然是個女人,看到她在敵人的酷刑折磨下,面不改色,寧死不屈。反而認為她是一個平易近人,有學問的人,令人敬佩、敬重。此時,躺在病榻上的趙一曼也在觀察周圍的人,經她細緻觀察,看出董憲勳是一個善良、厚道的年輕人。於是,趙一曼開始做董憲勳的工作,主動和他嘮家常。董憲勳值夜班時,趙一曼向他講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人的罪行,還把這些事寫在包藥的紙上,讓董憲勳帶回家看,激發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心。
數月過後,董憲勳受趙一曼教育、影響,董憲勳的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由同情變成敬佩。敵人對趙一曼非常殘酷,一邊治療一邊毒打,令人慘不忍睹。董憲勳憤慨萬分,遂萌生救趙一曼脫離苦海的念頭。趙一曼講的一個故事,促使董憲勳下定了這個決心。1934年冬天,趙一曼在一次戰鬥中被捕,經偽軍張連長暗中相救脫險。董憲勳想自己也是中國人,要學做張連長,不能再替日本人殘害同胞,要幫助趙一曼逃出虎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把想法寫在紙上,偷偷送給了趙一曼。此時,趙一曼也做通了女護士韓勇義的工作,只是在尋找逃走時機。
1936年6月上旬,董憲勳聽到南崗的警察7月有調動的消息。他想如果他被調走,就失去救趙一曼的絕好機會。於是,他將此消息告訴給趙一曼。趙一曼聽到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立即把董憲勳和韓勇義兩人互相介紹,共同商量逃跑事宜。6月24日夜,經趙一曼、董憲勳和韓勇義再次密議,定於6月28日夜間逃往賓縣抗日遊擊區,董憲勳和韓勇義表示,跟隨趙一曼去遊擊區參加抗日鬥爭。因趙一曼腿傷未愈不能走路,出租汽車又不去外縣,董憲勳在道外五道街轎房定做了一頂小轎,還僱了5名轎夫。董憲勳怕人手不夠用,找到了剛從山東老家來的堂侄董廣政幫忙,共同參加救助行動。
(姜寶才先生在天津韓勇義的兒子陳兆午先生家裡贈送題字)
6月28日,董憲勳值夜班,晚9時天降大雨,董憲勳僱了一輛白俄司機開的出租汽車,先去道外把小轎和轎夫拉到文廟附近屠宰場後邊等候,又帶侄子董廣政坐汽車趕到醫院,在韓勇義幫助下把趙一曼背出病房坐上汽車。由於董憲勳是警察,順利的離開了醫院。趙一曼在屠宰場後邊換乘小轎後,眾人冒雨簇擁著小轎,沿現哈同(哈爾濱—同江)公路老道,離開了哈爾濱。
大雨磅礴,泥濘的鄉間土路一片漆黑。他們冒雨走到阿什河邊時,見「萬緣橋」已被洪水衝塌,經商議決定趟水過河。齊腰深的河水,湍流不息,他們被衝得東倒西歪,險未被洪水衝散。上岸後經恆西屯直奔金家窩棚(現老哈同公路金家)。他們在泥濘不堪的鄉間土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一宿,天亮時來到金家窩棚(現哈同公路上的金家)董憲勳遠支爺爺董元策家。董憲勳把董廣政和轎夫打發走後,請董元策幫忙找馬車拉三人去抗日遊擊區。董元策深明大義,支持董憲勳棄暗投明。他立即找到同村好友二老板子(趕車人)魏玉恆,求他套車送三位客人去蜚克圖的王永漢屯。魏玉恆看出「客人」是奔趙尚志抗日隊伍的,但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董元策怕被外人看見,白天沒敢讓他們出門。下半夜魏玉恆套上三馬鐵軲轆車,拉趙一曼三人上路。董元策把一筐乾糧和幾十個熟雞蛋放在車上,囑咐他們路上吃。
(泰西董氏家族會長董光生在哈爾濱趙一曼殉難地與莫言相遇,莫言為殉難公園題詞)
6月29日已早,敵人突然發現趙一曼逃走,連看守的警察也不見了蹤影,立即開始全城大搜捕。他們找到送趙一曼的白俄計程車司機和轎夫,經審訊掌握了趙一曼的逃跑路線,立即乘汽車追趕。6月30日早晨,當魏玉恆趕車走到小李莊(現哈同公路上的李家),被騎馬的敵人攆上。此時,他們距抗日遊擊區僅剩20裡地。當追趕的敵人接近時,趙一曼對董憲勳和韓勇義說:「別怕,就說是我把你們騙出來的」,又對魏玉恆說:「你就說是我花錢把你僱來的」。趙一曼、董憲勳和韓勇義落入魔掌,被敵人押回哈爾濱。魏玉恆被日本警察打了幾個大嘴巴子,被當場釋放回家。
回到哈爾濱後,敵人對趙一曼、董憲勳、韓勇義等分別進行殘酷刑訊,董憲勳因受刑過重死於獄中。8月2日,趙一曼被槍殺於珠河小北門外。韓勇義受酷刑折磨後被判重刑。董憲勳犧牲後因無嗣,加上當時條件所限連張照片都沒留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董憲勳的英勇事跡陳列於東北烈士紀念館,還被寫進《碧血英魂:趙一曼傳》(著者溫野)和《趙一曼傳》(著者李雲橋)等書中,成為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
趙一曼是一個民族英雄。而營救趙一曼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同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其英雄壯舉足以讓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作為新時代一名革命軍人,泰西董氏家族的一員,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比泰山還重!此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有責任為祖國站好崗,守好門!
(註:作者為空軍某部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