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為救趙一曼而犧牲

2020-12-14 齊魯壹點

董梁

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柳灘村被譽為「玫瑰之鄉」、 「阿膠之鄉」;這裡因生產玫瑰、阿膠而聞名中外。

村子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距離著名的東嶽泰山五十五公裡,距離孔子故鄉曲阜九十公裡,更是距離水滸故地梁山不到70公裡,村北有距此4公裡的歷史文化名人左丘明的故鄉衡魚村。村南有距此七公裡的歷史文化名人柳下惠的故鄉展窪村。全村有近2000人,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明末清初建成,青磚、青瓦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色古香的董氏祠堂(也稱家廟),因處泰山泰山之西,俗稱泰西董氏祠堂。裡面供奉著董氏祖先及董氏名人。齊魯自古出英雄、出名人,董氏也是名人輩出,萬古流芳。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

2020年10月14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目錄製組11人輾轉來到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柳灘村董氏祠堂,對當年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的董憲勳,以及參與營救的董元策、董傳史、董廣政的後人進行尋訪,尋找烈士們成長的足跡,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在日寇白色恐怖統治下,冒著殺頭滅族的危險,全然不顧有此壯舉。

此時,我作為一名正在服役的空軍軍官,正在休探親假,回老家看望在此居住的伯伯和大娘,也有幸趕上了這一尋訪活動,也由此使我了解到,我在上小學時,在看到六年級上冊同步語文練習裡的一篇《趙一曼》的短文,文中提到的偽警察董憲勳和護士韓勇義,被趙一曼的英勇行為所感動,聽了她宣傳的抗日救國道理後,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因為都姓董,當時還對董憲勳的英勇行為很佩服,問過大人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英雄就在身邊,沒想到董憲勳還是我老家泰西董氏家族很近的本家爺爺,他當年因討生活,闖關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勇救趙一曼而犧牲的壯舉。

趙一曼烈士是東北抗聯的民族女英雄,她的英雄事跡婦孺皆知。而為營救趙一曼烈士而壯烈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卻少有耳聞。

據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目錄製組的人員介紹,1934年,趙一曼擔任珠河(現尚志市)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遊擊戰。1935年她又兼任東北人民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十一團政委。11月,趙一曼在珠河與敵人作戰中左腿負傷,不幸被捕。11月27日被押解到哈爾濱,拘禁在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地下室拘留所(現哈爾濱民益街南崗少年宮址)。

敵人並不知道被捕的女戰士就是「紅槍白馬」神槍手趙一曼。但狡猾的敵人從她一身傲骨且懂俄語分析,她絕非是等閒之輩人,於是,決定先保住她性命日後再審。12月13日晚,敵人將趙一曼押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病房(現哈醫大感染科門診),邊治療邊審訊。為防備趙一曼逃走,偽哈爾濱警察廳派警士董憲勳等3人輪流監視治療,除醫護人員外,不準任何人靠近。

時年當偽警察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27歲,因家庭生活貧困,1935年從老家闖關東來到哈爾濱,投奔遠房叔叔董傳史(也是我的本家太爺爺)謀求生路,為餬口經人介紹不得已幹上偽警察差事。本家太爺爺董傳史家住在太平橋西馬路的貧民區(現哈工大院內)。

董憲勳開始並不了解趙一曼,經一段時間接觸,他覺得趙一曼並不像上司說的那麼可怕,雖然是個女人,看到她在敵人的酷刑折磨下,面不改色,寧死不屈。反而認為她是一個平易近人,有學問的人,令人敬佩、敬重。此時,躺在病榻上的趙一曼也在觀察周圍的人,經她細緻觀察,看出董憲勳是一個善良、厚道的年輕人。於是,趙一曼開始做董憲勳的工作,主動和他嘮家常。董憲勳值夜班時,趙一曼向他講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人的罪行,還把這些事寫在包藥的紙上,讓董憲勳帶回家看,激發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心。

數月過後,董憲勳受趙一曼教育、影響,董憲勳的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由同情變成敬佩。敵人對趙一曼非常殘酷,一邊治療一邊毒打,令人慘不忍睹。董憲勳憤慨萬分,遂萌生救趙一曼脫離苦海的念頭。趙一曼講的一個故事,促使董憲勳下定了這個決心。1934年冬天,趙一曼在一次戰鬥中被捕,經偽軍張連長暗中相救脫險。董憲勳想自己也是中國人,要學做張連長,不能再替日本人殘害同胞,要幫助趙一曼逃出虎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把想法寫在紙上,偷偷送給了趙一曼。此時,趙一曼也做通了女護士韓勇義的工作,只是在尋找逃走時機。

1936年6月上旬,董憲勳聽到南崗的警察7月有調動的消息。他想如果他被調走,就失去救趙一曼的絕好機會。於是,他將此消息告訴給趙一曼。趙一曼聽到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立即把董憲勳和韓勇義兩人互相介紹,共同商量逃跑事宜。6月24日夜,經趙一曼、董憲勳和韓勇義再次密議,定於6月28日夜間逃往賓縣抗日遊擊區,董憲勳和韓勇義表示,跟隨趙一曼去遊擊區參加抗日鬥爭。因趙一曼腿傷未愈不能走路,出租汽車又不去外縣,董憲勳在道外五道街轎房定做了一頂小轎,還僱了5名轎夫。董憲勳怕人手不夠用,找到了剛從山東老家來的堂侄董廣政幫忙,共同參加救助行動。

(姜寶才先生在天津韓勇義的兒子陳兆午先生家裡贈送題字)

6月28日,董憲勳值夜班,晚9時天降大雨,董憲勳僱了一輛白俄司機開的出租汽車,先去道外把小轎和轎夫拉到文廟附近屠宰場後邊等候,又帶侄子董廣政坐汽車趕到醫院,在韓勇義幫助下把趙一曼背出病房坐上汽車。由於董憲勳是警察,順利的離開了醫院。趙一曼在屠宰場後邊換乘小轎後,眾人冒雨簇擁著小轎,沿現哈同(哈爾濱—同江)公路老道,離開了哈爾濱。

大雨磅礴,泥濘的鄉間土路一片漆黑。他們冒雨走到阿什河邊時,見「萬緣橋」已被洪水衝塌,經商議決定趟水過河。齊腰深的河水,湍流不息,他們被衝得東倒西歪,險未被洪水衝散。上岸後經恆西屯直奔金家窩棚(現老哈同公路金家)。他們在泥濘不堪的鄉間土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一宿,天亮時來到金家窩棚(現哈同公路上的金家)董憲勳遠支爺爺董元策家。董憲勳把董廣政和轎夫打發走後,請董元策幫忙找馬車拉三人去抗日遊擊區。董元策深明大義,支持董憲勳棄暗投明。他立即找到同村好友二老板子(趕車人)魏玉恆,求他套車送三位客人去蜚克圖的王永漢屯。魏玉恆看出「客人」是奔趙尚志抗日隊伍的,但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董元策怕被外人看見,白天沒敢讓他們出門。下半夜魏玉恆套上三馬鐵軲轆車,拉趙一曼三人上路。董元策把一筐乾糧和幾十個熟雞蛋放在車上,囑咐他們路上吃。

(泰西董氏家族會長董光生在哈爾濱趙一曼殉難地與莫言相遇,莫言為殉難公園題詞)

6月29日已早,敵人突然發現趙一曼逃走,連看守的警察也不見了蹤影,立即開始全城大搜捕。他們找到送趙一曼的白俄計程車司機和轎夫,經審訊掌握了趙一曼的逃跑路線,立即乘汽車追趕。6月30日早晨,當魏玉恆趕車走到小李莊(現哈同公路上的李家),被騎馬的敵人攆上。此時,他們距抗日遊擊區僅剩20裡地。當追趕的敵人接近時,趙一曼對董憲勳和韓勇義說:「別怕,就說是我把你們騙出來的」,又對魏玉恆說:「你就說是我花錢把你僱來的」。趙一曼、董憲勳和韓勇義落入魔掌,被敵人押回哈爾濱。魏玉恆被日本警察打了幾個大嘴巴子,被當場釋放回家。

回到哈爾濱後,敵人對趙一曼、董憲勳、韓勇義等分別進行殘酷刑訊,董憲勳因受刑過重死於獄中。8月2日,趙一曼被槍殺於珠河小北門外。韓勇義受酷刑折磨後被判重刑。董憲勳犧牲後因無嗣,加上當時條件所限連張照片都沒留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董憲勳的英勇事跡陳列於東北烈士紀念館,還被寫進《碧血英魂:趙一曼傳》(著者溫野)和《趙一曼傳》(著者李雲橋)等書中,成為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

趙一曼是一個民族英雄。而營救趙一曼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同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其英雄壯舉足以讓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作為新時代一名革命軍人,泰西董氏家族的一員,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比泰山還重!此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有責任為祖國站好崗,守好門!

(註:作者為空軍某部軍官)

相關焦點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小北門外 慷慨就義
    趙一曼烈士詩碑碑文巾幗抗日第一人,血沃中華獻此身。白馬紅槍豪士氣,遺詩絕筆母親心。趙一曼烈士殉國地碑刻。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於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趙一曼沒有吐露任何信息。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了三個字
    陳嶽雲抱著陳掖賢,看著趙一曼遠去的背影,口中心中滿是悲嘆和惋惜。自己的弟弟和弟媳都投身到了革命之中,連親眼見證自己的孩子成長都做不到。但在那個年代,總得有人願意犧牲才能換回和平,而陳嶽雲能做的,就是幫著趙一曼夫妻倆把陳掖賢養大。陳嶽雲對陳掖賢的關愛可謂是無微不至,小小的陳掖賢也常常是笑容滿面,幸福而感恩。
  • 70年前老電影《趙一曼》演員大多去世 難忘石聯星安琪張平等明星
    原創 紅秀說娛 老電影的那些事▲點擊上方關注 「老電影的那些事」1950年,擅長拍攝戰爭電影的長影廠,出品了一部講述抗日烈士趙一曼故事的同名電影——《趙一曼》,故事主要講述了這位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團結大家開展抗日鬥爭
  • 陳掖賢:烈士趙一曼獨子,長大後才知母親身份,晚年選擇上吊自殺
    就在國家最危難的時期,無數愛國人士為了保衛國家而勇敢地站了起來,用自己堅強的身軀去抵擋敵人的攻擊,即便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趙一曼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了抗日,她甚至被迫離開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從此母子倆天人永隔。
  • 70年前老電影《趙一曼》,演員大多去世,如今安琪88歲氣質溫婉
    1950年,擅長拍攝戰爭電影的長影廠,出品了一部講述抗日烈士趙一曼故事的同名電影——《趙一曼》,故事主要講述了這位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團結大家開展抗日鬥爭,作為當地的組織者,她自然是敵人攻擊的首選目標。最後,趙一曼英勇獻身,令人感動。
  • 趙一曼的丈夫陳達邦,得知妻子犧牲後,他過得怎麼樣?
    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鬚眉,那些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中身為女性的並不在少數,比如家喻戶曉的趙一曼同志。不過可能是趙一曼太厲害了,所以很少有人聽說過她丈夫的名字,其實趙一曼的丈夫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到底有多優秀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趙一曼的丈夫吧。
  • 傳承紅色基因 趙一曼烈士孫女陳紅到宜賓宣講一曼精神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何芳 高學兵 通訊員 秦旭 趙芯):為進一步加強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黨員的使命感,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近日,在宜賓市翠屏區合江門街道黨工委舉行的「紅色領航·黨課開講了」一曼精神宣講會上,受邀前來的趙一曼烈士孫女陳紅女士為轄區居民群眾帶來了一場振奮人心的宣講。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三個字
    陳嶽雲抱著陳掖賢,看著趙一曼遠去的背影,口中心中滿是悲嘆和惋惜。自己的弟弟和弟媳都投身到了革命之中,連親眼見證自己的孩子成長都做不到。但在那個年代,總得有人願意犧牲才能換回和平,而陳嶽雲能做的,就是幫著趙一曼夫妻倆把陳掖賢養大。陳嶽雲對陳掖賢的關愛可謂是無微不至,小小的陳掖賢也常常是笑容滿面,幸福而感恩。
  • 抗日英雄趙一曼|不負巾幗志 熱血沃中華
    陳達邦後來在《憶一曼》的回憶錄裡寫道:「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別時她懷孕已經4個多月了,我建議解懷以後再回國,她堅決不同意,她說黨的決定,不能還價。為了照顧她,我又建議我倆一同回國,她認為夫妻離別事小,求學的任務重大,勸我莫作此想,她的黨性和原則性多麼堅強……」  臨行前,陳達邦把一隻戒指和一塊懷表送給趙一曼留作紀念。趙一曼對丈夫深情道:「我看到這兩件東西,就如同見到了你。」
  • 趙一曼:陳達邦之妻,絕筆示兒文斷腸,時隔21年丈夫才得知已犧牲
    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就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原名:李椒寧,又名李一超),他在東北與日軍周旋中被捕,受盡一切酷刑,寧死不屈,犧牲時絕筆示兒文斷腸,時隔二十一年後,丈夫陳達邦才知曉。趙一曼,於1905年10月出生於四川宜賓白花鎮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其父親李鴻緒曾用錢買到了「監生」的功名,後自學成才當起一名醫生,專為鄉裡人看病。
  • 趙一曼被捕後遭受哪幾種毒刑?犧牲前給兒子留一封180字絕筆信
    趙一曼是小學課本裡出現過的抗日革命烈士,她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一超,生於1905年,祖籍四川宜賓,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女學員。課本未曾介紹的是:真實的趙一曼同現在的許多四川女子一樣,擁有極好的膚色,她的姿容和氣質也相當出眾。
  • 這位西藏烈士的後代,在尋找爺爺當年的戰友……
    我爺爺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據說,我爺爺是在去往波密的路上因為車翻而犧牲的。由於當時交通和通訊的影響,我父親是十年後才接收到了我爺爺遺物的。而今,由於民政局管理不善,把我爺爺的檔案弄丟了。至今無一點信息,我們連爺爺是在哪個部隊服役、是幹什麼的、怎麼犧牲的……甚至連他的祖籍是哪裡都不知道。
  • 趙一曼紀念館:講好英雄背後的生動故事
    9月3日,迎著晨光,登上位於宜賓翠屏山半山腰的趙一曼紀念館,宜賓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工作人員曾小原向趙一曼烈士敬獻鮮花、默哀,表達對烈士的崇敬。趙一曼紀念館是一進三幢的磚木結構主體建築,配上小青瓦屋頂,顯得莊重、古樸。一座2.2米高的趙一曼漢白玉雕像豎立在紀念館門前,身作戎裝,站如青松,凝視遠方,"紅槍白馬女政委"的颯爽英姿和凜然正氣躍然眼前。
  • 英雄烈士譜|趙一曼:寧死不屈,被敵人拔掉指甲全身針刺
    趙一曼當木楔子釘進她的胸膛,當鮮血流到最後一滴,一個個共產黨人英勇犧牲於人間煉獄……那是怎樣一種「鐵骨錚錚」、怎樣一種「大義凜然」你可曾知道?1931年,當國民黨十幾萬軍隊不放一槍逃離東三省時,北上的共產黨隊伍裡,有一位清秀柔弱的女子趙一曼。她是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她是一位從巴山蜀水走來的女共產黨員。5年後,她寄養在親戚家的兒子8歲,而她壯烈犧牲。今天走出哈爾濱火車站,迎面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出哈爾濱向東南沿著牛心山、烏珠河行約數十公裡,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村。
  • 為救被困驢友犧牲,深圳藍天救援隊許挺秀擬被申報烈士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亞會)為了救被困驢友,深圳藍天救援隊許挺秀於2019年8月犧牲。今日(1月12日),新京報從深圳藍天救援隊獲悉,申請許挺秀為烈士的材料尚在公示期,若無人有異議,深圳市龍崗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將向深圳市政府申報。
  • 【黨史故事】巾幗英雄趙一曼 甘將熱血沃中華
    趙一曼,生於1905年,四川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是一位抗日民族女英雄。她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發動抗日鬥爭,化名趙一曼。歷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兼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中共珠河鐵北區委書記。
  • 他是抗日烈士的唯一後代,生前不願領撫恤金,最終自縊離世
    很多犧牲的愛國者我們至今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可我們絕不能忘記,如今的和平生活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拼搏出來的。抗日烈士趙一曼同志,想必很多人都不會忘記,1936年8月,趙一曼同志在與日寇的鬥爭中被捕就義,年僅31歲。趙一曼犧牲時,她的兒子陳掖賢才7歲,陳也成為了抗日烈士趙一曼的唯一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