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烈士的唯一後代,生前不願領撫恤金,最終自縊離世

2020-12-14 騰訊網

在近代中國,國門被列強強行打開,一群強盜闖入中國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列強騎在我們的頭上,迫使我們低頭,可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血性的民族,面對外敵入侵,即使處境非常艱難,有無數的愛國志士紛紛走上前線。很多犧牲的愛國者我們至今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可我們絕不能忘記,如今的和平生活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拼搏出來的。抗日烈士趙一曼同志,想必很多人都不會忘記,1936年8月,趙一曼同志在與日寇的鬥爭中被捕就義,年僅31歲。趙一曼犧牲時,她的兒子陳掖賢才7歲,陳也成為了抗日烈士趙一曼的唯一後代。

抗日戰爭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日本侵略中國期間,殘忍對待中國人民,他們視人命為草芥。許多人在日軍的酷刑之下寧死不屈,即便生命受到威脅也決不妥協。在抗日戰爭時期,無數革命先烈為國家而戰鬥,他(她)們身後有家庭,有國家,儘管知道日軍裝備先進,科技發達,但仍然不服輸,雖然他(她)們很多人沒能看到新中國的成立,可他(她)們的名字卻被世人永遠銘記。

趙一曼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從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趙一曼與湖南人陳達邦結婚,婚後不久便產下一子,取名為「寧兒」,也就是陳掖賢。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被俘後,趙一曼受盡酷刑,日軍想從她的口中獲取有價值的情報,但她從未屈服,最終於1936年8月英勇就義。

趙一曼犧牲時,她唯一的兒子陳掖賢才7歲。當時陳掖賢年紀尚小,並且當時一直在大伯父家生活,對於自己母親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也還不知情。在懂事之後,陳掖賢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抗日英雄。值得一提的是,陳掖賢的父親陳達邦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便被派往法國工作,直到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後才回國。

解放後,陳掖賢的親姑姑找到了陳掖賢,並送他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書。不久後,他和生父陳達邦也聯繫上了,只不過聯繫比較少。新中國成立後,陳達邦在中國人民銀行任專員,但他當時已經是再婚,並還有幾個子女,陳掖賢也曾到過生父家中,但因為感情不深,兩人來往也並不多。

陳掖賢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工業學院任教,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當政府通知他前去領趙一曼的撫恤金時,他不願前往領取。陳掖賢認為,撫恤金代表著母親的愛國精神,而這些錢卻被自己用來吃穿,是對母親的不尊敬,因此拒絕領取撫恤金,連政府頒發的烈士家書證書也拒絕了,他不想用母親的功績來換取任何利益。

在那段「艱難歲月」中,陳掖賢的父親被誣陷「打倒」,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對此,陳掖賢也多次給中央寫信,為父親申辯,不但沒有任何答覆,反而被關在牛棚隔離審查。陳掖賢不懂自己的父親為何會被「打倒」,也不懂自己身邊的人為何會變得毫無理想可言。種種疑惑一直伴隨著陳掖賢,直到1982年8月15日,陳掖賢選擇自縊離世,年僅53歲。

陳掖賢在離世前曾給後人留下遺言:在我(陳掖賢)去世後不準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是趙一曼的後人,更不準以她的功績來換取自己的利益,你們是你們,奶奶是奶奶。

相關焦點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了三個字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李一超開始投入到對抗日軍的行動中去,並且再次改名為趙一曼,在東北前線不斷為抗日做貢獻。但即使聰明如趙一曼,最後還是在1935年時被日軍抓住。日軍為了套出趙一曼口中的情報,對她施以了各種各樣的酷刑。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三個字
    可當他能說話記事的時候,當他要對著陳嶽雲叫出「爸爸」的時候,平時和藹的陳嶽雲突然嚴肅起來,告訴了他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你不是我的兒子,你的親生父親叫做陳達邦,你的母親叫做李一超,他們倆都是很偉大的人,你要永遠記得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
  • 女英雄趙一曼去世後,後代如何?兒子拒領撫恤金,精神代代相傳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巾幗英雄趙一曼,在東北進行抗日活動的時候不幸被捕後犧牲。在被組織派往東北之前,她剛剛生下自己的孩子陳掖賢,她的犧牲讓陳掖賢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一生顛簸悲涼。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烈士後代的陳掖賢被政府通知可以領取母親的撫恤金,但是卻被陳掖賢拒絕了。作為烈士的後代,他認為這是母親用生命換回來的錢,自己沒有辦法心安理得的去花這筆錢。
  •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拒領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三個字
    從此母子分離,兒子只能在自己的記憶中去感受母愛,在一張張舊照片之中來安慰自己,每當看見自己母親的照片,兒子陳掖賢常常會痛苦流淚,直到兒子得知母親的不得已離去和母親的大義泯然,陳掖賢才漸漸地對自己母親的態度有了改觀,為母親的所作所為感到自豪和驕傲,那麼為什麼趙一曼的兒子會拒絕領取趙一曼的撫恤金呢?而且其還選擇了自縊的方式去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人生,身上還刻下了哪三個字呢?
  • 抗戰烈士戴安瀾: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妻子捐出撫恤金為他守終身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偉大,有理想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古往今來多少革命烈士們以生命鑄就不朽傳奇,換來當今的和諧盛世 。 赤心事上,憂國如家;報國之心,死而後已。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哪怕是付出生命代價奮戰到最後一刻,也在所不惜,戴安瀾正是這樣的一位革命烈士。
  •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18年後得知生母拒領撫恤金,卻在1982年自縊
    在得知了趙一曼是自己的母親以後,1956年他來到紀念館。面對著靜靜躺在展館裡的親筆書,這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也忍不住內心的悲痛,失聲痛哭起來。由於這件展品的特殊性,陳掖賢也無法將其拿回,將只能手抄一份作為紀念。這封遺書也成為了他對於母親的唯一掛念。
  • 他是抗日英雄趙一曼之子,20年後才看到母親遺書,最後自殺而死!
    趙一曼,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抗日女英雄,是一座永遠的豐碑。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的兒子——陳掖賢!母親去世20年,他才看到母親留下的遺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 緬懷烈士英靈 弘揚抗戰精神——市委史志研究室參加紀念抗日英烈...
    今年是著名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犧牲84周年。12月15日,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黑龍江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哈爾濱烈士陵園、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在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舉辦了紀念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紀念會。
  • 烈士犧牲獲得賠償多少錢 目前國家規定是怎樣的
    近日,抗洪戰士陳陸犧牲事件引發外界關注,每個人都對他的離世感到難過。據悉,陳陸已被追封為烈士。烈士為國家以及社會貢獻巨大,那麼被追封為烈士可以獲得多少錢賠償?今天我們來了解下這件事。根據規定,烈士和因公犧牲,一次性撫恤金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除此之外,在這個基礎上縣人民政府應該按照一定比例給烈士家屬增發一次性撫恤金。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20倍就是614660元。若烈士每月工資3000元,40個月工資即是120000元。
  • 兄弟二人因死亡撫恤金鬧上公堂,法官說該這樣分配
    始興的老張近期因病去世,留下一筆數額不小的撫恤金。不曾想,這筆撫恤金卻成了引發其兩個兒子矛盾的導火索,甚至讓兩親兄弟對簿公堂。 原來,老張生前系某單位職工,今年年初,老張因病不幸離世,所在單位一次性發放了近20萬元的撫恤金。對於這筆留下來的撫恤金該如何分配,老張的兩個兒子各有心思。
  • 「梁三喜」後人:烈士精神在傳承
    8月24日,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鄉新村村王發坤烈士紀念館,67歲的烈士遺孀李金花正在為小學生介紹王發坤的事跡。20世紀80年代,一部反映邊境作戰題材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享譽全國,小說中戰鬥英雄梁三喜感動了一代人。梁三喜的原型之一就是王發坤。
  • 【緬懷先烈】抗日烈士羅福星
    羅秋昭一行祭拜祖先清明節期間,抗日護臺烈士羅福星的後人羅秋昭一行回原鄉廣東蕉嶺,祭拜先祖,瞻仰烈士故居。
  • 又是一年清明時,為你講述6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家國故事
    此刻,我們來追憶6位志願軍烈士,周少武,侯永信,冉緒碧,陳曾吉,許玉忠,方洪有。去年,有關部門在599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上千件遺物中,以24枚刻有個人名字的印章為線索,通過查找檔案,發動社會力量,進行DNA檢測等方式,最終確認了這6位烈士的身份,得以讓他們在闊別半個多世紀後,與家人「團聚」。只是,時光,已經過去70年。
  • 陳掖賢:趙一曼的唯一獨子,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更令人唏噓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巾幗英雄趙一曼,在東北進行抗日活動的時候不幸被捕後犧牲。在被組織派往東北之前,她剛剛生下自己的孩子陳掖賢,她的犧牲讓陳掖賢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一生顛簸悲涼。
  • 一位長眠平遙近70年的抗日烈士,希望能夠魂歸故裡!
    我的父親李華信,山西省平遙縣千莊鄉黃西溝村人(地下黨員),1940年5月中旬通過平遙縣抗日政府一區區委書記郭振山,接受了照料一名從太嶽抗日根據地沁源來平遙偵察敵情時在千莊三岔口村不慎摔傷的八路軍212旅54團1營營長鄧步高(紅軍時期叫鄧文華,江西人)的任務,鄧營長當時帶有一支手槍和一名警衛員。我的父親李華信把鄧營長和警衛員安置到了較為隱蔽的黃西溝龍天廟內療傷,我父親具體負責飲食等後勤保障工作。
  • 烈士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國,他這樣回答
    烈士江姐姐的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為什麼不回國,他這樣回答。抗日戰爭中,中國產生了許多英雄和兒女。因為那時的思想進步了很多。參加這場戰爭的不僅有男人,還有女人和孩子。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還在傳播。比如劉胡蘭,呂蒙6姐妹,最小的只有12,3歲。
  •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葬在這裡!
    帶著一盒老物件的瀋陽人劉毅,在陵園入口處吸引了不少人圍觀。談到烈士,劉毅總忍不住流淚,他說:「不管是犧牲的,還是活著的,他們為國家付出了很多。」劉毅覺得,帶著這些東西來到陵園,可以讓那些沒有留下資料的老兵或者後代看看,多了解那段歷史。讓劉毅印象最深的,是一張寫著「抗美援朝勝利歸國紀念」的手絹。拿著那張手絹,他總能想起父親歷經烽火硝煙的日子。
  • 高額撫恤金引兄妹鬩牆 法院調解化嫌隙
    歷時5個月,一起因高額撫恤金引起的家庭矛盾糾紛最終通過調解結案,既挽救了親情,也消除了後患,維護了一個大家庭的和諧穩定
  • 這位西藏烈士的後代,在尋找爺爺當年的戰友……
    最近,我們「雪域老兵吧」平臺接到一位藏族人阿旺覺登急切的來信,全文如下:我是一名藏族人叫阿旺覺登,我現在想替我父親完成他的一個心願,希望雪域老兵吧能夠提供幫助。我的爺爺張愛民(藏族名字叫仁增旺扎)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一名進藏漢族軍人,駐地在昌都地區洛隆縣,後來認識了我奶奶並結婚(未領結婚證)。
  • 他是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解放期間飛往美國,他的後代如何
    李宗仁作為國民黨中的元老,資歷較深,有著很高的威望,可他和蔣介石之間的交往卻並不和睦。當年,李宗仁也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員猛將,他所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大破日軍,殲滅敵軍萬餘人,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將士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可就這麼一位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卻在解放戰爭後期飛往美國,而不是前往臺灣,那麼他的後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