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鎮江打造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新模式」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金山網訊 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區(村)工作者隊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新時代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主要矛盾。2018年底,鎮江市潤州區出臺了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1+5」文件,構設社區(村)工作者職業藍圖。兩年來,潤州區按照文件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和階段性成果。

 

職業體系形成「立體工作鏈」 

社區工作關係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市基層的貫徹實施,關係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社區(村)工作者是離居民最近的服務主體,是「小巷總理」「馬路市長」,黨和政府部署的工作,最終都要落在社區(村)工作者身上。社區黨組織是離群眾最近的一級組織,是黨在社區的形象代表,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使群眾時時處處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更加自覺地熱愛黨、跟黨走。社區黨建隊伍要強起來,讓社區黨組織成為「一桿旗」,黨組織書記成為「一盞燈」,黨員成為「一團火」,社區(村)工作者有勁頭有奔頭是保證。

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亟須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一方面,城市的核心是人,社區工作與人民生活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出許多新期盼;另一方面,社區(村)工作者隊伍建設普遍存在著隊伍不穩定、選聘不規範、晉升不通暢、能力不適應、任務不明晰、保障不到位、社區(村)工作者職業榮譽感歸屬感不強等「七個不」突出問題,一定程度制約了社區治理與服務效能,影響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黨領導下的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為增強社區治理能力提供隊伍支撐,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才能實現人民生活高質量。

為了高效推進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潤州區出臺了《構建潤州區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的意見(試行)》「1+5」系列文件,形成了由員額分級管理、社區(村)工作者轉聘考聘招聘、基本薪酬待遇保障、績效管理考核、社區事務準入構成的「立體工作鏈」。

依據服務人口、網格規模等要素,潤州區核定社區(村)工作者員額440個。規範轉聘考聘招聘流程,通過考核考查、「雙全」社工考試和公開招聘的方式,選優配強社區(村)工作者隊伍,345人納入職業體系。

除此以外,潤州區還組織社區(村)工作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崗位技能競賽和「雙全」社工考核的方式,382人取得「雙全」社工證書,增強隊伍整體素質。聚焦待遇有保障,以多樣化手段激勵隊伍幹事創業。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基本工資為年收入的70%,剩餘佔30%的績效工資,經考核適當拉開差距。堅持客觀公正、民主公開、注重實績、群眾滿意、獎優罰劣的原則,建立「綜合評價機制」,運用組織評價、社工評定與群眾評議,科學合理確定社區(村)工作者考核等次及報酬。

 

多舉措保障基本權益 

為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促進新時期社區(村)治理和服務水平提升,貫徹落實《關於潤州區社區(村)績效管理考核的指導意見(試行)》精神要求,進一步調動社區(村)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潤州區出臺了《潤州區社區(村)工作者員額管理暫行辦法》。依據全區人口規模和各街道服務人口數量、網格數量進行綜合衡量,潤州區科學合理確定社區(村)工作者員額,控制總體規模。適時根據社區(村)服務人口和工作變化情況,實施動態調整。

1990年1月1日起,鎮江施行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只明確了居委會的任務,至今沒有明確社區工作者崗位職責。參照市級文件要求和京口區相關做法,結合潤州實際,突出當前社區治理和服務的重點工作,潤州區制訂了法定基本工作職責、「全科+全能」事務辦理職責和網格走訪入戶服務3個方面崗位職責。

聚焦待遇有保障,潤州區還以多樣化手段激勵隊伍幹事創業。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三崗」即:社區正職、副職和工作人員三種崗位;「十八級」即:各崗位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建立「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序列,設置1至18級崗位等級和基本工資係數,對應崗位等級按「最低基本工資×基本工資係數」確定基本工資,為年收入的70%;剩餘佔年收入30%的績效工資根據本人工作情況,經考核按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個檔次,適當拉開差距。薪酬待遇專項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

除此以外,潤州區嚴格社區(村)事務準入,推動減負增效。制定潤州區社區(村)協助黨政部門工作事項,明確社區(村)事務準入事項為四類84項。街道及機關部門不得隨意將本級履行的職責轉派到社區(村)。潤州區屬各部門確需進入社區(村)的事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申報和審批,民政部門定期督查檢查,準入事項清單之外部門和街道下派的,嚴肅追責,確保社區(村)減負增效工作落到實處。

明年計劃「雙全」社工佔比90% 

下一步,潤州區將加大力度,把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這項工程落細落小、辦實辦好,力爭到2021年和2022年底完成「雙全」社工佔比達90%和100%的目標任務。

接下來,潤州區將繼續抓好員額管理,結合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積極跟進,進一步核對各街道社區(村)工作人員數量,抓實抓好員額管理。進一步指導各街道過細做好未進體系人員分流工作(截至今年10月份全區還有39名工作人員需要分流)。積極籌劃明年換屆選舉之後社區(村)工作的培訓,針對新進社區工作人員,以「雙全」社工考試為抓手,抓好社區(村)工作者賦能培訓,提高社區(村)工作者為群眾服務的能力素質。

同時,進一步深入街道和社區(村),了解收集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梳理研究,拿出改進和提高的意見建議,使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在運行中進一步優化完善,做到穩中求進、進而有效。

人力資源管理和社工理論是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第一支撐」。國際流行的社工理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對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實踐證明: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鏡中我理論」「互動小組模式理論」、社會學習理論、「渠道策略」等,在構建「六有六化」工作路徑、豐富專業化培訓方式、實施績效考核、激勵幹事創業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系統化思維是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第一引領」。社區(村)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算好「政治帳」「民生帳」 「經濟帳」「穩定帳」。系統化思維是把工作對象互相聯繫的各個方面及其結構、功能進行系統認識的一種思維方式,其基點是問題導向,核心是頂層設計,靈魂是綜合統籌,三者是有機整體。只要抓住整體、抓住要害,就能使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行穩致遠,讓社工的光榮與夢想在新時代精彩綻放,讓社區的治理與服務在新時代更有質感,讓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變成真實模樣。(鄧宏磊 範海罡)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醫養結合紮根基層,當好鎮江市民「健康管家」
    這種「網際網路+家庭病床」的線上服務新模式,可以實時將家庭病床的老人情況反饋到醫院服務大屏。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壩中心衛生院「網際網路+醫養結合家庭病床」創新項目從去年下半年籌建,今年4月正式投用,為老人提供院內院外、線上線下相結合醫養服務新模式。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接地氣」的文化惠民 為鎮江百姓幸福生活...
    鎮江市民王亞明就住在離文化館100米不到的小區裡,「這裡環境優美、圖書品類眾多,在家門口可以辦理借書還書,真是太方便了。」這間城市書房由鎮江市文化館和鎮江市圖書館聯合打造,是具備24小時開放條件的自助式公共圖書館,也是鎮江首家以書法為主題的城市書房。將公共文化設施送到群眾家門口,「城市書房」僅是一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破解「小馬拉大車」 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要推動「三社聯動」,培育、孵化、引進社會組織,培養社會工作者,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工作,優化社會服務。強化多措並舉,激活內生動力。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要開創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必須提升群眾的參與主動性。要搭好居民議事平臺,定期組織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等進行交流互動,讓群眾把心裡話說出來,把矛盾糾紛、訴求反映出來,推動糾紛大家調、問題大家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來,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在區級和18個鄉鎮(街道、園區)、117個行政村、78個社區全部設立了「民呼回應中心」,所有區直部門設立「民呼回應專員」,對於群眾提出的問題,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快速及時解決群眾的身邊事,形成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的服務群眾響應機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黨建從「內循環」到「聯動化」 村社...
    ,今年來,平山村黨委實施「創新村社聯動模式,黨員領航共建家園」書記項目,不斷推動基層黨建從「內循環」到「聯動化」的轉變,創新聯動服務模式,以「大黨建」提升「微治理」質效。此外,平山村和寶平社區還聯手打造家門口的「平平聯動」志願服務站,推動治理水平和服務功能融合提升。近日,得知獨自居住在秀山美苑小區的村民劉大爺因立遺囑問題產生困擾後,「平平」聯動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立即邀請律師一同上門走訪了解情況,為老人免費提供法律援助,在為老人普及相關法律知識,解答相關問題後,圓滿地解決了老人的困擾。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海棠管家」讓社區治理更精緻
    今年以來,張家港市強化黨建工作對物業管理的引領,創新打造「海棠管家」黨建新品牌,通過構建「黨建引領、功能融合、管理融合、機制融合」社區治理新模式,推動動遷社區從「各管一域」到「一域共管」。「紅管家」管好家,讓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社區治理更精緻。一根紅絲帶,連接「一核多元」社區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讓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民心聚了...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讓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民心聚了、滿意度高了,南通任港社區這條路子獲群眾點讚 2020-12-25 11:02:13 來源: 南通網 「文明城市的榮譽來之不易
  • 蘇州工業園區:打造現代化社區基層管理新樣本
    參與互動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蘇州工業園區:打造現代化社區基層管理新樣本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人民論壇網9月25日訊(張堯)9月2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中央政法委員會宣傳教育局協辦,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六省市網信辦和人民論壇網共同承辦的「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蘇州舉行。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人民城市為人民」 解鎖城市幸福密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歷史與現實都充分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
  • 中新天津生態城:「12345」新模式打造社區治理樣板
    、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生態城持續探索創新基層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全力推進「黨建 民生」和「黨建 治理」工作,高標準制定幸福社區指標體系,不斷深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打造生態、智慧、幸福城市的社區治理樣板。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熊琳、丁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推進黨務、業務、服務深度融合:鎮江首個...
    近日,今冬以來最強寒潮開始影響鎮江。雖然室外寒意逼人,但是在位於鎮江市區夢溪廣場的城管「紅色港灣·先鋒驛站」便民服務區內卻是「熱氣騰騰」。環衛工人們相聚在這裡,手捧熱茶,拉著家常,歡笑聲讓溫暖在心底流淌。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黨群同心 全民參與,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
    黨的十九大以來,鎮江揚中大膽探索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島城實踐」。「埭後整體建設駁石壩,既能整治埭上環境,又能打造旅遊亮點,但問題是需要周邊20多戶村民出工又出錢。」黨員朱春娣的話音剛落,黨小組長陳耀才就主動接過擔子,挨家挨戶做工作。10月底,灰白色的駁石壩順利完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揚中以黨小組織密社會治理網格一個縮影。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丨蘇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下「蘇繡」功夫...
    &nbsp&nbsp&nbsp&nbsp郡縣治,則天下安。從伍子胥築城「象天法地」到範仲淹治水「疏導為先」,從顧炎武的「眾治」思想到馮夢龍的「無訟」理念,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善治之城。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治理要以黨建為根人民為本
    社區工作要時時處處貫徹黨的宗旨,讓黨的旗幟在社區群眾心目中高高飄揚,讓社區廣大黨員在服務群眾中充分發揮作用、展示良好形象。9月22日以來,「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蘇州、上海、義烏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各地在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供經驗。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家醫籤約覆蓋鎮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健康...
    在鎮江,像何老一樣得益於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人還有很多。截至目前,鎮江全市家庭醫生籤約人數已破百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讓基層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用「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何老身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等多種疾病,以前是醫院的「常住人員」,只要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一住就是很長時間。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管理激活「末梢神經」 2020-12-19 11:32:10 來源: 啟東日報 近日,啟東市寅陽鎮農武村第一網格網格長在巡查時發現一名行為異常的女子,上前詢問發現其目光呆滯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遇到困難找幹部,真心關愛暖人心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遇到困難找幹部,真心關愛暖人心發布時間:2020-12-24   作者:羅娟娟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潘通美是鎮遠縣湧溪鄉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83歲了,現家中就只有她和智力障礙的兒子一起生活,因前段時間一直下雨,潘通美家後院堡坎垮塌,這可把她愁壞了,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駐村隊長唐劍平知道此事後,自掏腰包買了水泥,找車拖到潘通美家中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蘇州吳中太湖新城:新家園「心」治理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更是心靈之家和發展之家。通過先鋒模範典型風採展示活動,鼓勵建設者學先進趕先進,用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煥發勞動熱情,厚植工匠文化,匠心造精品,以精品成就夢想,不斷拓展人生的寬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