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Hz:5G 持續成功的關鍵,大國產業博弈的焦點

2020-12-17 電子發燒友

6GHz:5G 持續成功的關鍵,大國產業博弈的焦點

嶽明 發表於 2020-12-16 15:05:22

作為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資源,頻譜資源是寶貴而且稀缺的,頻譜規劃是產業的起點,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產業的發展方向、節奏和格局。

隨著 5G 網絡的全球規模部署以及垂直行業應用的深入推進,如何尋找到更多的優質頻譜資源,助力 5G 持續發展與成功,就成為了擺在產業鏈面前的難題。綜合技術實現難度、網絡部署成本、產業鏈成熟度等多個維度,6GHz 無疑是當前的最佳選擇。

作為具有 700MHz~1200MHz 連續帶寬的中頻頻譜,6GHz 將是提供廣域大容量連接的最佳候選頻段。而且,在中國的推動下,WCR-19 決定將 6GHz(6425-7125MHz)頻段新增 IMT(5G 或 6G)使用標註,3GPP 6GHz 標準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我們為什麼要高度關注 6GHz 的劃分與使用方式。因為,這不僅僅關乎 5G 技術與產業本身;在波詭雲譎的政治環境下,6GHz 更是中美產業博弈的關鍵點。在全球 6GHz 大會上,23 家企業和組織聯合發表聲明:支持 6GHz 作為移動寬帶頻譜使用,共同推進 WRC-23 6GHz IMT 頻譜研究工作的開展,共同發展和構建端到端產業鏈。但其中,沒有一家美國企業參與。

6GHz:5G 持續成功的關鍵

5G 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頻譜資源,還需要高、中、低頻協同工作。

隨著 5G 商用步伐進一步加快,5G 新業務應用帶動移動數據使用量飛速增長,增強型移動寬帶業務和固定無線寬帶業務以及智慧城市、工業製造等行業應用加速了移動數據使用量的激增。根據行業分析報告預計,到 2025 年部分領先市場每用戶每月數據使用量將達到 150GB。

這無疑需要大量的無線電頻譜作支撐。

單純從頻譜資源角度來看,低頻頻譜具有很強的穿透性,適合低成本廣域覆蓋,雖然運營商都在進行頻譜重耕,釋放更多頻譜資源給 5G,但低頻頻譜依然是稀缺的,而且缺乏連續性的大帶寬;高頻頻譜,也就是業界所說的毫米波,具有連續性大帶寬,可支持超高速率,但網絡建設與運維成本太高,產業鏈成熟度也不夠。

中頻頻譜兼具兩者優點,能夠提供百兆赫茲量級的連續帶寬,以及良好的網絡覆蓋,兼顧網絡容量和覆蓋範圍的性能要求,並且還能大幅節約建網成本。6GHz 作為具有 700MHz~1200MHz 連續帶寬中頻頻譜,將是提供廣域大容量連接的最佳候選頻段。

事實勝於雄辯,我國主導的 3.5GHz 與 2.6GHz 5G 網絡建設與生態活力,遠遠超過了具有 5G 先發優勢的美國,而美國主流運營商在初期選擇的技術路徑正是毫米波。

6GHz:大國產業博弈的焦點

在中國的推動下,2019 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CR-19)決定將 6GHz(6425-7125MHz)頻段新增 IMT 使用標註,列入 2023 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23)1.2 議題。

但有些國家並不買帳。在今年,美國 FCC 投票通過提案,該提案將開放整個 6GHz 頻段供未經許可的用戶使用。FCC 官員們表示,此舉將有助於滿足快速增長的 Wi-Fi 服務需求。提案提及的 6Ghz 頻率,包括 5925Mhz-7125Mhz 這整整 1200Mhz 的無線頻率資源。

對於 FCC 的舉動,我們並不難理解。在 IMT 產業發展歷程中,美國的路是越走越窄。在 2G/3G 時代,美國在全球主推 CDMA 標準,甚至成立了 3GPP。但由於各種原因,CDMA 在與 GSM/WCDMA 競爭中處於劣勢,只在美國、中國、韓國、日本等個別運營商有所運營,後來這些運營商都轉向了 LTE;在 B3G 時代,美國開始主推 WiMAX 技術,在當時被戲稱為 「3G 標準、3.5GHz 性能、4G 核心技術」,結果也不外如是,敗給了同為 TDD 技術的 TD-LTE。幾輪折騰下來,美國國內 IMT 產業鏈開始凋零,特別是在移動通信系統設備領域,幾乎沒有拿的出手的公司了。所以,在面對華為 5G 全球攻勢時,只能通過骯髒的政治手段來扼殺。

雖然在 IMT 領域頹勢盡顯,但在 Wi-Fi 領域,美國依然保持著強勢地位。全球最大的幾家 Wi-Fi 晶片供應商都在美國,掌握標準與技術話語權的企業也是這幾家。如果能夠通過頻譜劃分與使用方式上,引導更多的國家向 Wi-Fi 生態傾斜,這無疑是對 IMT 的 「釜底抽薪」。

反觀我國,在 5G 產業發展初期,在全球率先明確了中頻頻譜的策略。在 5G 正式商用一周年以來,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網絡,累計建成 5G 基站 71.8 萬個,推動共建共享 5G 基站 33 萬個;5G 用戶超過 2 億,僅以中國移動為例,就超過 1.3 億。

在全球 6GHz 大會上,當 GSMA、愛立信、華為、諾基亞、中興、ETNO(歐洲電信網絡運營商協會)、ECTA(歐洲競爭電信協會)、Elisa、Etisalat、Telia、西班牙電信、法電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大唐移動、OPPO、STC、vivo、Zain、小米、聯想、展銳等 23 家企業和組織聯合發表聲明:支持 6GHz 作為移動寬帶頻譜使用,共同推進 WRC-23 6GHz IMT 頻譜研究工作的開展,共同發展和構建端到端產業鏈。沒有一家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企業參與在內。所以,當有人說,技術沒有國界的時候,是有些可笑!

6GHz: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從 IMT 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技術並不是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唯一要素,甚至不是決定性要素。決定性要素是全球統一的標準,只有規模效應才能釋放技術與產業紅利。

IMT 作為提供寬帶無線連接的有效途徑,從 2G 時代的行動電話,到 3G 時代的移動網際網路,到 4G 時代的移動寬帶互聯,再到當今的 5G 時代,目前已經覆蓋人口 60 多億,並對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5G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可持續提升個人移動寬帶體驗,並與雲、計算和 AI 技術共同促進行業數位化,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

5G 的持續成功,離不開持續不斷的優質頻譜供應,而 6GHz 是首選優選。在 6GHz 的劃分和使用方式上,我們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 6GHz 移動產業鏈的快速、有序和健康發展,構建統一的 5G 終端、晶片、網絡、儀表等端到端產業鏈,以實現全球頻譜協同,無縫的全球漫遊和規模經濟共享。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大國產業博弈焦點:6GHz爭奪戰,團結就是力量
    作為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資源,頻譜資源是寶貴而且稀缺的,頻譜規劃是產業的起點,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產業的發展方向、節奏和格局。隨著5G網絡的全球規模部署以及垂直行業應用的深入推進,如何尋找到更多的優質頻譜資源,助力5G持續發展與成功,就成為了擺在產業鏈面前的難題。
  • 大國博弈:後浪必將越過前浪
    西班牙的羊毛出口和造船是該國除了農業之外的重要產業。但大航海後期,雙方均醉心於殖民和國際貿易,對從事生產勞動嗤之以鼻。例如,兩國的木匠、石匠、瓦匠都是法國人,食品、鐵器等均從荷蘭、英國進口。因此,兩個殖民大國在短暫登頂後,迅速走向衰落。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博弈過程:西班牙利用亞歷山大六世教皇頒布教皇子午線,與葡萄牙平分了世界。
  • 大國博弈核心在於大宗貿易BWFRP帶你盤點我國將有哪些大宗商品加速...
    大宗貿易交易是大國間博弈的基礎,從古代行軍作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現代經濟活動其實是類似的。一個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的世界製造工廠,作為同時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經濟體,經濟要運作,是需要巨量的大宗商品輸出的。
  • 小國的悲哀:敘利亞的無奈選擇,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在這10年裡,阿拉伯世界超過100萬人因此喪命、1500萬人淪為難民,基礎設施損失近1萬億美元,哪怕是被視為成功典範的突尼西亞,失業率都已經上漲到了35%,GDP增長也自2010年以來一直停滯不前,人均GDP甚至從4000美元下降到3600美元。 而更多的國家——諸如敘利亞——還長期陷於戰亂之中,乃至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領土被瓜分、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無能為力。
  • 亞塞拜然全線開火,小國的廝殺,背後是大國在博弈
    從國土和經濟的角度出發,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個國家都是標準的小國,小國的生存之道就是找大國抱團取暖,或者自己結成一個穩定的「共同體」,就像是「歐盟」與「東協」一樣,但是小國最大的悲哀就是,離上帝太遠,離大國太近。在多事的2020年,亞歐大陸的一個地區又亂了。
  • 劉元春:超預期增長或使中國在大國博弈中佔有先機
    因為目前來看世界上所有大國經濟不僅不敢奢望正增長,而且還在持續凋落和收縮,前段時間美國經濟同比下滑9.1%,印度經濟同比下滑20%左右,英國經濟負增長21%,發達國家目前增長速度都在負10%左右的水平。目前中國能夠取得疫情防控的勝利,同時打好這場經濟保衛戰,證明中國的治理體系、宏觀調控是強有力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也超越很多人的想像。
  • 杜特爾特——演繹小國如何在大國博弈中獲利的高手
    他利用菲律賓獨特的地理位置,把這種地緣優勢發揮到極致,在大國博弈中,逐漸把菲律賓從「棋子」角色轉化為受益者。其實,杜特爾特高調反美也罷,180度轉彎親美也好,都是基於菲律賓自身利益、杜特爾特自身利益以及國際政治時局變化考慮的。
  • 【大國網絡博弈】烏克蘭淪為俄羅斯網戰的「操練場」
    一方面,俄羅斯的歷史慣性和大國情結,讓其始終無法對烏克蘭輕易放手;然而虎視眈眈的歐美又將烏視為遏制俄羅斯的棋子,並通過「烏克蘭之春」等一系列政治操作,加劇烏克蘭對俄羅斯的矛盾和叛離。 其次,網絡戰的崛起,又把烏克蘭拽入了APT攻擊的深淵。
  • 又一個大國博弈「犧牲品」!繼中東混戰後,該國也「逃」不了
    自古以來大國的博弈總會產生很多犧牲品,現在也是。如今國際上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有很多,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國家因為本國實力與對方差距極大,被迫淪為了大國進行軍事行動的試驗場。現在又有一個大國博弈而產生的「犧牲品」國家出現,而繼中東混戰之後,該國也「逃」不了。
  • 中國建設峰會熱的焦點議題是什麼?
    「數字經濟關鍵要素是數據」「大數據成為未來競爭焦點」……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大數據」成為會場熱詞,如何用好、管好大數據成為焦點議題。用戶可自行錄入,搜集方言大數據的語音平臺;把醫院裝進小晶片,可智能導診的醫療機器人……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展館中,大數據應用案例隨處可見,不少大數據產品成功走入日常生活。
  • 細數日本長崎避免被原子彈襲擊的三次機會,背後全是大國博弈
    其實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日本不投降,還有大國博弈。今天我們來細數長崎本可以逃過厄運的三次機會以及背後的大國博弈。 第一次機會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頒布《波茨坦公告》,公告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一條,那就是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 張文木:國家戰略能力與大國博弈﹝九﹞
    文丨張文木  圖丨網絡  來源丨世界新語ID:WorldNewVoice關鍵字:張文木 國家戰略能力 大國博弈編者按:張文木教授是我國戰略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張老師的專著《國家戰略能力與大國博弈》,從國家和民族的戰略和長遠視野,詳細論述了國家戰略能力、戰略文化和大國戰略博弈中的世界變局,文約36萬字。承蒙張老師信任,授權本公眾號「世界新語(World New Voice)」獨家網絡發布。為了方便手機端閱讀,大約分20期刊發,每期以約2萬字為限,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與品味。
  • 這是大國博弈最後的籌碼!
    從2015年以來,穀物產量就一直超過需求規模,導致全球穀物庫存規模持續攀升。目前,全球累計穀物庫存高達8.17億噸,創20多年來新高。再看具體糧食品種,大麥、小麥、玉米和大米,所有主要糧食作物的年產量,都一直大於總消費量,糧食供應全面剩餘。
  • 土耳其聯合中亞6國組建7國聯軍!正式插手大國博弈
    眾所周知,土耳其的野心從來都很大,尤其是最近幾年,土耳其國內更是掀起了一股復興奧斯曼帝國的熱潮,事實上土耳其一直都在復興的路上,最近更是動作頻繁,否則也不會在大國都沒有表態的時候,直接插手亞阿戰爭,甚至在被大國警告後,還選擇一意孤行!
  • 大國博弈,從來不只是在沙場
    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嗎?對於國家之前的博弈來說,沙場博弈是博弈的一種,而更多的經濟實力、科研實力、文化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的博弈。而在這些方面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很大,印度要想在這些方面超過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示範區大講堂第四講:解析大國博弈中的中美關係
    示範區大講堂第四講:解析大國博弈中的中美關係 2020-07-25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多舛的土耳其航空工業,設計研發遭受打壓
    但在軍工最關鍵的航空製造業上,土耳其卻要明顯遜色許多,究其原因,"火雞"背後兩大金主的相互博弈,讓土耳其不得不承受"卡脖之痛"。提到土耳其的航空工業,其龍頭企業——土耳其航天工業公司(Turkish Aerospace Industries, Inc.)是最有發言權的。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前言:集成電路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組成部分,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宏觀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提升的雙輪驅動下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 小國古巴,為什麼在冷戰期間的大國博弈下能屹立不倒?
    不少人了解古巴,是在中學歷史教材中的1962年那場古巴飛彈危機開始的,該事件也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甚至差點釀成了世界核戰爭,後來蘇聯把在古巴的飛彈撤走,加勒比海又重新回歸了平寂。對新生的俄羅斯來說,積重難返的蘇聯模式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蘇聯經濟持續不振,再加上不斷給古巴經濟援助,進一步加深了自身經濟危機,所以俄羅斯決定停止對古巴的援助,致力於恢復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