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病理科主任黃豔帶著組織的託付和信任,告別了親朋好友,「飛行」近萬裡,從滿目青翠的廣州到達了西域風情的喀什,開啟了一年的援疆之路。
「援疆是一種精神,援疆是一份驕傲,在這一年中雖然離開了後方的科室和自己的小家,但得到的是人生中的第二故鄉,還有寶貴的人生經歷,在這裡一樣收穫了親情和友情,我無怨無悔」。離別在即,黃豔主任深情地道出這一年的援疆感受。雖然是短短的一年,但黃豔到任後,為所幫扶的病理科做了兩三年甚至更長久的科室發展規劃,力求傾盡心血而有所留。在踏上喀什的路上,黃豔已經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密密麻麻的工作計劃,更重要的,她為自己定下了一個奮鬥目標。
「以後方科室為樣板,打造第二支積極奮進、團結合作的團隊,並以加強病理規培基地建設、培養後備力量為抓手,力爭把喀地一院病理科建成南疆地區病理診斷中心及病理質控中心。」這一年,黃豔緊緊盯著目標,用她獨有的熱情與柔情,點亮了科室,圍繞科室建設、醫療工作、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重點內容,用心付出、用情澆灌、用力踐行。
「黃豔主任常說,病理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人要提高自身能力,就要主動和臨床溝通,詳細了解患者情況才能對疾病做出準確的診斷。」回想起黃豔說的這些話,病理科醫生張雷至今覺得受益匪淺。▲圖丨臨床病理溝通會上與臨床科室積極交流。
進疆之初,為了儘快與臨床科室取得溝通,在黃豔的助力組織協調下,病理科首次在院內牽頭開展了「臨床病理溝通會」。討論中,從標本處理、固定、到病理報告發出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和關鍵點,黃豔都與各臨床科室「面對面」「點對點」展開了全面討論。「這樣的工作會議很務實,拉近的是臨床和病理的距離,提高的是整個醫療質量和效率。」與會的臨床科室紛紛點讚黃豔的好點子。這樣下來,臨床與病理科有了更進一步的溝通與認識,也為黃豔帶領的病理科後續順利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番用心全面的調研後,黃豔得知科室目前存在科室空間、設備儀器不足和人才流失,且連續兩年未招到規培學生等瓶頸難題時,她主動出擊,首先從科室改變出發,帶領科室積極拓展新業務,包括原位雜交、特殊染色、快速石蠟病理診斷等業務,為科室發展贏得發展空間,同時多次與院領導進行溝通交流,並邀請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到科室開展調研,短時間內,科室工作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科室的短缺設備也到位了。最令黃豔感到驕傲與欣慰的是,她帶領科室全體人員一同研究製作科室精美的招生簡章,經多方宣傳後,最終憑藉病理規培基地團隊的實力和熱情招收了多名優秀的畢業生來院規培,為科室未來發展築牢了厚實人才池子。▲圖丨黃豔利用十人共攬顯微鏡開展帶教活動。
顯微鏡是病理醫生的另一雙「眼睛」,有一臺好的顯微鏡對病理科醫生非常重要。此時的黃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當好「前後方」的聯絡員,主動牽線搭橋,千方百計爭取項目和資金,積極爭取醫院支持,為病理科申請配備了十人共覽顯微鏡,用於帶教和診斷。有了這個重量級的「武器」後,科室醫生信心大增,學習積極性高漲。「來援疆的重要任務就是解決當地醫療短板,為當地病患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使他們能在喀什本地享受到和內地人民一樣的醫療條件,一樣的診治水平。」這是黃豔援疆的目標,也是她的信念。急臨床之所急,保證95%病例在3~5日內發出病理報告;建立了疑難病例全科讀片日討論、周分析、月總結制度;堅持每周開展一次系統化理論講座,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黃豔大大提高了本地醫療工作的效率。作為一名消化道病理專家,黃豔將她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傳授予這裡。截至目前,她已帶教開展消化道內鏡活檢病例2000多例,開展37次系統理論學習。除此之外,黃豔還不斷地奔跑於醫院的各個科室,參加多學科會診討論10餘次,協助臨床醫生為危重症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黃豔來說,今年是她人生中特殊的一年,不僅僅是援疆的經歷,還有今年緊張的疫情。為了持續提高科內人員的醫療理論水平,在疫情期間,黃豔不曾有一絲鬆懈,時刻與前後方科室人員保持緊密聯繫,精心制定詳細的教學授課計劃,定時定點藉助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培訓人次達到數百人。「黃豔主任從長期積累的病例中,精心挑選了40多例製成精美的幻燈片分享給科裡的同事,以及喀什地區兄弟醫院的病理同仁,這種學習模式受到了地區病理同仁的一致認可和歡迎!」病理科副主任李玉華如此說道。「我來不僅僅是來解決一時問題的,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我的經驗留下來,打造出一支本地帶不走的隊伍。」
對於科室管理,黃豔深知人才對學科發展的重要性,除了師帶徒的兩個業務骨幹外,她最常強調的就是,所有年輕醫生都是她的徒弟。在日常工作中,她十分重視年輕醫生臨床思維的培養,時常鼓勵他們多與臨床醫師接觸,為更好地開展病理工作打好臨床基礎,並多次鼓勵科室醫生參加新疆自治區及全國疑難病例分享交流會,一再強調只有走出去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認知,發現並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取得長遠的進步。
▲圖丨醫院聘請黃豔主任為「朝陽人才」計劃導師,聘期三年,協助科室培養人才,並為兩位徒弟、規培生及每一位科室成員都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及培養目標。
與此同時,在黃豔的大力推動下,病理科成功舉辦了兩個季度的喀什-克州線上線下病理讀片會,率先建立起病理人才交流培訓的良好通道,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還有手把手的帶教讀片,致力於提升南疆病理人的能力與水平,更為加深南疆醫院間的病理學術交流,攜手提高南疆病理診斷水平,邁出堅實的一步。
▲圖丨喀什-克州線上線下病理讀片會。
大美新疆,風情萬種,喀什為著。縱是千聞,心馳神往,幸有緣親顧。雪山一道,胡楊無數,點點飛鴻絲路 。結團隊,身先半步,攜手共涉長旅。
古城漫步,還論工序,力慰臨床期許。吐曼河邊,推敲招募,基地堪牢固。冰川巖下,構思交互,期待添酬添具。終須別,情誼常駐,永愉此遇。
舒欣:從抗疫到援疆一直在線的「發條」先生不忘初心,情系喀什—記我院口腔科柔性援疆專家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