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漸江(弘仁)的畫山水如何用色

2021-03-02 大平原文化傳媒

    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韜,字六奇,安徽歙縣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僧。出家後,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

    他兼工詩書,愛寫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於時,屬「黃山派」,又是「新安畫派」的領袖。弘仁的個人思想與政局變遷關係密切,因而在詩畫中常有流露。出家為僧後,雲遊四方,十餘年中足跡遍大江南北。其藝術的可貴處在於:既尊傳統,又主創新,所謂師法自然,獨闢蹊徑,是他藝術思想的核心。

   曾有詩云:「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崖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並無一段入藩籬。」說明他不甘囿於先人藩籬,勇於常變。此種藝術境界,除石濤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後世有獨創性的大藝術家對他都倍為尊重。

    

   弘仁的山水筆墨取法倪瓚,但畫的卻是他自己的心境,和他生活過的、最熟悉的自然環境。弘仁的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他能把倪瓚近乎模糊的幹筆皴擦,變為用筆提按、錯頓、使轉分明的結構線,而減弱了皴擦與渲染。

   對於初學山水畫的人來說,弘仁的畫無疑是訓練用筆、線質、結構的最佳範本。弘仁的山水畫優點很多,但這篇簡短圖文主要說說他的著色山水。

圖1

 

倪瓚是個有深度潔癖的人,嫉俗如仇,所以他的畫絕少上色,連蓋印章都覺得是汙染畫面,畫面裡也絕無人物,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有人乎?而弘仁的畫經常會出現高士、僧侶、遊人,說明弘仁的畫更注重生活。

圖2

 弘仁的畫多表現皖南小景,筆墨疏簡。

 

古人非常惜物,對於普通人來說,筆墨紙硯都是奢侈品,出家人更是如此,又因為小筆、小墨塊、小硯臺、小紙等容易攜帶,所以古人的畫多為小幅,弘仁也不例外,和當代人對物質的心境、心態正好相反,所以今人多出俗品。

圖3

 

結構分明是弘仁山水畫的最大特點之一。

 

圖4

 

有人說,弘仁的有些畫極富現代感。經典的作品是不分新舊、超越時空的。

圖5

 

弘仁的畫以水墨為主,著色者不多,偶施淡彩,溫潤怡人。

圖6

 

弘仁的畫,滿構圖者不多。

圖7

弘仁的畫,往往天地位置分明,尤其是天空,會大量留白,畫幅雖小,有咫尺萬丈之勢。北宋郭煕說:觸情塗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賞於瀟灑,見情於高大哉?郭煕的批評正擊當代時弊。

圖8

弘仁的著色畫多以淺絳來表現秋意,正合古人 " 秋山明淨而如妝 " 之境。

圖10

古代文人畫往往以水墨為主,不著色不是為了藏拙,而是另有意趣,外人焉知?

圖11至15

 

下面這幾幅都是小青綠著色,如正人君子,和藹可親。

圖16至18

弘仁這種淡彩小青綠也能溫雅怡人,看似簡單,其實高妙。

圖19

弘仁偶作青綠,也能超凡脫俗。

圖20

 

弘仁青綠山水,溫厚靜雅,看似簡單,其實豐富,而不傷畫境,今人作青綠山水,多浪豔塗抹,俗不可耐。

圖21

 

通過這些畫,我們可以發現,弘仁不僅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墨山水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著色高手。

圖22

 

 

 

   弘仁,少年孤貧性癖,事母以孝聞。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後,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雲遊各地後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常往來於黃山、白嶽之間。弘仁是「新安畫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張庚在《國朝畫徵錄》中說:「新安畫多宗清(倪瓚)者,蓋漸師道先路也,」畫史上稱弘仁、髡殘、石濤、八大為畫壇「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清順治十三年(1656)由閩返歙,往西幹五明寺。畫從宋元各家入手,萬崇倪瓚畫法,為新安畫派奠基人。畫師古人。更師造化。返歙後每 歲必遊黃山,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 ,給人以清新之感。其《黃山松石圖》亦偉俊有致,不落陳規。所作《曉江風便圖》寫浦口 景色,筆墨賀勁,兼用側鋒,是其晚年代表作。行書法顏真卿,楷書學倪雲林, 得其神韻,亦工詩,後人輯成《畫偈集》148首。

   弘仁《黃山圖》冊共60幅,畫六十處風景點,將黃山的各處名勝盡收筆底,可以說他是黃山寫生第一人。山水畫之外,弘仁最愛畫松樹、梅花。所畫松糾結盤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巖怪石,亦得意於黃山。他曾自號「梅花古衲」,並遺命友人於其墓側多種梅。《松梅圖》卷和《墨梅圖》軸為其畫松與梅的代表作品。其松,落筆凝重,氣勢磅礴;畫梅,枝如屈鐵,暗香流動。松與梅衝寒傲雪,高標獨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寫照。同時弘仁性格沉靜堅忍,當民族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明亡後遁跡名山,詩畫寄興,眷懷故國,有許多題畫唱和詩坦露他這方面的思想。他的繪畫初學黃公望,晚法倪瓚,尤其對倪瓚的作品情有獨鍾。國破家亡的影響與弘仁堅貞的個性固然是其偏愛倪瓚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與具體的地域背景有密切關係。明代後期,倪瓚的聲譽越來越高,人們爭相購置其作品,以自標清逸。徽商興起,將倪瓚作品帶回家鄉,促成了安徽地區對倪瓚作品的收藏熱,弘仁的仿倪之作也隨之在市場走俏。故周亮工《讀畫錄》記載,弘仁「喜仿雲林,遂臻極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雲林然,鹹謂得漸江足當雲林。」這就構成了弘仁山水畫的基本特色。

謝謝您的瀏覽和關注!!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請您在百忙中關注一下我的二維碼:

關注後可以留言,謝謝您的瀏覽和關注!!同時,歡迎諸位朋友、文友關注、轉發、打賞!文章右下角「在看」點開後可留言指導!

魯源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如需轉載註明出處

歡迎各類微信公號聯絡合作

合作請聯繫微信號:sdly6808

本公眾號投稿郵箱:915349915@qq.com

相關焦點

  • 清代僧人弘仁山水畫
    用筆簡約,林木蕭疏,屋宇清樾,人物傳神,為漸江中晚年的佳作。弘仁,少年孤貧性癖,事母以孝聞。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後,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雲遊各地後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常往來於黃山、白嶽之間。
  • 畫僧弘仁:山水畫高清圖集(50幅)
    清代著名畫家,清初四畫僧之一,新安畫派創始人——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明亡之後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弘仁年少性格孤僻,自小熱愛繪畫與文學,明末考取秀才,繪畫師法古人,也師法造化,其山水畫初學宋人,晚法蕭雲從、倪瓚等畫家,意趣高雅,筆法簡逸。其書法習顏真卿與倪雲林,勝取神韻。
  • 溯源弘仁的黃山遊歷和黃山圖作
    他就是弘仁,清初畫壇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考慮到弘仁生前享壽不永,加之性格「狷僻」又「不幹世譽」,能在強手如雲的江南書畫界獲得如此高的聲望,當然要歸功於他在繪畫上的成就。縱觀其作可知,他的創作圖式和筆墨風格之所以迥出塵格,和他常年幽遊黃山的特殊經歷密不可分。於是拙文嘗試結合他的畫作與史料,探析個人山水遊歷和山水畫創作之間的關係。
  • 「津門網」漸江:在名山大川那裡,他拈起畫筆,從中尋找快樂!
    生於一六一〇年的漸江,早年生活正值晚明最為黑暗與動蕩的歲月,雖然他並未做過明朝的官吏,但是在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接受過儒家經典教育的讀書人如何面對異族統治,卻成為考驗士人的一道人生難題,也是每個人必須交出的一份考卷!
  • 奇肆超逸,一代宗師石濤的山水美學,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詮釋!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石濤(款) 深山秋水圖 古人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和漸江(弘仁)。
  • 山水畫研究|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師!
    和古代的很多山水畫家一樣,弘仁藝術的一個重要淵源是師法造化。他自己提出了「敢言天地是吾師」的口號,與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主張在真山真水中尋求靈性,將山水之真性情通過筆墨表現出來。弘仁對黃山情有獨鍾,他數次親臨黃山,又數十次忠實地將黃山真景搬入畫圖之中。
  • 名家名作 齊白石 · 富貴牡丹
    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 名家名作 · 齊白石 -即是用藝術家獨特的手法向我們展示節日來臨的喜悅。▲齊白石《大富貴亦壽考》 1946年作題識:大富貴大壽考。八十六歲老人齊白石制於京華城西鐵柵屋。鈐印:白石、悔烏堂、人長壽、齊璜之印。▲《富貴白頭圖》款識:富貴白頭。幹嘉間諸畫家皆喜以此四字為畫題。丁亥(1947年)八十七歲白石老人。鈐印:白石、寄萍堂。
  • 畫評|因情適意 生活歌者:段七丁先生的淺絳山水解讀
    近年,某網站一直在賣他的畫,肖像介紹皆真,而作品堪稱一眼假。與客服小姐交流,不料對方卻質問我:「你憑什麼說他的畫有問題?」還說,「不久前才給段先生辦過展覽,某大領導還出席了呢,錯不了!」可是——畫家本人怎麼就不知道呢?難道,石魯假畫案又來了?2015年10月27日,成渝兩地一個名為「雙城記」的展覽在蓉舉辦,匯兩地名家各100人。
  • 館藏明清名家山水精品,精彩紛呈!
    工書,擅山水。懸肘中鋒,運用渴筆焦墨,多作披麻、荷葉皴,為其家鄉黃山山石之皴斫也。愛作背面山,興至落筆,如風雨驟至,頃刻數紙。與弘仁、孫逸、查士標,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陽四家)。傳世作品有《為跨千寫山水圖》《虛亭詩意圖》《溪亭納秋圖》。圖作者用渴筆、焦墨,畫遠山疏林、小橋流水,山石有皴無染,畫風近黃公望。自題「已醜(1649)夏五月,畫似跨千老盟兄,時餘遊豫,不覺筆下有離別之氣,瑞識。
  • 如何畫出一幅經典的淺絳山水畫?
    淺絳山水,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筆墨技法筆墨的勾、皴、染、點、擦:「勾」是勾出物體的輪廓線;「皴」是用長短寬窄不同的筆觸表達物體的明暗和空間;「染」是用淡墨烘染;「點」是點苔。點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蒼茫氣氛,也可以加強畫面景物深淺遠近的對比,使之層次分明、豐富、生動。
  • 【鑑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國畫山水——松圖作品賞析
    【天極網IT新聞頻道】【鑑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國畫山水——松圖作品賞析   「月好好獨坐,雙松在前軒。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徜徉於山水國畫的長廊,松樹在畫中是隨處可見的。
  • 門頭溝臥室掛什麼畫好看
    門頭溝臥室掛什麼畫好看李可染 桂林雨景 局部李可染是江蘇徐州人,徐州這個地方很神奇。在北方人的眼中,徐州是南方;在南方人的眼中,徐州是北方。也許就是這片神奇的土地滋養了李可染的創作精神,他筆下的山水無論南北風光,都有一種深沉、厚重、內斂的氣勢。他畫桂林山水,沒有輕盈明快的彩,他在追求山的質感、山的氣勢。
  • 當代細筆山水畫派代表——楊文德先生近作
    嶙峋見嫵媚,墨彩呈華滋——楊文德先生山水創新芻論王 謙在當代國畫名家中,楊文德先生以筆下頗具靈性、畫風細膩而別樹一幟。從藝幾十年來,參展、出版及獲獎眾多,其中入選全國美展等代表性作品尤受人稱讚,成為當代細筆山水畫派代表之一。
  • 臨仿元代王蒙佳作,清代吳歷畫細筆山水《夏日山居》
    清代前期畫壇上出現了六位名家,合稱「清六家」。這六位名家是正統派的代表,他們遵循傳統,擅用細膩筆法描繪雅逸作品,給清初畫壇帶來極大影響。王蒙在元四家中比較特別,別人構圖怎麼簡單怎麼畫,他屬於怎麼複雜怎麼畫。尤其是王蒙晚年的作品依舊保持著繁複的面貌,從創作上來講,處處都是細節,還要抒發寥落孤寂,難度很高。吳歷在筆墨方面抓住了王蒙的兩個特點,一個是用筆上多用渴墨解索皴,另一個是用色上純粹內斂。渴墨,原本是書法創作中的技法,用濃墨書寫,寫一兩個字就要重新蘸墨。而後這種技法被畫家學習掌握,用來描繪蒼鬱高山,使作品顯得大氣磅礴。
  • 漸江「敢言造化是我師」汪採白「貌寫家山 師法造化」
    致遠十三四已至屯,四叔託其帶來洋付靈山之用,茲交正龍帶上,望檢收。男一路自知保衛,尚乞放心。萬望大人早臥晏起為叩。草肅,即上母親大人慈鑑。男孔祁謹稟。從信中可知當時的條件是很艱苦的,但是這三年的黃山測繪汪採白來往於三十六峰間,踏遍了黃山的溝溝壑壑,山山嶺嶺,領略了黃山的風雨晦明、朝暉夕陰,成了一個真正的「黃山山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