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網」漸江:在名山大川那裡,他拈起畫筆,從中尋找快樂!

2020-12-16 津門影像

清 漸江 幽亭秀木圖 50.4cm×68cm 1661 故宮博物院藏

一六一〇年,漸江出生在安徽南部的歙縣─當時的安徽在經濟上極為發達,雖然也經過了明清易祚的戰亂。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六奇。他早年曾經師從於汪無涯讀「五經」,習舉子業,做過明朝的諸生。三十四歲那年,李自成帶領他的起義軍殺入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明朝滅亡了。隨後,清兵入關,佔領了京城之後又揮師南下。順治二年(一六四五),清兵進攻徽州,城陷,他的家鄉就在清軍的鐵蹄下巢傾卵覆。

清 漸江 梅花圖 52.8cm×78cm 1657 上海市文物商店藏

一六四五年,在歙縣抗清的金聲、江天一被抓,送往南京後遇害。另外一位參加抗清武裝的汪沐日(一六〇五——一六七九),則與同鄉吳霖、王玄度、汪蛟等人一同逃到了福建,投奔在南明隆武政權之下。次年八月,隆武政權覆滅之後,復明的希望到此徹底宣告破滅。汪沐日皈依於古航道舟門下,出家為僧,法號弘濟。

清 漸江 天都峰圖 99.9cm×307.7cm 1660 南京博物院藏

在歙縣失陷之後,江韜(漸江)與友人程守哭別於相公潭上,然後跟隨殘存的部隊到福建投奔唐王朱聿鍵,繼續他的抗清復明運動。康熙《歙縣誌》中的《弘仁小傳》記:「師汪無涯,受五經,乙酉年,自負累累捲軸,偕其師入閩。」擅長考評畫家史料的汪世清曾經在一篇名為《弘濟與弘仁》的文章中問道:「汪無涯是誰?」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汪世清,此時也不能不大膽猜測:「汪無涯就是汪沐日……他們都同於乙酉冬入閩,或即結伴而行。後來,他們同依古航為僧,不僅其志相同,其遭遇相同,而且有可能一人就為另一人的引進。」雖然並無史料進一步證明此推論的「準確性」,然而卻是理解漸江的一個重要環節。

古航道舟(一五八五——一六五五)原姓鄭,福建泉州人。能文章,有時譽,事母至孝,母亡後出家,是博山無異元來(一五七五——一六三〇)的法嗣,先後主持浦城、建陽、江西等地的幾大寺院,所以在晚明,他在福建、江西一帶的聲名極盛,但在收徒方面,卻「如鐵壁千尋,絕無肯諾」,因而漸江能夠拜在他的門下,實在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從法嗣的角度說,漸江屬禪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

附帶一提的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五燈會元》第十七卷),就是青原惟信的名言!

清 漸江 桐阜圖 91cm×27cm 1662 上海博物館藏

應該與汪沐日同時,漸江在福建皈依古航禪師,出家為僧,這一年,他三十八歲。出家後,他法名弘仁,號漸江學人、漸江僧;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出家後的他在福建住了多年,除了習禪,也雲遊各地。

以下是他大致的行蹤:

四十二歲,在南京。四十三至四十六歲,在蕪湖。四十七歲,返歙,遊黃山。四十八歲,復遊南京。四十九歲,在南京,住惠應寺。五十歲,回歙,並在黃山雲谷寺掛單。五十一歲,住在歙縣五明寺,在休寧建初寺掛單,又回五明寺,往廬山,阻於雪,留鄱陽。五十四歲,渡鄱陽湖,遊廬山,返歙,居五明寺。未數月,尋昔日遊廬山時所脫下的殘破草鞋,仿佛又要遠行的樣子,卻在大呼佛號之後示寂,死時,僅得五十四歲。

清 漸江 疏泉洗硯圖 69.7cm×19.7cm 1663 上海博物館藏

以「甲申之變」為標誌,明代的知識分子們經歷了一場大變故。在這場變故中,有的在英勇地抵抗,有的自殺殉國;更多的人則是隱退山林,或在佛寺中安身─漸江走的便是後一條路。

在我看來,漸江同時具備兩種身份:一是僧人,一是「遺民」。

清 漸江 臨水雙松圖 24.3cm×20.7cm 上海博物館藏

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遺民」大概是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遺民」身上所特有的一種「氣節」,也非尋常文藝學所能理解。

何謂「遺民」?歸莊在《歷代遺民錄序》中說:

「凡懷道抱德不用於世者,皆謂之逸民;而遺民則惟在廢興之際,以為此前朝之所遺也……故遺民之稱,視其一時之去就,而不系乎終身之顯晦,所以與孔子之表逸民、皇甫謐之傳高士,微有不同者。」(《歸莊集》卷三)

清 漸江 黃山圖 47.6cm×145cm 1661 江西省博物館藏

身處變革之際的歸莊所言甚確,「遺民」不同於「逸民」和「高士」,雖然他們有重疊之處,但「遺民」卻是在國家政權發生變動之際,不服務於新朝。

生於一六一〇年的漸江,早年生活正值晚明最為黑暗與動蕩的歲月,雖然他並未做過明朝的官吏,但是在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接受過儒家經典教育的讀書人如何面對異族統治,卻成為考驗士人的一道人生難題,也是每個人必須交出的一份考卷!

清 漸江 山水冊頁之一 22.6cm×30cm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士人所面對的,無非兩種選擇:合作與不合作─要麼承受變節投敵的恥辱,成為新朝的官吏或順民;要麼選擇成為「遺民」,即:雖然仍舊生活在新朝之中,但是卻拒絕變革原來的身份與態度以維持對前朝的忠誠。王夫之在《讀通鑑論》卷十八辨「徵士」之名實時,就注意到了「遺民」─不妨暫以「遺民」這一名稱代指包括「逸」在內的人的複雜性:

「被徵不屈,名為徵士,名均也,而實有辨。守君臣之義,遠篡逆之黨,非無當世之心,而潔己以自靖者,管寧、陶潛是也;矯厲亢爽,恥為物下,道非可隱,而自旌其志,嚴光、周黨是也;閒適自安,蕭清自喜,知不足以經世,而怡然委順,林逋、魏野是也。處有餘之地,可以優遊,全身保名而得其所便,則韋、种放是也。考其行,論其世,察其志,辨其方,則其高下可得而睹矣。」

清 漸江 山水冊頁之二

在辨析名、實的同時,王夫之還順便給「徵士」即後來的「遺民」分了類,這大概也給我們研究「遺民」的性格,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參考視角。

而像王夫之這樣明清之際的「遺民」的主動選擇與承擔,除了是其存在方式的一種選擇之外,更意味深長地承擔了士的另外一種職責:他們繼承了中國的「士」的傳統,並將自身置身這種傳統之中,並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它的活力,雖然這是他們終生無法擺脫的困境和痛苦之源。

清 漸江 披雲峰圖 53.1cm×131cm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比其那些死難的「義士」,「遺民」更注重於文化的傳承與創造,人存則文化存,人亡則文化亡,為「遺民」提供了存在下去的堅固信念。

對於明「遺民」而言,宋末的鄭思肖及其所遺留著作《心史》,有特別的意義。

《心史》一書的發現,在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八日,承天寺僧達始在疏浚枯井時,發現了一個鏽跡斑斑的鐵函。打開之後,發現是南宋鄭思肖的《心史》,外書「大宋鐵函經」五字,內書「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十字,裡面共包括他在南宋末年創作的《鹹淳集》《大義集》《中興集》《久久書》《雜文》《大義略敘》等作品。從藏在井中到發現為止,計三百五十六年。達始將此書交給文從簡,陸嘉穎將此書抄寫後,開始流傳。崇禎十三年,應天巡撫張國維將它刊刻出來,同年,新安汪駿聲將它重刻行世,在唐王隆武二年,福建又將鄭所南、謝皋羽二先生的《鐵函心史》和《晞髮集》合刻在一起,因而此書在明末清初的「遺民」中間,廣為流傳。漸江自己有一首詩說:

「道人愛讀所南詩,長夏閒消一局棋。桐影竹風山澗淺,時時倚仗看鬚眉!」

「此心不死,即天地常存。」例如屈大均就說:「心存則天下存。」(《翁山文鈔》卷二《二史草堂記》),因而「心史」的典故,在漸江的詩中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清 漸江 黃海松石圖 81cm×198.7cm 上海博物館藏

有藝術史學者指出,在畫壇上,選擇前者的畫家,往往依附在正統畫派之下;而選擇後者,大抵屬於獨創主義之流。

但是如果僅僅將「遺民」理解為對前朝皇帝的忠誠,顯然是一種狹隘的理解。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對前朝的忠誠,不如說是對文化尤其是對正統文化的忠誠,因而呈現為一種文化人格的擔當。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可以用無數的事例說明,這些人在政治立場上的妥協或反抗,可以相對地說明他們在文學或藝術上的審美取向:文學家或藝術家,是根據自己的生命定位,完成自己的文藝風格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明末清初的風格上獨創主義者藝術家那裡,不是削髮為僧,就是半隱半逸之士,即使像石濤這樣曾經熱衷於為新朝服務的僧人,最後仍然回到他充滿辛酸的原點。

清 漸江 山水梅花圖冊頁之一 14cm×22cm 1658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正因為這樣的選擇是一個時代的,是一個群體的,因而他們也會形成某畫派或某群體,一些具有「共性」的主題和風格乃是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生命意識的表達,而這種生命意識,與平常沒有發生朝代政權更迭時期的個人主義者,也拉開了距離。

例如,藏於故宮博物館的《為旦先作山水軸》,作於一六六一年。在畫的右上方,有署名「廣乘樵」題的一首七絕。據汪世清考證,「廣乘樵」就是一六六〇年陪漸江遊黃山的王煒(一六二六——一七〇一?),是歙縣俞岸人。很有學問,工於詩,被時人稱為高士。受畫的主人「旦先」,名為呂應昉,是歙縣呂村人。父親呂時春(一五九九——一六四五)與金正(一五八八——一六四五)為同學,與江天一(一六〇二——一六四五)為友,當金正與江天一死難時,呂時春也「憤懣不食」而卒。王煒有一篇名為《呂先生傳》的文章,就是記載他的事跡的。呂旦先為呂時春第五子,呂氏有業在江西鄱陽,呂氏即帶了兩個兒子攜家居其地。漸江從歙縣西上將遊廬山,阻於雪不得入山,就與王煒會面,並在呂家「且讀齋」作畫度歲。今藏廣州美術館的漸江《始信峰圖》,款題「癸卯春,弘仁為旦先居士作於鄱陽之且讀齋。」上面亦有王煒的題詩,這不僅是鄉誼或單純的贊助性質,而且是「遺民」之間的惺惺相惜了。

清 漸江 林泉春暮圖 41.4cm×89.4cm 上海博物館藏

漸江的朋友許楚說過一段話,我相信這是對漸江最為透徹的了解了:「獨念師道根洪沃,超割塵涅,撫身立命,慨夫婚宦不可以潔身,故寓形於浮屠;浮屠既無足與偶處,故縱遊於名山;名山每閒於耗日,故託歡於翰墨。」

「國變」斷了漸江的婚、宦之途,他遁入空門;但在這裡他也找不到他的知音,所以他縱遊於名山大川;在名山大川那裡,為了不虛度歲月,他拈起畫筆,從中尋找真實的快樂。

他超脫於世俗的煩擾之外,遁入於大自然之中,嚮往於「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嚮往於「雲山蒼蒼,煙水茫茫」,嚮往於「踏雪入山,尋梅出屋」。他既不像八大山人那樣苦心地經營寺院,更不像石濤那樣自稱「臣僧」,而是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這一切構成了他清白高尚的一生。

清 漸江 黃山冊頁之一

漸江的一生是高潔的。這一生,就像他自己在《畫偈》中所描寫的,一輩子都有如晚秋的遠樹孤亭,落日薄山,歸鳥已盡,而一溪寒月,卻默默地照著漁夫的小舟。

他超世,但是並不忘世。

這便是他,漸江的心境。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又回到歙縣,住在太平興國寺以及五明寺的澄觀軒,一直到一六六三年死於那裡。在這期間,程邃曾勸他還俗,但是被他堅決地拒絕了。他死前,曾留遺囑,令於其塔前多種梅花,曰:

「清香萬斛,濯魄冰壺,何必返魂香也。他生異世,庶不蒸芝湧醴以媚人諂口,其此哉!」

梅花的高潔,自然是漸江一生的最好象徵。

在漸江死後,他的朋友們收集了他的遺作,共得七十五首詩作加以印行,名之曰《畫偈》。後來黃賓虹又收了三十三首,名之為《偈外詩》。

清 漸江 山水圖 34cm×58.4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漸江的詩,清麗淡遠,一如他的畫風。湯燕生在跋他的《江山無盡圖》卷時說他的詩與皎然、孟東野相似─這是一種匯合了禪趣之清空與個人閱歷之孤迥情境的詩風。為廣其傳,我引一些在下: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再頌斯言,作漢洞猜。」「陽春之暮,花光斷續。翠微中人,鬚眉皆綠。」「連朝清恙,示近楞嚴。我愛伊人,枯毫忽拈。」「才出蘆花來,溪光果如鏡。一絲未忍投,忽作滄浪詠。」「林前落木多,風過如人掃。偶攜幾枝歸,堪用供茶灶。」「先世久栽松,今晨初剪韭。應門知有人,不外煙霞友。」「南北東西一故吾,山中歸去結跏趺。欠伸忽見枯林動,又記倪迂舊日圖。」「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巖獨杖藜。夢想富山居士好,並無一段入藩籬。」「雲林逸興自高孤,古木虛堂面太湖。曠覽不容塵土隔,一痕山影淡如無。」

清 漸江 山水圖 45.3cm×84.3cm 上海博物館藏

以下則是收在黃賓虹輯的《偈外詩》中的幾首:

「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亭臺亂後刪。花草吳宮皆不問,獨餘殘沈寫鐘山。」「畫禪詩癖足優遊,老樹孤亭正晚秋。吟到夕陽歸鳥盡,一溪寒月照漁舟。」「疏樹寒山淡遠姿,明知自不合時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瀋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詩風的空靈並非全是由字句的雕琢而來的,而是在文字間自然流露出來的風格與韻致─這一方面來自於他高潔的品性,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清 漸江 松壑清泉圖 60cm×13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詩中屢次提到「倪迂」,即元末的畫家倪瓚。

漸江的畫風,主要就是建立在他的基礎之上。換言之,無論是在風格上,還是在他的言論中,他都明顯地受到倪瓚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那麼純粹而自始至終!我們看:「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雲林逸興自高孤」「老乾有秋,平崗不斷。誦讀之餘,我思元瓚」,以及「傳說雲林子,恐不盡疏淺。於此悟文心,簡繁求一善」─他正是在倪雲林這裡,悟到了繪畫三昧。

惲南田在論倪瓚的畫時曾說:「筆墨簡潔處,用意最微,運其神氣於人所不見之地,尤為慘澹。此惟懸解者能得之」「迂老幽淡之筆,餘研思之久,而猶未得也」─這些潛伏在倪瓚繪畫中的微妙消息,卻都在漸江的筆下流露出來,真是匪夷所思!而當時的人們,不正是將他的畫與倪雲林的畫相匹配,「以有無定雅俗」嗎?

他雖然在簡淨上是受倪瓚影響的,但是在構圖方面,卻加入了自己非凡的創造!換言之,倪瓚對他的影響是在骨子裡的,在形跡上,仍然是漸江自己。

清 漸江 山水圖 51.9cm×47.7cm 上海博物館藏

高居翰在《中國繪畫史》中曾形容說,漸江的畫在最後,「便像一紙用細鐵絲和玻璃建成的結構,纖弱而不具實質。然而它透逸出寂靜的氣氛,像是從稀薄的明亮的空氣中看過去的一座敏感的抽象山景」。儘管,在他的畫面上,擁有一些明顯的「裝飾意味」,但是,在畫面的最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來自於觀察自然之後的「抽象」─正像高居翰所指出的,這也是一種回歸自然。正如前面我曾經提到的青原惟信的名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石濤在《跋〈曉江風便圖〉》中讚許漸江筆下的黃山──儘管石濤的黃山也畫得好─「公遊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豐骨泠然生活」。湯燕生題漸江《古槎短荻圖》軸說:「運筆全標靈異蹤,危坡落紙矯遊龍。其期出世師先遁,對此殘縑念昔容。老屋枯株,池環石抱。點染淡遠,大似高房山命筆也。」又跋《尋山圖》說:「觀漸江畫,如行高巖邃谷中,渚轉溪回,遂與人世隔,真妙作也。」藝術的形式是一種精神的現象,而精神的現象又呈現為微妙的藝術形式;既把人格從不可思議的神秘中呼喚出來,也從不可思議的神秘中煥發出人格的光明到藝術形式中去。因此,在面對漸江這樣的「禪畫」時,人們看到的都是奇蹟,或者除了奇蹟,就是不可言說的秘密,一點一畫、一波一折,都會因為它們是因籠罩在人格的燦爛光輝下而顯得神奇不可方物。高瞻泰跋雪莊《黃山圖》時順便就提到漸江說:

「其性情與山水為一,其筆墨與天功俱化……好事者倘因雪公之圖傳,而並使梅花老衲之圖亦傳,則黃山兩僧,又不在貫休、巨然之上哉?」

汪濟淳跋《漸江臥龍松圖》:「漸公畫臥龍松,於黃山臥龍松絕不相似。然筆法高嚴,正妙在不似。蓋黃山奇奇怪怪,即有一松一石,有不容強似者。必欲求如小兒團泥作戲具,但可發噱耳。天下事以離得合者何限,未可為不虛心人道也。」

「妙在不似」並非是真的「不似」,而是與客觀的物象大踏步地拉開了距離,並把它移植到能忽然一閃間就全露出真面目的神秘氛圍中去,這一切,都在一種不可窮盡的狀態中瞬間完成。

在一幅名為《墨筆山水》卷的卷首,漸江這樣題道:「辛丑十一月度臘豐溪之仁義禪院,落落寡營,頗自閒適。日曳杖橋頭,看對岸山色,意有所會,歸院硯冰始融,率爾潦草。漸江弘仁。」他的繪畫,是對自然的參悟,「意有所會」。體現一種來自於閒寂中的回味。

黃賓虹《古畫微》中拈出了漸江的「靜悟」對他的畫所起的作用:「畫法初師宋人,為僧後,嘗居黃山齊雲,山水師雲林。王阮亭謂新安畫家多宗倪黃,以漸江開其先路。畫多層巒陟壑,偉峻沉厚,非若世之疏林枯樹,自謂高士者比。以北宋豐骨,蔚元人氣韻,清逸蕭散,在方方壺、唐子華之間……論者言其詩畫俱得清靈之氣,系從靜悟來。」

清 漸江 子久筆意圖 231.7cm×26.7cm 上海博物館藏

這也許就是為倪雲林的繪畫所不具備的素質了。

所以,在禪宗的「不立文字」之外,他以畫名世。他的畫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那個時代的偉大代表,即代表了他的畫是他的心靈在與造化交相作用以後的一種「意象」。而其中起主要決定因素的,是前者,即畫家的心靈。

漸江給我們的印象正是:超脫於傳統,而執著於造化;超脫於物,而執著於心;超脫於顏色,而執著於風骨;超脫於繁縟,而執著於簡淡;超脫於雄渾,而執著於清奇;超脫於豪情,而執著於冷靜……

這便是源於漸江的人品而來的畫品─正構成了他簡潔畫風的基礎。

與髡殘的那種蒼古深密畫風、與八大山人的高古奇崛,以及與石濤的激情奔放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四高僧之中,漸江最為自始至終地堅持著自己孤迥、冷逸的畫風。甚至,充滿了理性的控制:沒有大片的墨、沒有那種粗拙而跳動的線、沒有過多的皴染和反覆的勾勒,而是在折鐵彎金似的線條中,蘊含著無限的蓬鬆虛靈:純淨、高潔、曠迥、清雅、枯淡、瘦峭、深邃、冷僻……這一切,在中國藝術美學之中,實際上都是最高藝術品位的標誌。

漸江曾面對黃山寫《黃山圖》六十幅,每一幅注一地名,皆黃山之勝境。

黃山的風光孕育了漸江,而漸江則從中找到了與自己相對應的圖像與符號,並為倪瓚這一畫風注入了新的活力。漸江的畫面非常之美,然而這種美卻不只是形式,更多是他的心性之美。這也是他為什麼總要留出那麼多的「餘白」,以超出視覺藝術上對造型的探尋,而引導我們去探究他的作品的內在意志方面。蕭雲從《題弘仁黃山圖》冊說:

「予恆謂天下至奇之山,須以至靈之筆寫之。乃師歸故裡,結茅蓮花峰下,煙雲變幻,寢食於茲,胸懷浩樂。因取山中諸名勝,制為小冊,層巒怪石、老樹虯松、流水澄潭、丹巖巨壑,靡一不備。天都異境,不必身歷其間,已宛然在目矣,誠畫中之三昧哉!餘老畫師也,繪事不讓前哲,及睹斯圖,令我斂手。」

清 漸江 山水圖之一 25.3cm×25.2cm 上海博物館藏

我曾在別處指出,中國美學的審美價值以及審美的判斷,更多的是包含著對畫家的生命意義的評價─他們拿許多寓意或象徵的符號來為畫面尋找意義。

漸江的繪畫,在他生前就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讚賞。程邃說:「吾鄉畫學正脈,以文心開闢,漸江稱獨步。」看似遵照倪雲林畫風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漸江,實際上卻是非常富有創造力的一位工開宗立派之大師!這從他開創了「新安畫派」就可以看出,試想,有哪一位專門抱殘守缺者能做開宗立派的大師呢?

他與汪之瑞、孫逸、查士標合稱為「新安四大家」或「海陽四大家」;同時,他又與八大山人、石濤、髡殘一起,被後人稱為「清初四大畫僧」─而漸江皆居其首。

鄭旻曾經說:「公大節,世未有知者!」

的確,我們對漸江知道得多嗎?

王泰徵在《漸江和尚傳》的最後說:「予故不能深知師,後之君子,感時論世,愾乎常懷米家之書畫船耶?竺氏之五宗錄耶?皇甫士安之《高士傳》耶?謂師皆分身入流焉,而師皆不在焉可。」

……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節選自《榮寶齋》2017-10 總第155期)

相關焦點

  • 漸江「敢言造化是我師」汪採白「貌寫家山 師法造化」
    從信中可知當時的條件是很艱苦的,但是這三年的黃山測繪汪採白來往於三十六峰間,踏遍了黃山的溝溝壑壑,山山嶺嶺,領略了黃山的風雨晦明、朝暉夕陰,成了一個真正的「黃山山中人」。 「心期萬類中,黃峰無不有」對一個畫家來說,自然造化是最好的老師,汪採白對黃山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無不熟記於胸。
  • 林書豪的全明星首秀,「快樂籃球」才是他的真諦
    「比賽中我完全無法停止微笑」,是賽後林書豪在微博中對於自己全明星旅程的一句高度總結,而我們平日裡互相打趣的「快樂籃球」,也已然成為了林書豪參加本屆全明星賽的真諦。是他賽前對於自己首次全明星之旅的定位,與趙睿的「1V1」、坐在扣籃大賽評委席上為球員打分,以及整場正賽中我們時刻都能夠看到的笑臉,都能夠體現出林書豪對於本場比賽的享受。在自己職業生涯的首場全明星賽中,林書豪拿下了 41 分 9 籃板 5 助攻的優質數據,雖然「並未設立目標」,但是這份數據對於林書豪的球迷們來說,可謂是一份滿分的答卷了。
  • 一個不存在的「蘇維埃國家」和那裡的人民
    但是「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人們對此並不在意,他們堅持宣稱自己是獨立的,並且熱愛著來自俄羅斯的一切事物。「這很不幸,真的」賈斯汀·巴頓這樣說道,他是一個英國攝影師,曾經來到過這個國家……呃不,應該說是「自治區域」,他在去年出版了攝影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愛國者》。
  • 津門網劉遠:秘境南美
    津門網劉遠:秘境南美 2021-01-07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籃球世界裡的「快樂源泉」,唯有庫裡
    Stephen 一直都是個不忘初心的球員,他感恩於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每一份經歷和收穫。而對於自己的目標,也至始至終從未改變,「DO ALL THINGS」是他最大的目標,時至今日他依然在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 這裡「疼」,那裡「痛」,6個關鍵詞教你怎麼和醫生講清楚
    這裡「疼」,那裡「痛」,6個關鍵詞教你怎麼和醫生講清楚 2020-10-13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秘「一起拍電影」編輯部——團建中的老師們都是什麼樣
    「一起拍電影」全體小夥伴正在團建中!  當你看到這條推送時,我們全體編輯部應該正漂在峇里島的大海上,奔赴又一日的陽光沙灘與浪花歌聲,當然,我們也依然會擦著防曬戴著草帽扛著電腦四處尋找信號,完成每一日的準時供稿與推送。
  • 繼《白日夢冒險王》《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又一勵志動人新作
    Yes娛樂5月10日綜合報導 全球暢銷小說「我在衣櫥寫作的日子」改編、《百萬精先生》導演肯史考特執導,「印度奧斯卡最佳新人」丹奴什、《大藝術家》坎城影后貝芮妮絲貝喬、《神奇大隊長》艾琳莫裡亞蒂主演年度動人新作《跟著IKEA衣櫥去旅行》,即將於6月22日在臺上映。
  • 他的手我的膝蓋!高手過招,大佬的手不是手,是畫筆-7.GAME
    他的手我的膝蓋!高手過招,大佬的手不是手,是畫筆-7.GAME 「七點GAME-國內極具影響力的CG自媒體平臺」 看到這些圖,我又好了!
  • 江南百景圖中玲瓏棋局中的梗都出自哪裡
    最近小編被一個叫「江南百景圖」的遊戲刷了屏。在這個建城遊戲中,玩家可以穿越明朝規劃夢想中的江寧府和蘇州府,還可以建造各種書院,棋院,農田和江南民居來裝點城市。因為獨特的水墨畫風和精緻的視覺設計,江南吸引了眾多「知府大人」前去建城築市。
  • 朋友之上戀人未滿,「一起一起這裡那裡」TV動畫化決定
    朋友之上戀人未滿,「一起一起這裡那裡」TV動畫化決定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12-08 10:00:39
  • 津門網祝丹:霧山農家
    津門網祝丹:霧山農家 2020-10-22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青島首屆「雲 糖球會」現在開始!
    第58次推送01由於今年「新冠肺炎爆發」,取消了「糖球會」。可是對於青島人來說,不逛糖球會,總感覺這個年沒過完,所以我們就突發奇想,搞一個線上的「雲 糖球會」,讓大家把自己心中的糖球會都畫出來,熱鬧熱鬧~關於「逛糖球會」這件事,一年都不能落下!
  • 他走進仰慕的名山大川去創作
    劉文生,字大楷,號北石山人,出生於山東膠東半島,那裡山明水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海域文化。從幼年時代就喜愛塗繪的劉文生,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繪畫才能。在讀中學時他就畫出具有讚美家鄉的優秀美術作品。經過一段曲折之路,他終於滿足了自己進入藝術院校學習繪畫的願望。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童中燾、孔仲起先生。這對他深入理解中國畫藝術的特點頗有教化,他領悟到傳統山水不僅要外師造化、去寫生,還要師心。
  • 4月新番「一起一起這裡那裡」聲優陣容大換血
    4月新番「一起一起這裡那裡」聲優陣容大換血 動漫 DM123 ▪ 2012-01-09 13:27:21
  • 如何尋找電競的「穆科科」
    他就是多特蒙德陣中剛滿十六歲零一天的穆科科。作為一個在青少年足球聯賽中的「記錄粉碎機」,穆科科的成長牽動著足球世界的心弦,所有人都在等待他踏上職業賽場的那一刻。而在多特蒙德與柏林赫塔比賽中的第85分鐘,這個場景成為了現實。如果要是有觀眾在場,我想整座球場都會陷入一陣沸騰。
  • 靜心發起「尋找最美店員」致敬藥店人:讓世界看見她們的力量
    來源標題: 靜心發起「尋找最美店員」致敬藥店人:讓世界看見她們的力量工作如塵,奉獻如火。英雄不一定在高高的山上,他們就在人群,或者正奔向人群。疫情肆虐,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努力著。有醫護人員前僕後繼地奔赴前線與病毒作戰,也有人在「看不見的一線」發光發熱。他們是道路保潔員、是物資運輸者、是交通站崗人。
  • 為「碳水」正名!這些「碳水」讓你減肥健康又快樂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以「飯」為代表的主食,是我們三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最近「低碳水」、「戒碳水」的飲食方式越來越流行,主食變成了洪水猛獸。一旦開始減肥、控糖,第一個被拋棄的往往就是它。
  • 堅持健身的「十個理由」:原來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保持著一定的頻率去運動,保持著對食物的控制,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理性會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無窮。「間歇性抑鬱,持續性焦慮」已經變成了都市「搬磚人」的生活基調,在磨練靈魂的同時太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正能量來抵擋世界的明槍暗箭。
  • ULSUM丨在「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複賽?
    © theScore看了紀錄片《The Last Dance》第三集中Dennis Rodman (丹尼斯·羅德曼)向「禪師」要了兩天假期前往拉斯維加斯消遣的片段後猛龍大將 Serge Ibaka (塞爾吉·伊巴卡)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等一切都正常後我得向尼克·納斯教練請個假去一趟巴黎時裝周我真的需要這個時間來保持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