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一天,攝影師和影友外出在山西省稷王山去農村採風,想拍一拍農民復耕的情況,在一個小山村的東南角,我們發現了以一戶黃土小院,這樣的傳統建築形式在當地農村已經很少見到了,典型的農耕文化痕跡吸引著大家急切地想知道裡邊住的什麼人。
走進院落,我們見到了這位大娘,她姓李,今年73歲。看到我們進來大娘很是熱情,立即招呼著大家到窯洞裡坐坐。影友和大娘聊起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她的家庭,李大娘說小山村也就是20多戶人家,都是世代種莊稼的老農民,靠天吃飯在黃土地裡刨糧食。
大約過了10多分鐘,大娘的老伴孫大叔騎著摩託車回家,他說自己早上吃過飯下地給槐樹苗嫁接雙季槐去了,孩子們都外出打工去了,他和老伴在家裡還種著全家的12畝山地,響應政府號召退耕還林基本上都種植的是雙季槐,每年能收入1萬多元錢,自個能養活自個。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影友看到黃土牆根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個小陶罐,李大娘起身拿了起來,孫大叔說這可是他家的「錢罐罐」,這個小陶罐是家傳的實用器物,具體有多少年自己也記不清,只記得小時候奶奶和媽媽在裡邊存放一些零花錢,放在土窯洞裡藏著,老人去世後就留給了他們,上個世紀農民收入不高,紙幣也不適合在裡邊存放了,後來就把它棄之牆角。
仔細觀察這個小陶罐,高度大約在20CM,直徑在15CM左右,拿在手裡很輕鬆。老人說2000年的時候,當地農村經常有收「古貨」的年輕人,有一天家裡來了3個人,他們看到了這個小陶罐,剛開始出價500元,他們沒有賣,3個年輕人繼續加著價格,後來給到了800元,本來已經成交,但是有個年輕人拿在手裡反覆看了一會,說罐底有個小洞,這樣就不值錢了,他們變了卦不要了,然後給我們說「小罐罐如果完整帶出去能賣8000元,你們好好保存吧」。
大叔說這3個年輕人的話也不知道真假,是不是能值8000元自己也說不好,聽人說收「古貨」的人中有壞人,經常耍一些小手段,如果藏在窯洞裡反而不安全,所以乾脆扔在牆角不起眼的地方。10多年過去了再也沒有看到收「古貨」的年輕人,可能這罐罐真不值錢了。
李大娘說其實這個「錢罐罐」值不值錢已經不重要,農村人靠種莊稼為生,原本家裡每年也沒有多少收入,僅有一些零錢都會當成金子一樣珍惜,存放在「錢罐罐」心裡踏實,現在社會進步了,農民收入多了,錢都存進了銀行,特別是這幾年手機支付,錢存進「罐罐」的老辦法已經淘汰了。
孫大叔說看上去這個小陶罐是不值錢,當時要賣就賣了,現在卻不能賣了,不要說8000元就是80000元我也不賣了,我這幾年想過這個問題,這是家傳的「錢罐罐」,是好寓意啊,你想想要是把自家的「錢罐罐」都賣了,家裡還能有存錢嗎?這個連年有餘是一個意思。
影友仔細檢查了老人家的「錢罐罐」沒有發現哪裡有小破洞,老人說人家都是用放大鏡看的,肉眼不好發現,也許是扔在牆角時間長了,灰塵封閉了小破洞,各位您對大叔的說法贊同嗎?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