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物館看展:從火門槍到自動槍,從槍械文物看五百年槍史

2020-12-26 走遍世界博物館

作者:

#歷史篇—7#

今天,歷史篇—7將要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輕武器裝備技術展廳」所展陳的歷史文物:

從火門槍到自動槍槍械文物百年槍史

有物有真相,馬上去看看。

什麼是輕武器

輕武器是單人或小組攜行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槍械和榴彈武器兩大類。具有重量輕、體積小、使用方便的特點,是軍隊中裝備數量最多的武器,在現代戰爭中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麼是槍械

槍械: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發射彈丸的手持管形射擊武器,發端於中國宋代突火槍和元代火銃。14世紀傳入歐洲後,從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擊發槍、後裝槍,發展到19世紀末的自動槍,歷經500餘年歷史。

火門槍

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槍械(上圖)。中國在公元13世紀末發明的火銑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其口徑有大有小,大者後來發展為炮,小者為手銑,是槍的「鼻祖」。手銑在歐洲演變為火門槍,該槍用點火物直接從火門進行點火。

上圖,中國元代至正十一年火銃(1351年);銃長:435毫米;口徑:30毫米;重:4.75千克。

火繩槍

利用火繩槍機點火發射的前裝槍(上圖)。15世紀初葉出現於歐洲,由火門槍改進而來。該槍首次應用機械原理設計了專門的槍機。全槍由槍管、槍託和火繩槍機組成。

日本鑲銅鬱金香紋火繩步槍;17世紀初;銃長:1510毫米;槍管長:1230毫米;口徑:16毫米。

燧發槍:利用燧石槍機點火發射的槍。歐洲16世紀發明的燧發槍為輪式和彈簧式。17世紀20年代研製出撞擊式燧發槍,結構更加簡單可靠,被各國大量仿製和使用,雄踞戰場近300年。

德國燧發步槍,1808年;槍長1320毫米;槍管長930毫米;口徑19毫米。

擊發槍

19世紀初,英國牧師福賽斯發明了使用雷汞擊發藥的擊發點火裝置。之後,又有人發明了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門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的火藥,具有這種擊發機的槍,叫做擊發槍,也稱火帽槍。

上圖為英國10號漢姆爾雙管火帽步槍,19世紀初;槍長1290毫米;槍管長880毫米;口徑19毫米。

後裝槍

早期的槍都是前裝滑膛槍,19世紀初發明了火藥與彈頭合成一體的定裝式槍彈,為後裝線膛槍的普遍使用創造了條件。1835年德國研製的後裝擊針槍,射速比火帽槍提高了4—5倍,射程和精度也大幅度提升。

德國M1888式步槍,是最早發射無煙火藥子彈的步槍之一;1888年;槍長1240毫米;口徑7.92毫米;彈倉容彈5發;初速850米/秒;有效射程600米。

自動槍

1883年,英籍美國人海勒姆·馬克沁研製成功了第一種利用火藥燃氣能量供彈和發射的武器一馬克沁機槍,在世界槍炮史上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19世紀末,步槍和手槍也走向自動化,德國博查特手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自動手槍。

德國博查特C93自動手槍,1893年,世界第一種實用自動手槍。槍長350毫米;槍管長190毫米;口徑7.65毫米;槍重1.31千克。

(德國華爾特PPK式自動手槍)

德國華爾特PPK式自動手槍,1930年在PP手槍的基礎上研製。該槍比PP手槍更小且性能毫不遜色,方便隱蔽攜帶,在使用安全性上的設計也更為周到。007系列電影中,主角詹姆斯·邦德使用的都是華爾特P系列手槍。

(本文槍型更多細節敬請移步視頻觀看)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324項展覽可「雲看展」,新增三維展示文物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博物館均已暫停對外開放。藉此契機,海量文博資源在線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館愛好者,「雲看展」在這一特殊時期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3月9日,國家博物館公告宣布上線《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該展覽曾在2017年3月2日-5月31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當年未曾有機會看到展覽的愛好者如今可以再次網上看展。點進線上展覽頁面,百件展品清單在列,20件精選展品也配以圖文展示,並設置語音導覽。
  • 黑河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共和國槍械的搖籃
    2006年,慶華廠在歷經改制等一系列掙扎後宣告破產。  2013年,一些細心的人再次發現慶華廠舊址前人群絡繹不絕。這裡,誕生了我國首座在槍械企業舊址上展示槍械研發生產的主題博物館——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一個「槍」的博物館。  博物館將主題定位為「共和國槍械的搖籃」,博物館分舊址展示和廠史陳列兩部分,舊址依託槍廠車間而建,對槍械的生產環境進行復原陳列。
  • 軍事博物館看展:中外地雷式樣知多少?真是大開眼界
    在此,「走遍世界博物館」將不定期地推出「歷史篇」,為大家呈現博物館裡所展示的一些歷史文物。這些文物雖形態不同、功用各異,但它們卻都帶有各自時代的信息與烙印,故而將其歸在「歷史篇」中。今天,將為大家分享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所珍藏的文物:中外各式地雷有物有真相,一起去看看。
  • 軍事博物館看展:中外各式坦克集錦,令人大開眼界
    作者:M·辰#歷史篇—4#今天,歷史篇-4將要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陸軍重武器裝備技術廳」所珍藏的歷史文物:中外各>式坦克集錦乍寒還暖的初冬時節,本以為參觀軍事博物館的人不會太多,不曾想在安檢廳外就已排滿了等候入館的人;進入安檢廳後又是一排排的人;約半小時後終於通過安檢進入館區。
  • 槍械簡史
    然而火門槍實在太不方便了,當時,射手們這樣評價火門槍:「單人操作火門槍,得有兩雙眼睛三隻手才行!」為了使槍能夠單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點火裝置,用一根可以燃燒的「繩」代替紅熱的金屬絲,並設計了擊發機構,這就是在歐洲流行了約一個世紀的火繩槍。火繩槍誕生後,火門槍需一手持槍,一手持燃燒物,根本無法瞄準而導致射擊不準的缺陷被克服了。
  • 疫情尚在蔓延,這些展覽和博物館在家就能看
    其中,江西省博物館利用本館特色展品以數字展覽、數字導覽、電子書、廣播等線上展示方式呈現「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及「紅色搖籃」等展覽和相關重點展品。
  • 博物館裡的絕代軍事珍品:狂野冷熱兵器視覺,探索兵器與盔甲藝術
    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輕兵器愛好者帶領大家暢遊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裡的軍事珍藏!無論是在電影遊戲還是歷史資料中,那種刀光劍影的擊打、騎兵勇猛的衝撞、以及兵器與盔甲的獨特藝術魅力,一直吸引著大批軍事愛好者對冷兵器的關注與喜愛。
  • 2500件明星兵器亮相軍博 數千軍事文物再現革命史
    這便是千千萬萬的人們口口傳頌的「朱德的手槍」,是朱德在南昌起義時使用的德國造7.63毫米口徑毛瑟警用型手槍,堪稱鎮館之寶級別的文物。  許多觀眾會問:「這是不是在中國革命史上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其實「第一槍」的說法只是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開創性意義的象徵性概括,並不是指哪支槍先打響。然而這支槍確實是那偉大的「第一槍」的見證者。
  • 宅家看展|國家文物局徵集線上展覽,《國家寶藏》國寶音樂會今晚播出
    1月28日,錢報記者報導了浙江省各大博物館陸續推出「線上遊」的消息,回顧請戳:這個春節線上博物館火了,快和娃一起打卡這些大展宅家看展|「線上遊國絲」乾貨滿滿:VR看展,講座全放送,小姐姐講故事而這幾天,國家文物局也急需一批線上展覽上架。
  • 國際博物館日:「雲」遊博物之旅「聽」見文物之美
    央廣文藝之聲《文旅中國》欄目也將在廣播中同步推出「熱搜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專題節目,以「聲」遊博物館形式為廣大群眾奉上一場雲端「文化盛宴」。青銅器、陶器、玉石器、金銀器、瓷器、典籍、文獻等來自國內17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雲聯袂文物大賞、博物館長公開課、博物館奇妙故事等展現形式一應俱全。讓你足不出戶雲遊國內知名博物館,沉浸式觀摩每一件文物。
  • 湖北省博物館恢復開放,遊客通過提前預約參觀、健康看展!
    2020年6月14日,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恢復接待遊客,早上9點眾多遊客通過提前預約來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排隊,人們有序出示綠碼和消毒之後,進入博物館參觀,在展館內人們保持適當距離,做到健康看展。6月14日,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恢復接待遊客,早上9點眾多遊客通過提前預約來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排隊,人們有序出示綠碼和消毒之後,進入博物館參觀,在展館內人們保持適當距離,做到健康看展。6月14日,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恢復接待遊客,早上9點眾多遊客通過提前預約來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排隊,人們有序出示綠碼和消毒之後,進入博物館參觀,在展館內人們保持適當距離,做到健康看展。
  • 軍事博物館看展:中外高射炮機關炮集錦,見到傳說中的十星高射炮
    作者:M·辰#歷史篇—6#今天,歷史篇-6將要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陸軍重武器裝備技術廳」所珍藏的歷史文物:中外各式>高射炮、機關炮陸軍重武器裝備指陸軍遂行登島作戰、邊境封控、城市攻防、特種突擊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和執行搶險救災、反恐平暴、維和維穩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所使用的武器裝備。
  • 首都博物館:在這裡看70萬年人居史、3000年城市史、800年京都史
    首都博物館:在這裡看70萬年人居史、3000年城市史、800年京都史首都博物館,1953年開始籌建,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新館位於西長安街的西延長線上(地鐵木樨地站出來,往東南方向走300米左右即到達),2001年12月奠基興建,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
  • 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山東博物館展出 重現「大明風華」
    趙曉 攝中新網濟南9月29日電(趙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9月29日在濟南開幕,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等多角度為觀眾重現「大明風華」。此次展覽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豔。
  • 這個殺手不太冷:槍械簡史
    然而火門槍實在太不方便了,當時,射手們這樣評價火門槍:「單人操作火門槍,得有兩雙眼睛三隻手才行!」為了使槍能夠單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點火裝置,用一根可以燃燒的「繩」代替紅熱的金屬絲,並設計了擊發機構,這就是在歐洲流行了約一個世紀的火繩槍。火繩槍誕生後,火門槍需一手持槍,一手持燃燒物,根本無法瞄準而導致射擊不準的缺陷被克服了。
  • 軍事博物館看展:中外各式大炮集錦,見到傳說中的火炮鼻祖
    作者:M·辰#歷史篇—5#今天,歷史篇-5將要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陸軍重武器裝備技術廳」所珍藏的歷史文物:中外各式軍博所展示的這些加農炮、野炮都曾經歷過血與火的實戰,儘管它們現在都安靜地停在了博物館裡,但從它們冰冷的鋼鐵之軀上仍能令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拒絕戰爭。
  • 武警部隊博物館文物徵集啟事
    (七)反映武警部隊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互贈的文物、信件、禮品、影像資料等。 (八)不同時期以武警部隊為題材創作的書籍、報刊、宣傳品、印刷海報、藝術作品、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九)其他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史料。
  • 中國航海火器丨自生火銃——燧發槍
    > 原創 MMC 中國航海博物館編者按丨2020年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傾力打造的『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正式開幕。
  • 看展去!成都的博物館展覽重磅上新,全是王炸珍藏
    118件/套文物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