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聖穿起現代裝,以流行的搖滾樂演繹大鬧天宮的來龍去脈;南唐後主在電音中旋轉跳躍,唱著他對權勢的憎惡與渴慕;程嬰為趙氏孤兒犧牲的幼子以少年之形走上舞臺中央,在明月霜林間、凜風墓穴旁控訴命運的無情……
伴隨著《悟空》《南唐後主》《趙氏孤兒》等音樂劇的製作和孵化,申城舞臺將颳起一股全新潮流:新國風。日前剛以金曲音樂會讓觀眾在秋夜「熱血沸騰」的音樂劇《悟空》,將於11月20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正式首演,《南唐後主》《趙氏孤兒》等亦在製作中,不久將登上申城音樂劇舞臺。選擇對家喻戶曉的傳統文化IP進行全新解讀,並非易事,新國風音樂劇意在何為?
挑戰固有認知,在歷史和當下兩個時空中全新解讀經典
「這是一部很有可能會挑戰觀眾固有認知,但最終能獲得深層共鳴的作品。」即將上演的音樂劇《悟空》的製作人和曉維如是說。該劇截取了《西遊記》前兩回進行改編,將悟空、龍王、天庭神官和妖魔鬼怪剝離「神魔」的光環,還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探討孫悟空成為英雄以前經歷的一切。
「這個劇從《齊天大聖》的歌出來就好讓人期待,單單從歌來說真的完全踩在我審美上。」有觀眾如是評價。一曲《齊天大聖》唱出悟空忠於內心、叛逆不羈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全劇顛覆性的解構。劇中音樂融合了搖滾、嘻哈、流行等多元曲風,舞美呈現也將打破觀眾「古典題材就是古裝劇」的概念:悟空和龍王身著帥氣風衣,天兵天將則戴上墨鏡,神話傳說中遙不可及的人物,還原到現代都市人們的生活場景之中。
導演劉曉邑介紹,孫悟空這個人物放在今天的語境中,因為無法剝離的人性、神性和魔性,變得豐富而有力量。他的每一次堅守,都在和世俗的抗爭、面對作為人的悲涼中,爆發出無窮大的勇氣。「音樂劇是非常受年輕觀眾喜愛的藝術形式,我們希望將中國故事改編為音樂劇,留下觀眾喜愛、記得住的作品。」和曉維說,主創團隊和觀眾都是看著《西遊記》長大的,孫悟空正義、無畏、勇敢的精神品格,影響了無數人。而對於當代的創作者來說,也需要在傳承中創新,讓更多人繼續從悟空身上汲取熱忱和信念。
中國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音樂劇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事實上,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將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用當代藝術形式作重新處理的不只《悟空》。音樂劇《南唐後主》已在孵化中,計劃明年搬上舞臺。在不久前的2020華語音樂劇大賞中,徐俊戲劇正在製作的原創音樂劇《趙氏孤兒》也獲得了極高關注,短短五分鐘的表演片段《命運之歌》就「種草」無數觀眾。
去年文化廣場舉行的孵化工作坊中,《南唐後主》自成一體的「電音國風」結合現代舞,演繹出李煜內心撕裂的兩面極具震撼力,在觀眾投票環節中拿下第一,對經典顛覆性的詮釋獲得了諸多討論和關注。
然而,在音樂風格和劇本內容的探索中,「新國風」音樂劇也面臨諸多融合挑戰和兩極化的評價。觀眾最終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這些顛覆性的詮釋,仍有待市場檢驗。和曉維坦言,《悟空》最初開票時表現平平。「觀眾對我們的認知,可能停留在穿著毛猴的戲服,把《西遊記》的臺詞改成唱段……」不過,隨著現代審美的物料投放,每次觀眾看到和他們腦中印象恰恰相反的「悟空」,售票都會出現一波漲幅。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吳鈺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