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者:貨幣政策不是拯救經濟的「萬靈丹」

2020-12-26 瀟湘晨報

新華社新加坡5月21日電(記者夏立新)新冠疫情暴發後,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實體經濟受嚴重衝擊。為應對這一局面,美聯儲使用大量政策工具,特別是採取「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新加坡相關專家認為,貨幣政策不是拯救經濟的「萬靈丹」,美聯儲的政策工具能部分緩和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同樣會帶來更多風險和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陳抗。(受訪者供圖)

治標不治本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白士泮告訴記者,美聯儲通過多種政策工具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緩解恐慌情緒,在短期內的確使金融市場趨穩,緩解企業和家庭的流動性壓力。不過,這只是救急,非「對症下藥」。

白士泮認為,問題不是來自金融部門,疫情才是經濟衰退的導火索。因此,控制疫情才是經濟復甦的前提和關鍵,美聯儲政策只能減輕一部分負面影響。一旦疫苗研製不順,經濟復甦無從談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陳抗也指出,「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短期內穩定了美國股市,但長期刺激經濟作用有待觀察。

陳抗說,美聯儲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就開始實施量化寬鬆,但效果越來越差。因為在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即便貨幣總量增加,金融機構面對風險往往也會謹慎借貸,量化寬鬆能夠創造的有效貨幣供給相對有限。

專家普遍認為,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只能盡力保證金融相對穩定,絕非萬能良方。有效的財政援助計劃才能對經濟復甦發揮關鍵作用。

5月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男子戴著口罩從美聯儲大樓前經過。(新華社發,沈霆攝)

「創新」須謹慎

面對疫情,美聯儲提出一些政策「創新」,如直接貸款給中小企業。現階段,政策效果遠未顯現,但已引發不少爭議。

美聯儲的傳統職能是通過購買「無風險」國債來調節銀行系統的流動性。白士泮表示,美聯儲新做法模糊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讓美聯儲承擔更多信用和市場風險。

白士泮說,類似「無上限」量化寬鬆等緊急情況下的非常規做法可能會引發政府干預貨幣政策,導致短期內過度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影響維持物價穩定的中長期目標。

兩位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耶倫3月在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美聯儲非傳統做法必須仔細校準,以便在向重要市場提供所需流動性時,將美聯儲承擔的信用與市場風險降至最低。

白士泮認為,美聯儲「無上限」量化寬鬆不可能毫無限制,因為央行發行貨幣消耗的是國家信用,一旦消耗過多,必將影響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量化寬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是只能在非常時期才考慮採用的手段,可以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陳抗也表示,「無上限」量化寬鬆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特別是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逆全球化風險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增加市場流動性,更增加美國的通脹預期。

1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影響及全球

由於美元是世界貿易使用的主要貨幣,因此美聯儲「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是世界性的。

陳抗表示,國際貿易中很多信用證都以美元為結算單位,疫情條件下,全球對美元的需求迅速增加。另外,很多投資者也把美元當作避險工具。因此,美聯儲大規模增加流動性的貨幣政策會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復甦。

白士泮分析,美聯儲量化寬鬆會導致一系列負面影響,如全球流動性擴大導致金融和實物資產價格「泡沫化」,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脹;新興國家債務水平尤其是美元債將創新高,甚至導致債務危機;各國不得不面對大量資金流入,推動本幣利率下行,以應對美國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

白士泮說,疫情導致全球性「美元荒」,反映全球金融系統過度依賴美元的危害。他認為,疫情之後,不少國家將會更積極探索採用美元以外的主權貨幣作為國際收支的主要貨幣。(製圖:宿亮)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希望加強...
    【專家預期中國、新加坡兩國或共同發展超主權亞洲數字貨幣】據《聯合早報》2日報導,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在金融、數位化等領域的合作。當地學者解讀他這一表態時認為,新中合作發展超主權亞洲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增加。
  • 喬瑞慶:穩健貨幣政策的最終落腳點是支持實體經濟
    「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的提法,引發不少經濟學界和金融界人士對於「貨幣寬鬆」的討論。有經濟學者提出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空間將擴大」,也有經濟學者直言貨幣寬鬆空間將擴展。金融市場喜歡談寬鬆,也希望寬鬆,呼喚寬鬆。然而,對普通民眾來講,貨幣政策寬鬆,資產價格上漲,可能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貨幣幻覺」。
  • 聚幣堅守合規章程,新加坡數字貨幣政策
    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之後,很多國內的交易所紛紛轉向海外,新加坡作為海外的首選國家之一,成為全球尤其是亞洲各國的區塊鏈企業為規避本國政策而赴海外開展ICO的熱土,目前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數字貨幣市場。
  • 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 專家評論:從貨幣職能看貨幣政策取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王東京專欄丨從貨幣職能看貨幣政策取向王東京最近關注學界關於貨幣政策的討論,發現今天學者研究貨幣政策很少提及貨幣職能。難道是貨幣政策與貨幣職能無關?當然不是。換句話說,是交換規模擴大後需要貨幣協助,才漸漸出現了貨幣。由此可見,貨幣的職能就是為了協助商品交換。讀者可翻閱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都說貨幣職能是五項:價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這五項顯然皆是服務於交換。貨幣的職能既然是服務於交換而非刺激經濟,那為何要有貨幣政策?
  • ...政策傳導機制比較|貨幣政策|寬信用|貨幣|信貸|實體經濟|資產價格
    五大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傳導效果有何區別?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又起到了什麼作用?我國當前貨幣政策框架需如何轉型才能更好的配合實體經濟發展?我們在本文中進一步探究。在實際的貨幣政策操作中,央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工具,調控數量型或價格型中介目標,通過多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聯動,共同對經濟產出產生影響。怎樣看待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是一個待解而有趣的命題。
  • (經濟)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 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在本屆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斯賓塞、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等知名金融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西澤研究院長趙建教授發表的演講主題為《金融危機與貨幣政策:思想史、現實困境與未來》。
  • 貨幣政策操作方式和泰勒規則——學經濟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改變貨幣供給來影響利率的政策那麼貨幣政策中介是目標利率還是貨幣供給? 從歷史上看,美聯儲有以利率為中介的傳統,但在上世紀70年代貨幣主義興起後,美聯儲慢慢接受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貨幣政策實施一項基於長期名義GDP貨幣供應量固定增長率的「單一規則」,從而建立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操作體系 然而,經過十多年的實踐,上述政策作業系統遇到了巨大的挑戰,主要是因為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的關係越來越少,因為自1970年代以來,社會上一直充滿著大量的流動性
  • 聚幣-新加坡豁免經營權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隨著我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並在多省市設置試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爾街巨頭、標普、灰度投資等國際公司紛紛購入比特幣,Paypal、Cash等支付APP支持使用比特幣支付,讓比特幣為主的數字貨幣逐漸進入大眾視野。2020年12月10日新加坡DBS星展銀行宣布正式推出數字交易平臺,這對於所屬地在新加坡的聚幣交易所是一重磅利好。
  •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闡釋「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 以適度的...
    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優化的貨幣政策目標、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需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不斷疏通傳導渠道,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將這三者形成有機的整體系統。「基本匹配」不意味著「完全相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保持M2(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陳文:央行數字貨幣概念釐清,政策考量與各國進展
    相比較而言,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考慮到低息的環境,貨幣政策考量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普惠金融以及便捷零售支付的考量是重要維度。對於一些主權貨幣信譽已經崩潰的國家而言,應對私人數字貨幣挑戰構成一種重要考量。減少現金使用、強化對於經濟體資金流向的管控能力對於各國都有現實價值。相對而言,各國央行考量中鑄幣稅因素並不重要。
  • 刺殺是外交政策萬靈丹?川普對蘇萊曼尼下手前應讀讀歷史
    刺殺是外交政策萬靈丹?川普對蘇萊曼尼下手前應讀讀歷史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妮娜·赫魯曉娃(Nina L.
  • ​盛松成對話管濤: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或達2%以上、貨幣政策還不...
    劉國強副行長在11月的國信辦新聞發布會上,專門提到階段性的貨幣政策要退出,但不是為了退出而退出,還是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根據經濟狀況考慮退出的時機和節奏。另外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國要避免政策懸崖。短期內政策出現大的變化,會對經濟活動、恢復產生不必要的擾動。所以央行立場比較明確,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來設計貨幣政策。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的含義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 《完美世界》手遊萬靈丹怎麼樣 萬靈丹使用攻略
    導 讀 《完美世界》手遊中的萬靈丹最為補充元氣值的靈藥還是用的比較多的,那麼這個仙藥怎麼樣呢?
  • 經濟戰「疫」丨何德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力應更加「精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財政貨幣政策為助力疫情防控、穩定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和資金支持。現在看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還將持續暴露,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尤其是要「精準」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作用,多措並舉全力應對未來經濟下滑的風險。
  • 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觀察貨幣政策鬆緊 關鍵看貨幣供應量和...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紫豪)人民銀行26日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觀察貨幣政策的鬆緊,關鍵還是看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只要保持了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就說明銀行貨幣創造的市場化功能正常發揮,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適度的。報告中稱,總體而言,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貨幣乘數與廣義貨幣M2 增長之間並無必然的邏輯關聯,且我國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仍堅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經濟體,不需要以央行大規模擴表的方式投放流動性,不宜簡單根據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幅度、貨幣乘數來衡量貨幣政策效果。
  •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華人眾多的發達國家,但是很多風俗習慣跟國內不一樣。許多人會選擇做訪問學者去新加坡訪學,那你們對於新加坡風俗習慣了解多少呢?小編為大家帶來新加坡文化風俗須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