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這個概念很多朋友應該都知道,它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指的是本來屬於自己管轄,但與本地區不接壤的土地。如果要到達,可以「飛」其他行政主體,將自己的土地命名為「飛地」。
很多國家,像美國的阿拉斯加,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等,因為歷史的原因都有自己的海外飛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中國也有海外飛地。
這個所謂的「海外飛地」位於北極附近的斯瓦爾巴群島,是挪威最北的屬地,位於北冰洋之上,是最接近北極的人類可居住地區之一。
這片土地的主權仍然是屬於挪威,1925年中國政府籤訂了斯瓦爾巴德條約,根據法律規定,中國公民仍然可以自由出入這個群島,也不需要任何籤證和程序。
但是實際操作方面,如果中國公民去斯瓦爾巴德群島,通常需要從挪威的換乘,挪威是屬於申根區,中國人是事先採取從挪威到入境申根籤證是有必要的。
當初,歐洲各國發現斯瓦爾巴群島擁有大量資源,為了防止戰爭籤訂了《斯瓦爾巴條約》。當時段祺瑞政府派人去籤字,中國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的締約國之一。
雖然與斯瓦爾巴群島有著這樣的歷史聯繫,但所謂的「海外飛地」概念在法律上有一定的依據,但未免言過其實。2004年,中國在蘇瓦巴正式設立北極黃河科學基地,開展中國在北極的科學實驗任務。
另外,在法律上與俄羅斯共有的海外飛地是坦努烏梁海。該地區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管轄,蒙古國獨立後,這裡成為了丹努烏彥海的飛地。由俄羅斯實際管轄,中國保留與俄羅斯未達成協議地區維持現狀的權利,目前仍是中國法律意義上的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