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歐洲還有一塊領土?中國人可以自由進出,還設立了科考站!

2020-12-16 南枝一葉

旅行是為了離開,旅行是對庸常生活的一次越獄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621,閱讀約2分鐘

世界領土的紛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非洲、中東等地,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領土是與這個國家相鄰的,即使這個國家可能有部分領土與整體不完全接近,但也不會離得太遠。

即使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這兩個海外州,距離美國本土也不是太遠,這有利於一個國家的管理,有利於一個國家的整體規劃。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就像我國,雖然我國整體位於亞洲,但我國有一塊遠離亞洲的領土,與我國相隔萬裡。

這塊領土位於歐洲,雖然我國在歐洲有領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塊領土,我國居民近百年來,可以在這裡自由出入,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這個地方是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的一個群島。由於是群島,島的面積不大,居住在這裡的人口也不多,據統計,居住在島上的人口只有3000多人。

其實這個島的主權很早就籤約給挪威了,但是這裡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這個島的礦產是所有籤約國都平等享有的,也就是說中國雖然沒有這個島嶼的主權,但是卻擁有這個島嶼的礦產開發權。

同時,中國居民在這裡來去自由,只要你遵守島上的規定,就可以像在國內一樣在這裡遊玩,基本上沒有什麼限制。

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來這裡玩?

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只有自己的單手旅行,自己不再憂傷,抬起自己的右手覆上自己的左手,給予自己無盡的力量,不再彷徨,不再迷茫,帶著那份堅定,從新起航。

相關焦點

  • 28年一項條約,歐洲賦予中國一塊「領土」,國人可以自由進出
    然而,1928年一份突如其來的條約,讓中國在北極圈有了"身份證",進而在歐洲有了"領土",那就是《斯瓦爾巴條約》。分享條約斯瓦爾巴群島是位於北極地區的一個群島,斯瓦爾巴意為"寒冷的海岸",是挪威邊境最北端的陸地,是最接近北極地區的人們可以居住的地方。
  • 中國在三千公裡的海外竟然還有一塊領土,所有國人都可自由出入
    中國是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裡,領海約470萬平方公裡,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是我國的領土跨度絕對比你想像的還要長的多。我國在距離三千公裡的海外還有一塊領土。這塊領土就是位於歐洲最邊緣的斯瓦爾巴群島,這個群島坐落在挪威最北界,島上的景色十分美麗,簡直就跟仙界一樣。這塊土地還是北洋政府給中國爭取過來的。提到北洋政府,大家的印象可能不是很好,但是他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都沒有做。1925年,段祺瑞跟歐美各個國家籤訂了《斯瓦爾巴條約》,為中國爭取來了這麼一塊領土。
  • 我國有一個歐洲領土?你知道在哪裡嗎?無需籤證,自由出入
    中國還有一塊遠在歐洲的領土,你知道嗎?大家一定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的領土是聚集在一起的,就算是有一些脫離大陸的小島,也是離中國領土非常近的,怎麼會有一塊領土在歐洲呢?但事實是,中國真的有一塊領土在歐洲,中國人不用辦籤證就可以隨意出入.
  • 1925年,中國籤署一份條約,讓國人可自由出入歐洲此地,至今有效
    近代以來,歐洲是歐美人的天下,幾乎任何一寸土地,都根本不允許洲外國家染指,更別說可以自由出入了。即便今天,看待中國人的眼光都滿懷優越感,對進入歐洲的中國人充滿挑剔。然而在1925年,中國籤署了一份條約,卻讓中國人可自由出入歐洲此地,至今還有效,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被誤認為是中國領土的地方,對中國人永久免籤,可是很難去
    然而,對於一些沒有中國免籤的國家來說,遊客去的時候不需要辦理籤證,這樣就省去了一個複雜的項目。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能力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中國遊客的慷慨行為深受所有國家的喜愛。許多國家正試圖用免籤證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地球上有200多個國家,斯瓦爾巴是唯一一個最「關心」我們的國家。
  • 中國唯一的「海外飛地」距我國千裡之遙,中國人可以自由進出!
    如果要到達,可以「飛」其他行政主體,將自己的土地命名為「飛地」。很多國家,像美國的阿拉斯加,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等,因為歷史的原因都有自己的海外飛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中國也有海外飛地。這個所謂的「海外飛地」位於北極附近的斯瓦爾巴群島,是挪威最北的屬地,位於北冰洋之上,是最接近北極的人類可居住地區之一。
  • 中國原本可以在海外擁有一塊領土,有800多島嶼,被一中國人放棄
    古代中國強大,四方來朝,甚至還有一鄰國主動要求入夥,就它的連統治者都想要加入天朝國籍。這個國家就是蘇祿王國(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地區)。這個國家離中國不到兩百公裡的距離,在古代,蘇祿國就是中國的納貢國之一,只要上國天子動點心思,頃刻之間,就能將這個彈丸小國夷為平地,而現在,蘇祿王國的統治者主動送上門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竟然回絕了。蘇祿王國為什麼如此鍾情中國?
  • 軍閥段大帥讓中國擁有了挪威部分領土的自由通行權和開採權
    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在北極圈內,還有一塊類似「海外租界」的土地——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群島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裡,島上礦藏極其豐富,且又處於北極航道的關鍵點上,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之一,著實算得上是塊寶地。
  • 因為找個女性當國王,英國丟失了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塊領土
    不過維多利亞女王雖然開創了一個輝煌時代,卻讓英國丟失了在歐洲大陸上最後一塊領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這件事要從1714年說起,這一年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安妮女王去世。她去世後,由於沒有子嗣,所以只能從其他國家選出一個新的國王。歐洲的傳統和我國不一樣,國王去世後,王位的繼承是按照血緣親疏決定的。
  • 中國收回的這一塊領土,面積比5個澳門還大,如今這裡美女如雲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開始變高,也更加的懂得享受生活,在經濟能力足夠的情況下,勞逸結合是完全有必要的,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生活,將工作和生活區分下來,這樣的人往往也是可以將工作做得更好,因為他們可以很好地做出一個規劃。
  • 世界罕見:51國共享的一塊飛地,中國遊客無需籤證自由出入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共享土地這種事情,似乎永遠不可能。然而在地球上有這麼一個角落,卻是51個國家共同享有的飛地,這51個國家的國民不需要籤證護照,都能隨意進出。它就是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
  • 中國為何有挪威部分領土自由通行權和開採權?科大人搶來的餡餅
    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在北極圈內,還有一塊類似「海外租界」的土地——斯瓦爾巴群島。
  • 中國的又一海外「領地」:中國人能隨意進出,唯獨禁止出生和死亡
    中國的又一海外「領地」:中國人能隨意進出,唯獨禁止出生和死亡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提升使得我們在世界範圍內的國家影響力也進一步提高。有人戲稱:看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厲不厲害,不是看有沒有錢而是看它的護照有多"硬"。
  • 中國曾經有一塊地,面積比臺灣大兩倍,住著50萬人,卻無一中國人
    滿清的統治者們仍然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仍然在鴉片帶來的虛幻快樂中無法自拔,使得近代中國遭受了100年的屈辱,也丟失了大片的土地,有那麼一塊土地,面積比現在的臺灣省還大了兩倍,有50萬居民,但是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 15一塊的牛排月銷1500萬,中國人實現「牛排自由」
    長久以來,吃牛排都是一項講究的活動——西裝禮服、燭光紅酒是標配,還有一套有關牛排熟度、餐具使用的繁瑣禮儀。畢竟,吃牛排的習慣源於歐洲中世紀貴族階層。關於牛排熟度的高階表達。直接說出來難道很麻煩?| 圖源:網絡不過,隨著中國人的消費升級,牛排這種高檔食材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 1962年印度戰敗,撤退途中,侵佔了一塊尼泊爾領土
    尼泊爾是一個位於南亞地區的內陸山國,原本有三個鄰居,分別是中國,印度和錫金。但自從1971年,錫金被印度吞併,尼泊爾就只剩下中印兩個鄰國。我國位於尼泊爾北部,喜馬拉雅山脈是我國和尼泊爾的天然國界。印度位於尼泊爾的東部,西部和南部,在三個方向與尼泊爾接壤。
  • 中國在海外擁有領土嗎
    當然,中國在海外是沒有法理上的領土的,但卻對一個北極圈的群島擁有使用權。實際上這個群島是不能算做中國的領土,但都不能說與中國沒有關係,畢竟中國人可以不用籤證自由出入該群島! 這個群島就是斯瓦爾巴群島,也稱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 我國為何會有挪威部分領土的自由通行權和開採權?
    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在北極圈內,還有一塊類似「海外租界」的土地——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群島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裡,島上礦藏極其豐富,且又處於北極航道的關鍵點上,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之一,著實算得上是塊寶地。
  •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法國送給我們的,上面有個建築,作用很大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真的嗎?各位,其實這事兒一點都不奇怪。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此以後,高鼻梁、白皮膚的洋人走進我大中華,而國人呢?也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探索新世界。舉個例子吧,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當走到瑞典時,他被那裡的美景折服了。
  • 歐洲四個領土不完整的國家,有一個最貧窮的,還有一個發達國家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做看得見卻摸不著,想必這應該是世界上最煩惱的事情了。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卻不是自己的,如果說把這句話放在國家的層面,還真的就是看得見摸不著。雖然說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統一了,可是有些國家至今還沒有完全統一。歐洲有48個國家,這些國家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經被規劃,如果如今歐洲還有4個國家的領土沒有統一,可是也沒有什麼辦法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