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她力量③」沂蒙扶貧「六姐妹」劉加芹:從貧困自救到帶領...

2020-12-22 齊魯女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出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中央有號召,婦聯有行動。山東省各級婦聯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和全國婦聯部署要求,以深入實施「巾幗脫貧五送行動」為重點,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群眾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奉獻巾幗之力,唱響巾幗之歌。

齊魯女性推出「脫貧攻堅她力量」專欄,講述齊魯巾幗脫貧攻堅的典型故事。

劉加芹:從貧困自救到帶領婦女姐妹脫貧

劉加芹,臨沂市平邑縣武臺鎮武臺村農村婦女,2004年,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由於手術原因,腿腳留下後遺症。但她並未因此怨天尤人,而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面對周圍姐妹的脫貧渴望,以「扶貧怎能少了我、先富不忘帶後富」的責任和擔當,用弱小身軀撐起了兩家服裝廠60多名工人的生計,帶動幾十名殘疾人和貧困戶自主脫貧,先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臨沂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一份苦難,磨礪自強奮進意志

(資料圖)

在平邑縣武臺鎮鹹家莊村凱凱服飾有限公司的服裝加工廠扶貧車間,一臺臺電動縫紉機飛速運轉,一件件衣服在工人手中成型。劉加芹的農家扶貧小院裡,一群特殊的女工同時勞作,她們是聾啞人阿梅、視力不好的小香、智力有障礙的海紅......來自1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今年45歲的劉加芹,外表時尚,幹練利索,讓人很難想像,29歲她就戴上了心臟起搏器,家中一度一貧如洗。

1999年結婚時,家裡連把像樣的椅子都沒有,全家只有大伯哥給的20元現金和蓋新房欠下的兩萬元欠條。新房隔壁,躺著癱瘓在床的婆婆。樂觀自信的劉加芹不怕,她暗下決心要靠自己過上好日子。

劉加芹上過縫紉學校,婚前一直在集上出攤接製衣的活兒。當地以果樹種植為主,多數人家在農閒時都不會早起,但劉加芹不,她每天都早早起床,打掃庭除後,給婆婆衝上兩個雞蛋端過去,接著就開始一天的活計:逢集時去收活兒送活兒,不逢集就在家裡趕工。婆婆知道家裡的難處,跟她說一天有倆雞蛋吃就夠了,劉加芹笑著回答:「您放心,雞蛋保證有,另兩頓飯,沒我們的也得有您的!」

許是心弦繃得太緊了,許是太勞累了,婚後5年的一天,她忽然覺得力不從心,喘不上氣來,到醫院一檢查:心臟病!治療辦法是安裝心臟起搏器,光手術費就得8萬元。看著年齡尚小的兒子,想到還沒還清的債務,劉加芹絕望了:「我不治了。」患難見真情,丈夫堅定地說:「你安心住院,我回去賣房子湊錢給你治!」那一刻,劉加芹覺得,自己果真嫁對了人。

丈夫打算賣房子,但親戚們不支持,他們願意湊一湊。娘家嫂子甚至回自己娘家借了弟弟的錢給他們,村書記和左鄰右舍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手術後,劉加芹的一條腿受到影響,連床也下不了。原本熱情開朗的她,開始經常掉眼淚。丈夫忙不過來,嫂子就過來幫忙,騎自行車帶她跑醫院。她覺得拖累了家人,但另一方面,親人的關懷照顧也讓她感受到無窮的力量。

她忍著疼痛堅持做康復訓練,慢慢地,她能夠站起來了,再後來,可以一瘸一拐地走路了。此時,她再也不想「閒」下去了,沂蒙女子那股韌勁、幹勁又冒出來了!

艱苦創業 農家院辦起服裝廠

因為劉加芹家附近有所學校,一來二去,就和接送孩子的媽媽們就熟起來了。她了解到,這些媽媽大多數都沒有固定收入,她就想,自己以前就做製衣活兒,現在何不拉幾個婦女姐妹一塊幹呢?媽媽中有個叫孫蘭香的,有隻眼睛視力不行,但是不耽誤做縫紉活兒,劉加芹跟她一說這事,她既高興又擔心:「我是想找點活兒幹 ,可咱們行嗎?」劉加芹說:「怎麼不行?咱有手藝,去進幾臺縫紉機,咱們再找幾個姐妹,給人家加工衣服,就在我家幹,也不耽誤接送孩子!」

說幹就幹,在丈夫的支持下,劉加芹到信用社貸了2萬元,買來八臺二手電動縫紉機、一臺熨鬥、一臺鎖邊機,又找了5個婦女姐妹,其中有一位是聾啞人,先在院裡練起來。

姐妹們練習使用機器,劉加芹就出去找活兒。哪兒找去呢?經過多方打聽,她了解到臨沂市勞保市場有活兒,她就一瘸一拐地踏上了去臨沂的車。一路打聽著到了勞保市場,挨家挨戶地攬活兒。樸實的她給客戶如實說明自己這邊是新廠子,人家一聽,都不敢和她合作。懷裡只揣著煎餅鹹菜和回去路費的劉加芹在市場轉了三天,都沒攬到一份活兒。最後煎餅都吃完了,不得不打道回府,臨走,疲憊不堪的她走進一家店裡借水喝。店主是位善良的老太太,一邊給她倒水,一邊問她什麼情況,她如實地跟人家說。老太太覺得她人挺實在,就說:「我這兒倒有個2000件大褂的訂單,交貨時間挺長,要不你先拿幾百件回去做做看?要是質量過關,我就把剩下的訂單都給你。」

柳暗花明,劉加芹帶著料子回了村,一到家就和幾個姐妹全身心投入到試生產中。幾天後,老太太夫妻倆上門看樣兒,挺滿意,就把剩下的訂單交給了她們。2000件大褂做了一個多月,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每件大褂,淨賺兩毛。

姐妹們嘗到了甜頭,幹起活來更起勁了。這期間,婦聯組織成了她們的「娘家」,赴外地的來料加工培訓班讓劉加芹打開視野,隨後舉行的創業扶貧大賽、巾幗好產品推介會、「春風送崗」活動……從人員招聘、資金幫扶到產品推介,「娘家人」助力劉加芹的服裝廠慢慢升級。廠子的訂單越來越多,劉加芹家的日子漸漸好過起來。

「我動手術後,我們村的書記主動找到我說:『先解決眼下的困難,申請個殘疾證吧。』拿到殘疾證後,又給我落實了低保待遇。說實在的,我又感動又難受。感動的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政府沒有撇下我;難受的是,自己是個貧困殘疾人,路上有人多看自己一眼都覺得抬不起頭來。」劉加芹說,有時候,她對著丈夫都會自怨自艾:「你別把我當個完好人看,我啥都幹不了了。」丈夫反駁她:「你怎麼不是個完好人,你就是個完好人,早晚都是個完好人。」但是,直到此刻,廠子進入正軌了,她才真正覺得,自己是個完好人了!

居家就業 脫貧路上姐妹同行

想到政府對自己的關懷,想到鄉親們對自己的幫助,劉加芹覺得,自己必須得做點什麼回報政府、回報鄉親。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劉加芹覺得,自己應該能出把力。她到鎮扶貧辦要了份詳細的扶貧脫貧資料,回來仔細研究。一研究,茅塞頓開。資料裡說扶貧先扶志,可不是麼?殘疾人、貧困戶,最缺乏的是邁出幹事創業第一步的勇氣。得先在思想上扶助她們,讓他們動起來、立起來,然後才能脫貧致富啊。還有扶貧要從實際出發,精準施策,等等。

(資料圖)

劉加芹活學活用。她主動去找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婦女拉家常,現身說法鼓勵她們振奮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她還給廠子立了這樣的規矩:殘疾人、貧困戶,來多少人,要多少人,每做1件衣服加工費提高0.5元。

剛進廠不會手藝也不要緊,廠子專門開辦培訓班,由技術能手傳幫帶。中午回不去,廠子裡給貧困員工提供免費午餐。需要照顧老人、接送孩子的,上班不卡點,忙完家裡的事再來。殘疾程度較重無法出門上班或需要長期在家照顧老人的貧困戶,則有專人上門傳授技術,並把縫紉機、加工原料送到家裡,再定時上門收取成品。

這一系列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精準施策」,讓許多殘疾人和貧困家庭婦女拋開了顧慮,加入了廠子。而收入的增加,又進一步激發了婦女姐妹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動力。

趙治美是其中之一。今年36歲的趙治美,夫婦倆身體都不好,常年服藥,家裡本就負債纍纍,偏偏屋漏又逢雨,她患上骨髓炎,只能截肢治療。劉加芹知道一個家庭遇到這種情況會多麼脆弱,趙治美躲在家裡不願出門,她就上門跟她聊天,幫她聯繫縣殘聯安裝假肢,幫她向民政部門申請補助。等到趙治美身體恢復一些,她又把一臺縫紉機搬到了趙治美家,讓她足不出戶就能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

劉加芹一顆熱騰騰的心如陽光般溫暖了趙治美,也照亮了這個家。如今,趙治美的二寶出生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笑著對劉加芹說:「等孩子大些我還跟你幹!」

現在,凱凱服裝廠已是下設三個分廠、當地有名的扶貧基地了。扶貧車間裡原來的老式電動縫紉機也已升級成電腦智能機器,用起來更加省力,產品也由原先單一生產勞保用品增加到校服、工作服等十餘個品種,累計幫助20多名殘疾人、12戶貧困戶脫貧。2018年的一次升級擴建,帶動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3700元以上。現在,廠裡正努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引入了網際網路銷售模式。

2014年,劉加芹的凱凱服飾有限公司被評為「臨沂市殘疾人就業扶貧優秀基地」;2015年,被評為「山東省殘疾人就業扶貧優秀基地」;2017年,被評為「平邑縣巾幗創業就業示範基地」;2020年,被評為「平邑縣巾幗文明崗」。2019年,劉加芹作為山東三個被表彰的先進個人之一,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2020年,榮獲「新時代沂蒙紅嫂精神傳承者」稱號。

繼往開來,沂蒙紅嫂精神在新時代閃光

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劉加芹帶領姐妹們做好宣傳員,迅速排查周邊群眾和員工情況,積極向周邊婦女群眾和員工宣傳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提高大家的自我防護能力,並為武臺村、孟家莊等一線值守人員積極捐贈防疫物資。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按照復工復產有關要求,她一邊做好防控,一邊進行生產自救,與姐妹們一起積極做好公司復工復產的物資儲備、清洗消殺、人員排查、健康登記管控等各項工作,目前,公司已逐步恢復生產,每天加工服裝160餘件,高峰時達200多件。

近期,她又吸納當地貧困婦女20餘人,準備不斷擴大公司的規模,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70多年前,沂蒙六姐妹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戮力支前。如今,在打贏新時期脫貧攻堅「孟良崮戰役」中,有著如劉加芹一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脫貧致富不忘鄉親,在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獻自己的一片愛心,書寫著新時代沂蒙扶貧新篇章。她們從貧困自救到扶助他人的華麗轉身,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沂蒙女性的昂揚向上、赤誠善良。她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女性!

供稿:省婦聯發展部

詳見《祝你幸福》雜誌2020年1月號

作者/石彬彬 通訊員/華明秀 李花萍李鑫閣

信息支持:臨沂市婦聯 平邑縣婦聯

編輯:PP 璇璇 校對:璇璇

相關焦點

  • 臨沂:「沂蒙扶貧六姐妹」帶群眾脫貧致富
    70多年前,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沂蒙人民毀家紓難,勠力支前,孕育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湧現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等一大批優秀婦女群像。70多年後,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以牛慶花、曹淑雲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人民「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堅決打贏這場新時代的「孟良崮戰役」。  「盯緊黃河灘、聚焦沂蒙山」,臨沂是全省脫貧攻堅兩個主戰場之一。
  • 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傳承紅嫂精神
    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在沂蒙六姐妹紀念館參觀學習。 (邱明/攝)□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姚建□ 王丹青在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從不缺少「女英雄」。革命戰爭年代,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有120萬人擁軍支前、20萬人參軍參戰、10萬先烈血灑疆場。在這其中,還湧現出了一個全國聞名的模範群體——「沂蒙六姐妹」。她們以「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積極擁軍支前。時間拉回現代,如今在精準脫貧的「戰場」上,沂蒙老區再次湧現出一個模範群體——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
  • 扶貧攻堅中的「她」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題:扶貧攻堅中的「她」力量新華社記者任沁沁 朱基釵在中國反貧困鬥爭的偉大決戰中,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視——「她」力量。她,可能是紮根一線的「第一書記」,是帶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科技工作者,是作為帶貧主力的企業家,是無數在脫貧戰役中實現人生突圍的貧困女性。日前,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婦工委與國際合作部、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新時代女性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 【沂蒙巾幗脫貧攻堅群英譜】公茂霞:「三扶」助力老區群眾全面小康路
    作為沂蒙山水培育的本土企業家,多年來,公茂霞在做強做大企業的同時,始終不忘自己「從哪裡來」這一初心,始終秉持「發展企業、造福員工、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理念,長期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特別是主動參與到脫貧攻堅新時代要求上來,扶貧、扶志、扶智「三扶」聯動,累計為社會捐款捐物300多萬元,扶助近百戶貧困家庭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譜寫老區人民脫貧攻堅的巾幗篇章。物上「扶貧」。
  • 【沂蒙巾幗脫貧攻堅群英譜】韓學芳:不辭勞苦砂土地上勤耕耘 致富...
    【沂蒙巾幗脫貧攻堅群英譜】韓學芳:不辭勞苦砂土地上勤耕耘 致富思源帶領群眾奔小康 2020-07-30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網報導:脫貧攻堅路上的巴渝巾幗力量
    在提到如何確保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時,潘靜表示,首先是要精準摸清幫扶對象。重慶市各級婦聯幹部、婦聯執委沉到基層一線,聚焦全市剩餘未脫貧婦女開展走訪,通過摸清情況問需求,全面掌握未脫貧婦女存在的困難。「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夏季汛期期間,及時走訪了解貧困婦女兒童受災情況和困難需求,推動脫貧不穩定婦女和邊緣易致貧婦女納入幫扶範圍,確保脫貧路上不讓一個姐妹掉隊。」潘靜說。
  • 發揮「六個力量」 服務脫貧攻堅
    發揮「六個力量」 服務脫貧攻堅——訪國網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蓮瑛文/本刊記者  張婷    作為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 王貴賓:乘「書香」而起 助力沂蒙文化事業再創輝煌
    5月8日,國內第一部反映文化扶貧的38集電視連續劇《遍地書香》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引起一片叫好聲。這部以「弘揚沂蒙精神、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遍地書香》,由山東皇山投資控股集團泰昊傳媒等公司聯合出品。這是臨沂自電視劇《沂蒙》、電影《沂蒙六姐妹》後推出的又一影視力作。
  • 「脫貧攻堅 最美老兵」嚴偉:「小塵埃」帶領貧困群眾尋找幸福答案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高藝瑋)「我是脫貧攻堅中的一粒塵埃,用我弱小的身軀幫助貧困群眾尋找幸福的答案……」他是離貧困群眾最近的人,紮根田間,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他是大山深處最勇敢的人,肩負使命,帶領群眾攻堅克難;他風雨無阻、披星戴月,用一步一個腳印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軍人本色在脫貧攻堅一線閃光。
  •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貢獻「她力量」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貢獻「她力量」金羊網  作者:許悅 陳恭梓  2020-07-10 50名來自廣東各界的女性領導和省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們熱烈探討脫貧攻堅的經驗,展示各行業女性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出的成績和貢...
  • 「決戰脫貧攻堅」《脫貧大決戰》:用心用情用功記錄和推動脫貧攻堅...
    他們本著「訪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火熱初心,從黃河兩岸到淮河之濱,從千裡太行到大別山區,四年間,一共走訪了河南省內60多個縣,採訪了800多位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眾,充分發揮媒體力量,積極融入脫貧進程,用鏡頭真實記錄下脫貧攻堅戰中自強不息的中國實踐。
  • 「脫貧攻堅看山西」消費扶貧 為脫貧注入新動力
    一頭連著貧困地區 一頭連著廣闊市場消費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創新與重要組成部分,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是個不平凡的年頭,突發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和貧困群眾增收帶來不利影響。
  • 「她力量」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
    2019年6月,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哈樂鎮得勝營子村村委會婦聯主任王玲玲通過政府多種扶貧項目資金,採用專業合作+農戶+基地的模式種植黃芩,帶領老區鄉親脫貧致富。2019年12月,赤峰市林西縣女帶頭人趙麗傑利用冬季農閒時節,帶領貧困婦女們製作粘豆包,走上致富路。
  • 巾幗扶貧故事 | 昭通市廣播電視局潘若嬋:把「家」安到脫貧攻堅一線!
    巾幗扶貧故事 | 昭通市廣播電視局潘若嬋:把「家」安到脫貧攻堅一線!2017年10月,昭通市脫貧攻堅「百日行動」充實掛鈎扶貧力量,考慮到潘若嬋是中共黨員,又是碩士研究生畢業,正是基層所急需的年輕力量,她被組織選派為第一書記,擔任大關縣悅樂鎮新寨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 為脫貧攻堅貢獻強有力的巾幗力量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7日電 (謝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近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系列訪談第三期,三位女性代表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暢談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 脫貧攻堅她力量 | 張芳:「大嗓門」書記~「管火」!
    脫貧攻堅她力量 | 張芳:「大嗓門」書記~「管火」!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在扶貧道路上總能看到「第一書記」奔走的身影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促進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聚焦掛鈎幫扶親和力,決戰脫貧攻堅。騰衝市通過「六看」(看住房、看衛生、看廚房、看臥室、看收入、看重點戶)、「六幫」(幫扶聯繫責任人直接擼起袖子參與收拾整理,幫助農戶搞好家居環境衛生和規範物品擺放,幫扶聯繫責任人以增補衣物、購糧油、添置新床鋪被褥,幫助農戶解決生活基本需求問題,幫助掛鈎農戶徹底解決住房短板問題,幫助農戶盡享醫、學等社保福利、爭取產業項目、推薦就業培訓等激活脫貧動力)、「六達標」(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 【地評線】南方網評:激揚巾幗力量,決勝脫貧攻堅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攻城拔寨、決戰決勝的衝刺階段,無數「她力量」的努力奮鬥,必定會發揮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重要作用,為打贏這場硬仗注入強大信心、匯聚不竭動力。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更有無數女性迎難而上、衝鋒在前,貢獻著不可磨滅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脫貧攻堅戰中更加重視廣大婦女的參與和受益。一方面,為貧困婦女脫貧致富提供強有力保障,積極引導貧困婦女全力參與脫貧事業;另一方面,女性逐步成為精準扶貧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出「半邊天」的力量。
  • 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四川射洪打出丘區脫貧攻堅「組合拳」
    堅持問題導向  在指揮機制上力促系統高效  到2020年,區域內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射洪立下的軍令狀。  「脫貧攻堅猶如『滾石上山』,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可放鬆懈怠。」「一部、三組、七線」的「137」橫向指揮體系,「六片、23塊、287單元、588網格」的「市鎮村」縱向工作體系在射洪應運而生。  「一部」即成立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部,負責統攬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特別是重大事項的指揮調度工作。
  • 北京:凝聚共識力量決勝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凝聚全黨全國全社會磅礴力量,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群眾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蹟。北京市沒有自身的貧困人口,主要承擔著8省區90個旗縣扶貧支援任務,其中納入考核的有6省區73個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