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的個人回顧展「安迪·沃霍爾」不久前剛在英國泰特美術館開幕,就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導致的閉館而不了了之了。顯然這次他沒有爭取到屬於自己的那15分鐘。如果你想換個方式回顧他的作品,可以移步安迪·沃霍爾博物館官網。如果你沒有看過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的提香展(如果已經看過,也不妨藉此機會二刷),美術館的Facebook帳戶會發布三個關於這次展出的講解和評論視頻,屆時他們的YouTube頻道也將同步上線這些內容。你還可以順便收看許多展出作品和藝術理念的相關視頻。
卡夫卡曾經寫道,「你不用走出家門。坐在書桌前,靜心聆聽;甚至不用聆聽,只要等待;甚至不用等待,只要安靜下來,獨自呆著,世界自會向你袒露它本來的面目,毫無保留,在你面前快活地翻騰。」說起翻騰,筆者最近因為背痛也沒少在家翻騰,但這裡的用詞完全是另一個意思,讀者往好的意思理解就行。話說回來,雖然現在博物館都停止對公眾開放了,觀看藝術的方法也還是有的。
即使在無法親臨現場的時候,藝術也永遠不會缺席。眼下哪裡也去不成,但我們還是可以坐在家中「雲」遊世界各大博物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雲」看展的效果其實不比現場觀展差。如果你去過荷蘭國立博物館,一定知道要擠到人群前面看一眼倫勃朗的《夜巡》有多麼不容易,而多數時候人們聚在畫前其實也只是為了拿手機拍張照而已。
你可以隨意走動,不用擔心撞到任何人。如果你想看到《夜巡》的更多細節,作品已經經過修復,你可以盡情觀看(還有專為兒童準備的解說)。荷蘭國立博物館及全球一千多家博物館現已與谷歌藝術與文化達成合作。你不僅能從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逛到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在大英博物館、巴黎奧賽博物館和北京的今日美術館之間來回切換,還可以放大網站上的每一幅作品,感受到比現場更近距離的觀看體驗:你可以像只蜻蜓一樣落在莫奈的荷塘,在塞尚筆下的天空徜徉,也可以和《夜巡》中人物的皺領、坎肩、肉乎乎的鼻子和他們大象一樣的眼睛來個親密接觸。
你也可以去普拉多博物館的網頁遊覽一番,觀賞936幅戈雅作品及其海量評註和視頻資料(帶英文字幕),委拉斯開茲、博斯等藝術家的大作也收錄在內。你可以像在真正的博物館那樣,多花幾天泡在普拉多博物館的主頁,然後迷失在交互式時間線裡。你可以在羅浮宮無人的畫廊裡進行一次線上之旅,一邊行進一邊放大沿途的藝術品。
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宣布將舉辦一系列線上展覽,包括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關於包浩斯歷史沿襲與發展的展覽,以及海量藏品和藝術史資源。即使是隨便看看,你也能逛上好久。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每一天都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推出新的線上展覽。剛果編舞、舞蹈家福斯汀·林葉庫拉(Faustin Linyekula)將在今年的寶馬-泰特現場展上表演,奧克維·奧波克瓦西利(Okwui Okpokwasili)和塔尼婭·盧金·林克萊特(Tanya Lukin Linklater)也將登臺表演。琳葉庫拉和他的搭檔在與泰特美術館的這次合作中奉上了一個絕無僅有的特別作品——在油罐空間中對著攝像機表演。
豪斯沃斯畫廊幾天前發布了新的數字展覽計劃「快報」(Dispatches),包括一系列原創視頻和在線專題節目及活動。馬丁·克裡德日前在豪斯沃斯畫廊的Instagram上進行了一場直播,而在「自遠處」(From a Distance)中,畫廊的藝術家將與公眾分享他們的創作過程以及工作室揭秘:由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的「藝術家工作室挑戰」打頭陣,邀請更多藝術家展示他們正在創作的作品。吉列爾莫·庫伊卡(Guillermo Kuitca)展示了他的家庭工作室和一些畫作。本周晚些時候,該畫廊將首次在網上展出「路易絲·布爾喬亞:紙上作品」,展出作品由布爾喬亞的前工作室助理傑裡·戈羅沃挑選。
倫敦當代藝術中心最近每天都會向訂閱者發送一封郵件,其中囊括了值得讀、看和聽的內容:有合集、短片和日推歌曲。他們在第一次郵件推送中還整理出了1982-1993年間倫敦當代藝術中心的900個演講的連結,這些演講都可以在大英圖書館的音頻收藏中找到。你只需要在官網註冊就可以訂閱了。
想獲取更多藝術家諮訊,YouTube上的路易斯安那頻道(Louisiana Channel)值得關注。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坐落於丹麥的漢勒貝克,他們的網站上有許多精彩內容,其中一部分也引人深思。除了詩人、小說家、建築師和思想家,還有討論作品的藝術家、討論外太空和北極的藝術家、用水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在空白紙張上寫作的作家,以及專門為年輕人提供建議的專欄作家。無論是大衛·霍克尼對空間的思考還是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對賈科梅蒂的看法,這裡都可以滿足你的期待。
在路易斯安那頻道,你還可以看到美國詩人肯尼思·戈德史密斯(Kenneth Goldsmith)在白宮詩歌朗誦會上向歐巴馬逐字逐句地匯報交通情況。戈德史密斯是烏布網(Ubu,影像藝術在線媒體庫)的創始編輯。這個網站充滿了神秘和史趣,早已成為我手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收羅有年代久遠的廣播訪談,馬丁·基彭貝爾格的朋克搖滾,約瑟夫·博伊斯的流行歌曲,約翰·阿什貝利和羅妮·霍恩的朗誦,大量藝術家拍攝的電影和視頻,從布魯斯·瑙曼到阿涅斯·瓦爾達,從約翰·阿科姆弗拉到瑪莎·羅斯勒。如此豐富的資源,我怕是這輩子都看不完。
想要獲得更多即時的快樂,愛麗絲·勞斯瑟恩(Alice Rawsthorn)和史蒂芬·埃爾考克(Stephen Ellcock)的Instagram動態值得關注。勞斯瑟恩平時喜歡發一些關於設計的思考(她真正關注的是物質享受和世界的奇異,設計只是她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而被稱為「圖片獵人和社交媒體藝術策展人」的埃爾考克的攝影總能讓人眼前一亮。他最近出版的《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書的副標題是「滌蕩靈魂、煥發奇蹟的圖像寶庫」。
(翻譯:張璟萱)